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宅居桃花源在线阅读 - 第三章 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三章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源已经十几年没有做过这些农活了,虽然磨刀动作生涩,磨了一阵后手也酸涩,满是磨刀石和铁粉混着水的青黑色浆水,却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耐着性子慢慢将刀刃磨得铮亮,用手指尖轻轻试一试锋利程度,才满意提着刀离开。

    以前桃花溪的村民都以木柴烧火做饭,因此几乎每天都要烧掉大量木柴,天坑中的野树几乎都被砍光,只能割生长周期短的茅草灌木晒干做柴火,甚至还需要去天坑外很远的山上砍柴。

    经过十几年修养生息,此时天坑中被野生树木覆盖,似乎成了一片森林,天坑中四周被巨石包围,每天见到太阳的时间比外面短一些,光线相对较少,因此树木为了竞争获取阳光,都会拼命往上长,树干都长得很直很高。

    陶源只是扫视一圈,很轻松就在附近找到了一棵数米高的老蜡叶树。

    这棵树是他邻居家种在后院的,他离开的时候还只有碗口粗,如今已经大了不止一倍,枝繁叶茂,还从根部发芽长出了几棵子树。其中一棵子树有手腕粗,树干笔直光滑,用作刀柄再适合不过。

    蜡叶树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经济树,又称女贞子树,枝干长得快,叶子四季常青,叶子是一种烧伤烫伤药。

    树成年后会结蜡子,一把一把的,密密麻麻,蜡子比米粒稍大一点,未成熟时呈青色,成熟了会变成黑,可以作为中药使用。

    湿木不适合做刀柄,因为它硬度不够,容易缩水,但陶源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拿着没有刀柄的砍柴刀砍下蜡叶树,取一段三十厘米长的树干,削去外皮,边试边削其中一端。

    当木棍头部差不多可以塞进去一点点后,再用力将刀柄末端撞击地上的石头,利用刀的惯性将刀柄一点点挤进去,刀柄差不多到顶后,可以用一根铁钉钉在刀柄贴近刀刃那一边,这样刀柄就不会那么容易松掉。

    陶源手中没有铁钉,便找了一根发黄了的箭竹,砍出一小片,一端削出尖口,贴着刀柄和刀身插进去些许,再用石块敲进去,固定效果和铁钉差不多。

    砍柴刀已经制作完成,可以拿来砍树了。

    陶源首先将他目前住的石头房旁边以及前面空地上的小树和荆棘藤蔓砍掉,清理出一片干净的活动区域来。砍柴刀前面带点弧度,还可以割杂草。

    这些砍下来的树和草,晒干后可以当柴火做饭,被陶源整齐摆在房子旁边。等到他清理出一片百来平米的地方时,太阳已经出现在天坑上面,看看手腕上的机械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干活很容易饿,他此时已经感觉有点慌,想吃点什么。于是准备停下来弄点吃的。

    刚刚又是砍树又是割草的,身上满是汗,还沾了不少毛毛草草,身上有些痒,便从书包里找出一套干净衣服,来到溪水边,将衣服放在干净圆滑的大石头上,脱掉脏衣服下溪水中洗澡。

    桃花溪就他一人,也不用避讳什么,他直接脱干净了一个猛子跳进水中。

    三月的湘北气温依然不高,大概也就十几二十度的样子,山里气温稍微低一两度,溪水有点凉,陶源也不想洗凉水,但他没得选,以后洗凉水是必须的,他总要适应。

    其实水凉一点不是问题,适应过后反而觉得很舒服,不想上岸。如果不是怕身体扛不住,而且也饿了,他肯定会在水里多玩一会儿。

    陶源在水里洗干净身体,上来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感觉有点冷,于是躺在石头上,枕着双臂闭眼晒太阳。听着潺潺的溪水声,空灵的鸟鸣,晒着暖洋洋得太阳,感觉无比惬意。

    身体晒暖和了,陶源准备回去弄午餐,突然在旁边发现一些可以吃的野菜。

    这里邻近溪水,土地不缺水,营养丰富,呈黑色,溪边有一些野荠菜,绿油油一大片。

    杂草中长了很多小根蒜,这种和家葱长得很像的野菜,是一种很美味的东西,可以拿来炒鸡蛋,或者当包子馅,球状茎拿来腌酸菜也不错。

    草地上的车前草也很多,长势不错,叶片很肥嫩,看起来很有食欲。

    石头旁还有一些发出嫩叶的香椿,光秃秃的树枝一眼就能认出来。不远处的蕨草丛中还有一些刚刚长出来的嫩蕨,尖上顶着嫩叶还卷成球,说明还可以吃。

    说也好笑,这些大都是以前农村人挖来喂猪的野菜,如今却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纯天然美食,价格也高的离谱。不过属于有价无市,城里人吃不到,而农村人根本不屑去吃。

    陶源正愁没有蔬菜吃,于是费了点功夫用刀挖了一把小根蒜,又采了半斤嫩蕨,足够他吃两餐了。

    刚刚洗澡时,他看到溪水中有鱼,巴掌大的野生鱼,在清水中的石块旁,可惜他没有渔具,不然还可以试着钓几条鱼做鱼汤。

    溪水来自底下暗河,水量大,水也深,电鱼药鱼都不管用,还得是靠钓鱼,因此这条溪就从未断过鱼,哪怕发生了世纪级大饥荒,中原地区饿殍遍野,桃花溪的人也饿不死,可以吃野菜打鱼填饱肚子。

    桃花溪下游的水溪中也有很多鱼,因为河流平均有几米宽,深的地方也有好几米,从未断流过,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桃花源记》中,第一句“武陵人捕鱼为业”,说的大概率便是陶源的家乡常德地区。

    而很多专家学者,也一度认为《桃花源记》中记载的地方,就是常德桃源县。如今桃源县已经开发出了一个桃花源风景区,就在离桃花溪不远的地方。

    不过陶源认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地方,只是他把看到的景色加以润色,所假想出的一个世界,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

    陶源小时候还曾听说,桃花溪的原住人,就是陶渊明的旁系后裔呢,那他不就是陶渊明的后人了?

    桃花溪虽然是一个老村落,但是并不是一个行政村,以前叫做桃花溪生产小组,后来和旁边的几个小村落合并成水溪村,隶属于桃源县下的桃花源镇,所以陶源以前还真觉得自己是陶渊明的后裔。

    但这并不重要。

    他虽然也和陶渊明一样,选择远离市井,找个地方归隐。但陶渊明是为了沽名钓誉,而他,是厌倦了自己的人生,不想与其他人接触。

    ......

    陶源随意煮了一碗野菜挂面,应付着吃了一顿,随后开始整理所住的石头柴房。

    这是他唯一可以住的房子,要尽量把房子弄舒适一点。房子里不漏水,房顶瓦片没有烂,这一点还不错。就是里面的地板有点脏,石头砌成的窗户有点小,采光不怎么好,而且也没有照明灯。

    陶源四处瞧了瞧,提着刀子,一路砍劈开路,来到峭壁底下的竹林里。

    这片竹林是村中堂伯父家种的,堂伯父是个篾匠,会用竹片编织谷萝、筲箕、竹篮等用具,拿去集市上换钱,还会制作鱼笼、虾笼去溪里抓鱼虾。

    原本只有小小一片竹林,也就几分土的范围,十几年过去,如今已经长成了大片,侵占了曾经用来种菜的土地,起码有好几亩地,老远就能看到石壁下的一大片浅绿色。

    陶源挑了一根碗口粗的成年老竹,从离地十厘米处下刀,三两下砍断,随着“哗啦”的枝叶撞击声,大竹子应声而倒。他用刀将竹子上比较茂盛的枝条砍下。

    这些枝条便是他需要的东西,纸条去掉叶子之后,绑在一起,加上一根竹柄后,便是农村人以前家家户户都使用的竹扫把,比现在市面上买的塑料扫把结实耐用很多。

    砍竹子的时候,他发现竹林里冒出了很多竹笋,有的已经有半米高,有的刚刚把泥土顶开,露出了一个黄绿色的竹尖。

    竹笋可是个好东西,新鲜的竹笋清炒、炒辣椒都挺好吃,炒腊rou更是一绝,如果吃不完,把竹笋煮熟后晒干,以后想吃就用热水泡一泡炒菜吃,可以保存好几年。

    所以,陶源将竹子枝用藤条扛回去后,重新回来扛竹子,顺便砍了一根竹笋带回去吃。

    曾经要养活是几户人家的天坑,现在只有陶源一人居住,里面的资源多到可以让他不出去也饿不死。

    陶源在回来之前,他就算过,如果只管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话,一天吃不完一斤米,而便宜的米一斤大概也就两块钱,一天不到两块钱支出,一年七百多,哪怕买四十年的米,米钱也就三万多块钱而已。

    米盐和油这两样必需品也用不了太多钱,吃清淡一点的话,一年吃两桶油也才百来块钱,盐钱更是一年五块钱都不需要。

    在老家不种水稻,直接买米吃,自己种点菜、再养点鸡鸭之类的家禽改善菜谱。闲暇之余,他可以创作文学作品网上投稿赚点稿费,抵挡通货膨胀,这一辈子也饿不死。

    他巅峰时期的网上兼职外快,甚至可以超过现实大部分的上班族工资,这一点他很自信。

    发表后就有相应的稿费收益,到了发稿费时间,背后的大公司雷打不动的在固定时间把钱打到银行卡上,比它上班的公司发工资还准时。而且网上兼职不需要与人打交道,自由不受约束,也符合他的喜好。

    他之前便是把这些问题都考虑清楚了,他才下定决心回来隐居的。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挚爱,他已了无牵挂,不想继续为五斗米折腰。

    ………分割线………

    ………分割线………

    『待我了无牵挂,从此归隐天涯;

    深山草屋为家,了却人世浮华。』

    ………分割线………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