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长平之战,众将的猜疑

第一百四十八章 长平之战,众将的猜疑

    李靖:“懂!我懂,此刻我非常理解白起的感受。”

    “想我李靖大破蛮军,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统军西破吐谷浑。”

    “我骄傲了吗?我自豪了吗?我膨胀了吗?”

    “没有!我没有!”

    “因为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行军大总管而已啊,这些功绩也算不上什么功绩,有什么好自豪的。”

    李靖这么一带头,群里顿时炸了。

    …………

    徐达:“李靖将军说的不错。”

    “我徐达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最后攻入元大都,灭亡元朝,帮助洪武大帝建立大明朝。”

    “我膨胀了吗?我自豪了吗?我骄傲了吗?”

    “我没有!”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魏国公罢了!”

    …………

    姜子牙:“你们说的都对。”

    “我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有幸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还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同时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

    “我骄傲了吗?我自豪了吗?我膨胀了吗?”

    “没有!”

    “我姜子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钓鱼翁,一个钓鱼翁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

    韩信:“各位说到我韩信心坎里去了。”

    “我韩信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我骄傲了吗?我自豪了吗?我膨胀了吗?”

    “我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莽夫能有什么坏心思?”

    …………

    王翦:“既然各位都这么说,那我王翦也有话要说。”

    “我王翦随侍秦始皇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

    “我帮助始皇帝打下六国,一统天下,这没什么好吹的。”

    “我骄傲了吗?我自豪了吗?我膨胀了吗?”

    “没有!”

    “我不过是个想安度晚年的老头子罢了,一个老头子能有什么本事?”

    看到这些大佬的凡尔赛,其他的人嘴角抽搐不已。

    论装逼哪家强,还得看这些大佬们啊!

    李景隆:“我……我李景隆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这应该也算是优点吧?”

    陈咬金:“景隆老弟,你快算了吧,你一说话,就让我想起了永乐大帝,我现在很怀疑你就是永乐大帝安插在建文帝身边的奸细。”

    苏定方:“真羡慕各位大佬啊!一个个都这么厉害,哪像我无事所成,也就灭灭西突厥,打打高句丽来打发打发时间,平葱岭之乱来刷刷存在感罢了。”

    高长恭:“定方兄,你别说话了,你也开始了是吧,这些大佬们一个个都这么优秀,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家怎么活啊!”

    薛仁贵:“大佬们太可怕了,一个个的都太会聊天了,以前没有认识各位大佬的时候,我薛仁贵是自信无比的,毕竟将军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被世人流传,可认识各位大佬后,我才发现,自己是个渣渣罢了。”

    …………

    就在各朝各代的武官热烈讨论的时候,苍穹之上的投影变了。

    转变到了武安君白起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战。

    长平之战。

    在长达几千年的华夏民族历史文化当中,诞生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朝代。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是在杀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战争,哪里来的改朝换代。

    战国时期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当时国力强大的秦国对频频对其他国家展开征伐,在秦国将领当中又以白起最为令人胆寒。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军更是举世震惊,也因此白起“杀神”称号名扬天下。

    公元前二六二年,秦赵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著名战役——长平之战。

    此战足足维持了三年之久,起因在于一个特殊的地区——上党地区,当时由于上党地区位置重要,秦国以强大的军力胁迫韩国割让。

    百般无奈之下,韩王最终签订条约同意割让上党地区,然而上党地区的臣民却不愿意归属于秦国。

    最终经过多方考量,上党臣民选择了投入赵国怀抱,而赵国也欣然接受了上党地区。

    赵国此举,对于秦国无疑是巨大的侮辱和挑衅,恼羞成怒的秦王选择征讨赵国,赵国也派出大量军队,双方在长平地区展开了紧张的对峙。

    迫于秦军强大的战斗力,赵军当时的统帅廉颇采取防御策略与秦军做消耗战。

    由于长平地区远离秦国国土,漫长的运输线导致其补给困难,在经过了长达三年的对峙之后,秦军的后勤保障开始逐渐不支。

    随后秦国改变策略,换上了当时秦军著名的将领白起。

    而白起被换上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

    “长平之战?”

    “当时我亲国如此强大,韩王只能退让,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让朕不解的是,上党地区的居民,宁愿归于赵国,却不肯归入我秦国,这是为何呢?”

    始皇帝嬴政想不通这一点。

    那赵国,也不是他们的本国啊。

    再说了,韩王都妥协了,这些居民还在坚持,这有什么意义呢?

    投奔到赵国,赵国就能好好保护你们了吗?

    答案是不能。

    秦昭王的脾气如何,始皇帝嬴政他很清楚。

    这个一个野心不亚于他的人。

    秦昭王的脾气更是倔强。

    他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

    上党地区被他盯上了,肯定是会被他收下的。

    不管多久时间,上党地区都会是他的囊中之物。

    韩王都妥协了,你一群土著居民还敢反抗?

    竟然还敢加入赵国,赵国也有那个胆量接纳他们。

    这种举动,这不是挑衅秦昭王是什么?

    而这样做的后果,无非就是秦军大举进攻罢了。

    最后倒霉的是谁?

    还不是这一群上党地区的居民。

    赵王会不惜一切代价守护他们吗?

    显然不会。

    李世民也很不理解他们这种行为。

    李世民看到这里,忍不住吐槽道:“识时务为俊杰,这个道理难道他们不明白吗?”

    “韩王哪里有实力和秦国硬碰硬?”

    “包括赵国,在秦国面前,虽然有点强大,但那也只是有点罢了。”

    “为了一群上党地区的居民,和强大的秦国结怨,这真的值得吗?”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他们不明白吗?”

    “朕在玄武门之变后,朕的大唐还不是太强盛的时候,遭遇到东突厥的进攻,朕是怎么做的?”

    “朕和他们签订渭水之盟。”

    “这被世人诟病,但他们哪里知道,当时敌强我弱,若是强行开打,对谁最不利?”

    “一时的失败不算失败,只要铭记于心,刻苦奋斗,总有成功的一天。”

    “后面朕不是把面子找回来了吗?不仅把吉利小可汗抓来长安,还让他给朕跳舞。”

    “朕从不在意事情的过程,只在意事情的结果。”

    李世民说的没错,当时突厥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的泾阳,京师震动。

    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

    而对方呢?

    兵力非常之多。

    双方是有差距的。

    这个时候大唐如果选择和突厥硬刚,这对大唐是不利的。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突厥兵后来退去。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

    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成功。”

    “若是当时上党地区的居民明白这一点,不做出投奔赵国惹怒秦昭王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地步。”

    …………

    白起上任怎么做的?

    刚刚接任的白起就是“上任三把火”。

    第一件事,便是开始在赵国境内散布廉颇的谣言,并花重金收买赵国的权臣,最终迫使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老将廉颇,而这也为之后赵国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赵括年纪轻轻,根本不熟悉战场,更多的还是依靠兵书学习行军作战,结果落得惨败,这也是“纸上谈兵”的由来。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面对秦军的挑衅,赵军一改之前的防守态势,一味寻求与强大的秦军所决战,最终反而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

    数十天的包围使赵军精疲力尽,弹尽粮绝,促使四十多万赵军选择了投降。

    “哈哈哈,这个赵括,和李景隆有的一拼啊!”

    永乐大帝朱棣看到这里,顿时笑出了声。

    “赵王也是个蠢蛋!好好的廉颇不用,用什么赵括呢?”

    “赵括就是个愣头青,年轻气盛是好事,却在这残忍多变的战场之上,可不是什么好事。”

    “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万劫不复的后果。”

    “赵括为自己的年轻买了教训啊!好好地防守不打,竟然敢和秦国打对攻?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就这么看不起秦军吗?那可是秦昭王手中的无敌之狮啊!”

    “只可惜赵国这几十万将士,摊上了这么一个愣头青的统帅,否则事情的发展究竟如何,还真的不好说啊。”

    “赵括这带兵打仗的能力,和李景隆有啥区别?是不是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兵法始终是理论上的东西,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战场之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

    然而当赵军投降之后,秦将白起却下令坑杀全部赵国俘虏,只留下了两百余名年龄不到十四岁的孩童。

    此举无疑给当时的赵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也让东方六国见识到了秦国的残暴。

    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长平之战中真的有四十余万将军被坑杀吗?

    要知道,据记载,赵国当时全国的军人加起来大概才五十多万左右。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齐国和燕国也妄图趁着赵国实力衰微之时,趁火打劫。

    最终反而是赵国大破齐燕联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如果说四十余万大军都被当时的秦国所坑杀,那么残存的赵军兵力如何能够抵抗住燕齐两国的轮番进攻呢?

    因此,白起当时坑杀的四十余万大军,不一定全部都是赵国的军队,很多可能是上党地区的平民。

    …………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徐达:“对呀!根据史料记载,战国的大军差不多只有五十多万,若是被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那么剩下的残余的赵国大军,是如何抵抗得了齐国和燕国的轮番进攻的呢?”

    “要知道,齐国和燕国的大军也不是吃素的,想要击败他们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啊!”

    李靖:“徐元帅说的不错,我们都带过兵打过仗,一生之中多次和敌军交手,我们也知道,战场绝非儿戏,任何一个对手都不容小视。”

    “齐燕两国的大军实力不可能如此之弱,想要打败他们,肯定需要数量庞大的军队才行。”

    “我们可以推测,白起很可能也对上党地区的百姓也进行了屠杀,要知道当时的上党军民联合赵军与秦军展开了殊死的抵抗,给秦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我还听说,在上党地区都有一道菜肴烧豆腐,又名“白起肉”,可见当地民众对白起的深恶痛绝。”

    李景隆:“几位大佬说的对,我的个人看法也是这样,白起很有可能杀了上党地区的居民,不知道被谁记载成了坑杀了赵国几十万大军,不过白起将军此举有点太过残忍,都开始坑杀普通百姓了。”

    李广:“都是姓李之人,为何你这么优秀?上党居民是白起的敌人,难不成不应该杀敌人,反而应该给他们磕个头才对吗?”

    各朝各代的武将,都打过仗,他们这么一想,都纷纷点头,肯定了徐达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