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人,三人成虎
我坐在灶坑的前面,回顾着整个事件,忽然发现,世间最毒真的是语言,可以杀人于无形。一句恶毒的话语,真的会让一个脆弱的人,或者一个家庭步入地狱,一句如春风的话语,也真的可以让冰封的内心变得柔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金玲母子的悲剧虽然说是意外,但是如果没有那些流言蜚语,没有那些以讹传讹的恶意揣测,金玲母子也不至于含恨而终。忽然让我想起一个历史典故:说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④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⑤逾⑥墙而走⑦。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三个人向曾子母亲说曾子杀人,而母亲的态度也由不信成了信,这大概就是三人成虎吧!以曾子之贤,到最后母亲尚且不信,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最近看新闻,兴起了一个名词,叫键盘侠。大意是指在网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和“个人评论”的人群。他们大多跟风,没有对事件做确切的调查,就单单凭借只言片语,或者某个片段,就开始添油加醋,恶意揣测,有时候真的让善良之人寒心。 “旖旎,你说世人真的看不透吗?真的是因为蜮虫作怪才这样吗?” “蜮虫之所以,是因为先有人心的猜忌和攻击。你虽然把蜮虫收了,但是它并不是消失,而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而当世人的谗言到达一定基数时候,还是可以唤醒它的” “世人真的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是良善的,这是孟子一种观点,人之初,性本恶。这是荀子的观点,这也是一种解读。而我认为,人生下来,其实真的无关善恶,后来社会环境给了他善恶,他便心念一动,有了善恶。” “所以,才会有佛教中的度化世人,对吗?”我似懂非懂的问。 “可以这么理解”说完这句话,旖旎不在理我,自顾进屋了。 不久,饭熟了,我趴在炕上写作业,最近的记忆力特别好,课上吸收的也不错,所以作业完成的也比平时快多了。 晚上睡觉,我梦见了一个自称金玲的女子,她外表柔柔弱弱,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不算出众的脸,但是却极度耐看。怎么说,在咱们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比如一个女孩,乍一看特别漂亮,但是看的久了,就发现原来也就那样。有的女孩,乍一看觉得一般,但是看久了,原来越漂亮。当然也不排除人家一直就很好看的。至于为什么这样,真的说不清楚,而梦中的金玲,就是属于后者。 “谢谢你,阎主”她笑着说。 “啊?你叫我什么?”我吃惊的问。 “你以后就会知道了”她依旧笑着。 我也不在纠结这个称呼,便问“你和你的孩子都有投胎吗?” “还没有,毕竟伤了一条人命,虽然阎王开恩,但是还是要收到惩罚的” “妈蛋的,旖旎告诉我,你们之间轮回了啊!” “它也没有骗您的,我只是需要在轮回道待上三年即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而且念我儿幼小,还免去了他的惩罚,我知足了” 看着眼前的女子,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为母则刚啊。 “此次我求秦广王给你托梦,是专程前来感谢你的”说罢她就朝我跪了下去,没等我起身来扶,就被一双冰凉的纤纤玉手给按了下去“这一跪,你受得起”幻化成人性的死狐狸依然那么俊俏。 三跪之后,金玲就起身要走,然后又悠悠的开口“我希望世间人心皆善,再无我这般命苦之人,我希望世间语言皆暖,再无恶语伤人之悲。”说完她便完全消散了。
我蒙的坐起来,梦也随之醒来。看着刚刚蒙蒙亮的天,再无睡意,我起身,没有惊动爸爸mama和小妹,小妹再梦里应该是很快乐的,因为我发现她的嘴角挂着笑意。meimei还小,还没有善恶观念,那么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又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后天的亲人给孩子营造了怎么样的环境啊!希望meimei长大,能够成为一个心底善良,但有锋芒的人。我也没有吵醒死狐狸。坐在了院子里,虽然天色蒙蒙有些发亮,但是还能看见稀稀疏疏的星星散落。都说人死之后,会化为一颗星星,看着并护佑着身边的人,我想,金玲母子也是如此吧!也许是天边此刻最亮的那一颗吧! 好不容易起的这么早,回屋看见正在熟睡的一家人,心里很温暖。我去后院子抱了柴火,烧火做饭。其实也不属于做饭,就是把昨天晚上的米饭加上水变成粥罢了。然后再熥上几个馒头,菜还是昨天晚上剩下的。再配上mama腌制的咸菜和老干妈,就是一顿美味的早饭。农村在农忙的时候就是这样,炖好一锅菜,能够吃两天,再蒸上一锅馒头或者包子,也是可以吃上3天5天的。当然,夏天不行,但是秋天是完全可以的,冬天的话那时间就更长了。 第一次早起给爸妈做早饭,心里的感觉还是很神奇的,是自豪,还是感激,我也分不清。反正当爸妈醒了,看见热气腾腾的饭菜时候,我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mama还夸我,孩子长大了。爸爸是真的是他的小棉袄。我被夸的都不好意思了。 有时候,我们会对他人谦和有礼,但是对待至亲之人,却是冷言冷语,殊不知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最多,父母为儿孙计,往往计之长久。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理解他们,但是我希望,在我们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想想金玲的故事,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声细语来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