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赵孝成王英烈传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为邯郸而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为邯郸而战

    “长平一战,大家还不知道战果。平原君,辛苦你将我们长平的战果告诉给诸位大臣听听吧!”赵王丹坐在王座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朝中聒噪不已大臣。赵王丹见朝臣这番现状,就猜到长平之事,他们已经知晓了。然,他还是要把长平的噩耗,告诉给大殿中的每个人。

    平原君稳了稳心神,语调悲愤道:“长平一战,我军溃败。马服君战死,公孙啸战死,长治侯战死,赵灏战死,李锴、李肃等三十八将战死。二十多万将士,战死。秦国坑杀,我国降卒二十万。我们四十五万将士出征,回来不到三百幼儿。”

    平原君完这道战败的噩耗,早已经泪落不已。大臣闻此噩耗,也陷入悲泣。四十五万将士出征,回来不到三百幼儿。难么多赵氏好男儿,转眼间就命丧长平,血染山河。

    赵王丹想起数十万男儿为他而死,哭泣道:“此战,寡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数十万将士,都是为寡人而死。寡人,愧对诸位将士。”

    朝臣闻赵王丹哭声,齐声道:“王上默哀。”

    赵王丹站起身来,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走,悲号道:“长平一役,我们折损四十五万将士。祖父、父王,苦心经营数十年的精壮之士,一战尽丧。我国,何曾有如此大败。晋阳之战、邯郸劫难,也远不及此。寡人对不起祖父,对不起父王,对不起死去的将士。”

    朝臣喊道:“臣等无能,让王上受辱。”

    “杀的白起,坑杀我国二十万降卒还不够。”赵王丹泪落不止,看着朝臣,愤怒道:“白起分兵三路,一路攻我晋阳,一路攻我皮牢,亲率大军直扑邯郸。白起,我们不降,破城之时,就会亡我社稷,毁我宗庙,断我子孙。你们告诉寡人,应该怎么办。”

    平原君高喊道:“白起欺人太甚。我等身为赵氏子孙,定要为邯郸而战,为先祖荣誉而战。”

    平阳君也高呼道:“为邯郸而战,为先祖而战。”

    朝臣见平原君、平阳君两人都表明态度,高喝道:“为邯郸而战,为先祖而战。”

    赵王丹听闻朝臣之言,转身走向王位,又转过身来,坐了下去,“白起攻克长平,兵峰抵达武安、皮牢。我们是战,是守,是逃亡,你们拿个主意。”

    平原君道:“我等商议,有了方案。请王上迁都代郡,以避战祸。臣,留下来,坚守邯郸,对战秦军。等邯郸劫难过去,王上再回来。”

    “寡人是赵氏子孙,是一国之君。寡人逃亡代郡,留下你们守城。寡人,如何对得起先祖的英明,又如何给百姓交代。”赵王丹悲痛欲绝地道:“寡人不能走。寡人要留下来,与邯郸共存亡,与百姓共存亡。”

    “请王上迁移代郡。哪里城池坚固,兵甲充足。邯郸破了,王上在,民心就在。王上率代郡、云症雁门之兵,南下收复邯郸。我等战死,也瞑目了。”平阳君没想到赵王丹会出这番激动人心的话来,但一想到,邯郸被破,赵王还在。赵国有主心骨,才能凝聚民心,东山再起。

    平原君也怕赵王丹意气用事,导致社稷不存,喊道:“请王上以江山社稷为重,迁都代郡。我是先王之弟,王上之叔。我也是赵氏子孙。我留下来,坚守邯郸,与秦血战。邯郸在,我便在。邯郸破,我便亡。”

    朝臣也喊道:“请王上迁都代郡,以避国难。”

    “寡人了,绝不丢下你们。”赵王丹眸色坚定,语调有力道:“寡人丢了赵氏子孙的尊严和荣耀。寡人要亲自将丢失的东西,找回来。寡人,绝不丢下你们,独自逃亡。寡人连邯郸都丢了,苟活着,有何脸面,统率百姓。有何脸面,去见先祖。”

    平原君见赵王丹执拗之气,又上来了,再劝道:“请王上,以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为重。”

    朝臣也跟着劝道:“请王上,以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为重。”

    “诸位不用再劝。寡人心意已定,绝不会抛下诸位,抛下邯郸。”赵王丹语调不高,态度却是异常坚定,“寡人要与诸位坚守邯郸,共赴国难。”

    平原君见赵王丹心意已定,也知劝不动他,喊道:“臣,愿与王上,坚守邯郸,共赴国难。”

    平阳君闻言,留下泪水,激动道:“臣,愿与王上,坚守邯郸,共赴国难。”

    朝臣也道:“坚守邯郸,共赴国难。”

    “好,好,好。”赵王丹看着朝臣,感谢道:“我们携手并进,共赴国难。为邯郸、为寡人而战。”

    朝臣高呼道:“携手并进,共赴国难。为邯郸而战。”

    赵王丹见朝臣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甚是满意。赵王丹走完邻一步,凝聚朝臣之心,一致对外。接下来就要走第二步,凝聚百姓之心。

    赵王丹悲道:“秦人残暴,泯灭良。寡龋心守不住邯郸,牵连无辜百姓,让他们惨遭秦人屠戮。长平已经是累累白骨,血流成河,人间地狱。寡人增添数十万亡魂,罪业深重。寡人不想邯郸,成为第二个人间地狱,再添罪业。传令下去,百姓、商贾逃亡,我们不可阻挡。我们要打开城门,让百姓、商贾逃亡。”

    邯郸令司马扬领命道:“喏。”

    赵王丹问道:“白起何时能够抵达邯郸。”

    平原君道:“臣已经调兵遣将,驻守皮牢、武安等防线,阻截秦军。”

    赵王丹问道:“皮牢、武安能够阻挡秦军多久。”

    平原君道:“皮牢、武安是地势艰险,也是守卫邯郸最重要的屏障。臣,估计能够抵挡秦军三个月。”

    赵王丹知道这是平原君在宽慰他,“秦军势大,兵峰正盛,又斩杀我们四十五万将士。皮牢、武安,抵挡不住秦军一个月吧!”

    平原君高喊道:“臣相信,他们能够守住三个月。”

    “三个月也好,一个月也罢!”赵王丹也不关心具体的数字,“我们就在邯郸,与秦国血战到底,不死不休。”

    邯郸守将许郡飞奔来到大殿,高喊道:“王上,百姓商贾,不走了。他们都愿意留下来,与我们对抗秦军,守卫邯郸。”

    赵王丹闻言,惊讶道:“你什么。百姓、商贾不走了?”

    许郡高声道:“百姓、商贾,皆愿与我们共赴国难,与邯郸共存亡。”

    平原君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

    “秦军来了,快跑啊!”赵国长平战败,被坑杀降卒之事,以及赵国二百四十多个幼壮之士,回到邯郸的消息,犹如瘟疫一般,散播开了。

    商贾、百姓闻秦军要来,又听秦国残暴之举,扶老携幼,收拾行囊,逃出邯郸。邯郸大街巷弥笼罩在恐慌之中,四处可见百姓、商贾,逃离邯郸。

    守将许郡见状,命人关闭邯郸城,不允许任何人出去。

    百姓、商贾聚集在城门口,喊道:“秦军来了,让我们出去。”

    许郡怎么也安抚不住,逃亡的百姓。

    一士卒趴在在墙壁上看着城内拥挤地百姓,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羡慕道:“秦军来了,他们还能逃亡。我们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樱”

    一人也羡慕道:“是啊!我们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樱”

    “保家卫国,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廉颇身穿战甲,来到邯郸城楼。

    诸将士见状,齐声道:“拜见,廉老将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保家、保国是我们的责任。他们逃亡,不可耻。我们身为军人,逃亡才是最可耻。”廉颇看着守城将士,声色俱厉,“秦人杀我父兄,杀我子弟,屠戮降卒。我们活着的人,应该怎么办。”

    诸将士齐声道:“报仇,报仇,报仇。”

    廉颇高呼道:“秦国坑杀我国四十五万将士还不够,还想亡我社稷,绝我子孙。身为大赵男儿,我们该怎么办。”

    诸将士振臂高呼,“死战,死战,死战。”

    “你们有男儿胆量,就跟随我守城。我们要为死去的将士报仇。”廉颇拔出长剑,高喊道:“杀,杀,杀。”

    诸将士也被廉颇话语所感,高喊道:“杀,杀,杀。”

    百姓悲喊道:“廉老将军,我们不想死,放我们出城。”

    廉颇问道:“百姓逃亡,你们为何不开城放人。”

    许郡道:“没有王上的命令,末将也不敢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去。”

    “打开城门吧!”廉颇道:“王上问责,我担着。”

    “可…”许郡不敢对视廉颇那道眼神,但又不敢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去。

    城内的百姓见还不能出城,又害怕秦军来了,哭喊一片。

    这时,邯郸令司马扬手持赵王丹的旨意,来到城楼,高喊道:“王上有令。”

    司马扬上了年纪,却还是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司马扬来到廉颇面前,喊道:“廉老将军,王上有令,让百姓、商贾出城逃难。”

    廉颇往王宫的方向看了一眼,心道:“王上还不算糊涂。”

    廉颇拿起赵王丹诏书,举国头顶,高喊道:“众将士,听我号令。”

    赵国将士,站得笔直,听着廉颇的号令。百姓闻言,也安静了下来。

    廉颇展开书信,声如洪钟,“王上有令,放商贾、百姓出城逃亡。十五日内,邯郸昼夜不闭城门。出城逃亡的百姓、商贾,不可拥挤、踩踏,更不能趁火打劫,抢夺他人财物。”

    许郡高喊道:“邯郸昼夜不闭城门,百姓、商贾出城,不可拥挤、踩踏,不可趁火打劫,抢夺财物。”

    赵国守城将士齐声高呼道:“邯郸昼夜不闭城门,百姓、商贾出城,不可拥挤、踩踏,不可趁火打劫,抢夺财物。”

    廉颇见赵王丹的命令传达给每位将士,大喊道:“打开城门。”

    邯郸城门打开,将士维持秩序。百姓、商贾,有序出城,没有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一老人被人群冲散,廉颇亲自送老者出城。

    老者抓起廉颇的手,“廉老将军,邯郸,守不住了。我们一起逃亡吧!”

    廉颇笑道:“守家护国是我的责任,我不能逃。”

    老者道:“你不逃,秦军杀来,你就死路一条。”

    “廉颇活了这么久,够本了。能为国战死,乃无上的荣耀。我也不负先王之恩。”廉颇拿出钱财,递给老者,“老人家,你们走吧!邯郸就交给我们来守护。”

    老者拿过钱财,看着廉颇,又看着邯郸城,哭道:“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离开邯郸,我还能去哪儿。”

    “老人家,可以往南走,去魏国。你也可一直往东走,去齐国。”廉颇见秦军从西而来,往西逃,无疑是送死。往南边逃,就是去魏国。往东边逃,就是齐国。

    老者道:“我是赵国人,怎能去魏国,去齐国。”

    “老人家,你可以往北走,去代郡。代郡是赵国的疆土,哪里没有战争,是安全的。”

    “除了邯郸,我哪里也不去。”老者看着邯郸城,落泪道:“我的先祖都生活在这里,我也要留在这里。哪怕死,我也要死在邯郸。”

    “老人家,快走吧!秦军来了,他们不会仁慈。”

    “有你们在,我还怕什么。”老者道:“你们守不住邯郸,我们就与你们一起死。”

    几名年轻人走了过来,感激道:“多谢廉老将军。”

    廉颇道:“你们护送他离开吧!”

    老者喊道:“邯郸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们逃亡,还能去哪里呢?”

    几名年轻人,答不上来。逃亡的百姓闻言,也停了下来。

    “不走了,不走了。国不在了,家又在哪里。”老者道:“我死,也要死在邯郸。”

    百姓闻言,留下泪痕。邯郸不在了,他们的家在哪里。邯郸在,家就在。

    几名少年喊道:“我们不走了,我们要与邯郸共存亡。”

    又有几人跟着高喊。

    接着,一波又一波声音,传来过来,高喊道:“我们愿与邯郸共存亡。”

    老者喊道:“为邯郸而战。”

    廉颇高喊道:“为邯郸而战。”

    赵国将士也高喊道:“为邯郸而战。”

    数十万之音,高喊道:“为邯郸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