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明末微官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便起风雨去无情(三)

第二十二章 便起风雨去无情(三)

    除非造反换皇帝,否则东林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其原因很简单,他们既有财,又有才。取之不竭的豪门资助,又崛起于文风鼎盛的江南之地,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复制科举奇迹,并一步步推动着他们走向庙堂中枢。而在此循环往复的造神运动中,富贵、权势、地位、名声像毒品一样,牢牢控制住万千文人士子,并最终cao纵了天下舆论。

    东林开始于万历三十二年,从顾宪成的东林书院,到泰昌元年的众正盈朝,他们只用了仅仅十六年。虽然期间历经万历皇帝和诸党大臣的打压,可是庞大的实力加上两次立储的运气,他们终于力压群雄,成为了天下无敌的第一大党兼执政党。

    可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一个怪胎,三代天子近臣,三等威武伯爷,定边军不败名帅,当代戏曲大家,沈重沈东海。

    有了万历、泰昌、天启三代帝王的宠信,司礼监一向都把弹劾沈重的奏疏当成垃圾。有了百战百胜的战绩,沈重一直牢牢控制着对定边军的指挥权。作为四大名著的作者和戏曲大家,沈重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众多的粉丝,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家眷和子弟。

    当然,不好下手不代表下不了手。天子不过是个孩子,大明以文统武,一纸公文就能收编定边军,而百姓不过是用的时候拿来说说的工具,东林自己又何尝真把黎庶放在眼里。所以此次辽西大败,东林为求脱身,不仅毅然抛弃了王化贞,还将熊廷弼和沈重一并牵扯进来,以求搅翻一池浑水。果然,三招两式之下,沈重已然岌岌可危,臭名远扬,甚至天子都在左右为难,维护近臣的决心也开始动摇。可是准备趁胜追击的东林党忽然发现。被他们中伤打压的沈东海,居然绝地反击了。

    第一击便来自东海。自定边军劫掠东海受挫后,已经沉寂了半年的水师忽然大举出动,竟然封锁了朝鲜、倭寇的海路。定边军此次目的性极强。凡两广福建商船,缴纳保护银两便可正常贸易,而江南商船无论是否属于东林,皆强行扣留占为己有。而放归之人传话,朝廷一日不停止对沈重的打压。江南就甭想通商东海。这几日东林后方书信不断,已然纷纷要求若不能短期诛灭沈重,务必与之言和以求海路畅通。

    第二击便是天子。自沈重夜会天子后,朱由校忽然立场坚定,而一向推波助澜、袖手旁观的魏公公更是摇身一变,不仅处处给予沈重支持保护,而且隔绝内外,凡弹劾沈重的奏疏一律留中,凡欲觐见天子的请求一概不许,凡欲插手定边军的奏章尽数驳回。让东林咬牙切齿却无缝可钻。

    永定门风波传得沸沸扬扬,东林难窥究竟却也并不在意,可是今日看来,这便是沈重的第三击,而且是最狠得一击。东林若要诬人为贼,向来是一举而上先定其罪,然后再从容寻找编造证据。而沈东海却反其道而为之,根本不说你是个贼,直接将贼赃大白于天下,让你避无可避。辩无可辩,直接从君子变成了偷人钱物的盗贼。

    辽东决战,在场中人近一半参与了萨尔浒会战,一半多参与了辽沈会战。几乎全部参与了辽西会战,若说王化贞、熊廷弼、沈东海有罪,在场诸大臣谁又能无辜。

    偌大的地方,群臣只见识了一部分,那就是这辽东堪舆和三大战的讲解。事件真实,人物确实。言论可考,证据充分,显然这一切都来自司礼监存档,可见沈重和魏忠贤联手了。早在兰婷一开始讲解,诸臣就已经明白了沈重的手段,他们一边悉心聆听,一边搜集沈重造谣诬陷的把柄。

    只要有一部分,哪怕只有一点点,东林都能cao纵强大的舆论,将沈重的反击消灭于无形。可是没有,没有污蔑,没有造谣,没有篡改,没有不实,沈东海居然完完全全,真真实实,丝毫无误,绝不歪曲,将辽东决战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今天开始,内阁以下,衮衮诸公,东林君子,便皆是罪人。而明天呢,想必从明天开始,就是诸党裹挟民意,大举反攻的开始。

    内阁诸大学士仍然谈笑自若,一副云淡风轻的名臣风范。罪魁祸首沈东海仰头冷笑,摆出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架势。帮凶打手魏忠贤得意洋洋,仿佛从此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执。而大明天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正笑吟吟地瞅着“彼其娘之”的横批,若有所思的坏笑已然暴露了其昏君的嘴脸。

    东林大臣皆目视孙承宗,眼光中流露的意思似乎是,谁让你是帝师呢。孙承宗苦笑一声,出前对朱由校拱手说道:“陛下,观此辽东堪舆,再听辽东决战,诸臣皆有自省,终体会得陛下苦心矣。威海伯大才,此堪舆实乃国之重器也,老臣自然极其佩服。只是臣担心,将此堪舆公示于众,若让建奴细作得之,岂不有资敌之嫌?”

    朱由校听见老师说话,无限留恋地再看了一眼“彼其娘之”,然后回头笑道:“先生多虑了,建奴吞并全辽,山川地形皆在其心,又岂在乎一堪舆?”

    孙承宗立即无言,回头对诸臣苦笑摇头。是啊,辽东都在人家手里,想知道什么不会自己去看,还需要千辛万苦,费尽心力偷你一副堪舆吗?

    王纪见孙承宗无功而返,便上前拱手说道:“陛下,朝廷定策辽东,虽有若干疏漏,可若白于天下,天子中枢,六部九卿自此威信扫地,这朝廷体统何在?”

    朱由校浩然之气十足,对群臣大义凛然道:“君子自省,无不可对人言!”

    群臣闻听,一个个想吐,这么耳熟的借口,他们用了无数次,皆无往而不利,想不到今日竟从一个昏君口中说了出来,还说得如此义正言辞,让他们无以反驳。

    邹元标眼见同僚束手。不由苦笑一声,上前劝道:“陛下,臣以为朝廷机密,不可轻示与众。百姓惶恐,若再起民变,反而不美。”

    朱由校闻听,立即浑身散发着圣人的光环,对邹元标高声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尔瞻先生可是想愚民不成?”

    明君啊,千古明君!群臣晕头转向地看着朱由校,感叹着若非天子一脸得瑟的轻浮样子,真是气死李世民,羞惭赵匡胤。

    志得意满的朱由校,没好气扫了一眼拱手坏笑的沈重,高声问道:“威海伯,除了辽东堪舆和决战,就没有别的安排了吗?”

    沈重连忙躬身笑道:“启禀万岁,有。”

    听见沈重说有。群臣一个哆嗦,便纷纷抬头怒视而去,却见沈重随意地挥挥手,兰婷再次上前施礼,请天子和诸臣前行。

    群臣纷纷不知所措,朱由校却摆着明君的架子,扫了一眼沈重便昂然而行,沈重、魏忠贤狗腿子一样跟随,叶向高黯然长叹,领着群臣迤逦而行。

    朱由校阔步向前。回头偷瞥了一眼身后,然后昏君十足地对沈重伸出大拇指,低声笑道:“哈哈,大功告成!自朕登基以来。以今日最为畅快,可算出了心中一口恶气。”

    魏忠贤凑趣笑道:“皇爷,老奴今日也觉扬眉吐气。平日里瞧着他们猖狂得意,仿佛除了他们,这天下人皆是jian佞小人,想不到居然也有今天!”

    沈重摇头笑道:“陛下。魏公,你们真觉得他们疼吗,我看还差得远!”

    朱由校笑道:“你一向是不死不休,可是要用那演武场和大决战?”

    沈重坏笑道:“那演武场和决战大剧,乃是为百姓准备的,即便这些名臣大员瞧了不爽,也难让他们心痛。陛下,兰婷的介绍虽然扫了他们的面子,可是除了聊聊十余人被指名道姓,其他皆已内阁、兵部及有司衙门称呼。如此以职司代称,最多丢脸,岂能让他们疼入骨髓。”

    朱由校一听,急忙一脸希冀地问道:“你小子没人性,还背着朕备下了什么恶毒手段?”

    沈重对魏忠贤拱了拱手,然后对朱由校笑道:“此事多亏魏公相助,臣在堪舆、演武场相隔的墙面上,特意弄了一块儿展示区,将诸臣关于辽东战事的策论和奏疏,皆一一抄录其上,并罗列其官职名字,任百姓一观也。”

    朱由校一愣,好奇问道:“是什么样的奏疏?”

    沈重气道:“陛下管辖百官,统御万民,难不成不看奏疏?”

    朱由校嘿嘿坏笑道:“有用的自然看看,废话连篇不知所谓的,谁耐烦看它,还不如为定边军水师改进战船好玩。”

    沈重抚头长叹,心想历史记载朱由校的种种不堪,或许不尽其实,如今看来也不是全然捕风捉影,苍蝇又怎能叮无缝的蛋。

    朱由校瞧着沈重一脸孙承宗式的怒其不争,便嘻嘻笑道:“你也不是什么好鸟,少学朕的孙先生,快说说都是什么奏章。”

    未等沈重回答,魏忠贤一脸表功道:“启禀皇爷,要求是威海伯提的,事情可是老奴做的。老奴从司礼监挑了又挑,捡了又捡,从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惊变开始,至辽西大败之后,无论内阁六部,还是中央地方名臣,凡东林党人论策谏言辽东战事的奏疏,老奴悉数翻出,命人抄录之后,交威海伯张贴其上。”

    朱由校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之后,哈哈坏笑道:“想来皆是谬论和荒唐之言,你小子真坏!”

    魏忠贤笑道:“威海伯还怕百姓看不明白,不仅用白话翻译,一并张贴,还让那个什么导游一一背熟,以便为百姓讲解清楚。”

    朱由校笑道:“沈小子,够狠够毒,不过朕喜欢。”

    沈重冷笑道:“陛下以为这就算完了?”

    朱由校一愣,疑惑道:“不然你还要怎么办,抄家伙动手么?”

    沈重坏笑道:“陛下,您忘了臣是怎么发家致富的?”

    朱由校不明所以道:“不就是写么?”

    沈重无奈道:“光写不印,臣上哪儿挣银子?”

    朱由校惊呼道:“你要刊印发行?”

    沈重得意笑道:“已经刊印完毕,见者有份!名字臣都想好了,就叫做《大明赵括传》!每一位东林大贤的奏疏策论,配以相关战事得失结果,搞不臭他们,臣立誓从此封笔!”

    朱由校愁眉苦脸道:“你这哪里是打人耳光,明明是扒人衣裤好不好。沈小子,出出气就完了,何必不留余地,朕听了都有些不忍。”

    沈重肃然道:“陛下以为臣只是为了出一口气么?”

    朱由校苦笑道:“不就是人家栽赃陷害,泼了你和定边军的脏水么。”

    沈重冷然说道:“辱及天子和百战的勇士,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可是除了报仇泄恨,臣此举为得乃是陛下的江山社稷。”

    朱由校笑道:“此借口甚慰朕心,而且足够光明正大,不过以你的品性,朕的确不信。”

    沈重笑道:“陛下,辽东决战,全辽尽失,究其原因,虽不能说全是东林之过,可其罪也难恕。只是陛下,即便如此,您下得了决心,肯罢尽东林,撤换百官么?”

    朱由校想了想,苦笑着摇摇头。

    沈重冷笑道:“就算您下得了决心,可是东林身后是万千江南士子,您换得了百官,也铲不尽东林后起之秀。”

    看着朱由校和魏忠贤皱眉苦脸,沈重笑道:“而且,东林既有腐儒,亦有忠良,江南士子或有奢靡颓废,更多的却是肯热血报国的才俊。陛下,江南文风鼎盛,上承千载文明,下载华夏希望,岂能以区区东林之失,便尽数排斥不用。陛下难道忘了么,臣的四海之志,需要的正是这些可传承、可开拓的士子。居中华而望四海,秉圣道而受新学,若是使用得当,他们将是振兴我大明的力量。”

    朱由校兴奋说道:“所以你就…”

    沈重点头笑道:“所以臣要让他们受挫,要让他们自省,可以有壮志,可以争权势,可是不能误国。凡误国误民者,皆要付出代价,不获罪于朝廷,便身败于天下。”

    朱由校点点头,瞧见兰婷合手立于石墙下,而其后的石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奏疏和白话解说,石墙前面立有两根木柱,上面分别高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处中枢居要职读三两本兵书便学赵括

    下联是:失故地致国耻弃一百万同胞可是秦桧

    朱由校噗嗤一笑,顺着对联向前看去,便是通往演武场的大门,而门柱上又是一副张牙舞爪的对联。

    上联是:斯地斯民遗鞑虏,何人可笑?

    下联是:百战百胜威蛮夷,那个不服?

    横批是:东海不败,孰敢谈兵(未完待续。)

    ps:有点卡文,写得慢了。另外想问一问老友们,第一卷小芝翠儿几个就算是败笔,难道看着很恶心么。浏览其他网站时,发现全是针对此处的斥责,是不是导致大家看不下去的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