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仙侠小说 - 修真者在都市在线阅读 - 土地

土地

    土地公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土地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拜祭

    在汉族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汉族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记载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引《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土地公

    土地公

    据《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可见当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

    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庙神土地等。

    老百姓认为土地公很老实,一年到头总没有什么吃,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煎荷包蛋送给土地公吃。并把每年这天定为土地公的生日。

    五祀

    农历二月初二,农家户户都舂冬米粿,并用手捏成一块形状象圆饼一样,有大有小。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并备好牲醴、酒馔、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诚致祭于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神龛前,以祈福报功,求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合家平安。在当日或在三天内,家长携带儿男分别到所耕作的田片,在其田岸壁上压上几张福金纸,叫祭“田头土地”,以祈年冬好收成;同时,趁此告知下辈所属田产业份。俗话说:“吃了土地公粿,裤筒卷起起”。此日后,农民就着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农事活动。工商界的亦于二月初二奉祀福德正神,虔诚致祭,而且又在每年农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十六都做“牙”,其中二月初二为“头牙”,七月初二为“中牙”,腊月十六为“尾牙”。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能生万物,养育人类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奉若神明。自古以来,人们以土地为“神”,尊土地为社神,汉族民间称“土地公”。当今习俗雕塑或绘画土地公像,大多数是白发髯髯,右手拿着龙杖,左手执元宝,又称“老土地”,又称“后土”、社公。他既执掌土地行政,又兼理财务。我们常听到“赚土地公钱”、“土地公送钱”之类俗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以往人死后,上山挖墓地,要向山土地压纸钱租山,出殡行列中要抛撒纸钱——买路钱引行;进葬时,先以酒馔、金纸焚香奉献,以求佐理亡魂引渡安息之事务。可以说土地公集“地政、财政、德政”于一身,职责之重要可见一斑,古例列为“五祀”之一。

    “五祀”者,“户、灶、中溜、门,行也”(《礼祀曲下礼》中‘祭五祀’郑玄注)。“祭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中溜)、门神、行神。汉族民间所供奉的土地公,大概有两种:

    ①庙、寺、祠、堂及工商农牧户等,都是供奉“福德正神”。

    ②在坟墓边祭祀“后土”(山神土地总代表)。

    至于与社神相关之神为“稷神”。“稷神”即“五谷神”。土地神庙和五谷神庙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物。“社稷”(社神、稷神)兴隆,指的是国家富强,康乐太平。人们常以“社稷”比做“江山”,语意即源自于此。

    配偶

    土地公的配偶,就是土地婆,她的出镜率非常少,并不是因为她面目可憎,事实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于她爱说实话。

    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将土地公下放到凡间时,曾问他有什么希望。土地公很有头脑,一番话冠冕堂皇,犹如做政治报告,说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极大提高。土地婆听了之后却说:“这样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大家都富足了就没人愿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据说世间的贫富差别就由此而来。

    当土地公下到凡间后,见到人们因为亲人去世而号啕痛苦,不由起了恻隐之心,想将死者复活,又被土地婆拦住:“生死乃因果轮回,不可随便更改。如果人人都长生不老,这世界岂不沦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两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视为“恶婆”,不给祭祀。

    2文化风俗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会什么都知道。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汉族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以前为他们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传说土地也可以随意上天,但是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通常土地神是以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的,男的称为"土地公公",女的称为"土地婆婆"。对土地神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后来,这种自然崇拜开始走向人格化,逐渐出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来充当这一角色,被人们称为"土地爷"。

    由于中国境内有无数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一般为他们建立的神庙规模很小,被称为"土地庙",里面供奉并排坐着的一对老年夫妻。到明朝(1368-1644年)对他们的崇拜开始兴盛,而且这种崇拜还流传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国,过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风俗。

    3汉族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人们多把村口庙宇里的土地神称为“社神”,那么,社神这个名称如何得来?古代村落有大有小,多大的村落才可立庙祭拜土地神,土地神的管辖范围又有多大呢?

    据古籍堪舆书记载: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因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所以中国人历来尊天而亲地奉祀土地。《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礼记》之《祭法》篇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汉书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由此可见,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国先民因“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所以以社为单位立庙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

    演变及传说

    古代对土地的崇拜和对天帝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意义。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时期社神地位极高,故“社稷”一词通常作为国家的代称,祭祀典礼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长官主持。据古籍堪舆书记载:社神初无姓名。后慢慢演变,便有了特定身份。最初相传的社神有两个:一是句龙,《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一是禹,传说他勤劳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人类,故被视为无穷力量的神灵。东晋以後,汉族民间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为土地神。《老子天地鬼神目录》曰“京师社神,天之正臣,左阴右阳,姓黄名崇。本杨州九江历阳人也。秩万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从之”。明清以后汉族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

    形象

    据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庙里只供奉着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后,土地庙中则配有土地婆。这个习俗沿用至今,现许多农村土地庙里都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但有些地方的庙宇却只有土地公而已?这跟汉族民间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传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愿望与抱负。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坚决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道:“如果大家都变成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一句话说得土地公哑口无言,并打消了这个原可让世人“皆大欢喜”的念头。也正是因为土地婆的反对,人世间才有今天的贫富差别。所以有的地方的人们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因而不肯供奉她,但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但也有人认为土地婆的观点符合人类发展,所以中国南方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