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仙侠小说 - 五代小僧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小乘五位

第二十一章:小乘五位

    佛家小乘佛法,分为五阶,称为小乘五位,每位再分,即是佛法之别。

    此五位分别为: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亦称无学位)。

    像‘资粮位’又可分为上中下三品资粮位,而加行位者,其位有四,一曰‘暖位’,二曰‘顶位’,三曰‘忍位’,四曰‘世第一位’,善根再漏世间中最胜,故称‘世第一法’,凡入此位者,“从此位无间入见道,生无漏圣道”。

    加行道者,既已获得“修为所生超凡智慧”,凭借“止观双运三摩地”识得万物皆空,即为识“空”。研习‘四圣谛’及其十六法,大成者便可运用‘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等法门。

    再往后的‘见道位’亦可细分为十六位,称为‘十六智忍’,及此位者,修习者不仅可识‘空’,亦可见‘空’,体验‘空’之本性,根除‘三界’烦恼。

    修道位者,再分九品,每品皆修断一种烦恼,故称九品修断,九品修道的最后一品称为“如金刚三摩地”,及第这一品,其修习之静如同坚实、稳固、辉煌之金刚石,若是跨过这道瓶颈,便可进入小乘五位最后一位,‘究竟位’。

    传说当年释迦摩尼祖师便是在菩提树下参禅打坐,这一坐便不知过了多少寒暑,经受风吹雨打,蛇虫缠身也未动分毫,终于,其大彻大悟,参透“如金刚三摩地”,入得‘究竟位’,始称‘佛陀’,开始宣传佛理,然而成佛之后修行则更为繁琐、艰辛,释迦摩尼不仅要顿悟苦、行、集、道的‘四圣谛’,还要做到“十善业道”,结下“十二因缘”,经过六度、六波罗蜜,方才成为大慈大悲的佛。

    佛教分二,主张亦有出入。

    小乘佛教认为“佛”便是对释迦摩尼的尊称。

    而大乘佛教讲的“佛”,除了指释迦摩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如释迦摩尼之前便有六佛,与释迦摩尼统称七佛,还有燃灯佛,之后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chu)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还有普遍所信的毗卢佛,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等。

    因此对‘佛陀’这个词很难定义,如果一定要有的话,那便是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它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然而在佛教传入中土的千百年中,又会出现许多遗漏与更替,在中土佛教中,大乘与小乘便也不再分得那么精细,当年三藏法师西行取经,回来后才将往日里许多因佛教差异而说不通的地方讲明,也让修习者在修习过程中有更好的理解和顿悟。

    大乘佛教中所指“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自然是有夸张的成分,世间凡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徘徊在‘资粮道’当中,有所顿悟者,或可进入‘加行道’,去研习万物法则,可是世事无常,人性难改,皆是口头常言,倘若实际下来,又有谁能当真识得万物皆空的法则呢?佛家主讲人性有‘贪’‘嗔’‘痴’三毒,单是戒除这三毒,已难倒多少修习者,更何况看透万物?

    这是凡人参一生参不透的一道难题。

    凡入‘见道位’者,便可称为人之“圣者”,华夏几千年来,可称为人之圣者的不过老庄孔孟荀墨孙等寥寥数人。而这也是凡人再难逾越的沟渠。

    抛开其它不说,单是‘见道位’者需根除‘三界’的一百二十种烦恼这一条,便已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

    三界便是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的统称。

    欲指的便是人之欲望,生活在欲界中的人,挣脱不了欲望的束缚,佛说人有五欲,分别为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另一说则是人的五感,色、声、香、味、触,总之在欲界生活的众生,对着五欲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这个世界便叫欲界,便是人们常说无法摆脱‘七情六欲’的凡人所居之所。

    人如何屏除欲界烦恼升至色界?

    欲界除了四重天外又有五趣十二处,五趣指众生由善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又称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此中自天趣又别开阿修罗,故又总称六道。

    人无不活在六道轮回之中,生死有命,报应循环,倘若能跳出此轮回者,便可进入下一境界。

    色界者,皆已断七情六欲,无欲无求,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佛家所谓的“色”,便是质碍之意。此界中人没有食色之欲,故而在他们眼中亦无男女之别,他们由化生而来,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最后的无色界,顾名思义,连质碍也没有了,彻底摆脱了六道轮回,脱离rou身,超脱生死,不受三界束缚,不受阳寿禁锢,逍遥寰宇,穿梭太虚,畅游九天。

    世间当真有这种人吗?

    人们相信有,但是他们仅存在于传说中,至少现在为止,罗誉是这么看的,释迦摩尼同道家老子活在一个年代,但那已是近两千年以前的事了,他现在不会去考虑‘修道位’和‘究竟位’,道教中也有‘无色界’,虽然略有出处,但也大同小异。

    到了山腰,罗誉面容庄严肃穆,他深知此番五台山一行让自己受益匪浅,“想不到当世果然有‘见道位’的高僧,今日亲眼得见,方知其造诣几许,这位法天住持虽然怪诞,但怕是与师傅生前在同一境界之上,若是当他跳出‘无色界’,佛家此世便又多了位成仙高僧,回去以后,我也要振兴道教才是啊。”

    想到临走时广缘提到的另外一个人物,罗誉不禁侧目而望,手中连连掐指。

    “南禅寺,‘见道位’的高僧…”这么想着,罗誉深深蹙眉,“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短命小子,你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罗誉想的是什么?还有他这次五台山之行所学来的东西,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揭晓,然而在多数的世俗人眼中,如今的焦点俨然已经随着河东的大军出了太原。

    李存勖今日英姿飒爽,两年的整备,如今他已是不容置疑的一方帝王,他看着远方,豪气大生。

    “晋王,依我等行军的速度,看来明日天亮前,便可抵达定州了。”

    李存勖望了望当空旭日,而后沉道,“天亮前?不,天亮前我要整备之师在那里候着他梁帝兵马,而不是刚到那里的疲惫之师,传令三军加速,务必在明日寅时之前到达定州!”

    “是!”

    “还有,再行二十里路之后,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你便率部前往赵州屯兵。”

    “周德威领命!”一人高马大的黑面将领应声道,此将领面容肃穆,如判官鬼神。

    “此番义务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与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共推我为联合军盟主,我要将卢龙与大梁连根拔起!”

    “当年西楚霸王项羽,颓势之时亦可断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那么今日我河东何等鼎盛,焉有失败之理?”这么说着,李存勖将宝剑从腰间拔出,直指天际,“晋侯万家,今朝灭梁!”

    “晋侯万家,今朝灭梁!!”其属下应和。

    “晋侯万家,今朝灭梁!!”大军应和,响彻天地。

    五代史上,乃至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即将打响,这场战役,亦造就了日后的分水岭。

    这场由五个藩镇,整个中原北方参与的战役。

    史上称之为…

    柏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