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百僧齐会
山林间,小和尚背着竹篮,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迈过石阶阻石。 悟禅在一旁看着他,亦是于心不忍,有时想想,戒嗔如今的处境他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这般熟悉的境遇,令其也不禁心生酸楚。他俯下身,柔声道,“戒嗔,还是舍不得南禅寺吗?” “没…没有啊。”小和尚强道。 “那是舍不得寺庙里的师兄,师叔伯们了?”悟禅挑眉道。 “……”小和尚无语黯然。 “戒嗔,你知道吗,”悟禅挺直身躯,看着远方,“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人来了又走,但是在你前行的脚步中,又会与许多人相识相知,亦或擦肩而过,我们佛家讲,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方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所以你现在能熟知的人,也必是你前世的好友,知己,故而戒嗔你心里惦念的人,不只前世今生,即便下一世,也一定还会再相见,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不是一朝一夕,即便天长地久尤有尽时,但是你心中惦念的人,是不会从你生命中被割舍出去的。” 小和尚看着悟禅,似懂非懂,却也忘却了哭泣,他张着大眼睛,搔头道,“总之,以后大家都还会再见面的,只要小和尚快些长大,这些寺庙啊,还有山啊,或者是天下什么的,就会相应变小,以后这个叫什么天下的东西说不定会变得跟现在的南禅寺一样大小,到时候小和尚不论去哪里,找什么人,也都会简单多了,是不是这样呢?” 看着小和尚这双清澈的大眼睛,听着这么美好童真的理论,悟禅不禁笑着点头道,“没错,戒嗔说得好,说得很有道理,只要长大,有足够的本领,即便天涯海角,也会再相遇的。” “咚咚咚!~~~~~” 尘世走一遭,繁华拜尽,众生苦乐,一如百年前。 山寺有悬钟,一日一撞,心如止水,千年亦不变。 这由远处传来的古老钟声,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这片华夏神州大地,有一处古老神圣的寺庙,其位于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是五台山上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单论历史,可与其相媲美的,只有那座大名鼎鼎的中土第一座古寺,白马寺。 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注解1)。后曾改名花园寺、大华严寺、显通寺等。 这里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七座殿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无量殿。 这里有南禅寺出名的木质建筑,也有仿木制的铜殿。 作为佛家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河东晋王可断五台山所有寺庙的供给,却唯独未断这里。走到寺庙前门门口,悟禅与守门僧人寒暄几句,小和尚傻傻地杵在那儿,被眼前的恢宏建筑吓傻了眼。 悟禅回过头来看到戒嗔目瞪口呆的样子,也上前轻笑道,“怎么样,这儿很大吧?” 小和尚愣愣地连连点头,咽下口口水连道,“大…好大啊!” “戒嗔,这里最近的城镇叫做台怀镇,你可知‘台怀’二字的由来?” “不知道。”小和尚搔首不知。 “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这里地势之高,可谓五台山之最,故而冬日寒冷,也非南禅寺可比,悟禅师叔走后,你要多添衣物,照顾好自己才是。”悟禅苦口婆心,作为南禅寺年轻一代的才俊,悟禅的资质可谓绝不寻常,其潜心参禅,虽是有着很好的口碑,但也未跟哪一名和尚走得特别近,直到南禅寺老方丈普善圆寂,临终托孤要其照顾戒嗔,他这才对这名小和尚额加注意,久而久之,他也当真很喜爱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小和尚一定多穿衣服,不会冻着自己的。” “嗯,戒嗔乖…”悟禅站起身来,看着小和尚道,“师叔…也只能送你到这里,接下来的路,要靠你自己了。” “嗯,师叔放心吧,小和尚一定用功学,”这么说着,戒嗔还攥起小手道,“不会辜负师叔和师兄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嗯…”一个和尚上前牵着小戒嗔的手,送他去了一个改变其一生的地方,那里,亦是万事之始。 正当悟禅转身要走,令一个和尚上前道,“悟禅师傅留步。” “嗯?还有什么事吗?”悟禅不解。 “监寺他老人家想要见你。” “广缘大师要见我?”悟禅一愣,未料如此。 山间有寺,峰回路转,百转千折,小和尚几个转弯后便已迷了方向,若不是一旁有人领路,他当真分不清东西南北,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 “你是戒嗔,对吗?”门前知客确认了戒嗔的身份。 “啊…嗯,小和尚是叫戒嗔。”初来乍到,颇多生人,小和尚难免生怯。 “嗯,显通寺欢迎你的到来,请进这间屋子,整理自己的行囊,所有其它寺庙挑选出的小沙弥将会在黄昏以前到这里,晚斋过后,首座大师傅会于大雄宝殿内给各位小师弟们讲解此番禅业,和日后的修禅日程,届时请各位保持安静,潜心参禅等候首座大师的到来。” “哦…哦!”小和尚赶忙点头。 “嗯,小师弟自行准备吧,贫僧还有其他客人要接待,今日会很忙的。”和尚竖掌告辞。 “哦,那…那师兄您请自便。”小和尚单手竖掌还礼。 打开房门,里边有…好多小和尚。 “呃…”戒嗔搔首哑口,“这里有好多小和尚。” “喂,你叫什么啊?”一个十岁上下的小孩上前问道。 “我吗?贫僧法号戒嗔。” “啊,我是法相,是菩萨顶来的。” “菩萨顶?”一旁一个小和尚听了凑了过来道,“那可是好地方呢,很有名的,听师叔伯们说那里是文殊菩萨曾今临凡的地方,是不是真的?” “嗯,文殊菩萨很了不起的,他是咱们佛家四大菩萨里,象征智慧的菩萨,”法相说得洋洋得意,“对了,那你呢?” “我吗?”这个问问题的小和尚年约十岁,拍着胸脯道,“我是佛光寺的福满,别看咱那是间新寺庙,修得可好了,香火也很旺盛呢。” “那我是跟他一块来的福气,我俩一天入的门,赶上一天好日子,师傅说咱俩吉利,就给俺俩取得这名字。” 福满、福气两个小孩都长得虎头虎脑,胖乎乎的,说起话来也很憨厚,这副样子让小和尚戒嗔不禁觉得很亲切,也掩嘴偷笑了一下。 “我是金阁寺的不空。” “我是落佛寺的慧海。” “我也是落佛寺的,叫普真。” “我是鸿鹄寺的智普。” ……… 小和尚们一一介绍,大家先后相识,有时候大人们会觉得小孩子很少说话,可是当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话其实是很多的。 这时有人问道,“对了戒嗔,你是哪来的?” “小和尚,呃…”习惯了以小和尚自居的戒嗔,这时突然觉得这个称呼很不合时宜,因为这里的都是小和尚,便赶忙转言道,“戒嗔是南禅寺来的。” “南禅寺…你听过吗?” “呃…没有啊。” “哎,五台山上这么多寺庙,哪可能都听过啊。” “嗯,八成是间不起眼的小寺庙吧。” 这话听得戒嗔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没说什么,可是人群中忽地有一道声音道,“南禅寺可非什么不起眼的小寺庙啊。” 声音的主人在人群中显得个头高大,看起来足有十一二岁,他看了看戒嗔继而道,“南禅寺也有百多年历史,内有珍贵文献无数,虽是占地不大,但那里的木质建筑让佛光寺的正殿也只能屈居第二,我说得没错吧,戒嗔?” “呃…嗯,南禅寺用木头做的房子都很好看的,还结实,”戒嗔嬉笑道,“你懂得真多呢,菩萨顶的道亮师兄。” 这个小和尚法号道亮,在这里也算得上是年龄稍长的和尚了,其听戒嗔呼出自己的法号,不禁眉头蹙了蹙,而后笑道,“还好…”可是道亮随后自己在心头想着,“刚刚人多口杂,自报家门,我也只是随口搭言,他怎会记得这么清楚。” 这个道亮今年十一岁,青眉细眼鹰钩鼻,一对薄唇长得倒也算清秀,在他的双眼里,有着孩童少见的深沉,忧郁。 “咱们这里边谁的年纪最小啊?”忽然有人这样问道。 大家相互看看,便也都开始自报年纪。 “我八岁。” “我十岁。” “我上个月已经十二岁了。” “我九岁。” “我也九岁。” “我十一了。” ……… 戒嗔看起来明显要小,一旁的人便也顺嘴搭话道,“戒嗔是吧?你多大啊?” “小和尚…戒嗔今年六岁了。” “六岁?我看得出你小,但没想到这么小啊。” “六岁!?”道亮听了先是一惊,随后摇头自言笑道,“简直是胡闹,不论慧根如何,六岁的小孩还未有辨物之能,怎么可能但此重任,起码也要八岁往上啊,南禅寺再怎么说也还是个小寺啊…” 没人注意到道亮的不屑,大家围着戒嗔嬉笑道,“哈哈,这里你最小啊,以后得听师兄们的话。” “说什么呢,小才更应该需要照顾啊,放心吧,以后我照顾你。” 大家你言我语,孩童在一起也算热闹,戒嗔颇为享受,不知不觉间时光流逝,小和尚们陆续有来,已近黄昏。 “是不是要走了,我肚子都饿扁了。”有人抱怨道。 “是啊,应该…” 说话间,们开了,进来一位沙弥,其手领着另外一个小和尚,观其模样,身量比其他所有小和尚都要矮小,样子也更稚嫩,十分白净,五官也很精致。 沙弥道,“好了,大家准备去用斋了。” 有好事者上前问道,“哎,小家伙,你多大啊,哪里来的?” 这个小和尚面不改色,一双清澈瞳眸跃过问话之人,在人群中寻找,最终落在了戒嗔身上,嘴角微微扬起,答言道,“贫僧法号慧观,显通寺僧人,今年五岁。” “五岁!!??”五岁可是刚把话说明白的年纪啊,这可让人太大跌眼界了,尤其是道亮,不过他也是最快冷静下来凝眉思考的。 “五岁,显通寺,一人……” (注解1:其实大华严寺是由武则天赐名,显通寺直到明太祖重修时,太祖方才赐其名为“大显通寺”,故沿用“显通”至今。可是大华严寺也是另一座名寺“浮山寺”之后用的名字,为了避免困惑,这里就用显通寺以方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