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做贵族在线阅读 - 第284章:我孙武只效劳野心够大的人

第284章:我孙武只效劳野心够大的人

    第285章我孙武只效劳野心够大的人人与人之间并不相同,指的不但是身份,还有智商与见识的差距。

    其他人也许看不出智氏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家族的发展。

    虽然孙武看得并不全面,但是根据自己的智商与见识,一番思考下来能够得出的结论可真的不要太多了。

    孙武仅仅是看了“黄父”和“邺”,暂时还没有查看智氏的农业实力,基本上已经确定智瑶想要做的事情有多大。

    那个“黄父”的存在就是培养更多干事的人,等于是在培养小吏以及官员;而“邺”则是智氏军事装备的底蕴保障。

    有了上述两个发现,孙武觉得自己其实不用再多看了。

    事实上,仅是“黄父”和“邺”正在进行的事业,好多国家就全面落后给智氏。

    智氏是晋国的老牌卿位家族,长久下来能够生存,足以证明本身的武力以及邦交能力不会差。

    如果再加上智氏近些年来的不断东扩所展现出来的野心,以孙武的认知来看,何止是使家族变得更加强盛那么简单?“鲁国孔丘常言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愈来愈烈……”孙武开始讲起了当今天下的格局变动。

    智瑶虽然一时间没有明白孙武讲那些做什么,还是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听着听着,智瑶开始听懂孙武讲的是什么了。

    孙武讲的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理论,大概就是天下需要霸主,有一名霸主的存在可以镇压诸侯,减少列国之间的战争,等等之类。

    这个其实就是当前时代一些大贤的想法,暂时够不上大一统的高度,认知还停在霸主存在的必要性上面。

    说白了就是前人开路后人走,再给提上一种迫切需要的高度。

    需要等兼并再更激烈一些,战事更加残酷,看多了人间的惨剧,再加上足够的认知高度,大一统理论才会因时因势的出现。

    孙武的话很长,讲的都是一些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相关话题,只是不点名出任何一個国家。

    其实也是现在贵族的节操之一,走到哪里都不会透露曾经为之效力的雇主信息。

    历史上谁第一个开启为人效劳,转投他方势力后再卖个干干净净的呢?其实很难去寻找谁是第一个,只能看谁最出名了。

    破坏社会道德底线的人之中,最出名人是张仪?不止是谎话张口就来,并且极度没有信用,拿成功欺骗到人而感到欣喜。

    智瑶开始有点回味过来。

    孙武用一句“灭卫,并齐,吞晋”来作为今天谈话的开场白,有点纵横家先声夺人的意思。

    不得不说的是,智瑶确确实实也被那么一句话搞得有些心神失守,换作是正式的外交场合,免不得在会谈时吃亏。

    当然了,弱者一时间占便宜其实是招惹灾祸。比如智瑶一时间不慎吃亏,事后绝对是会进行清算,有机会立刻报复,没有机会创造机会报复回去的那种!

    “智氏是否有立国之意?”孙武讲了一大圈之后,很突然地问道。

    纯以实力而言,智氏其实一点不弱于宋国、齐国、秦国……等等国家,问题不是国家就不是。

    没有立国的智氏再强,实力也是被算作晋国的一部分。这一点肯定是不能搞混的。

    智瑶定定地看着孙武,心想:“这是在问志向?”

    有那么些人,他们因为有能力而自傲,挑选服务对象必须先问清楚志向,再根据志向来决定值不值得为之效劳。

    现在是一个很多事情哪怕只差一层纸就会被捅破,说依旧不能说出口的年代。

    智瑶说道:“我家封邑集中于东,拓长狄,占鲜虞,使我家北面无忧;攻鲁,灭卫,不使欺凌也;攻齐,概因齐强,使之弱也。”

    看似在阐述智氏已经做了事情和即将做的事情,没有回答到底要不要建国,一旦那些计划取得成功,成为什么局面还用多说吗?

    如果智氏完成那些步骤,没有自行立国的话,又有心完成大一统,内部不再闹出什么幺蛾子,基本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扛得住晋国。

    问题的关键是,智氏真的成功灭掉卫国、鲁国、齐国和其余东面的国家,哪怕智瑶有心继续作为晋君的臣子,其他人能够认可吗?再则言,以晋国卿位家族的尿性,和平共处只会是国家艰难的时刻,以前是外部威胁轻一些就内斗,搞到现在有外部威胁也没有消停下来的自觉。

    孙武全程面带微笑,无法看出到底听懂了没有,愿不愿意为智氏效力。

    今天的谈话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挺符合当代的实情,什么都是慢节奏,遭遇到重大抉择不需要立刻做出决断,能想得多细就多细,需要时再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在接下来,孙武在其他人的陪同下去前往游逛“邯郸”以东的农耕区。

    智瑶借机去巡视“邺”城,查看各项生产,考研公输氏对水力锻锤的研究进度,事情还挺杂的。

    一直到智徐吾护送南子以及卫君辄、一众公子、公孙等人来到晋国,智瑶才放下手头事情。

    “孙子在鲜虞?”智瑶挺纳闷孙武还真能跑。

    孙武这是想要把智氏各地逛一个遍。

    话说,孙武已经六十二岁,去各地的路途中少不得跋山涉水,撑得住吗?

    不过,以孙武看上去还健朗的状态,似乎是没什么问题,别说还得到智氏的妥善照顾了。

    近期,智瑶一再斟酌要不要灭掉卫国,思来想去做了许多思想上的斗争,发现短期内还真是无法拿出一个真正的决议。

    老智家需要先看一看晋国内部各个家族的反应,尤其是将卫国非公族的贵族态度搞清楚。

    所以,到底要不要兼并卫国,看的不止是短期内的效益,还要将可能对局势所产生的变动研究明白。

    目前“濮阳”在智氏的控制之下,卫国够份量的人物也都被智氏所控制,看似没有那么急切做出决定,其实时间上还挺紧张的。

    因为没有要马上拿出决断的关系,智申与智瑶这对父子需要迎接卫国君臣,但是也仅仅是尽到礼仪上的迎接,话肯定不会多谈。

    在对待卫国君臣上,老智家哪怕是要把卫国灭掉,不能缺的礼仪还是一点都不能少。这个并不是做了那啥还立牌坊的虚伪,纯粹就是真的需要罢了。

    智瑶发现卫国君臣并没有认清事态的严重性,趋于智氏会干点过分的事情,却不会搞到把卫国灭亡。

    这种认知似乎也没有错?反正智氏还真不会让卫国灭得连渣都不剩,至少会留下一座城邑给卫国君主和公族养老。

    当然了,卫国那一批人肯定不会送到“新田”那边,原因是智氏发动的是私战,并不是什么国战。

    这里智氏创造了一个历史,用一个家族的力量攻克一国都城,再将该国顶级人物一锅端。后人要是看到这一段历史,大概能充分认识到晋国卿位家族的强大?智氏能不能吞并卫国还要看各诸侯的反应,只是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有能力干涉的国家并不多,麻烦是在成为既定事实之后。

    另一项,周王室那边的态度更是需要注意,不是注意什么,主要是智瑶还想着某天被周天子赐封侯爵来着。

    如果智瑶没有获得侯爵,某天智氏立国只能先以恢复原国的国祚来当依据,一开始的国号只能是“原”了;换作智瑶先获得侯爵,等于说有立国的资格,国号是什么完全能用别的依据来定。

    三个月之后,孙武重新来到“邺”城。

    在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某些人来说挺多,对有些人则是日子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我闻智氏欲起新‘都’?”孙武说的‘都’是用来安置祖庙的一種名称。

    這件事情智瑶已经纠结了三四年。

    比较明显的就是随着智氏的重心东移,处在魏氏和韩氏夹缝的“智”地不再适合作为老巢了。

    既然智氏的重心已经确定东移,随着“邯郸”和“邺”的开发越加完善,以前不赞成的人看到可观收益以及明白发展侧重的重要性,變得不再反对将“都”东移。

    麻烦就只剩下了一个,智氏新的“都”最好别是他人用剩下的城邑,迁徙“都”最好是从无开始筑城。

    智瑶答道:“确有此事。”

    孙武说道:“可在‘濮阳’择一地筑城。”

    随后,孙武开始讲述“濮阳”那边的地形,包括周边的地缘关系等等。

    什么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哪个地方周邊有哪些势力。

    孙武已经确认智氏要徐徐灭掉卫国、鲁国和齐国,等于说认为智氏应该选择“濮阳”那边作为未来的侧重核心。

    比较现实的是“濮阳”属于一马平川,也就是根本没有什么险要依托,需要本身有着极强的国力和军队战斗力可以信赖,要不然将“都”放那边就等于是自己在找罪受。

    智瑶本来也有类似的想法,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那边不止便于开展农耕,并且也能作为战马培训地。

    事实是什么?无论是春秋还是到长久的以后,“濮阳”本身就适合培育优良战马。

    听完孙武讲完了之后。

    智瑶起身对孙武施了一礼。

    孙武也站起身来,回了一礼。

    所以是,良臣择明主而事,智瑶多一良臣?

    ……………………

    app端口的书友圈有一个置顶的推书赢天团白银打赏,作者菌能不能也有一位白银盟,全靠大家啦。请大家帮忙多点赞和品论,算是帮作者菌争取获得一个众筹白银盟哦!对了,保底月票投给作者菌呀。感谢,感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