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通风报信
听到这话,孙玉琼打了一个寒颤,一想到那样的画面,吓得面色苍白,“娘,你做得对。至少现在咱们手里有银子,而且来京城之后,在外祖父家也能得到庇护,我们没人敢欺负咱们。正好玉树利用这几年好好苦读,考上功名做了官,重振家业。” 见女儿想通了,杜威点了点头,“是啊,玉树我倒不担心。只要他能考上功名,以你外祖父的权势,玉树前程大好。可是你年岁到了,又要守孝。如果等到三年孝期过后再说亲,你就十七了。到时候好人家的男子都被挑走了,上哪找好夫婿?” 孙玉琼听到这话也满心的惆怅,叹息一声,“娘,你也别着急,事在人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杜威心疼,然后摇了摇头,“不谋算怎么能行呢?等到你的花期过了,根本就找不到好夫婿。现在我再问你一次,你觉得青山怎么样?虽然他有一个厉害的娘,还曾经做过我的奴婢,以后你们要是成为婆媳,可能会让你有些尴尬。 可现在守孝期间,我们除了能跟你外祖母家的人来往,也不好跟其他人家多走动。如此一来,你的这门好亲事,落在杜家最好不过。二房的杜胜已经成亲,三房的杜良年幼,只有杜青山跟你年纪相仿,而且又是长房唯一的男丁。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从你弟弟那边打听到,杜青山在书院里面成绩很好。不光父子夸奖,而且山长也经常称赞。文武双全,必成栋梁。这样的男子成为夫婿,将来你也能必然夫荣妻贵。” 听到母亲的这一番话,孙玉琼仔细想了想,然后点头,“娘,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好。这些都是您经过深思熟虑觉得最好的。既然如此,当然要接受娘亲的好意。” 听到女儿这么说,杜薇笑了,“你能想明白自然最好,就算在外找好人家,又能好过杜家吗?很显然不能,既然如此,何必舍近求远,还求不到呢!” 孙玉琼点头,“娘,我虽然知道这样很好,但是咱们现在又不住在杜家,想要操作,难度增加。再加上杜青山,对我很冷淡,而且身边还有那么多侍卫。就算咱们有想法,又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达成所愿呢?” 杜薇笑了笑,“当然是让大房和杜家拒绝不了的理由!” “到底什么办法呢?”孙玉琼更加好奇,忍不住问道。 杜薇笑着点头,“再过一两个月就有很好的机会。杜琳琅出嫁和杜青雪出嫁。到时候,只要买通人把杜青山引到你所在的房间,然后被外人看到,这就是你们相会的证据。如果杜青山不想前途尽毁,就必须答应这门亲事娶你为妻。” 孙玉琼一愣,“这个手段下作,一定会被人非议。以后我出门岂不是会被人指指点点?” 杜薇听到女儿这话有些心疼,但狠下心来,“可是不用这样的办法,杜青山又怎么可能娶你为妻呢?就算他喜欢你,杜云岚那个贱人,也会因为我迁怒于你,不会答应。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他们不得不答应。 这样简单的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再说了,那些所谓的名声,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到时候杜青山前途似锦,身居高位,你夫荣妻贵,多的是人来巴结你,羡慕你。想到你能得到的,再对比你失去的,多出来那么多,难道不划算吗?” 孙玉琼点了点头,“娘亲,你说的是,我的确不能纠结太多。思来想去,杜青山的确是我最好的选择。娘,我该怎么做?” 杜薇笑笑,“不要急,一切还得从长计议都得好好安排。” 最近就有两次机会,一次不成,还有第二次,总应该能够达到了。 杜薇回去之后,把身边能用的人,仔细挑选之后,选择了两个人,但都避开了徐嬷嬷。 杜薇每次回杜家,也不带着徐嬷嬷。 徐嬷嬷不敢大意,但也不敢当面打听,只能从杜薇的一些只言片语中和下面的仆人举动,推测出来一二。 以徐嬷嬷对杜薇的了解,她觉得杜薇最担心的就是孙玉琼的婚事,而且对杜青山的行踪,也颇为关注,甚至还派人在书院附近盯着休沐之日。 徐嬷嬷就把这个推测,通过自己的渠道送到杜云岚的手里。 杜云岚得到徐嬷嬷提醒之后,更加谨慎。 杜二夫人拿着册子过来,手上全部是送上门的帖子,想要给家里的姑娘少爷们说亲。 此时进来,看到杜云岚的表情不太好,杜二夫人小声问:“大嫂,你这是怎么了?” 杜云岚想了想,觉得应该跟杜二夫人说,毕竟之前杜二夫人还提醒她小心杜薇,以防杜薇的小手段,企图把孙玉琼嫁给杜青山。 当时她就在意了,现在她更加在意了。 因为杜薇对比之后会发现,孙家一文不值,孙玉琼的婚事很难,再也找不到比杜家更好的家世。即使在孝期,也能以照顾杜老夫人为借口,她能够经常来杜家,方便动手。 “我得到消息,杜薇想在琳琅或者青雪出嫁的大日子算计青山,想让玉琼嫁到杜家。”杜云岚压低声音说,两个人一起防备,胜算更大一些。 两房都有准备,严阵以待。 杜二夫人一愣,但觉得这是杜薇的作风,也不意外,“大嫂,那你怎么应对啊?总不能把青山支开,不让他回家吧。就算咱们愿意,但青山也不乐意啊。他和青雪感情好,当然想亲自给姐姐送嫁。” 杜云岚轻笑,经过一开始的慌乱,逐渐冷静下来,想好了应对之策。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既然已经提前得到消息,我们首先提醒青山,成亲那日,老老实实待在前院,而且我也会派人随时跟在青山身边。另外,咱们还得防备,万一杜薇算计不到青山,算计来贺喜的青年才俊。到时候那些人家碍于杜家的颜面,忍气吞声,不得不认下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