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借兵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选手不科学、女配在年代文里暴富、世子风流、春意浓浓、天灾之重回末世前、我,安城县令,业余爱好斩妖除魔、失忆后被权臣娇养了、回到宋朝当暴君(赵洞庭颖儿)、修仙模拟:开局全点气运了、你是我的取向狙击[电竞]
谢刺史将太子妃和周洵一行延入府中。 几人分宾主坐下,周洵便道:“敢问使君,城中朔方军与州府军还剩多少人马?” 谢刺史面露愧色,作个揖道:“某守城不利,城中守军折损过半,朔方军只剩五百余人,州府军约有一千五百人,战马约剩八百匹。” 周洵微微蹙眉,点点头:“与周某预料的相差无几。” 谢刺史起身避席,向沈宜秋道:“仆身为刺史,外侮当前,无力抵御,愧对圣人,亦有负殿下与太子妃娘娘的嘱托,仆罪该万死。” 沈宜秋道:“谢使君不必自责,我见灵州城虽被围困,城中百姓临危不乱,里闾街衢依旧井然有序,全赖谢使君安抚有方。” 谢刺史纵然为官多年,听太子妃这一番发自肺腑的称赞,心中又羞惭又宽慰,百感交集,红了眼眶,连道惭愧。 沈宜秋看了一眼周洵,又道:“术业有专攻,排兵布阵是周将军所长,有将军在,定能守到援军解围。” 周洵微微颔首:“娘娘谬赞。”但语气中丝毫没有一点受之有愧的意思。 若换了平日,谢刺史难免觉得此人不可一世,可现在周洵这舍我其谁的态度却叫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想了想,坦言道:“说句实话,两位莫见怪,若非娘娘与周将军回援,谢某恐怕撑不到明日便要降。” 周洵闻言大惊。 沈宜秋额上也沁出了冷汗,幸亏他们及时赶到,再晚一步,恐怕就万劫不复了。 她向周洵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开口,斟酌了一下词句,对谢刺史道:“使君不愿将士白送性命,宁愿一力承担降敌的骂名,可钦可佩。” 谢刺史跪倒在地,嘴唇颤抖:“有娘娘明鉴,仆死不足惜……” 她顿了顿道:“只是使君有所不知,阿史那弥真自以为见辱于圣人,心怀怨怼,伺机报复,绝不会因使君宽仁而善待投降将士和百姓,这是其一。北狄一向以战养战,先前的定远、新堡与怀远皆是边塞小城,到了繁华富庶的灵州,定会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这是其二。” 周洵也点点头:“便是打到只剩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投降。” 谢刺史后背上冷汗涔涔,登时后怕不已:“谢某只知阿史那弥真曾在长安宿卫多年,深得圣人宠幸,以为他会念在皇恩的份上……” 沈宜秋与周洵对视一眼,都甚感无奈,皇帝的确是十分宠幸阿史那弥真,只不过是将人当作舞伎伶人般宠幸。 不过谁也不能道皇帝的是非。 默然片刻,谢刺史道:“幸而圣人与太子殿下英明,敢问周将军,邠州援军可是已经开拔了?不知有多少兵马?” 周洵目光闪了闪,迟疑了一下,还是据实说道:“周某还不曾收到太子殿下和邠州的消息。” 谢刺史脸色一白。 周洵接着道:“不过谢使君不必担心,殿下得知灵州被围一定会令邠州守军发兵来救,想来不日便有消息。” 谢刺史心里稍定,苦笑了一下:“仆一惊一乍,见笑于娘娘与周将军。” 沈宜秋劝慰了他两句,便道:“眼下当务之急是商量出一个守城的章程。” 说罢看了眼周洵,问谢刺史:“不知城中守军将领是哪位?“ 谢刺史道:“窦将军在灵武战死,眼下统领守军的名义上是谢某,不过谢某只是白占个名头,实际调兵遣将的是朔方军押官丁书平。” 周洵微微蹙眉,押官是统率五百人的将领,一下子赶鸭子上架统领数千兵马,除非天纵奇才,否则必定难以胜任。 从今日攻守的态势来看,这位丁押官显然不是。 沈宜秋道:“周将军深谙用兵之道,曾统领数万禁军,若是谢使君信得过我,能否让城内守军统一受周将军调遣?以免令出二门。” 谢刺史本来就有此意,见她给足了自己脸面,哪里有二话,郑重向周洵行礼:“多谢周将军救灵州将士与百姓于水火,请受谢某一拜。” 周洵连忙起身回礼:“谢使君言重。” 沈宜秋道:“调兵遣将之事便托赖周将军。此外,我有一些愚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两位参详。” 她顿了顿道:“其一,我想请谢使君从百姓中多征募一些壮勇,分担收集弓箭、运石、修补城墙、扶助伤兵、安葬尸骸这些琐事,如此将士可轮番休息,全力御敌。” 周洵也点头:“今日周某见到将矢石运上城墙的都是将士,损耗体力甚是无谓。” 谢刺史道:“谢某早该想到的,真是惭愧。” 沈宜秋接着道:“其二,请谢刺史下令各坊佛寺道观医馆收容救治伤兵,并由州府出钱,向商贾采买伤药与所需资材。” 大量伤兵仅靠州府医博士和医馆大夫一定不够,许多佛寺本来就设有悲田病坊,救治贫苦信徒,许多僧人都粗通医理。 且时人多信佛,将伤兵安置在佛寺,梵音也可纾解伤痛。 两人都点头称是,周洵道:“伤兵得到妥善救治,也可提高士气,令将士没有后顾之忧。” 沈宜秋又道:“此外,时已入夏,气候逐渐炎热,大战后容易爆发瘟疫,敌军也会将染上瘟疫的尸首抛入城内,将士的尸骸必须尽快安葬,还请谢使君令医博士商量对策,及早预防。” 周洵不由对她有些刮目相看:“娘娘言之有理,倒似守过城一般。” 沈宜秋道:“周将军谬赞,不过是按常理推断。” 三人商议既定,谢刺史便去下令部署。 沈宜秋待他离去,这才对周洵道:“依周将军之见,邠州的援军何日能到?” 周洵略假思索道:“从邠州至灵州,急行军约需六七日,集结兵力、准备粮草辎重到开拔,就算三日,再有十日,怎么都该到了。” 沈宜秋微微蹙眉,神色有些凝重。 周洵以为她担心守不住十日,挑了挑眉道:“娘娘放心,便是肝脑涂地,末将也会守住这十日。” 沈宜秋摇摇头,揉了揉额角,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我不是信不过周将军,不过请周将军做好守十五日的准备。” 周洵诧异道:“这是何故?” “但愿是我多虑了,”她没再说下去,话锋一转:“请周将军即早部署,今夜让将士们养精蓄锐,明日当有一场鏖战。” 她起身敛衽,郑重地向他行了一礼:“我代灵州百姓多谢周将军。” 尉迟越收到邠州军报,便即将五皇子与一干臣僚召到帐中。 他将信笺递给兵部侍郎李玄同,开门见山道:“邠州军开拔两日,被圣人急令召回。” 李玄同还未来得及将军报看完,大惊失色:“这是何故?” 尉迟越道:“圣人令邠州守军拱卫京城。” 尉迟渊双眉已经打成了结:“那灵州怎么办?” 尉迟越道:“圣人命灵州将士死守,以待朔方军主力回救。” 五皇子一脸难以置信,义愤填膺:“朔方军主力这会儿都出了玉门关了吧?离灵州少说三千多里,等他们去救,少说也要一个月,凭灵州城剩下那点守军,如何……” 尉迟越淡淡地看了弟弟一眼。 五皇子瞬间明白过来,一股血气直冲头顶,他涨红了脸道:“他根本没指望能守住灵州城!他只在乎自己安危!” 若是换了以往,尉迟越定会斥责弟弟,叫他慎言,但他强压心底的怒火,已经费尽心力,压根顾不上去堵尉迟五郎的嘴,只是淡淡道:“对圣人而言,灵州城丢了,可以让朔方军夺回来,但邠州距长安只有区区三百里,若是将守军调走,长安兵力空虚,便难以安枕了。” 李玄同眉头紧锁,连连摇头:“阿史那弥真心中怀怨,定会以灵州百姓泄愤,而且灵州城粮广城高,若是叫突骑施人占了,到时候攻守易势,再要夺回来,又得折损多少朔方军将士?这……这……”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你我都明白的道理,圣人不会不察,多说无益,眼下最要紧是想个对策。” 说到底皇帝不过是以己身为重,以社稷百姓为轻罢了。若他在长安,不惜发动兵谏也要发邠州军去救灵州,然而他远在凉州,鞭长莫及。 李玄同道:“朝中有卢尚书、张太尉等一干股肱在,必定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劝谏圣人。” 尉迟越点点头,张皇后也不会由着皇帝任意妄为,但嘴仗少说也要打上几天。 他只是道:“灵州城的将士和百姓拖不起。敌军兵力是守军的十数倍,且大多是久经沙场的精兵。” 攻守到了后头,靠的便是“添油”,双方拼的是兵力,多拖延一日,灵州城失陷的危险就多一分。 在场众人都一清二楚。 尉迟越道:“为今之计,只有发凉州兵去救援。孤有两千禁军精骑,此外还有四千州府兵与一万河西军。” 李玄同蹙眉:“可凉州城不能无人把守。” 尉迟越点点头:“至少要留下两千州府兵与一半河西军守凉州。” 李玄同又道;“这么点兵力,又没有众望所归的统帅,恐怕解不了灵州之围……且吐蕃皇子带来的五千精兵驻扎在凉州城外,殿下将禁军全派往凉州,仆担心……” 尉迟越道:“李卿的顾虑不无道理,所以孤打算自己领兵。” 李玄同大惊:“殿下亲去凉州,议和之事……” 尉迟越挑了挑眉:“孤有个两全之策。” 顿了顿道:“孤要把吐蕃大皇子和他的五千精兵也带上。” 李玄同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尉迟渊已经拊掌道:“好法子!” 吐蕃大皇子后院起火,又被精明的燕国人趁火打劫,昨日刚让出一条商道,气得一夜翻来覆去没睡着觉,嘴里起了个大燎泡。 他正在帐中背手踱着步,盘算着今日怎么扳回一城,便有燕国宦官来请,道燕国太子请他去帐中一叙。 他满腹狐疑地去了燕国太子的营帐。 燕国太子将他延入座中,命黄门奉上酪浆,又对他嘘寒问暖,客套更胜往日。 吐蕃大皇子对上他不怀好意的目光,一种冰凉的感觉爬上脊背,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响尾蛇盯上的沙鼠。 果然,半碗酪浆下肚,便听燕国太子道:“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尉迟越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 吐蕃大皇子皱着眉,怀疑自己听错了:“阁下是要向在下借兵?” 尉迟越摇摇头:“在下分身乏术,只能劳动阁下大驾,随在下去灵州走一遭。” 吐蕃大皇子道:“这是贵国的事,敝国与突骑施并无龃龉,实在不便插手。” 尉迟越笑道:“阁下别忘了,令弟也在灵州,不过若是见不着兄长,他定然大失所望,想来不日便会回吐蕃了。” 吐蕃大皇子脸膛涨得紫红:“古日勒挑唆突骑施兴兵,是阁下的仇敌……” 尉迟越一脸无所谓:“阁下且不急,在下又何必插手贵国内务。” 吐蕃大皇子沉着脸不说话。 尉迟越道:“阁下还是早做决断,去晚了或许就见不到令弟了。” 吐蕃大皇子气得双眼鼓起,半晌方咬咬牙道:“行,在下便帮贵国这个忙。” 尉迟越脸一沉:“若阁下仍旧觉得这是施恩于敝国,那便不劳大驾了。” 吐蕃大皇子本来想趁机挽回一点损失,谁知道这燕国太子半分也不松口,真是奸猾可恨之极。 转念想起那犯上作乱的弟弟古日勒,他只得按捺住怒火,点点头:“在下不敢挟恩。” 尉迟越这才缓颊:“阁下借道平叛,在下自要尽地主之谊,与阁下这个方便。” 吐蕃大皇子黑着张脸,默然地拱了拱手,便即告辞离开。若是再呆下去,他恐怕要把肺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