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劝降书(1)
书迷正在阅读:修仙模拟:开局全点气运了、你是我的取向狙击[电竞]、我用修改器横推了诡异世界、阳间活死人、斗罗:我是比比东的守护之剑!、为漫威世界献上忠诚骷髅、我在遮天为圣体、我修道靠瞎练、从大唐开始的寻仙志异、全属性修仙者
第201章劝降书(1) 众将都是定定看着赵洞庭,眼中光芒更甚。 赵洞庭又道:“咱们差数百人往城内射箭便是,箭矢上捆绑书信,信中就写投降者既往不咎,不愿从军者我朝可以发放钱粮让他们各自归家,有愿继续从军者,可留在我军继续委以重任,便如同抗元军的完颜章那般。如此,元军不说必然会起哗变,但军心定然更加离散。” 文天祥等人眼中的亮光在这刻达到顶点,“皇上大才!” 赵洞庭点点头,“命令众将士就地休整吧,赵大、赵虎,你两带人往城内射箭!” “是!” 赵大、赵虎两个铜面丑汉咧开大嘴,喜滋滋的招呼飞龙士卒去了。 他们不懂什么兵法,但只知道,听皇上的肯定没有错。 赵洞庭心里倒没有什么自豪感觉。这个法子,他也是上辈子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吕布退守下邳时,曹操就是用这个法子让吕布军中哗变,导致吕布这万人敌最后被手下的副将捆绑出城,丧命黄泉。 虽然三国演义中所写大概都是臆想,并非真事,但这法子,未必就不可以用。 刚刚行军途中,赵洞庭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法子。 苏泉荡他们说的不错,攻,就算破城,也势必损失惨重。围,城内的百姓势必遭殃,这都不是赵洞庭想要看到的情况。 想到百姓,他突然又想到件事,若是元军以城内百姓作为要挟又该如何是好? 赵洞庭已经这样左右为难两次了。 不过转念又想,元军怎么说也有八九万人,应该不至于用这么下作的法子吧? 他摆摆手,让苏泉荡岳鹏他们下去安排士卒扎营,又钻回到车辇里。 战争总是存在极多变数,他做不到像秦寒那样运筹帷幄,唯有尽力而已。 到现在,赵洞庭其实也看开许多了,或者说,被同化了许多。战争,有些损失是难免的。 他想保所有百姓性命,想保所有将士性命,但即便是神仙,也不可能做得到。而他,只是个穿越的人而已,除去脑袋里有些超时代的想法、见识,与这些古人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长处。 真正论兵法,莫说文天祥、苏泉荡等人,赵洞庭估计只和岳鹏比,也就强那么点。 尽人事,听天命。 当夕阳还有点点余晖时,宋军大部队扎营,飞龙军驰马而出。 赵大扛着赵洞庭的龙旗,驰马在最前面。后边士卒个个背负弓箭,箭矢上捆着白色的布料。这些布料便是劝降书,赵大、赵虎不识字,让军中的随行小吏匆匆写出来的,足足数百份。 荔浦县城墙上的元军看到宋军区区数百就赶来攻城,有些发懵。 如此数量的双方对决,数百人能够做什么? 偷袭或许还能奏效,明目张胆的攻城岂不是送死? 连了望塔上的哨兵都没有吹响号角,压根没将赵大、赵虎他们当回事。 直到近些,看到赵大扛着的龙旗,元军守城的将领和士卒才神情微凛。原来是使者。 古代交战之前,有使者交涉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在赵大、赵虎率着飞龙军仅离城下二十余米时,元军士卒们才将弓箭搭起,守城将领大声喝道:“来者止步!” “止!” 赵虎大声呼喊。 飞龙军士卒齐刷刷的立马。 他们在雷州接受的是特种兵式的训练,素质自然不是寻常士卒可比。 刚刚勒住马,数百人便齐齐拉弓搭箭,数百支捆绑着劝降书的箭矢向着荔浦县城墙上射去。 他们射的角度极高,箭矢如雨落下,并没有伤害城上元军的意思。 “退!” 而后,不等元军回过神来,便又齐刷刷地拍马往后疾退而去了。 元军将领满脸不解地瞪眼瞧着,直到有士卒发现劝降书,呈给他看,他的脸色才微变起来。 这将领自然并非蠢材,他在看到劝降书的瞬间,就全然洞晓了宋军的心思。 按照常理,他此时应该责令士卒立刻将箭矢都收拢起来,不得张扬。但是,他的眼神却在不断闪烁着。 他在阿里海牙麾下是万夫长级偏将,副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多少实权,并非是受到重用的那种。要不然,大军正是疲乏之时,阿里海牙也不会偏偏命他来执行守城这样的苦差事。 现在,元军其余多数万夫长副将、偏将可都在府衙内大快朵颐呢。 因为谁都知道,宋军不会冒然攻城。 也就他这种边缘人,才会被安排来守城。 这将领不是畏兀儿人,而是汉族人。他知晓,若无意外,自己做到偏将已是到头了,难以再有升迁。 元朝中将领派系错综复杂,来自各族的都有,最受重要的无疑是蒙古族将领,而地位最为尴尬的,则无疑是像他这种汉族将领,准确的说,是在南宋谢太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归降元朝的将领。 忽必烈就算再大度,在南宋未彻底灭亡之前,也不可能重用他们。那不是大度,而是傻。 便拿那范文虎来说,在降元以前,他是殿前司副公事,位高权重,可降元后,却也只是张弘范手下副将而已,地位与在南宋时比不可同日而语。 是以,这将领眼神闪烁着,却迟迟没有命令士卒将箭矢全都收拢起来。 直到过去半柱香的时间,城墙上的士卒们看到劝降书议论纷纷,那些识字的将上面内容念给那些不识字的听,劝降书以极快的速度传扬出去,渐渐有不可阻止之势,这将领才回过神来,猛然喝道:“将箭矢和劝降书全部都收起来,军中将士不得私自言论,违令者军法处置!” 说完,他自己却是捏着劝降书就匆匆走下城墙,骑马往府衙去了。 守城士卒见他走远,哪里会真的不再议论,很快,劝降书的事便在城头几乎人尽皆知。 当然,至于这些士卒们心中是如何想,那便无从得知了。 不过有很多人的眼神的确微有变幻,甚至有人已经在暗暗商榷着是否要结伴出城去降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