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东都岁时记在线阅读 - 第198章 结局(中)

第198章 结局(中)

    很快有侍卫从旁边的营帐中把病恹恹的阿枣背了出来。

    阿枣看到嘴里塞着布,双手背在身后的阿杏,愣了愣:“阿杏这是怎么了?”

    没等周围人回答,她已经意识到了什么,眼睛不由睁圆了,难以置信地看着阿杏。

    阿枣是个急性子,当即挣扎着从侍卫背上下来,脚一落到地上,人因为虚弱晃了晃,她也顾不上头晕腿软,扑到阿杏跟前照着她头脸就打:“你是怎么回事!你到底怎么回事!”

    打着打着忍不住更咽起来:“娘子对你那么好......”

    阿杏方才哭了一场,好像把眼泪淌干了,这时候像根木桩子似地杵着,眼神涣散着,打她也不躲。

    钟荟叫侍卫把阿枣拉开,走上前拍拍她的背:“一会儿再说吧,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阿枣抬起袖子揩了把眼泪,要来搀扶钟荟。

    钟荟摆摆手:“我自己能走,还是叫人背着你吧,你好些了么?”

    “喝了药好多了,谢娘子垂问。”阿枣低下头,顺从地由方才那侍卫背着走。

    钟荟一共两个贴身婢子,一个被捆着双手,一个自己且顾不上,侍卫又不便上前搀扶,她只能自己托着鼓鼓的腹部,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前走。

    他们一行人不敢点灯,怕引得人注意。不过敌军成心搅浑水,拿着火把和火油到处放火,营地里到处是火光,不用点灯也能把周遭看个分明。

    原先营帐的位置已经暴露,留在附近很危险,但是大营方圆数十里,靠脚走肯定是不行的。一行人低着头躬着身子快步往附近的马厩走,钟荟行动不便,其他人少不得时不时停下来等等她。好不容易到了马厩,侍卫各自牵了马出来,又拖出一辆轻便的马车——钟荟怀着身子肯定受不了马上颠簸。

    阿枣先下了地,使劲浑身的力气勉强将钟荟搀扶上车,接着自己也坐了进去。阿杏则被侍卫扛到马上一起带走。

    准备停当,驱车的侍卫一扬马鞭,马车轮子碌碌地朝前滚去,恰巧磕到地上的一个小陷坑里,车身颠了颠,钟荟突然觉得腹中紧紧一缩,一阵难以形容的痛往周围扩散,她忍不住躬起身子皱着眉头“嘶”了一声。

    “娘子您怎么了?”阿枣立即发觉她的异样。

    钟荟刚想说无妨,腹中又是一阵抽痛,比方才那两下更强烈,她心中暗道一声不好,抽了口冷气,苦笑着道:“枣儿,我好像......要生了......”

    ***

    汝南王的营地中兵荒马乱,喊杀震天,卫琇带两千精兵从敌营壁门突入,另有一千人马趁着夜色绕到后方。

    司徒徵早已严阵以待,正等着他自投罗网,一时弩弓齐发,矢如雨集。

    那胡人作乱不过是装装样子,待卫琇的兵马一到,齐齐将戈矛指向来犯的敌军。卫琇的兵马却没有如司徒徵料想的那样自乱阵脚,冲杀越发凌厉起来,显是早有准备。

    司徒徵此时才明白过来虚云禅师派人烧粮仓不过是障眼法,想起那盲禅师临死时的笑容,他突然有点不寒而栗——既然烧毁粮草辎重不是他的目的所在,那么他真正的后手是什么?

    汝南王生性多疑,凡事讲究一个谋定后动、胸有成竹,看不透眼前的雾障,便不敢轻举妄动,人在营帐中端坐着,心里却如同有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清。

    他从小火炉上拎起酒壶,给自己倒了碗热酒,端起碗沾了沾唇,恍惚间觉得心虚,往旁边偷觑了一眼,随即才想起,这世上唯一一个会摸索着夺他酒碗的那个人已经被他亲手杀了。

    年纪一大,早些年落下的病齐齐发作,像是约好了来讨债似的,这场仗打完,他大约是再也不能披挂上阵了。

    决胜千里之外?司徒徵自嘲地笑笑,引羌胡入关,残杀了多少大靖子民,即便坐上那个位子,他也难逃一个千古骂名——到头来还是阿颜那小子捡个现成的便宜。这么一想,举兵谋反确也没什么意思,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谋划了那么多年,断然没有这时候收手的道理。

    司徒徵漫无边际地想着,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有亲兵入内禀报:“将军,有一伙羌人临阵倒戈,突然杀起自己人来。”

    猪狗就是猪狗,司徒徵问道:“是哪一部?”

    “似乎是参狼部。”那属下道。

    “折决那奸猾的老东西!”司徒徵咒骂一声,“必是想趁乱反咬一口,也不看看眼下什么时候!一群宵小,翻不出什么大浪来,叫盍稚部和白马部派人去收拾了,他们狗咬狗,难不成还要等我?”

    “是!”亲兵领了命出去,没过多久又折返,“将军,白马部也反了!盍稚部抵挡不住,被杀得七零八落,现在那群羌人正在往主帐来!”

    司徒徵喉咙口涌起一股腥甜,他从来不把胡人看在眼里,对他来说,这些人蒙昧无知,几乎不能称之为人,也就跟牲畜差不多,只要找到驱赶的方法,他们自然会傻傻地卖命,待夺了大位再将他们打回关外去便是,谁知在这节骨眼上偏偏出了岔子,连着两部叛乱,必是有心人挑唆策反。

    自从对禅师起疑之后,司徒徵就不动声色地防着他,几乎是将他软禁在帐中,没想到他还是想办法暗中递送消息,把数月前与西羌盍稚部首领滇良子的约定告诉了其它几部。

    司徒徵不免冷笑,卫十一郎自命清高,到头来还不是与他干一样的勾当。

    他意外地感觉畅快了些,下令即刻调遣营兵抵挡作乱的胡人。

    胡人一乱,靖兵得了喘息的机会,绕到后方偷袭的那路人马掩杀着潜入营中,循着虚云禅师先前的指示很快找到了叛军转移出来的粮草和辎重,泼上油点了几把火,火借风势,立即熊熊燃烧起来。

    刚把叛乱的胡兵压了下去,又传来粮草辎重起火的消息,司徒徵脸色阴沉,把膝上的衣袍揪成了一团,旋即慢慢松开五指,就算胡人全都倒戈,卫家小子不过带了区区两三千骑来偷营,入了他营中便休想再逃出去,若是他敢把所有筹码一次压上,那便更有趣了。

    正想到此处,便有探马来报:“将军,敌兵大举进犯,有数万人马。”

    终于等来了,司徒徵不禁一笑,披上轻甲,走出帐外,命属下牵来战马。

    司徒徵翻身上马,成败在此一役,他不一定能赢,但是卫十一郎已经输定了,他大概想不到自己凯旋时等待他的是国破家亡。

    禅师说得对,他已经老了,即便打下江山,也不过是替儿子作筏子,还不如就这么与了他。

    他已在凉州把卫琇拖了数月,数十日前传来偃师大捷的战报,这个时候长子司徒颜统领的大军恐怕已经入京了,司徒钧一死,一切成了定局,卫十一郎即便立即回救,也是回天乏术,再说他痛失所爱,还愿意管司徒家的闲事么?

    司徒徵只盼着他派出去的那队亲卫能不辱使命。

    ***

    司徒颜领兵攻入洛京时是初四夜,一弯细细的新月白惨惨地挂在空中。

    姜明霜披着氅衣坐在庭中,自从叛军打下偃师城,朝廷的兵马节节败退,如同落潮一般。

    京师风声鹤唳,宫中人人自危,天子和中宫操心江山社稷,他们这些宫妃多是担忧自己和亲人的安危。

    这世上教姜明霜牵挂的人不多,三娘子陪着姜老太太,带着二三十个庶弟庶妹们去了济源马表叔庄子上,她可以略微放心些——济源是小地方,离洛京又有点路,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殃及。

    余下的心思,她一半给了在朝为官的姜家父子,另一半给了皇后宫中的三皇子,至于她自己,倒是不那么要紧了。

    其他人没她那么看得开。

    因为忧惧难以排遣,那些素日不怎么来往的妃嫔们倒是成天聚在一处翻来覆去地讨论,无非是叛军会不会真的攻进洛京,万一打进宫里来会怎么处置他们,讨论来讨论去,日复一日车轱辘似的,直到这一夜,城终于破了。

    领兵的大将是汝南王世子司徒颜,他治军严明,军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胡兵,他入京既是为了夺位,便把京都视作自家东西,洛京百姓自然也是他自己的子民,入京之前便三令五申,不许麾下将士杀伤人畜、劫掠财货。

    攻破洛京后,他先派遣兵马将几大世家围住——有这些人的支持,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取代司徒钧。

    与此同时,他自己率着数千精兵长驱直入,直奔宫城,放火烧了宫门,不过一个时辰不到,便将负隅顽抗的上千宿卫杀得几乎片甲不留。

    司徒钧身着十二章之服,戴通天冠,冕十二旒,站在宣德殿前望着远处灼灼的火光,仿佛置身于梦中——当日登基,他穿的就是这身衣裳,算算到如今十年不到,回想起来已如隔世了。

    他身边是身着朝服的韦氏,不管他心里怎么想,这种时候能与他并肩站在这里的只有中宫皇后。

    四周杀声震天,他们就像湍急河水中的两块石头。

    韦氏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确是有身为皇后的气度。司徒钧与她结发多年,虽说不上有多情投意合,也算是举案齐眉了。他握住皇后的手:“别怕。”

    “我只是担心阿滢......”韦氏更咽道,见天子脸色有些不对,忙又补上一句,“还有阿宝,他离不了乳母,不知道会不会饿哭。”

    司徒钧没说什么,却不由自主松开了她的手,想起幼子,他的心头一软,但愿那些侍卫能护送他平安逃出宫去,即便一辈子不能再回来,隐姓埋名做个普通百姓也好。

    不免又由阿宝想到他的生母姜明霜,司徒钧心里一阵揪紧,这辈子是负了她了,亏欠的也只能等来生再还了。

    姜明霜在庭中先看见火光,随后才听见声响,她腾地站起身,不顾身旁宫人阻拦,发了疯一样拔腿就往殿外跑。

    春夜依旧有些冷意,寒风扑在脸上叫人喘不过气来,姜明霜只想着再快一点,两条腿却不听使唤。她没有提灯——日日夜夜地望着承光宫的方向,闭着眼睛也能摸过去。

    走到拐弯处她冷不丁地撞上一个人,身子一颤跌坐在地上。

    那人以为撞上的是宫人,捡起滚落在一边的灯一照:“婕妤娘娘?”

    姜明霜借着火光看了看来人,只见他作内侍装扮,看着有几分眼熟,大约是天子或者皇后宫里的人,冲他点了点头,不敢耽搁,连滚带爬地从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便要走。

    “娘娘,”那人忙行了个礼,“奴婢奉陛下之命护送娘娘出宫。”

    姜明霜不想逃命,只想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仿佛没听到他的话一般,继续往前走。

    那内侍拦住她:“娘娘,三皇子殿下已经出了宫,奴婢这就带您出去与他团聚。”

    姜明霜脚步一顿,转过头,双眼突然亮起来,在灯火辉映下像两颗宝石:“当真?”

    番外司徒香

    姜景义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二十年,从未离死这么近过,他身中数刀,最凶险的一道离心口只有寸许,幸好伤口不算太深。血浸透了黑衣,鼻端血腥气弥漫,大约是失血太多,他的眼前已经有些模糊了。

    然而比起自己的安危,他更担心的是侄儿姜悔,他伤得比自己还重,已经失去了知觉,姜景义时不时伸手往他口鼻处探一探,一线微弱的气息让他知道侄儿还活着。

    他如何不知此次袭营是铤而走险,然而援军迟迟不至,粮草已经告罄,他也唯有出此下策,以性命搏一线生机,他本想把侄儿留在营中,奈何他执意相随,转念一想,城破也在旦夕之间,便任由他跟来了。

    姜景义拖拽着无知无觉的姜悔在营帐和箭塔的暗影中潜行,这一夜无星无月,帮了他们大忙。

    然而在经过一座营帐时,帐前的守卫还是发现了他们。

    姜景义当机立断把侄儿平放在地上,没等那守卫来得及出声便鬼魅似地闪身上前抹了他的脖子,随即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他同伴。

    他把刀刃上的血往死尸衣服上一擦,蹲下身托起侄儿,把他一条胳膊环在自己脖颈上,强提一口气站起来,杀人的动静还是引来了追兵,姜景义一个人尚且难以脱身,遑论还拖着个姜悔,但是坐以待毙从来不是他的选择,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他还是踉踉跄跄地继续往前走。

    经过帐门边时,毡帷突然掀起,从里头伸出一只手来,冷不丁地将他拽了进去。

    姜景义一个趔趄栽进帐中,不等他抽刀,一把匕首已经架到了他脖子上。

    “你是何人?”姜景义舔了舔嘴唇,压低声音问道。

    此人身形瘦小,衣袖中有一股非兰非麝的淡淡香气,姜景义一下子便知道这是个女子,兵营里的女子,不是营妓便是随军的将领女眷。

    “营妓?”姜景义故意问道。

    女子果然气急败坏,一开口是个年轻女郎的声音:“信不信我杀了你?”

    那便是后者了,姜景义勾了勾嘴角:“小娘子既要杀我,莫如把我交给追兵,岂不两下便宜?你这般如花似玉的美人,如何能做这等粗活?”

    “闭嘴!”女子顿了顿,有些羞赧之意,“黑灯瞎火的你如何知道我样貌如何?”

    “在下非但知道小娘子是美人,还知道你心善,”姜景义笑道,“劳驾小娘子帮我把同袍搬到里头去好么?”

    “我凭什么要帮你们?”

    女子嘴上虽然这么说,却弯下腰和姜景义一同把不省人事的姜悔搬进屏风后。

    “你是来袭营的?”女子在黑暗中打量姜景义的轮廓,“我问你,你们主将姜二郎在哪里?”

    “你找姜将军何事?”姜姜义纳罕。

    “与你何干!快说!”女子恼羞成怒。

    “小娘子同我们将军有旧么?”

    “有仇,”女子说完突然想起什么事,“我出去把那两具尸首拖远点,若是想找死就尽管吭声……”

    说着绕过屏风走了出去。

    姜景义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脱下姜悔的铠甲,解开他的外袍,撕下中衣衣襟,摸黑替他包扎股上的刀伤。

    过了约莫半刻钟,他听到帐外热闹起来,似是追兵到了。他把布条扎紧打了个结,然后迅速把侄儿拖到屏风后头,握紧了手里的刀柄。

    就在这时,女子的声音响了起来:“你们怎么才来呀?侍卫也不知哪儿去了,还好我躲在帐中,没叫贼人发现……”

    一个男子答道:“请殿下恕罪,不知那些贼人现在何处?”

    “我听着脚步声像是往南边去了,等等,又像是北边,我在里头吓得魂都快飞了,如何听得清楚……叫两个人守在帐外便是了。”

    不一会儿,那女子折回来,走到他身边:“行了,快说姜二郎在哪儿?”

    姜景义将布条扎紧,打了个结,头也不抬地道:“已经死了。”

    女子颤声道:“怎么会?”

    姜景义正要笑,一滴温热的水落在他手背上,他一怔,旋即明白过来,是那女子落了泪。

    他更觉好笑,一笑便牵痛了胸前的伤口,疼得嘶嘶抽起冷气来,不过心里颇有几分快慰,没想到山穷水尽之时还有个小美人陪他逗乐子,老天着实待他不薄。

    “你诳我!”女子回过神来。

    倒不算太傻,姜景义心想。

    “小娘子不是与我们将军有仇么?他死了不是正好么?”

    女子忿忿地哼了一声不去理他,转过身把手伸进帐中摸索了一番,从被褥中掏出颗夜明珠:“先替你同伴上药吧。”

    姜景义借着夜明珠清冷的微光看清楚她的面容,她比他想的还美,无瑕的肌肤泛着真珠般的辉光,随意绾起的长发宛若丝缎,金棕色的眼珠如同价值连城的宝石,她的眼窝比一般人深一些,鼻梁又高又直,想是有胡人的血脉,对上年纪,他便有了个猜测:“我认得你,你是武元乡公主。”

    ***

    入了秋,洛京城里枫叶红,菊花黄,点染出一片深浓的秋色。

    这日卫阿饧一大早就被他阿娘从被窝里拖了出来,往日还能讨价还价能赖上一会儿,今天她阿娘却是格外铁面无私,任凭他怎么撒娇卖痴也不肯通融一二:“今日是你外叔祖的大日子,咱们可不能失礼。”

    “外叔祖……”卫阿饧眨巴眨巴惺忪睡眼。

    “就是你二翁翁,”钟荟在儿子头上摸了一把,“昨夜不是还同你说过么?怎么又忘了?忘性这么大也不知是像谁……”

    “哦!”卫阿饧眼睛一亮,“我要去找二翁翁顽!”

    姜景义说起来是祖父辈的,但是爱顽爱笑,在小辈中很有人缘。他平日一直在西北,数月前才回到京都筹备婚事,统共没和孩子们见上几面,已经隐隐撼动了二舅在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待母子俩收拾停当坐上犊车出府,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卫阿饧方才的兴奋劲过了,倚在阿娘身上昏昏欲睡:“阿娘……二翁翁为何要娶亲呀?”

    “成家立业是天经地义的事呀。”钟荟随口敷衍道。

    “那我啥时候能娶亲呀?”

    “你呀……”钟荟看了眼儿子,揉揉他的耳朵,“等有小娘子愿意嫁你再说吧。”

    卫阿饧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打定了主意改日去同钟家姊姊商量商量,他认识的小娘子实在不多,想来想去能当他娘子的也就是钟家姊姊了。

    他消停了没多久又问道:“阿娘,二翁翁娶的是谁呀?”

    “是你秦家姨姨……以后不能叫姨姨啦,要叫外叔祖母。”

    卫阿饧一脸困惑,钟荟也不知道该如何同他解释清楚,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昔日手帕交突然长了一辈,她自己都觉有些怪异,想了想便对儿子敷衍道:“待你阿耶从朝中回来问他去吧,乖。”

    卫阿饧小声咕哝了一句,掩着嘴轻轻打了个呵欠,眼皮耷拉下来。

    钟荟一下一下轻轻拍着儿子的背,耳边是车轮轧过土路单调的轰隆声,她的思绪不由自主渐渐飘远。

    当日信都城为汝南王的大军攻破,冀州刺史秦青殉死,秦家女眷充为奴婢,许多人不堪磋磨折辱而亡,当时隐瞒身份潜藏于叛军中的姜二郎机缘巧合下救了亲四娘一命,遂成就了一段佳话。

    听说二叔打算娶妻的消息,非但是钟荟,姜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犹以姜老太太首当其冲。

    老太太虽然时常念叨幼子的婚事,但是这么多年下来私心里也已是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儿子主动提出要上秦家提亲——亲四娘随军进京后便寄居叔父家。

    骠骑将军年届不惑之时决定娶妻,整个洛京城群情鼎沸,姜二郎英雄救美的故事也传得越来越玄乎,钟荟便听过许多种传闻,但是当日情形究竟如何,她二叔语焉不详,秦四娘绝口不提,她自然不会多问。

    秦四娘贞静温柔,姜老太太怜她耶娘不在了,又敬她是忠烈之后,对这个二儿媳怎么看怎么欢喜,连带着对儿子也有了好脸色,不怎么祭出她的豹头拐杖了。

    整个姜家笼罩着喜气,钟荟自然也由衷欢喜,只是这欢喜中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影子,一瞥见便惆怅起来。

    她已经许多年不曾见过司徒香了。

    回想起来,最后一回见面还是她随卫十一郎前往青州赴任之前,那时他们还约定来年在青州相会,然而等不到重逢已经天翻地覆。

    汝南王谋逆兴兵之后,钟荟便再也没听到过司徒香的音信。司徒徵死于沙场,三个儿子伏诛,女眷充作官奴,钟荟着人打听,司徒香却不在其中——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存在于世。

    舆人勒紧缰绳,犊车在姜家大门前停了下来。

    钟荟回过神来,发现一条胳膊已经被卫阿饧压麻了,她轻轻捏捏儿子的耳垂把他弄醒:“阿饧,我们到了。”

    虽是深秋,姜府却是一派花团锦簇的融融春意,府中屋宇修葺一新,梁柱涂上了新的彩画,屋瓦上涂了核桃油,到处张灯结彩,可以想见入夜之后是怎样一番火树银花的光景。

    钟荟让阿枣和乳母带着阿饧去姜老太太的松柏院,自己则回了未出嫁前住的小院子。

    她没费什么功夫就找到了司徒香留下的那堆鸡零狗碎的信物,满满当当装了一匣子——二叔难得回京一次,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把这些东西物归原主,他完婚之后立即要前往西北,若是错过这一回,又不知得等到何日,然而今日是他与秦四娘的大日子,怎么想都不合时宜,钟荟抚了抚盒盖上的茱萸纹,叹了口气,把它收回原处,去前院寻父兄。

    “二娘来啦!”姜景仁一身朱衣映得红光满面,唯一的弟弟总算成家有了着落,他这做兄长的也放下一桩心事。

    钟荟向父兄问过安道:“二叔呢?”

    “方才还在的……”姜景仁捋了捋脑门,叫来个奴仆一问,答曰往园子里去了。

    “大约是盯着下人布置花厅去了。”姜昙生在一边道。

    “女儿去道声贺喜。”

    “应该的。”

    园子里的树木都绑上了彩绸和绢纱做的花朵,远看如霞如锦。四处都是脚步匆忙神色焦急的奴仆,却不见姜景义的身影。

    钟荟在园子里转了一圈,最后在一个偏僻的小池塘便找到了她二叔。

    旁人忙得团团转,他这个正主却无所事事,袖着手歪歪斜斜地靠在池边一棵梨树上。

    听到身后脚步声,他警觉地转过头,待看清来人,眼睛先弯了起来:“小阿婴回来啦。”

    钟荟笑着行了个礼:“二叔,在这儿躲清闲呐?”

    “啊呀被你逮了个正着,”姜景义站直身子,往袖子里掏了掏,摸出一小包风干肉脯,冲她挤挤眼,“拿了二叔的好处莫要告我的状。”

    钟荟哭笑不得地接过来,姜景义偶尔回京一次,见了面还把她当孩童。

    道过恭喜,叔侄俩寒暄了一会儿,姜景义怔怔地看了会儿水面,突然没头没脑地道:“你上回说有个友人托你转交些物件……还在么?”

    钟荟不防他突然提起这茬,愣了愣才回过神来:“在的,我叫下人取来?”

    姜景义眉头一动,无端让人觉得有些悲恸之意,不过只一瞬便恢复如常:“不必叫人,我这就随你去取吧。”

    两人到得钟荟原先住的院子,钟荟让姜景义在外头听事中等候,吩咐婢子煮茶,自己则回房捧了司徒香留下的那只木匣子。

    匣子有些沉,钟荟把她捧在怀里,恍惚间觉得里面似乎装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都在这里了,二叔请过目。”钟荟小心地掀开盖子。

    哪怕妥当地收在匣子里不见天日,那些物件仍显得陈旧,绣工很粗劣的香囊、不知名的石头、奇形怪状的玉佩……中间还放着一小绺断发,已经失去了初时的光泽。

    姜景义忍不住伸出手,在指尖即将触到发丝的时候突然收了回来,仿佛被炭火烫了一下。

    他的目光颤了颤,旋即微微觑起眼,把盖子重新阂上,脸上挂着若无其事的笑,声音却有些哑:“多谢。”

    钟荟察觉他的不对劲,心里不免抓心挠肺地好奇,可毕竟是长辈的私事,实在不好随意打探,只得道:“我叫下人包起来。”

    姜景义沉默了良久,摇摇头:“不必了,你替我扔了罢。”

    说着站起身往庭中走去,走出几步又折返,解下腰间的短刀,递给钟荟道:“这也是她的,不便再佩在身上了,一起扔了罢。”

    ————————————

    暂时不会更别的番外啦,心已经飘向了新坑。。

    谢谢小天使们的等待和支持,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