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刘贺敏果然不是一般人!
当被空军‘将’级领导拍桌子怒吼,并以‘死不瞑目’相逼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刘建昆身为当事人,都忍不住要骂出“你马币”三个字。 当然了。 他自认为是新时代的文化人,从来不会出口成脏,还是不和‘将’级领导计较了,但被吼了两嗓子,感觉还是非常的郁闷。 他当然也看好战鹰-1的设计,只谈战鹰-1常规部分的设计,就已经非常有特色了,验收组的几个飞机设计师都是赞不绝口,还连连感叹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参照引入一些方法。 但是,航空集团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很重要,对整个集团来说,规章、制度就像是一个国家的法律一样,轻易怎么能违反呢? 特事特办是可以的,前提也是有一大群人同意。 现在就是征询众人的同意。 刚才拍桌子表达意见的是空军将领彭洪国,已经接近退休的年纪,不止是军衔已经升到顶,手上的权利也非常的大。 作为军方的重要人物之一,彭洪国的态度甚至能影响空军的发展,军-方决定采够某一种战机,他都是有一定决策权的。 这种人物不说政-治影响力,某种程序来说就是航空集团的客户。 客户,就是上帝! “对,客户就是上帝,上帝发个脾气怎么了?而且只是表达态度……” 刘建昆很快说服了自己,旋即带着僵硬的笑说道,“彭将军,我们当然也知道这个设计好,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会议。” “我刚才的介绍还没有说完。”他的意思就是介绍没有说完全,真正的事情都还没有说,表达态度可以推迟一下。 “我不懂什么设计,反正我就看准这个战机了。”彭洪国说完点头坐好。 刘建昆继续做讲解。 他只是初步讲了战鹰-1设计的理论参数,实际上,好多参数并不是设计决定的,而是发动机的理论性能决定。 比如,作战半径、最高速度、负载能力等,都和发动机性能有直接关系,只要有个顶级的发动机,类似的性能参数就不会差。 这些参数都是很普通的,和战斗机设计直接相关的是灵活性,而战鹰-1设计的突出点,也在于可变部件设计带来的超高灵活性。 关于灵活性有个重要指标叫‘过载’,可以理解为超过本身重量的最大受力,最大受力和本身重量相同,就是‘过载’的单位,用g来表示。 比如,一个人重100千克,受到了100g的力,那么过载就是1g。 当战斗机处在高速飞行的时候,突然大角度的进行转向,就会出现‘过载’的情况,可以想象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间大幅度的改变方向,巨大的惯性会让汽车承受巨大的力道,一般灵活性较高的战斗机,过载设计最高不超过10g,也就是战斗机最高只能做出10g的动作。 这个设计最主要考虑的是稳定性,过载超过10g的情况下,战斗机就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 另外,也要考虑飞行员。 战斗机中的飞行员是和飞机一起的,而飞行员能承受的过载在5到7个g左右,有的飞行员承受能力比较强,最高也不可能超过10个g。 战鹰-1设计的突出点就在这里,因为大量可变动的设计部件,能让战斗机发生大变动时,动作过程更加的平滑,也就使得本来是‘10g’的过载动作,真正反应到飞机本身只有‘8g’,战斗机对‘过载’动作的承受能力大大加强。 在紧急到需要承受10g过载动作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正常飞行、战斗的时候,过载超过2g、3g时有发生。 比如,加速起飞、减速下落。 大部分战斗机加速起飞、减速下落的限制,并不完全是发动机的性能,还包括加(减)速过快飞行员的身体承受不住,就必须要对加(减)速进行限制,战鹰-1的设计会让同样的加速,战斗机和飞行员承受更小的过载,而且变动方向是动作不会僵硬,而是非常的平缓。 “如果能拥有减震效果更好的机舱,过载的缓冲还能继续提升。”刘建昆十分肯定的说道。 接下来他就开始在灵活性方面进行介绍,比如,战鹰-1能支持超低空加速飞行,甚至可以贴着海平面飞行,因为灵活设计非常具有优势,战鹰-1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作战。 “它几乎是全能的。” 刘建昆用了一个词来总结,“这个设计能让它适应各种任务。” 刘建昆的讲解让与会的人更加心动了,他们刚才听普通参数的时候,就已经觉得非常惊人了,结果参数才只是开始而已,最优秀的竟然是灵活性,仔细想想也就能理解,只是发挥出相应参数的性能,完全没有必要做折叠机翼的设计了。 一些对战斗机有了解的人,觉得设计已经达到了最顶级,都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 在战斗机设计上来说,可以说是没有进步空间了,战斗机再想提升性能,需要就不是设计而是设备,是其他方面的技术。 比如,先进的雷达系统、反侦察系统、电子信号干扰作战能力、挂弹武器等等。 这些不是单纯设计能解决的。 刘建昆全部说完以后,才说起了战斗机设计验收的关键,“控制系统短时间无法完成验收。大家应该知道赵院士,他不止是数学家,也是计算机专家、算法专家,他设计的控制系统,我们的验收组,包括科学院软件所派过来的人,短时间没办法都弄明白。” “所以我有心让赵院士亲自来做讲解,但他是战鹰-1的主设计人,也是控制系统……” 刘建昆还没有说完,彭洪国就扯起嗓门吼道,“没问题!不就是让我们支持,让赵院士来吗?这有设么大不了?” “反正我支持、我同意!” 他说着看向整个会场,“有人不同意吗?”怒瞪的眼神仿佛充满了杀气。 这时候肯定不会有人说不同意。 哪怕心里上不同意,也不可能站出来反驳,只能安静的继续坐着,但打破规章不可能这么草率,刘建坤拿出了一份文件,让再做的同意的人签字,让赵奕过来做讲解破了规章,肯定要向上面回报申请的。 这么多人一起签字,就等于是大家一起决定,都支持赵奕过来,直接对风险进行了分担,而且也更加有说服力。 所有人都签了字。 刘建昆也轻呼一口气,他是航空集团的总经理,但不能决定的事情,有重大事情还是要进行回报,他自己是承担不了的。 现在大家都同意就简单了。 很快。 航空集团方面联系了赵奕,还是刘建昆亲自打电话过来,结果却没有找到赵奕,而是找到了生活助理钱虹。 钱虹听说对面是找赵奕,直接一句话回复道,“赵院士在认真做研究,不希望被打扰。” “做研究?研究什么?”刘建昆问道。 “……保密。” 钱虹只知道对面叫刘建昆,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也不可能说出赵奕研究的内容。 刘建昆正要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想想还是决定再等等,验收工作不是一、两天能结束的,打扰到赵奕就不太好了,“这样吧,我过两天再打过来。” “嘟嘟嘟~~~” 钱虹放下了电话,见到赵奕的时候,就简单说了一下。 “刘建昆?难道验收好了?” 赵奕感觉有点奇怪,干脆就给刘建昆打了个电话,才知道是让他去一趟航空集团,讲解一下智能控制系统。 这倒是没什么关系。 但是…… np问题还没解决啊! 赵奕想想还是决定拖延几天,“这样吧,下周我去,最近几天有个研究要收尾。” “什么研究?”刘建昆皱眉问道。 “……数学上的,说了你也不懂!”赵奕想解释一下,但觉得刘建昆肯定不知道np问题,干脆只做了简单的回答。 对面。 刘建昆感觉是被鄙视了,他是航空集团的总经理,但身上可还挂着‘总设计师’的名头,好多航空项目都会亲自参与进去。 结果被说‘反正也不懂’? 数学? “想当年,老子也有过数学研究成果!”刘建昆郁闷的吐槽一句,觉得赵奕说的也有点道理,他的数学成果只发表在国内,连登上国际杂志的机会都没有,他毕竟是做飞机领域的项目,和数学理论研究领域差距有点太大了。 “不过……” “赵奕也做飞机设计,还拿出了最顶级的设计,他怎么就是最顶级的数学家呢?” 这么一想又郁闷了。 …… 三天后。 赵奕走出了教职工宿舍,站在楼道里对着窗口,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嘴角不由得露出了笑。 他完成了。 np问题非常的复杂,但他还是完成了逻辑梳理,并以转化为三维图形的方式,最终证明不存在确定的方法y,也就证明出np≠p。 在完成了证明以后,他就想把成果发表出来,赚一点学习币也是好的,但考虑到飞机验收要完成,肯定会有学习币进账,再加上国际数学家大会要召开,他拿了菲尔兹不做个报告,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最少也让人代做报告? “证明np问题?” “这大概会成为国际数学家大会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报告!” 赵奕有点期待了。 但投稿还是要先确定下来,最好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论文就能发表出来,他考虑了一下决定投稿《数学年刊》。 《数学年刊》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数学杂志之一,以发表的论文数量少、质量高著称,每个发表在《数学年刊》的成果,都可以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现在赵奕并不需要杂志的名气来提升成果的关注度,但他做的是千禧年数学七大猜想的证明,普通的杂志社根本不会审稿,类似的成果都只会发表到国际最顶级杂志上。 赵奕明显是有特殊待遇的。 当联系到了《数学年刊》的编辑,对方马上好声好气的询问稿件内容,但赵奕没有直接说是np问题,而是说,“请关注国际数学家大会,到时候,我会发表一个很重要的成果。” “但成果的中文版本,我会发布到我们国内的杂志。如果你们拒绝,我就问一下其他杂志……” 赵奕是打算把中英文分开了发表,中文版就发表在国内的数学杂志,英文版则是发布到世界顶级的杂志。 “当然没问题!” 对面十分肯定的说道,“虽然我没有权利直接做决定,但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同意。” 这就是赵奕在数学界的影响力。 哪怕他只是说有个成果要发布,还要求只刊载英文版内容,最顶级的数学杂志都会提前准备位置,更何况,赵奕还说会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公布,有了顶级数学家们的验证,有问题也肯定会被指出来,根本连风险都谈不上。 在完成了np问题的研究后,赵奕没有急着去航空集团,而是抽时间休息了几天,去了一趟政法大学,和林晓晴趁着周末出去玩了一圈,才想起应该去关心下验收工作了。 很快。 有专车到了宿舍楼下。 赵奕一路平稳到了航空集团,马上就被刘建昆热情的接待,随性的还有验收组的人。 李建明是见过的。 杨聪和孙梦飞都是第一次见到赵奕,他们的态度都非常热情,还开口请教起飞机设计的问题。 赵奕应付的都有些头疼,因为两人问的都很专业,而他的设计过程中,可不牵扯到那么多专业知识,回答专业的问题,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他干脆坐在了刘建昆旁边,直接说起了控制系统的问题,表现出一副‘关心工作’的样子。 刘建昆是想着让赵奕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去智能控制系统的验收组,结果干脆吃过饭就带着赵奕过去了。 赵奕在智能控制系统验收组见到了老熟人,新晋信息学院士刘贺敏,他开口第一句也是,“恭喜啊,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叫您刘院士了!” “刘院士!刘院士!怎么叫怎么好听!” 刘贺敏听的脸色发黑。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的话,当初赵奕评上院士以后,他第一次见到说的就是,“恭喜啊,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叫你赵院士了!刘院士!刘院士!怎么叫怎么好听!” 虽然不确定每个字都完全一样,但意思肯定是差不多的。 这不是恭喜,是调戏! 刘贺敏郁闷的扯扯嘴角,马上就准备反击回去,就听到赵奕说道,“刘院士,之前我不是……” “啊?” 刘贺敏吓的浑身一个激灵,赶忙跟着大声说道,“赵院士啊,哈哈,你终于来了。我们可是左盼右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 “你这个控制系统啊,真是太复杂,我们一起怎么研究,还是有几个地方弄不懂……” 他快速进入沟通状态,还拉着赵奕到电脑旁,直接说起了不懂的地方。 郭金华、邓敏容都很惊讶,心里感叹刘贺敏果然认真,他和赵奕很熟悉的寒暄,结果马上就进入工作状态,说明把工作看的比人际交往重要。 “怪不得能评上院士啊!” “就冲着这份认真,我们就比不上!如果是我的话,别说是赵院士了,换成其他认识的人,怎么也拉着喝杯茶,谈谈其他东西再看。” “这就是差距啊!” “看来我们以后也要这样,工作就是工作,研究就是研究,比其他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