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不想当圣人啊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三章居然还能这么干?

第六十三章居然还能这么干?

    郭毅看着德远和尚,突然想起来,这位可是走南闯北,踏遍了大半个荆湖北路的主,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肯定都很熟悉,也算是个专业人士。

    念头至此,遂开口问道:“德远法师,您这走南闯北的,肯定对这方圆几百里的山水都很熟悉。”

    “那当然!”和尚毫不迟疑的回应道。

    “那您想想,咱们荆湖北路这边的湖泊,是不是大多都是跟江河相连。河水流进湖泊里,然后又从下湖口流出来。”

    听见他这番问话,德远和尚凝眉沉思。

    好半晌之后,才蓦然的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是这样。除了那些高山大湖之外,平野上的河流,几乎都是这样的。你问这干什么?”

    他好像抓住了些什么,但似乎又无迹可寻。眼睛直直的盯着郭毅,想要得到他的解答。

    “那您看,咱们不敢堵大江。那为什么不堵这些小河呢?等河水流入湖泊,咱们就把湖泊的出口堵上,直接在湖泊里蓄水!”

    和尚立时就瞪大了眼睛。

    居然还能这么干?

    那些湖泊可比水塘大太多了,那也就意味着,能存储更多的水。

    而有了更多的水,那抵御干旱的能力就会增强。

    这个主意简直太精妙了!

    郭毅看见他那满是惊愕的神情,不禁明媚一笑,继续开口说道:“咱们可以在有湖泊的河道上设立闸口,干旱时关闭闸口,在湖里蓄水。而等到洪涝时,就打开闸口放水。”

    德远和尚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这个郭二郎简直妖孽呀!

    “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得去实地考察一下。所以,事不宜迟,我跟柱子这就出发,先去山西边的张家湾去看看。”

    “好!”德远和尚猛然一拍光亮的脑袋,声音十分激动的喊道:“你们先走。某把这份望山寻水之法送到江陵城,随后就去张家湾寻你们!”

    说完,毫不犹豫的转身,大步的向外行去。

    “哈哈…!”大笑声还远远的传来:“某去找楚王殿下借匹马,说不定比你们这破骡车还要先到!”

    额…

    说到这骡车…郭毅实在是受够了,但也没办法…他不会骑马!

    看到柱子吃完饭,便与家人做了辞别,赶着骡车出发了。

    柱子在农村呆了一段时间,便又多了一项生存技能:赶骡车。

    你还别说,这可是全时四驱,全景天窗,座椅还是柔软的真皮草。

    绝对顶级配置的奢华版享受。

    而且,它还非常的省油,百公里只需要一车粮草。

    除了道路有些颠簸,头顶的太阳有些晒之外,暂时没有别的太大缺点。

    柱子手里拿着一根鞭子,异常熟练的赶着骡子左右转弯,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二少爷,咱这是要去哪儿?”

    “张家湾!”郭毅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根狗尾草,悠闲的躺在骡车里铺开的茅草上。

    “那是哪?”

    “山西边!”他感觉太阳有些晒,便拿过那顶破草帽盖在头上。

    骡车悠悠哒哒的出了杨林村,顺着一条河边小路,一直向北。

    而直到这时,他才真正的体会到古代的荒凉。入眼所见,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道路左边是农田,道路右边也是农田。

    就是正北方向离杨林村最近的‘岸上村’也在十几里之外。

    就算眼睛眺望到极限,也仍然是荒无人烟。

    唯一的人气,就是那些在田间地头忙着挑水浇田的庄稼汉子们。

    因为连日的干旱,竖立在河边的那几架水车,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如此一来,这些庄稼汉子们就只能用扁担挑着两个水桶,去河边挑水,来回不停的浇灌这些因为干旱已经打蔫儿的禾苗。

    如果在平常,雨水充足的年景,这几架水车是完全足够用的。

    但一到干旱来临,就十分的捉襟见肘。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此情景,让人唏嘘不已。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就开始打井蓄水,还让杨立成打造了不少水车。

    也幸好,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楚王殿下,已经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大力建造水车和筒车。

    就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毕竟,打井只能解决人吃马嚼的问题,想要用来浇田,那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而这件事情,大儒薛清之也提了出来。

    他跟楚王,还有闲云道长,以及陆子兮和陆放之,正在探讨新式打井法的推行之策。

    但他却和楚王产生了分歧。

    按照楚王殿下的意思,荆湖北路所属的各个村镇,除了要在村子里打井,以供人畜吃喝之外,同样还要在田间地头打井,用以浇田灌溉。

    而薛清之则是捋着花白的胡子,摇头反对道:“这根本不可行,一个村子足有几百上千亩的田地,这要打多少口井才能够满足浇田灌溉的需求?实在太耗费人力了!”

    楚王殿下眉头皱紧,斟酌着开口反问道:“不打井浇田怎么办?难道还继续使用河水不成?可如果干旱持续,那河里可也就没水了,”

    “如果干旱持续,那井里同样也会没水!”

    薛清之这句话,差点没把楚王给噎死。

    但人家这句话,同样也没说错。他虽然来江陵这几年,还算是风调雨顺,没遇到过旱灾。

    可这些时日,他已经问询了许多位当地的老者,说法都是一致的。

    一旦干旱延绵,那十口井里九口都会没水。也只有那些深水井,或者地理位置特殊的井口才会有水。

    道人见他俩争吵,便出言打断道:“贫道认为,趁着干旱初显,应该多打井,汲上水来把田地灌饱之后,再往水塘里续水。”

    薛清之沉吟了一下,点头回应道:“倒也是个可行之法。”

    “嗯,既如此,那就别在耽搁下去了,打井和水车同时进行!把田里灌饱之后,在往塘里蓄水!”楚王最后拍板决定。

    随后,起草公文,由薛清之斧正之后,再让陆子兮和陆放之进行抄写。

    临近午时,朱管事快步的回来汇报。

    “禀王爷,已经召集了百十名铁匠。同时,也让张铁匠打造了一匹新式打井用具,以做范样。”

    楚王点头,表示知道了。

    而道人却插话道:“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强制措施!但凡有不听命之人,就使衙役捉拿了!”

    朱管事点头应承:“是!小的明白!”

    突然,外面传来了‘噔噔噔’的脚步声。

    众人寻声扭头去看,只见德远和尚风尘仆仆、满头大汗的大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