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七章:韩王禅让,秦国剧变
翻页 夜间

第四百七十七章:韩王禅让,秦国剧变

    新郑城郊,受禅台

    韩王安与嬴政并排而立,立于这座临时由少府赶工搭建的受禅台上。

    台上有亭阁数座,以招待群臣以及列国观礼使臣,台上顶端,则有一座巨鼎,鼎中燃烧着熊熊烈火,韩王安便立于巨鼎前,手持一封红色的布帛诏书。

    “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韩道陵迟,世失其序,大乱兹昏,髃凶肆逆,宇内颠覆,前有姬无夜叛乱于萧墙,后有卫庄篡逆于王城。

    赖秦军神武,拯兹难于四方,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秦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韩王安一口气念完了这封禅位诏书,将韩王之位正式禅让于嬴政,而后将诏书高高捧起,走上巨鼎前的台阶,顶着熊熊烈火将诏书扔进了巨鼎中,让火焰吞噬了这封诏书。

    这是在敬告天地和列祖列宗,也就是公开承认嬴政既是秦国之王,又是韩王之王。

    念完诏书,韩王安早已汗流浃背,正是暮夏与初秋交汇之际,又热又干燥,肥胖怕热的韩王安又站在点燃了祭火的巨鼎前,自然是挥汗如雨,只是他却顾不上这满头的大汗,有些怅然若失地看着嬴政。

    虽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也下定了决心,但真的到了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的那一刻,他还是有些不舍和惭愧。

    说到底,没人愿意当昏君庸主,更没人愿意当亡国之君,哪怕这样的亡国,给足了他这位末代韩王体面,也保证了他将来的富家翁生活,但那种滋味……不会有人想要体会。

    韩王安缓了缓,深吸了一口气,终归还是俯身下拜,行三跪九叩之礼。记住网址m.97xiaoshuo

    “臣韩安,拜见我王!”

    行完三跪九叩之礼,嬴政将其扶起,随后转向台上众臣,高呼:“从此以后,秦韩一体,世间再无秦人与韩人之分,此后颍川郡内,皆是秦人!”

    张机站在亭阁下,看着自己的那位老丈人肥硕的身躯微微颤抖,也不由暗中腹议,嬴政这是杀人诛心啊。

    这句话,似乎是嬴政为了让韩人更加顺利地融入秦国而公开表明态度,众臣和各国使节也大多没有人察觉出不妥,但韩安这位韩王多少还是了解过自家祖宗的历史的,自然不免想到了当年的韩哀侯。

    韩哀侯虽然不幸被聂政误杀,英年早逝,谥号也是“哀”,但其生前功绩匪浅,灭了韩国数代人心心念念的郑国,将都城从阳翟迁至郑,并更名新郑,明言从此再无韩人与郑人之分。

    嬴政今日的言辞,与昔日韩哀侯的言辞,何其相似?

    也许嬴政并非刻意的,但张机还是不由侧目。

    倒并非是关注韩安这位丈人的想法,说白了张机只是认定他是红莲的父亲罢了,并非是自己在意的长辈。

    张机在意的是嬴政的心态。

    嬴政固然是千古一帝,但并非完美无瑕的君主。

    是人都会有缺点,有些缺点无伤大雅,例如齐桓公的好田与好色,但有些缺点则会导致亡国,比如好大喜功和得意忘形。

    历史上,平定了嫪毐之乱,从赵姬和吕不韦手中接连收回权力后正式亲政的嬴政,第一次安排的军事行动便是令杨端和伐魏,攻取衍氏,大败魏军,又令王翦、杨端和与桓齮接连攻占赵国九城。

    两年后,桓齮攻赵平阳、武城,赵将扈辄率军救援,兵败被杀,秦军斩首十万。

    嬴政由此而得意忘形,试图一举灭赵,结果被李牧诱敌深入险些全歼,一巴掌把嬴政扇醒。

    后来,接连灭亡韩赵魏,并将燕国赶到了辽东贫瘠之地的嬴政,面对楚国,嬴政又没忍住翘起了小尾巴,拒绝了王翦领军六十万伐楚的建议,给予李信二十万军队结果又一次险些被全歼于楚境。

    虽然第二次大败,更多是因为昌平君这位负责了二十万秦军后勤,掌握了秦军大量机密情报的重臣的背叛,而非是军事上的不敌,但昌平君却是嬴政派去楚国旧都安抚楚地人心的,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嬴政身上。

    也不知道,那些事情是否还会重演。

    毕竟,嬴政才是秦国的王,而他终归只是臣子。

    随着嬴政的话音落下,韩安缓缓走下两级台阶,对着嬴政俯身下拜:“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受禅台的亭阁上,众臣连忙一同高呼,台下的秦军士卒以及更远些的韩人百姓也一道贺赞着,隐隐之中似乎的确有几分秦韩一家的模样。

    嬴政受禅于韩王的消息传播得很快,秦国全境自然是最先得知的,嬴政派出数千哨骑在秦国境内所有城邑高调宣扬此事。

    原以为此事能让老秦人沸腾,却不想秦人对灭韩一事的态度十分冷淡,甚至都不如秦国灭卫时的态度。

    就连朝堂上代替嬴政处置朝政的相邦吕不韦也只是简简单单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件事,便继续低头处理政务了。

    吕不韦的态度不是个例,除了六国商旅百感交集地站在道边遥遥观望以外,老秦人面对振臂高呼的哨骑,连看稀奇的劲头都提不起来,顶多是在酒肆、食肆里提起一句罢了。

    倒不是老秦人的热血凉了,而是多年下来,老秦人对韩国渐渐没了兴致。

    击败韩国是应该的,灭韩是早就能做到的,就连路边耕田的老农都知道,秦国当年没有灭亡韩国不过是不想引来列国共伐罢了,否则早在惠文王时,就可消灭韩国。

    再者,秦国都派出了张机这位大将了,要是还不能灭亡韩国,那国人都要怀疑张机上一次合纵之战中,是否是谎报战功了。

    而相比于韩国并入秦国的这个话题,老秦人更加关心的话题反倒是秦国接下来的目标究竟是哪一国。

    对此,酒肆中倒是有不少老秦人脱口而出。

    “拾掇了一个,而后便要彻底打死那犬入的!”

    被拾掇的前者,自然是指韩国,而那“犬入的”指的自然是老冤家赵国。

    秦赵同祖,体内流淌着相同的血脉,但秦赵之间却在长平之战后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长平之战,赵国一夜之间少了四十五万儿郎,但秦国的损失也并不小,无论是军卒还是民夫,都死伤惨重,尤其是郸邯之战秦国久攻不下败退,更是加大了伤亡。

    秦人自然不会将仇恨记在昭襄王和主将王陵身上,而是记在了赵人的身上。

    而且郸邯之战后,随着赵代逐渐缓和关系,战力强大的代地边军加入了赵国的争霸队伍中,赵国也在与秦国的交战之中逐渐扭转了些胜负,战绩胜多败少。

    尽管赵国的胜绩几乎绝大多数都是防御性的小胜,甚至于身为防守方的赵军死伤比身为进攻方的秦军还要多,但秦军败退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让老秦人大觉蒙羞。

    大争天下,战场胜败是硬邦邦的强弱分野。秦军是天下第一的虎狼之师乃是天下公认,却在赵军手中连遭败绩,老秦人如何不愤愤然?

    尤其是赵国后主动派遣老将庞煖组织了第五次对秦国的合纵联盟,并担任了主帅,将老秦人的怒火彻底点燃爆炸,哪怕那一场战斗最终以秦军的大胜和赵军的惨败为告终,也依旧不能平息老秦人的怒火。

    老秦部族愈挫愈奋、愈败愈战的秉性在立国后,逐渐衍变成了秦国人的国民秉性。而这种国民秉性,曾经在当年秦献公时期发挥到极致。

    彼时秦以穷弱之国成军二十余万,死死咬住近乎称霸于诸侯间的魏国,狠打进攻战,悍不畏死的老秦人使得强大的魏国一度狼狈不堪。

    若非那个拼死也要收回河西失地的秦献公突然死于战阵之上,秦国和魏国打到国破家亡同归于尽也并非不可能。

    以至于嬴政刚回到秦国,便察觉到民间老秦人的伐赵之心正在疯狂酝酿积聚着,而那股激昂的战心进一步弥漫至了秦国的朝堂上。

    甚至有人猜测,灭韩之时,秦国不过是派出偏师十万,以张机和一众青壮派小将担任将校,也许便是为了下一场与赵国的大战节省国力。

    毕竟大秦的三位上将军,各座大营的主力大军都未曾动员,如今韩国已灭,自然应该尽起锐士,攻灭赵国。

    不过,就在秦国朝野间都弥漫着一股与赵国大战的战心的时候,秦国陡起波澜。

    初秋时节,秦国陇西、北地两郡突发地动。其后,两郡又逢忽然大旱,颗粒无收,田野荒芜,牧场凋敝,牛羊马群死伤无算,大队饥民连绵不断地流入关中大地。

    与此同时,秦王嬴政的亲祖母夏太后忽然病逝。

    随着这一系列突发灾难接踵而至,秦国情势顿时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