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大B哥的社会见闻系列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 老井的精神

第五十九章 老井的精神

    老井,B哥大哥中学的同学,也是街坊,他的名字叫井东方。老井不是广东省的人,广东省很少人姓井,听老井说他的老家是河北省的。老井一生人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当过官,也没有当过老板,但也不是那种见高就拜,见底就踩的人。是一个很容易就满足,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只有一点安稳生活就感觉很幸福的人,上进心应该很小。

    老井这生人福就没享过什么,但苦就受过不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那种,倒霉的总碰上。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也是缺衣少吃,该读书的时候读不到,十来岁就去农村,而且一去就是十年。该结婚了,不够地方住,只能搭个櫊楼住,生一个孩子,下岗失业,退休了,还要拿钱出来帮儿孙。虽然这样,但老井总感觉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老井常常说:“有饭吃,有工做,有地方住,不用睡到街上,有衣服穿,这不是很好吗?别人有老婆我也有啊,别人有儿子我也有啊。别人住几十几百平方米的高楼大厦,也不过也睡一张床,我有三十来平方米的住宅也很好啊。别人穿几百上千元的一套衣服,和我穿的几十元一套的也不是一样吗?别人吃鱼翅燕窝大龙虾喝茅台喝洋酒,和我吃猪rou吃青菜,喝米酒也不是一样吗?我当工人做工,他当老板,当官也不是一样做人吗?别人开小车,我踩自行车也不是一样吗?别人很多钱,我感觉够用就成了。这可能就是老井的想法,也算是我说的老井的精神吧!

    老井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是跟着南下的解放军运军用物资来到广东省的,老井的爷爷当年在运输队里可能也是个小领导吧,也算是个南下的干部啊。解放后老井的父亲和爷爷就留在广州市工作,老井的爷爷很快就当上了小干部,不久老井的老爸就结婚,生了井东方。几年后,一家就住进了B哥那条大街,那间房子当然是从那些地主资本家转成公家的。

    老井的爷爷可能没什么文化,也没当上什么大官,在工厂里当个小头目,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就病死了,也没什么下给老井的父亲。老井的父亲也是没什么文化,人也很老实,虽然是根正苗红,是无产阶级,但也是一直做工人到退休。最大的职位可能就是当了一辈子的生产班长,最辉煌的时候可能在**后期当过近一年的工人宣传队员。但一直做到退休也分不到单位宿舍,一直住在五十年代分给他爷爷那间属房管局的公房里,连老井结婚后也是住在那里,住了应该有五十多年了。

    老井为人也算不错,有时候也能帮助别人,但就有点老实吧,难听说就是有些蠢,笨一点。成年以后,应该从当知青时候算起,只要渴上一点酒,就很多话讲,很喜欢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说他要做的事从来没有做不成。可能有时候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在十多二十年前,有一次在和几个街坊吃饭时,竟然说虽然自己是打分工,但感觉自己的钱很多,多到不知道怎么用,当时街坊们就当他喝醉酒,一笑了知。

    B哥认识他也有四十多年了,由于老井和B哥的大哥是一齐去同一农场当知青的原因吧,老井回家探亲的时候常来B哥的家里走访。在七十年代的后期,老井的老妈退休了,他就顶他母亲的职招工回城。因为是兵团农场,所以很难招工回城,在七十年代中期,插队的就容易些,农场就难些。B哥的大哥搞到在八十年代头一年才能回城里工作。人也过了三十岁了。当年有不少女孩子回城后才找对象结婚,三十有几啦。

    老井小时候读书的成绩是一般般,头一年小学考中学考不到。可能当时他的老爸觉的自己是工人阶级,成份好,就叫老井考那些像现在的一级中学吧。但像老井那样的成绩肯定考不上,而且他家里也不是什么大干部,是不会加分的。当年小学升初中是要考试的,像现在的中学考高中一样。没办法,只能重读一年的小学六年级,最终考上了一间一般的中学,和B哥的大哥同一间中学,而且是同班。其实B哥的大哥读书也算可以,但考虑到自己是资本家的儿子,成分不好,就考一般的中学。

    在六六年的大串连时候,老井也算威风过,在当时同班的同学里,只有几个能上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当然是站在天安门广场里的那种。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老井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大城市,到现在讲起那时候的情景,还口水花喷喷,一面满足感。所以现在很多人叫老井去旅游,说退休啦,带着老婆孩子四处游览,老井总是说:“国内有几个大城市我没去过,几十年前我就去过了,不用去了,都是一样嘛”。

    老井比较老实,也可能不太活跃,破四旧去抄那些地富反坏右,走资派,资本家的家的时候,也只去了几天就不去了,在学校里没参加派别的武斗,没书读就在家里学做木工。究竟是他不想去,还是他的爷爷或父母亲叫他不去,这只有他们才清楚了。

    但这也是,那年底,老井的爷爷刚病死了,老爸只是个一般的工人。老井只读了一年半的中学,在六八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一同去的还有B哥的大哥,去了祖国的宝岛,这一去就十多年了。当时老井的老爸就在另外一间学里当工人宣传队员,不知是老实没去活动,还是权力不够力吧,老井的爷爷和老爸应该算是南下干部,按理应该有点机会留下来在学校当辅导员,就不用到农村了。

    老井在农场里是那种老老实实干活的人,当年开荒种地的辛劳,只有做过的人才清楚。但在农场里那些人可能见老井为人比较老实,也很安分守己,总是欺负他。路远的,危险的,辛苦的老是叫老井去做,常常最早去做工,收工最迟的也是老井。但加工钱,节假日加菜,加米饭老井基本没有分,当时粮食是限定的。B哥的大哥看不过眼,常帮老井出头,但老井总是说:“做多点无所为,吃少点也不会饿死人啊,现在不是很好吗?有衣服穿,有房住,基本能吃饱饭,每月有工资发,我用不完”。

    在七十年代初,当时有不少知青偷渡去香港,老井可能想也没想过要去。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他母亲要退休了。老井就顶他母亲的职,招工回到了母亲的工作单位,他母亲虽然不是什么大干部,但从那间厂建厂时就在那里工作,也有一点点人情和话事权吧,老井到厂里就做了一名维修工。也算是老井好运气了,由于老井做维修工,是搞技术的,所以在后来下岗后也很快找到工作,虽然是私人工,但就一直做到退休。

    前几天B哥在路上碰到老井,不见十多二十是年,老井人老了很多,和他的实际年龄差很多,可能一生cao劳过度吧。老井一见B哥就不停地说:“B仔,不见你和你的大哥很久了,你们都像我一样很幸福幸运吧。我和老婆都退休了,每人都有三千多元一个月,用不完啊,每天一睡醒就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多好啊,你和你大哥也过得很好吧。”

    老井接着说:“我儿子读书就是不成,读完技校后也有份工作了,三千多元一个月,还找一个外省的女孩结婚了。你知道啦,我儿子今年三十五了,生了一男一女,他老婆在家带孩子,没去工作。在生活上我和老婆就帮帮忙吧,我们是一同住的。还有告诉一件好消息,我分到一套八十多平方的公租房,每月的租金也就一千多,我也住上电梯楼了,高兴啊。”和老井分手后,B哥想,做人容易满足也是一总精神境界吧。

    故妄言之,故妄听之,没有影射,没有讽刺,如有相同,实在巧合,虚构矣,茶余饭后之笑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