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两世靖康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盛世清明 老将范仲淹

第十九章 盛世清明 老将范仲淹

    大中祥符三年(1010)九月,李德明被辽封为夏国王以后,即动用数万民夫在延州西北的敖子山上,修建宫室,绵亘20余里,极其豪华壮丽。有一次他从夏州出巡到敖子山行宫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俨然和宋朝皇帝相仿。

    对辽圣宗耶律贤的义父韩德让来说,他心中也不是很看重澶渊之盟。要辽圣宗耶律贤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其实算是韩德让创造了一个三国局面,辽国、夏国、宋。

    再说宋真宗赵恒在王若钦、王旦等人吹捧下正忙着泰山封禅,他也没有时间去管,他心中或许想的是让夏国牵制辽国吧。

    大中祥符九年(1016),李德明“僭帝制”,追谥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孝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因为李德明成为夏国王没有过多得到宋朝的反对,辽圣宗耶律隆绪又是大力支持他。夏国王李德明在儿子李元昊等人劝说,称帝的想法也就出现了。

    第二年夏天,有人向德明报告说,在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北的温泉山上看见了龙,李德明以为祥瑞之兆,派官员去怀远祭祀,其实是作迁都怀远的打算。

    南边宋朝都能骗百姓做出泰山封禅,这给准备迁都的李德明一个友情提示。

    他借别人之口向他提出迁都的理由:“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不若怀远,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蔽,形势利便,洵万世之业也。况屡现休征,神人允协,急宜卜筑新都,以承天命。”

    迁都的理由是十分充足合理的,又加上天命所归,就没有人敢反对。于是李德明派大臣贺承珍到怀远负责兴建都城事宜。改怀远镇为兴州,正式定都。

    天圣六年(1028)五月,李元昊24岁。李元昊率兵进攻甘洲回鹘政权的战争。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联络而挟制党项的盟友,元昊之父李德明为了使夏国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首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战略,并由其子元昊担当西攻的重任。

    李元昊接受了西攻回鹘的重任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使回鹘可汗来不及调集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此后,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相继降夏。

    李元昊由于这一显赫战功而被李德明册封太子。接着元昊又按其父意图,在率军回师途中,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乘势突破西凉,一举成功。立元昊的生母卫慕氏为后。第二年,李德明又向辽为元昊请婚,辽圣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

    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初三日,辽圣宗耶律隆绪去世,皇太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六月初六日,辽兴宗的生母元妃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并临朝摄政。六月十五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同时宋仁宗赵祯也封李德明夏王,“车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以此来抵销辽同德明建立的姻戚关系。明道元年(1032)十月,51岁的李德明在完成了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后死去了。李德明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他却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道元年(1032),李元昊继位之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吾祖”。“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

    元昊自以为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同时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服从者,任何人都可以处死他。一时间,党项民众争相秃发。

    宋想利用角厮啰的势力牵制李元昊,于是授角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授温逋奇为归化将军。第二年又进封角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元昊初立,积极准备称帝建国,为了巩固后方,也为了惩罚角厮啰归附宋朝,便发动了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

    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宋仁宗赵祯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宋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

    宋仁宗赵祯惊然惭悟,就让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和后苑宫眷。这时的宰相吕夷简,当初是靠讨好刘太后起家的。刘太后一死,他又赶忙说太后的坏话。这种狡诈行径,一度被宋仁宗的郭皇后揭穿,宰相职务也被罢免。

    但夷简在宫廷中的因缘关系,依然根深蒂固。不久,他便通过内侍阎文应等重登相位,又与阎文应沆瀣一气,想借宋仁宗的家务纠纷,而废掉郭后。堕入杨美人、尚美人情网的年轻皇帝,终于决定降诏废后,并根据吕夷简的预谋,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范仲淹懂得,这宫廷家务纠纷背后,掩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角逐。他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数人径趋垂拱殿,求见宋仁宗赵祯面谈。他们伏阁吁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又将殿门砰然掩闭。范仲淹等人手执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质问:“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

    看看无济于事,大家在钢虎畔议定一策,准备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当众与吕相吕夷简辩论。次日凌晨,妻子李氏牵着范仲淹的衣服,再三劝戒他勿去招惹祸机。他却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刚走到待漏院,等候上朝,忽听降诏传呼,贬他远放江外,去做睦州知州。

    接着,朝中又派人赶到他家,催促着要押他即刻离京。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这次至城郊送别的人,已不很多,但仍有人举酒赞许说:“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在离开谏职去浙江的路上,范仲淹心中并无悔恨,只是略觉不平:“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有人笑他好似不幸的屈原,他却认为自己更象孟轲:“分符江外去,人笑似sao人”,“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过了几年,他由睦州移知苏州,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并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前时一同遭贬的孔道辅等人,也重归朝廷。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祐三年(1036年)呈给宋仁宗赵祯。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吕之争的是非曲直,不少人都看得分明。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善于利用君主之势而最终取胜。

    宋仁宗这年二十七岁,尚无子嗣。据说范仲淹曾关心过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或许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虽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诚和忠直之心,却不免有损宋仁宗赵祯的自尊。加以吕夷简的从旁中伤,范仲淹便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

    台官韩渎为迎合宰相意旨,请把范仲淹同党的人名,写成一榜,张挂于朝堂。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放边远僻地。从此,朝中正臣夺气,直士咋舌。

    这次到都门外送范仲淹的亲朋,已寥寥无几。但正直的王质,却扶病载酒而来,并称许“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

    第二天,有人警告王质说,他昨日送范仲淹的一言一动,都被监视者记录在案,他将作为范党被审查。王质听了,毫无畏色,反引以为荣。

    饶州在鄱阳湖畔。从开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须经十几个州。除扬州外,一路之上竟无人出门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对此,也并不介意。他已经习惯于从京师被贬作地方官了。他捻着花白的髭缵,在饶州官舍吟起一诗;“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过掸师”,“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

    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五十岁前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到润州和越州作知府。这时,一桩重大事件震动了全国,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宝元元年(1038)起,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赵祯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