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天命水浒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二章:继续改革

第二百九十二章:继续改革

    十四个市舶司的改革政令发行之后。

    晁盖很快发起了第二个议题,便是改“路”为“省”;域外分封之地称为都护府。

    京东西路与京东东路合并为山东省;

    京畿路和京西北路、京西南路合并为河南省;

    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合并为河北省;

    河东路改名为山西省;

    淮南东路改名为江苏省;

    淮南西路改名为安徽省;

    两浙路改名为浙江省;

    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合并为江西省;

    荆湖北路改名为湖北省;

    荆湖南路改名为湖南省;

    夔州路改名为贵州省;

    福建路改名为福建省;

    广南东路改名为广东省;

    广南西路改名为广西省;

    蒙古草原称为草原省;

    辽阳一代改称辽宁省;

    黄龙府一代,改称吉林省;

    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称为黑龙江省;

    黑龙江以北称为玄武都护府;

    高丽半岛称为安东都护府;

    漠北以北称为北庭都护府;

    海防、下龙、广宁合并为安南都护府。

    目前,华夏共有18个行省、4个都护府,总人口七千余万。

    如此广袤的国土,无论把国都选在哪里,都有些失衡。

    所以晁盖想到了当前比较盛行的“多京”制。

    比如,大唐有中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和南京成都,一共五座都城。

    大宋有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一共四座都城。

    大辽有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燕京府、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一共五座都城。

    大金有上京会宁府、北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一共六座都城。

    之所以出现一个都城加多座陪都的格局,除了显示国土广袤、王权威武之外,还有其实用目的和象征意义,比如来回迁徙、王朝圣地、商业中心、避难治所等等。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陪都可以就近储存附近州郡的贡粮与赋税,避免长距离的运输。发生战争或天灾时,可以就近从陪都调拨粮食、银两出兵或救灾。

    拿大宋举例,四个都城都扎堆在一起,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南方州郡为了向东京汴梁运送赋税,采用运河漕运,每年河流与运河之上,漕船来往不绝,官办的造船厂主要生产漕船,每年至少要重新补充4000艘漕船才能满足其需求。河流与运河两岸以此为生的漕工数以百万计。

    可以说,是用全国之力运输粮食与税银,才确保了汴梁城百万人口的生存。可见一路之上损耗是多么严重。

    有鉴于此,晁盖决定设置的京都,距离就需要分开一些。分别是:中京汴梁、北京燕京、东京杭州、南京广州,以及尚在大宋手中的西京长安。

    中京汴梁主要吸纳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五省的贡粮和税银。为了减少供应压力,汴梁城内的百万人口还减少到了七十万左右。因为城内不必再时常堆积八十万禁军及其家属,人口数量自然减少了许多。

    北京燕京主要吸纳河北、草原、辽宁、吉林、黑龙五省的粮税。

    东京杭州主要是利用方便的船运条件,吸纳长江沿岸的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省钱粮。

    南京广州主要是吸纳岭南的广东、广西和沿海福建的钱粮。

    四个都护府钱粮暂时由都护府收取、支配。

    这样就近押运钱粮到陪都,优点是可以节省许多人力物力,在出兵或救灾时,方便就近支取;缺点就是分散了全国财力,容易出现贪污腐败。

    为了加大各“京”之间的联系,晁盖准备大力发展海运,用海船将广州、杭州、燕京连接起来,方便物资的随时调运。

    这也是封建时代交通不够便利的一种妥协。

    华夏继承了大宋许多政策和遗产,境内有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三千余家,大致分成官办和私营两种模式。

    官办造船厂主要生产漕船和战船;私营造船厂主要生产商船。

    私营造船厂暂且不去管他。

    单说官办造船厂,如今已经归入工业部麾下。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晁盖建议工业部做好未雨绸缪。

    先说漕船,“多京”制施行后,每年所需要的漕船数量将至少减少一半,每年节省下来2000艘漕船的工作量,可以做许多其他事。比如,更新新的漕船船型。

    晁盖准备重点推广带有车轮的“车船”作为新的漕船。车船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由荆南节度使李泉最早设计制造成功的,两侧有木轮奖,一轮叫一车,以人力用脚踩踏,带动轮奖转动,使船行驶,前进速度很快。史称“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到了宋代,这种船型进一步发展,轮桨增多,有4轮、6轮、8轮、20轮甚至更多。后世杨么钟相起义,就曾大规模使用车船击败过岳飞。

    车船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航行在浅水。所以晁盖准备在北方水浅的运河推广200石、400石的车船;南方深水河域推广800石、1500石的车船。

    因为车船最大的优点就是快!日行五百里都不是问题。

    第二,战船的建造。十四个市舶司都有配套的官方造船厂,从东北深山老林到交趾十万大山,无论栎木、柚木、云杉还是赤松、华夏都有许多优质的木材。福建外海还有未经开发的宝岛,里面的木材可供使用数百年。

    但是木材自然风干需要的时间太长,晁盖根据后世木材风干窑的概念,向工业部提供了一个思路,让技术人员去进行试验。一旦木材风干窑出现,建造战船的速度将提升数倍。

    还有现在的战船船帆,晁盖也向技术人员提出,将硬帆更换成软帆的建议。

    西方软帆的优点很明显,吃风大,面积大,速度和负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灵活调整帆的角度,方便躲避岩石和小风暴。

    缺点是:cao作复杂,需要水手众多,学习cao作的时间长。因为软帆是由方帆、拉丁帆和斜桁帆组成。有许多模块和复杂的程序。还需要用到滑轮组来调整绳索,非常难学。

    而硬帆的优点是:cao作方便,所需人员少,学习用时短,适合近海及内河贸易。

    缺点是:只有一个支撑点,帆的面积是有限,而且大量使用的木质骨架也限制了吃风的能力。因此,航行速度非常缓慢,跨洋航行效率低,不适合海洋贸易和勘探。同时,因为运载能力较小,无法配备更多的火炮,不利于海战。

    西方软帆广泛应用于前来贸易的胡商们的船上,让技工向他们学习,很快就可以学会。

    之后,便是龙骨结构的突破。

    龙骨是中国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欧洲船直到十九世纪初才开始采用龙骨技术。

    可以说,龙骨是整艘船的脊梁,一开始,龙骨是用一根原木制造,原木有多长,船只就只能造多长,但是到了宋代,便有了插接法、榫接法、贴合接法三种人为加长龙骨的技术。现在大宋钢铁技术突破,又产生了榫接法之后,再用钢铁箍紧的方法。从而可以造出更长的龙骨,造出更大的战船。

    晁盖正让造船厂试造五千石战船,采用龙骨、水密舱、三层甲板构造,可承载十二门二十四斤火炮后坐力。用软帆作为动力,作为将来远洋航行的主力战舰。

    船只和海运的事情安排下去,自有吴用丞相府和公孙胜五军都督府去盯着,晁盖又找到轰天雷凌震,到他的火器坊,询问其火器制造的事情。

    凌震对此自然是眉飞色舞。

    首先是黑火药的突破。不只是试验出了最佳配方,还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

    原本只能靠粪便土法制硝,随着国土面积增加,大量天然硝石产地也纳入手中,山东莱州硝石矿、江油市重华镇的老君山、湖南古代盐湖芒硝矿、山西盐硝矿等等,够用数百年了。将来打进西域,吐鲁番地下还有上亿吨的硝矿,比阿根廷的天然硝矿也不逞多让。

    硫磺矿更是找到了许多。河南新安狂口一带,纯硫储量约47.25万吨;新安县博爱寺后纯硫储量19.52万吨;河北宣化西窑沟纯硫储量2.25万吨......再远一些的广东、山西、安徽等地,硫磺储量也非常大,再加上常年去日本购买硫磺,火药的原材料越发充足。

    如果海南岛的甘蔗丰收之后,再熬制些白糖,那火器威力就更大了。

    其次,是火炮的标准打造。

    根据发射弹药的重量,分为:

    三斤虎蹲炮、六斤小炮、十二斤野战炮、十八斤马拉炮、二十四斤重炮、三十六斤攻城炮。标准化的生产,标准化的弹丸,节省后勤压力。

    第三,单兵火器。

    燧发滑膛步枪,配半米长刺刀。有效射程一百米,每分钟标准发射6发。

    燧发手铳,军官配备。

    火绳手榴弹,用火绳引燃的木柄手榴弹,点燃火绳之后,六秒内爆炸。

    第四,船载火器。

    二十四斤炮:通过齐射向敌舰发动远程攻击。

    臼炮:通过抛物线形式向对方发射重炮。

    抬枪:快速机动,一次性发射一斤细小弹丸,可以对前方五十米外,三十米区域内的敌人形成扇形散射攻击。

    百虎齐奔:船只靠近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敌舰甲板发射饱和式攻击。

    火绳手榴弹:面对较矮的船只,将火绳点燃,抛到对方船上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