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在线阅读 - 第177章 成立新大明帝国!

第177章 成立新大明帝国!

    东宁府各处报亭,念报人捧《东宁日报》,抑扬顿挫地念着宁靖王朱术桂发布的拥护诏书。

    “延平郡王朱克臧,有神武之略,上圣之姿,南征北讨,功存纳麓......今孤代表大明宗室,请延平王登基称帝!”

    在各处茶馆酒肆,也有书人捏着《东宁日本》,在那做解读评析。

    “什么?王上要当皇帝了?太好了!”

    东宁府的各处大街巷上,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皆被这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惊住了。

    朱克臧也是首次在公众场合恢复了他的真名!

    国姓爷叫朱成功,他的孙子理应叫朱克臧,名正言顺的大明郡王!

    有人可能要问,后世大家不都是叫他郑成功吗?

    其实这个叫法大错特错。

    国姓爷本人在自拟的各种函件或者诗文,落款写的都是“朱成功”三字!

    他的原名其实是郑森,后世两个名字这种各取一半的做法完成是错误的。

    且国姓爷从来没把名字改回去过!

    前文为了方便,一直称呼朱克臧的爹为郑经,实际也是错的,郑经的真名叫朱锦。

    为什么会出现郑成功这种称呼呢?

    这其实是鞑清的称呼,鞑清对于朱明十分敌视,所以清廷的文献一直是称呼“郑成功”的。

    比如,在鞑清的史料就常见“逆贼郑成功”、“海贼郑成功”等字样。

    毕竟,如果是正规的明朝皇帝赐的姓,清廷认也就认了,但这是南明皇帝赐的姓,鞑清根本不可能承认南明是正统,所以南明的赐姓,清朝不可能承认。

    而国姓爷,除了公文外,自己在公众场合却很少自称朱成功,而是国姓成功,这是为啥呢,避讳吗?

    有明一朝,皇帝的名字尚且不偏讳,姓就更没有道理要避讳了。

    不自称朱成功而称国姓成功,最大的原因还是隆武帝绝嗣,国姓爷倘以朱成功自称,难免有王莽谦恭下士时之嫌。

    设若隆武或邵武有成年子嗣,尤其是有比国姓爷更年长的成年子嗣继位,朱成功以义弟之名掌管兵马,那是不需要避嫌的,称朱成功绝无不妥。

    可是不幸隆武和邵武均绝嗣,此时国姓爷再自称朱成功,极易被人怀疑有冒名顶替以窃朱氏宗庙之心。

    虽然朱氏宗庙也不值多少钱了。

    其实为了避嫌,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向新君永历请旨恢复本家之姓。

    但是国姓爷不能。

    因为隆武帝朱聿键,是国姓爷的亲爹郑芝龙一手卖给鞑清的。

    如果国姓爷再改回本姓郑,基本就相当于声明“我站我亲爹”了。

    当然国姓爷也没有和郑芝龙划清界限,那时代不流行这一套,忠孝不能两全是个无解的难题。

    国姓成功这个自称的优点显而易见,既没有站亲爹的队背叛明廷,也避开了窃据下的嫌疑。

    如此看来,“国姓成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他还是姓朱,国姓成功可以约等于朱成功的戴罪立功状态。

    终其一生,国姓爷始终自称“罪臣国姓成功”,罪从何来?是代父赎罪啊!

    可以,只要以后朱克臧统一全国,之前那些投降鞑清的郑家人,绝对要被鞭尸的,且不可能成为皇族。

    朱克臧对于自己变成朱家饶事情,没啥意见,自己祖父都是国姓爷,这下子实至名归了,当个朱皇帝不过分吧?

    谁有意见,那就去跟近卫军理去!

    当然,从老百姓的反应来,恐怕九成九以上的人都是支持的。

    只有真正的朱家人略有不满,但哪又怎么样呢?

    大清境内的朱家人基本被杀光了,明郑内部的朱家都被郑克臧治得服服帖帖。

    实话,朱克臧完全有实力自己建立新朝,现在他愿意继承大明的法统,朱家人应该谢谢地才是!

    朱克臧被拥护为皇帝的事情,很快就通过《东宁日报》展开宣传,如同飓风般席卷新大明的各地。

    百姓和官员收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纷纷上街敲锣打鼓地庆祝。

    他们大明,又有皇帝了!

    在举行登基大典之前,新大明里忙的不可开交,各部门集体运作了起来,不下于后世举办一场奥运会。

    首先是年号的问题,礼部给朱慈烺准备了七八个年号备选,分别是霆恩、乾圣、建平、永昭等等。

    朱克臧看来看去都不大满意,觉得都不够霸气。

    思来想去,最终他自己定了一个年号:神武!

    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君权神授,武平下,澄清寰宇!

    这个够霸道,不过如果取这个年号的皇帝不给力,反而德不配位。

    朱克臧这个开挂的,自然不怕,他登基大典的时候,准备来点saocao作,坐实“神”这个字!

    至于“武”,他可是战狂皇帝!

    从他当大明延平王以来,大明不是在打仗,就是打仗的路上,越打越富,越富越打!

    年号确定后,还要等到登基时才能正式使用改元,礼部拟定将在十月份的第一,举行登基大典。

    这个登基日期,倒是和后世的国庆节不谋而合了。

    登基的日期确定了,礼部就有得忙了,因为现在已经九月了,时间有点紧张。

    礼部需要准备皇帝登基用的冕琉冠和一批龙袍服饰。

    除了衣服,还有皇帝的玉玺大印和皇后的宝印都要重新制造,东宁府的王宫也需要重新打扫装饰一下。

    而且,皇帝的玉玺并不是只有一块,在不同场合,盖章不同文件,都要使用不同的玉玺。

    从秦汉到唐朝,实行的八玺制,武则这老娘们喜欢乱搞,称帝后别出心裁的增加了一方“皇景命有德者昌”神玺,形成九玺制,又将“玺”改为“宝”,从后各朝都跟着改,称“玉玺”为“宝”。

    崇祯死后,大明诸多玉玺都在明末不知所踪,有清室改刻了,也有福藩离京时仓促带走并流落于世间,这些都不可考证了。

    朱克臧倒是知道永历帝的玉玺去哪了,就埋在五华山,在光绪年才被挖出来。

    等以后收复云南了,肯定得去挖出来,收藏在新大明皇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