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比试之前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当即封蒙恬为将军,王贲为裨将。 他二人在张良的带领下四处参观军营,他们走到储蓄粮草的粮仓,蒙恬看见一个头戴官帽、身穿长布衣的人正在那里悠然转悠,小有成就感的样子,但眼神里还是流露出更多的怀才不遇。 张良说﹕“这位是管理粮草的都尉,叫韩信。” 见过将军。”韩信赶紧拱身行礼,蒙恬仔细看去,这人眉目间透着不凡,眼本是尖利,但如今却无奈惆怅,颇有些卧虎的意味。 “咦?”蒙恬忽然想起了什么,面露思索之色,“阁下是否曾在项羽帐下担任执戟郎中?” “回将军﹐下官熟读兵书,三十六计了然于胸,确曾前去投奔项羽,本以为他慧眼识人能重用我。但他却瞧不起我,只叫做了个执戟的卫士。后来我听说沛公仁义爱才、礼贤下士,就逃出楚营前来投奔,唉!”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到这里沛公也只给我做个看粮食的官。” 他看了一眼张良,“我还是怀才不遇啊!” “这就是了,我曾在楚军营中看见过你。你执戟站在项羽帐外”蒙恬说。 “对!我也看见过的。”王贲赶紧说。 既然韩信兄弟如此说,那我们就坐下来谈谈,看是否如你所说,熟读万卷兵书。如果是人才,沛公定然会委以重任,就像蒙恬王贲一样。”他指了指蒙王二人。 “军师说得对,我们要对你考察一番,如若你真的是人才,沛公一定会重用的。”王贲说。 说完,四人就席地坐下摆谈了起来。 当四人结束谈话时,张良和蒙恬对韩信大为惊异,就像那时刘邦和张良对蒙恬的大为惊异一样。张良兴奋地对韩信说﹕“你果然是一个军事奇才!我以后有机会就向汉王举荐你。” 蒙恬也说﹕“和韩兄你比起来,项羽也不过如此。” 他们正要告辞出去,这时外面匆匆走来一个士兵,对韩信说道﹕“韩都尉,汉王有请。” “有什么事吗?”张良问。 “回军师,”那个士兵行礼道:“丞相向汉王举荐韩都尉为将军,汉王命属下前来相请。” “哦,那真是太好了,我正准备去向汉王举荐他呢。现在有丞相向汉王举荐,韩信你必然会得到重用了。”他把脸转过对着韩信,“再加上蒙恬王贲二人,他看了一眼蒙、王,“那汉王取得天下就有了五成把握了。 “走。”他说,“我们一起都去拜见汉王吧,共商如何夺取天下的大计。” 于是四人一同来到汉王宫邸,拜见了汉王。 汉王说﹕“你们都来了。” “汉王,”张良又一拜说,“臣向大王举荐一个人,他就是韩信。以前我们大家都没有发现他这匹千里马。今日臣与之一谈才发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还好丞相发现得早,不然就要埋没军中了。” “军师不要把功劳都往兄弟身上推嘛!”丞相萧何笑着说,我不过就是和韩信聊了几次天而已,功劳也不至于如此大吧。” 听他这么说,蒙恬朝他看去,刚才我就看见他了,但不知道他是谁,原来他就是萧何。只见萧何和张良一样,身材不甚高;但面目俊秀,一看就是一个富人家的少爷,这点与张良不一样,张良谁看都像是一个普通人,至少看面目是这样。还有就是眼睛上面的两撇眉毛有些独特,尾部分别向上扬起,好似有不断地忧愁一般。 “好!”汉王高兴地说,“既然丞相和军师都说韩信是奇才,那孤王就封他为将军吧。” “臣拜谢大王,”韩信叩拜道,“臣定当为大王平定天下,效犬马之劳。” “臣等愿为大王平定天下,效犬马个之劳。”众臣拜倒山呼。 至此汉王共封了将近十位将军,包括蒙恬、韩信、周勃、曹参、灌婴、琼布、夏侯婴、樊哙等人。 此时,天下局势大变,西楚霸王项羽已退出咸阳,定都彭城,又亲自领兵北上攻打齐王田横,以关中为核心的中原正值空虚。 这乃是千古难遇的好时机。 于是,萧何和张良都力劝汉王刘邦赶快拜大将,抓住这极好的时机,向东挺进,入主中原,然后再统一天下。 但是应该拜谁为大将军呢? 张良力挺蒙恬,而萧何则力挺韩信。最后刘邦决定,让这两位候选人于十日后比试,胜者就拜为大将军,另一个就是他的副将。 比试分三项:历史知识、武艺、兵法战略战术。三局两胜。 蒙恬正在军营里练习武功,张良走了过来他也没注意。张良就站在一旁看他练。直到张良拍手夸奖道:“蒙恬将军身手果然了得,”他话锋一转,“但与韩信比起来,”他摇了摇头,“那就稍逊一筹了。” 他这才发现张良站在那里,就结束了练习,报拳说道﹕“多谢军师夸奖。但下官不知为何在下的拳脚会比不上韩信?还望军师赐教。” 张良不答反问:“蒙恬,你投到汉王麾下来是想干什么?” 蒙恬一听,吓了一跳,忙拱手问:“军师,你是不是怀疑……” “哦,不、不、不!”张良也意识到了,说:“怪我口才不好,我的意思是这样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然是为汉王一统天下,建功立业了。”蒙恬这才明白,坚定地说道。 “哈哈”张良大笑两声,“来,坐下说,坐下说。” 两人就地坐了下来。 张良先把情况和蒙恬说了,又给他分析:“你出于军事世家,自小熟悉各诸侯国历史,历史知识肯定比韩信好;武艺,我看过几回韩信施展武功,光招式来说,那可以算是临近一流高手的了;看劲道来说,那是狠和准,招招致命,不留后路。可谓心狠手辣。蒙恬,你的武艺如何?” “我的武艺乃是父亲所传授,主要是战场上的拳打脚踢,攻击为主,防御为辅。在当初的秦朝几乎是少有敌手了。你大概也听说过,我那时号称‘中华第一勇士’。”蒙恬问,“我想,应该不会不敌于韩信吧?” “你的武艺恐怕不如他。”张良说。 “军师何以见得?” 张良没有回答他,想了一下说﹕“你拿剑比画比画,我看一下。” 蒙恬就抽出佩剑,在院子里龙飞凤舞起来。那招式套路真是出神入化、高深莫测,让人不可捉摸。 “你的招式看似变化莫测、无懈可击,其实那些都是迷惑人的虚招,而且只能迷惑泛泛之辈,真正的高手一看便知你最空虚的地方在哪里。”张良站起身来,顺手折断身旁的一根半米长、食指粗的枯树枝,忽地风一样地向蒙恬攻去。 蒙恬顿觉脖子上、肩上、胸、腰、腿脚各处都被重击了一下,然后他就失去平衡站不稳,不由自主地倒了下去。 张良问:“怎么样?”伸手来拉他。 “在下怎么能跟军师相比呢?”蒙恬被张良拉了起来,揉着被打的身体各部分,“军师,下官有一疑问。军师和韩信都是前韩国的公子,为何军师不推荐韩信,而要推荐下官呢?” “唉,”张良叹了一口气,“这个我本来是不想说的,现在你又问起来,我知道,如果我不说的话,你是绝对不安心的。那我就说了吧。” 张良拉起蒙恬后就又坐下了,现在他站了起来,走近蒙恬身边,说﹕“王贲不在?” “他一早就去找其它将领谈兵论武去了。”蒙恬说。 他又扫视了一下四周,确定没人后,说﹕“韩信这人有些心术不正啊,你知道吗,那天我们四人摆谈完后,我为何说‘以后有机会向汉王举荐’?为何不马上就去向汉王举荐他?那是因为在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的那些观点,以及我们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惊叹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泄露了些许jian诈、阴险的心理。还有,汉王封他作将军时,他也有一点这种神情。那次,你也看到了,我们刚进去时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是不是忧郁、怀才不遇?” 蒙恬在认真地听着,他想了几秒钟,点了点头。 张良接着说:“他没得志的时候,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鹿一样,到发达时,就回归他原本的模样了。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利用别人不断地往上爬;当别人没有利用价值后,或是阻挡了他,那他就寻机把你开。那就叫忘恩负义。蒙恬,如果是你,这样的人你会去帮助吗?” “当然不会!”蒙恬回答,“这样的人如果被重用,那就是祸国殃民之人。但是军师,韩信真的如你所说吗?我看他不像啊。” “唉”张良叹了口气,“现在有萧何助他……”他欲言又止,“我和萧何算是好朋友的了,我以前从未发现他心机很重啊,看来萧何这个人也很玄啊……”他顿了一下,“好了,不多说了。” 蒙恬心想,萧何号称“贤士”,不会这样的爱斗心机吧。韩信我也不是很了解……军师也不了解……唉!看来要等到日久见人心了。这些疑问他本来是想说出来的,但一想,又怕得罪军师,话到嘴边又没有说出口。 “来,我们再说兵法战略战术,”张良说,“刚才说过了,你出自军师世家,兵书肯定不会少读,再加上你曾亲历沙场,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这点你绝对不会输给他的。蒙恬,你自我觉得呢?” “自小家父就教我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等兵家传世之书,又领兵灭了齐国、打败过匈奴,我想,正如军师所说,这一点我应该不会输于他吧。”他忽然问“军师不知韩信有无亲自领兵打过仗?” 张良想了想说:“萧何曾向我提起过他,他起先是投奔项燕的,后来项燕死后他就跟着项羽,做了个执戟郎中,他曾向项羽提过很多有用的建议,但项羽都没有采纳。后来他就离开楚营投奔了汉王,汉王也没有发现他的才能,但他经常找丞相萧何交谈。萧何对他的看法和计谋极为赞叹,就向汉王举荐了他。我还听说在南郑时他以为汉王不用他,还逃跑了一次,是萧何把他追了回来。 “萧何呢,看重他的才能;对韩信来说,萧何对他有知遇之恩,这就是两人为何会站在一边的原因。言归正传,这就是他近期的履历,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带兵打过仗。”说完,他看着蒙恬。 “那在这以前呢?”蒙恬又问。 “你想想韩信这样精通兵法的人如果得了兵权,那不是战必胜吗?早就名震天下了,可是你听说过天下有韩信这个常胜将军吗?” 蒙恬摇了摇头。 “再说,”张良又说,“如果韩信在别处受用了还会跑到楚营汉营来吗?” “可见他并没有在别处领过兵。”蒙恬总结说。 “兵法这一点你还有什么好担心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历史知识和兵法战咯战术你是稳*胜券了,就是武艺不如他。三局两胜,按理说大将军非你莫属了,但你还是要谨慎,小心韩信玩儿计谋,这才是最重要的。” “蒙恬谨记军师教诲!”蒙恬单膝跪地,抱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