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乃郑氏四代目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雪灾与制铳

第五十六章 雪灾与制铳

    我乃郑氏四代目正文卷第五十六章雪灾与制铳冬至之后没几日便进入了腊月,东宁和琼州气温骤降,突然变得寒冷起来,琼州文昌县甚至下起了大雪。

    缓缓在顾敷禀报文昌县海鱼冻死,椰槟尽枯并请求赈灾的奏折上写下批复,郑克臧心中感叹,前世在书本里、网络上老是看到小冰河期气候变得寒冷,却从未真正体验过。

    等到真正置身其中,谁又能想到后世的避寒旅游胜地海南岛居然下起了大雪。

    文昌突降暴雪,普通民众毫无防备,很多人家的房屋被雪压塌,流离失所缺乏御寒衣物,最后生生冻毙于风雪之中。

    同人不同命,不同于普通人饱受着冻馁煎熬,许多家境优越的文人士子面对着百年难遇的文昌雪景诗兴大发,留诗曰:

    “越中自古元无雪,文昌更在天南绝。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

    昨夜家家人索衣,槟榔落尽山头枝。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

    身为统治者的郑克臧自然不能像这些文人sao客一般只顾着吟诗赏景而对普通大众的苦难视而不见。

    他将顾敷的赈灾奏折发给了参政司,柯平组织户部迅速筹措赈灾物资包括各种御寒之物、粮食、煤炭等等,派遣船队运往琼州。

    而在琼州的顾敷也没有眼巴巴地等着,他第一时间调派其他未遭灾地区的物资运送到了文昌。

    接到赈灾物资的文昌县衙也迅速行动起来,文昌知县何斌作为伪清降官竭力表现,数次亲临赈灾一线组织赈灾工作,大量收纳无家可归之人的棚屋被搭建起来,里面燃着炉火,熬着热粥,备有御寒衣物。

    几日后,随着周边乡镇受灾的民众自发向文昌县聚集,赈灾的压力越来越大,杨彦迪应顾敷请求下令给驻守在文昌的礼武镇右协官兵协助赈灾、维持秩序。

    在各级官府的协力之下,文昌县受灾民众死亡人数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有那贫寒人家的士子书生见到朝廷处置得力,灾民们被安置妥当也有感而作诗曰:

    “初附正为前路忧,寒雪忽动民吁愁,鹑衣鹄形避沦没,槁项髫额相携扶。

    府君视民容有蹙,忧且萧墙非颛臾,上任以来宣德意,但有宽政无急符。

    钱从民来复还民,涂血不用子母蚨,延王仁德筹赈济,指此亟作民良图。

    一朝尽散色不靳,可使被泽遗匹夫,贪者尽笑公迂儒,安得天下皆公迂。”

    经过此次文昌赈灾一事,琼州民众有感于顾敷的清廉宽厚和郑克臧的仁政爱民,心态悄然间发生了变化,从刚光复时的漠不关心逐渐向真心拥戴明郑转变。

    而文昌知县何斌也因赈灾及时成效显著而被郑克臧亲自下令称赞,在今年的考评中被吏部评为优异,只待三年任期一满便可提拔。

    就在文昌县忙着赈灾的当口,军械司郎中谢安生向郑克臧汇报了一个好消息,军械司成功仿制了英圭黎的燧发枪。

    “英圭黎人所制遂发火铳,虽不用火绳,但发火并不稳定,军械司仿制的这支也存在这个问题,十铳之中尚有二三铳打不响,微臣也询问了一些军镇校官,这个概率大抵是准确的。”,谢安生恭敬地对正拿着仿制燧发铳来回观看的郑克臧说道。

    郑克臧微微颔首,“谢卿辛苦了,这么快便完成了仿制,不知仿制过程中可有遇到难处?”

    谢安生微微躬身,“不敢当殿下夸赞,此等燧发铳我朝崇祯年间就曾仿制过,工艺倒不复杂。”

    接着他面露为难道:“只是这英圭黎火铳的铳管做工十分精良,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大大降低了炸膛的可能性,这是个慢细活,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能钻进一寸左右,一月只能生产两只这样的火铳。”

    郑克臧点点头,“也就是说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太过精细所以工匠们的制作效率很低。”

    “殿下英明,正是此理。”

    郑克臧想了想眼含希冀之色问道:“射程威力如何?卿可有法子改良?”

    “威力射程与原铳无异,至于改良一事,恕臣愚钝只能想到加大铳口增加铳长之法,只是如此一来统会变重,不知是否会影响军士们刺刀拼杀。”

    “无妨,火铳还是应以增加射程和威力为要,你先试着做,做出来后再看是否会影响刺刀近战。”

    谢安生拱手应下。

    郑克臧沉吟片刻后问道:“至于工匠们钻统效率低的问题,谢卿可知车床?”

    谢安生一脸迷茫,“不知殿下所言车床是何物?”

    郑克臧轻叹口气,这也不能怪谢安生,时代局限性嘛,他简洁地将车床的功能讲解给谢安生听。

    “就是这般原理,可提升钻孔的效率数倍不止,此物乃是两百年前由西夷大师达芬奇首次设计提出的,谢卿以为如何?”

    谢安生有些尴尬地擦擦汗道:“殿下所言车床听起来像是本朝《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立式磨床。”

    这下轮到郑克臧尴尬了,原来中国早就有了人工踩踏式的磨床,那为什么没有推广呢?

    经过谢安生的解释郑克臧才知,像《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这种书在古代社会真是小众的不能再小众。

    工匠们大多不识字不会去看,而识字的士大夫都忙着看四书五经,偶尔有几个好奇地买来翻阅,也不过是感慨一番器物神奇,从没人会真的去想着推广应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官方的不重视,并未认识到这类书的价值所在,统治者多将其视为墨家杂谈一类的书籍。

    似谢安生这般读四书五经长大却对技术极感兴趣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呃,若要将此物改成以水力驱动,谢卿觉得是否可行?”

    谢安生点点头,恭声回道:“应是可行,臣会组织人手试着改造。”

    郑克臧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开口道:“谢卿家中有《天工开物》一书?我想让礼部组织大力刊印。”

    “微臣家中没有,工部藏书阁中有此书。“,他叹了口气,”很多年没人看过了,臣是近些年第一个翻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