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心魔之殇在线阅读 - 第1954章 周海洋同学终于说话了

第1954章 周海洋同学终于说话了

    周海洋同学终于说话了

    文/安如山

    湖北最牛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周海洋同学终于出来说话了。

    看了相关报道,如山总结一下,他基本说了三点:

    第一,他承认他没去过黄花岗,说明文中情景实为虚拟。

    第二:他承认其作文是为模仿,模仿的是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四川考生唐汉霖的《永远的谭嗣同》。

    第三,他认为他的作文是原创,是考场现场所作。

    详情请见下面链接的详细报道:最牛高考满分作文作者周海洋浮出水面

    附:永远的谭嗣同--唐汉林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但对不住周海洋同学,虽然你作了说明,你如山哥还是不很相信你的话。原因如下:

    第一,你承认你未去过黄花岗,因为你不敢说你去过黄花岗。因为事实上你没有去过。你也不可能是去年春节雪灾时去的。那我们就认为你在高考临场创作作了情景虚拟。在作文和文学的时候,情景虚拟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俗话说:作文作文,不撒点谎儿是做不成的。我们认为周同学你是撒了一个很好的谎儿,而且撒的恰到好处。

    第二,你承认事实上有模仿和借鉴。你承认你模仿和借鉴了唐诗(指唐汉林的诗)。这就要看看唐诗与周诗(指周海洋同学的诗)的对比情况了。如山偏向于唐诗在借鉴的前提下为考场原创。因为唐诗没有留下抄袭和事先准备、背诵、抄袭的痕迹,应该是原创。而且周诗与唐诗在内容上毫无关联,因此周诗不能自认为是模仿和借鉴唐诗。最多也只能是受了唐诗的启发,是属于一种文学类型,皆系古体诗而已。而唐诗更倾向于白话,只是七个字而已,用史用典也不多,生僻的词语更不曾见,而且格式比较随便。同时,唐诗仅写公车上书和就义的情节,唐汉林对此段故事很熟悉,写来顺畅是完全可能的。

    而周诗呢?则完全不同。一是用典丰富,历史久远,生僻的词语可多,特别是:“的卢青骢劳鞍鞯”,“言说帝后西秋狝”,“皇祚不复天威去”,“聊诌一诗悼君魂”等等中的“的卢”“青骢”“鞍鞯”“秋狝”“皇祚”“聊诌”等词,实是生僻,应该不可能现场创作所为。如果周同学真是现场使用了这些词语,那他年轻后生实是人才,如山只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别的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宁愿相信周同学有此本事,也不愿怀疑他的本领。宁肯相信此为周同学现场所作。

    但有二点如山久久不能得解:一、唐诗并无前言和后记,而周诗却有。二、唐诗并无虚拟情景,而周诗却有。因此,周同学并不是模仿唐同学的诗文。其实周同学说他模仿和借鉴李白、杜甫、白居易、毛泽东皆可,何须说唐同学?因为只要是古诗,韵、格、律就是差不多的事。何须说模仿和借鉴呢?我们不能说只要是写成了古体诗就是模仿和借鉴。这可是不行的事。因此,周同学说模仿和借鉴实为假象,你可能是要回避实为抄袭、背诵、默写,甚至是作弊的事实。

    唐诗没有前言和后记,而周诗有。恰恰好,周诗的是抄袭、背诵和默写,甚至是作弊的马脚就露在他的前言和后记上。

    一、前言中说: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家看看,一个现时代的考生,而且是一个在高考现场临场作文的考生,你能把黄花岗事迹的时间记得如此的清楚?更何况是“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是中国农历的日期?而“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却是阳历的日期,这两个日期是要查阅成年历进行推算而有的时间了。如果真是考生周同学记得,如山只能把他当神明了?

    二、前言中说: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大家再看看,此段也不可能为现场所写,因为你说你未去过黄花岗。你如果说你真去过,写出这一段,如山可以相信。但是周同学却说真没去过。没去过,不翻阅相关的资料,能记得如此的详细?强人也?而如山只能说:谎人也!

    三、后记中说:“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后记中立意为今年之秋,又说是2008年的春节,考生作文没一点现场感,是不可能的。如果如山是周同学,我宁愿改成考场的现场感,说:“料今日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烈日之中香透中华也!”而且如山也会将2008年春节的时间改掉,也改为有现场感,即设想作文时神游黄花岗,便百感而至写就此诗。也就看不到好多抄袭的痕迹了。可惜周同学考场上时间有限,料想你能将此诗默写出来也已经是天大的本事,已经就没有这么多的考量,并作出合情合理的修改和润色了。因此就露出了马脚,这在作文中叫做:撒谎没撒圆!哈哈。

    如山结合此诗的其他情况,确定此诗只能是预先写好并背诵了下来,然后刚好用于考试的临场发挥了。第一,周同学要承认是背诵、默写,情景是:他的长辈、老师、朋友等,于2008年春节雪灾期间真去过广州,滞在广州火车站,而且真去了黄花岗游览,以避免客流的高峰,并且回家后经过查找资料和现场的观感,用心地写就了此诗。周同学平时是一个喜欢古体诗的,甚至周同学也参与了写作,然后写就了这一首比较得体的好诗,周同学将其背诵了下来,一到考场,见到了考题,想起了此诗,便取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将此前言、诗、后记全部默写了下来。

    如果周同学不承认是背诵加默写,那就是抄袭、作弊,而且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不过尔尔。

    希望周同学以诚信为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以诚实为人生的基本信念,站出来说最诚信、最诚实的话!其实说出来好,对你有好处。背诵的作文并不是错,也同样是满分,如果真是如山哥说的这么回事,那你就错了,错在没有诚信,不很诚实,你的言行不合乎社会的基本准则。因为你的作品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