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科幻小说 - 触手怪的宇宙之旅在线阅读 - 第298章 所谓盖亚

第298章 所谓盖亚

    照亮整个行星系的大烟花转瞬即逝,南门二A这颗比太阳还大一圈的黄矮星再次回归到正常的缓慢燃烧过程中。

    质量在0.5至1.5个太阳之间的黄矮星和橙矮星是宇宙中最适合文明存在的地方。

    它们没有红矮星生命早期剧烈的耀斑活动,不会释放太阳千百倍的紫外线与x射线。

    在如今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中,红矮星可以孕育生命,但却并不适合文明生存。

    红矮星的光度太低,只有距离恒星足够近,被潮汐锁定的行星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

    地球上的生命基因复制错误概率为十亿分之一,这种出错概率既保证了生命的有序传承,也保证了生命能有一定的突变几率,适应星球改变的环境。

    但紫外线与x射线的高能光子会导致dNA分子电离,使得基因突变的概率大大提高。

    这种突变剧烈而且无序,细菌等微生物还有可能凭借庞大的数量与快速分裂繁殖能力适应下来。

    繁殖速度更慢、更为稳定的多细胞生物几乎必死无疑。

    红矮星剧烈的耀斑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不受海水保护、生存在陆地上的生命几乎没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定传承。

    不能登上陆地就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能量,而能量是生命繁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工取火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熟食易于吸收,这让人类的身体可以节省下更多用于消化食物的能量来供养大脑。

    人类因此变得越来越聪明,这才有了后来的人类文明。

    在红矮星宜居带内的生命星球上,只有远离地表的黑暗深海或者地下水层才能躲避那些足以致死的紫外线和x射线。

    没有更多的阳光,只有海底的一点火山热泉可以利用。

    比起来自恒星的庞大光与热,星球内部渗透出来的能量不到万分之一,生命可以利用的部分就更少了。

    这些星球上的原始生命即使经过上百亿年的发展也没可能出现智慧生物。

    它们只会永远待在海洋深处,一生都只是为了食物与繁衍而活着。

    宇宙的历史总共还不到一百五十亿年,即使红矮星附近普遍存在生命,它们也几乎都只会是类似木卫二海洋中的原始生命。

    因此在宇宙的巨大尺度上,红矮星附近的原始生命星球与过去其实没什么不同。

    若是不深入其中进行调查,看上去与无生命的死寂星球几乎没有区别。

    质量更大的恒星同样不适宜生命存在。

    若是恒星的寿命不到五十亿年,那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维持稳定的环境,让生命行星诞生文明。

    孕育文明的条件比单纯的生命苛刻得多,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必须在中间刚刚好。

    南门二的这两颗恒星大小刚好,行星所在的位置也很好。

    但有两个因素阻止了这颗星球诞生文明。

    其中一个原因是双恒星系统的复杂引力与小行星带的共同影响。

    南门二的这两颗恒星可不像月球环绕地球,是一个接近圆形的轨道。

    它们质量相近,绕着共同的质心旋转,最近与最远时的距离相差三倍以上。

    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在这两颗恒星81年的公转周期中,南门二A对小行星带的引力最多会相差十倍。

    引力的扰动让小行星带的陨石形成了一条离心率相当大的狭长椭圆形环带,给这颗冰雪星球带来了大量的陨石轰击。

    陨石掀起的尘埃颗粒在远离赤道位置的高纬度地区形成尘埃云,让本就寒冷的永冻区域接收到的阳光更少。

    就在恒星的大烟花消失之后不久,一片耀眼的流星划破夜半球的天空。

    它们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少部分在距离地表十几公里的地方爆炸粉碎,像是烟花表演的余辉。

    其中一颗直径不到一米的小陨石碎片坠落在距离两人一百多公里外的冰面上,在冰冻海洋表面砸出了一个直径数百米的大水坑。

    堪比通古斯爆炸的陨石平均十年才能见到一次,但这些直径小于十米的小石头却很常见,这颗冰雪星球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流星雨。

    李恒身影略微模糊就出现在了那个水坑旁边,江越也紧随其后地出现在了那里。

    直径数百米的水坑内是被陨石轰炸的灼热沸腾的海水,待到沸腾的海水温度渐渐降低之后,某些小生物从海中漂浮了上来。

    在另一颗恒星的微光下,隐约可见一些微生物聚集成团簇拥在这里。

    李恒蹲在水坑旁,伸出手捧起一些海水,看着里面的那些小生命道:

    “脱离了原始热泉生态的生命,与蓝细菌类似的生物。”

    比起生存在三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热泉环境里的厌氧生物,这些与蓝细菌类似的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更多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但这颗冰雪星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15个地球日,漫长的夜晚会让赤道位置解冻的海面再次冰冻。

    不同于地球的环境限制了它们能够获得的能量,因此这颗星球上的生命发展出了有些不同于地球生命的特质。

    当冰雪星球进入夜半球的时候,缺少恒星光芒直射的赤道海洋会再次被冰封。

    此时它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等待阳光的到来,并且利用从太空中坠落的陨石的物质与热量度过这段缺少阳光的黑夜时间。

    按照在地球上的经验,随着这些蓝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将会形成类似于地球太古宙的大氧化时代。

    它们产生的氧气将会孕育出更多的好氧生物,为藻类等多细胞生物的出现铺平道路。

    但这一过程在中途就被打断,大氧化事件只进行了一半就结束了。

    一袭白衣的江越站在李恒身后,看着那些在陨石的热量刺激下变得活跃的小生命道:

    “根据古戈尔科技探测得到的数据,这一次的星球解冻期从大约五千万年前开始,这是这颗星球的第十个解冻期。”

    在地球上的大氧化事件中,蓝细菌成为了世界的主角,而被它们扫到垃圾堆里的则是另外一种生物,生产甲烷的厌氧细菌。

    这些厌氧细菌的消亡与蓝细菌生产的氧气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当时地球上的火山地质活动逐渐减弱。

    缺少了火山活动释放出来的某些必需物质,这些厌氧细菌才在争锋中被打得大败。

    但这颗冰雪星球却与地球不一样,它位于一个双恒星系统之内。

    两颗恒星的距离变动形成的引力变化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陨石,同时也让这颗冰雪星球内部的地质活动依旧活跃。

    生产甲烷的厌氧细菌没有被打败,反而顽强地活了下来。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保留下更多的热量。

    在解冻期之中,随着生产甲烷的厌氧菌数量增多,冰雪星球表面大部分海面的冰都被融化。

    融化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蒸发汽化,产生了更多的水蒸气,而这同样是一种温室气体。

    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冰雪星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升高,温度最高时赤道的位置可以说是温暖如春,与地球上的海洋几乎没有区别。

    更多的阳光与更温暖的气候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大量繁殖,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迅速升高。

    厌氧菌被挤压生存空间,甲烷含量开始逐渐减少。

    氧气增加、甲烷减少让星球的温室效应慢慢减弱。

    南门二b给这颗星球带来的能量只有太阳的一半,缺少了足够温室效应的星球不足以维持表面的液态水长期存在。

    最终,星球会呈现出蓝白色,地表的平均温度下降超过30摄氏度。

    整颗星球都被冰封,即使是被阳光直射的赤道位置也常年维持在冰点以下。

    在地球上,这便是大氧化事件随之而来的一个巨大事件,持续整整三亿年的休伦冰期。

    在这颗冰雪星球上,冰冻期会持续大约一点五亿年。

    在这一时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蓝细菌在冰封中大量死亡,生产甲烷的厌氧菌则在长久的时间中逐渐繁衍壮大。

    在一亿多年后,温室效应让星球赤道位置的海洋再一次解冻,一场新的循环再一次开始。

    这便是这颗冰雪星球二十多亿年里一直在发生的事。

    长久的时间并没有让它产生智慧生物与文明——这颗星球上连多细胞生物都不存在。

    只有两种不同的原始细菌不断地争夺着星球的主导权,重复着数亿年一次的轮回。

    李恒把那一小捧海水和其中的小生命放回海洋中,起身沿着小水坑向前慢慢走去。

    “盖亚,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

    “我当时制作星球智能生命的时候也参考过这个理论,如今控制着地球的盖亚算是这个理论的延伸。”

    “这颗星球上发生的一切诠释了生命所能拥有的力量,即使是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也能够影响整个星球的环境变化。”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长的可怕,往往需要用亿年来计算。

    对于曾经寿不过百年的人类、历史不过万年的文明而言,这个庞大的时间数字显得没有多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