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的生活
勒述国瓦河镇瓦康村
“太姥姥对我非常好,她很疼我,那么大年龄了还抱我、背我,给我做好吃的,带我去镇上,给我买衣服,买玩具……”
“而我以前却老是让她伤心难过,三岁的时候还哭着告诉她自己不想活了。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自私,太不懂事了……”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越来越有本事,能好好孝顺她,给她做好吃的,给她买好看的衣服……”
“可是,可是太姥姥却这样离开了我,呜呜呜……呜呜呜呜……”反正也就只剩下师傅和自己,阿木索性抽泣着将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宇文拓只是默默听着,等阿木泣不成声时才伸手将他搂在自己身边。之后灵堂又逐渐安静下来,师徒俩都眼神空洞地看着面前窜动的火苗……
第二天阿木起床时已快到正午了,他甩了甩有些发昏的脑袋走出自己的房间。
大开着的院门、出出进进的乡亲、随处可见的白纸花、以及灵堂内模糊的身影,让阿木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家跟以前不一样了,多了一分忙碌,少了一分安宁;多了一分哀愁,少了一分温馨。
太姥姥已经不在了……
自己再也听不到她亲切的欢呼,再也感受不到她温柔的抚摸,就连她躺在床上哀叹的样子,坐在门前摇蒲扇的神情,厨房做饭时的笑意,收拾屋子时的认真,休息闲聊时的欢愉,都变得模糊起来……
阿木站在门口,环视四周,默默流泪。没有人打搅他,也没有人安慰他,大家都在院门和灵堂间不断往复,厨房外面支起了两口大锅,摆着几个长桌长椅,旁边还堆着大量食材。
家里闹哄哄的感觉,让阿木觉得有些心烦,但他还是拖着疲倦而又乏力的身躯向着灵堂走去。
阿木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平时都不怎么来往的乡亲,此时却纷纷来到自己家中。
但从大家的言谈中,阿木却知道了关于太姥姥的很多事情,原来太姥姥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大家闺秀,原来太姥爷是一个很有出息的穷小子,原来太姥姥做过那么多的善事,原来太姥姥是因为要陪着太姥爷才没有离开过这里……
不知不觉间,天色又暗了下来,乡亲们又渐渐散去,李村长和阿壮一道前来帮忙守灵。
阿木本来还想继续呆在灵堂,李村长则告诉他明天一大早就要出殡,今晚必须好好养足精神,心意尽到就好,武老太在天之灵什么都看得到。
阿木听完便没再坚持,转身回去休息。
第三日天刚擦亮,阿木家院里院外就挤满了人,有阿木认识的,也有阿木不认识的。
在入殓的时候,阿木得见了太姥姥最后一面,她面色暗沉、身形消瘦、静静地躺在那里,但神情却很安详。
阿木忍不住要扑上前去痛哭,但却被母亲和旁边的人拦了下来,并告诉他不要打扰了逝者清净,更不要把泪水滴在内中,今天全部流程都要按要求来,半点都马虎不得。
看着大家庄重的神情,阿木只能默默点了点头,眼看着棺盖慢慢合上。
一切都收拾妥当后,阿玉又对大家说了些感谢的话,丧葬队伍便开始向着村西头出发。
阿木举着招魂幡走在最前面,阿壮、阿强、董大哥等七八个年轻人扛抬着棺材,阿玉一路强忍着悲痛跟在后面。
宇文拓和李村长则走在阿玉两边,时刻注意着她的情况。
村里的乡亲们除了由于忌讳和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的以外,基本上都来了,足有数百人之多,看上去颇为壮观。
出了村西口,没多远就见平坦的地面上坟头林立,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就被村里人当成坟场来使用了。
到达阿玉和李村长他们事先选好的地方后,乡亲们齐心协力,很顺利地便让武老太入土为安,并将事先纂刻好的碑一次竖了起来。
阿玉和阿木自跪在墓前磕头烧纸,周围的乡亲们则三三两两地分散在周围,有些神情肃穆、默哀不语;有些则小声交流起来,并且声音越来越大。
宇文拓见状,拿起一沓值钱,一边道墓前烧着,一边对阿玉说道:“要没其他事的话,你就和小李回村去置办酒席,招待乡亲们吧。我和阿木再待一阵了回去。”
“这……”阿玉看了看阿木,有些为难道。
“老先生说得对,他们在这看着就行了。现在天气凉了,我们还是请大家回村里坐,没个主人招呼也不像样。”李村长开口帮衬道。
“那就谢谢老先生了,你和阿木等下早点回来……”阿玉听后点了点头道。
“嗯。”宇文拓看了看阿木后,对着阿玉摆了摆手。
李村长随即招呼着乡亲们回村,阿玉也起身道谢,并请乡亲们一定要移步接受答谢,不然自己会一家一家的去请。
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除了石碑、土冢和几棵枯败的树木外,就只剩下一跪一立的两道身影。
阿木和宇文拓都没有言语,只是木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任由飒飒的凉风吹拂着自己的衣袖……
直到黄昏时,宇文拓才挽起阿木,扶着他向村中走去。
没过几天,整个村子便恢复如常,只有阿木家仍旧笼罩在悲恸沉闷的氛围中。
自从武老太下葬后,阿玉愁苦中带着纠结,除非必要很少走出房门。而阿木也如同失魂落魄一般,没有踏出院子一步,他不想去田里收回成熟的东西,耕翻剩下的土地;也不想去到山中继续狩猎。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阿木就静静坐在武老太的卧房中。
宇文拓和李村长隔三差五会到阿木家中来看看,周围好心的邻居有时也会送饭,或者送些别的东西过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冬天。阿玉的精神好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悲伤忧郁,但却在和阿木的朝夕相处中陷入了新的纠结。
反观阿木似乎也接受了太姥姥离去的事实,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似乎还有意将以前对太姥姥的情感,慢慢转移到母亲身上,更加懂事而又体贴。
“太姥姥对我非常好,她很疼我,那么大年龄了还抱我、背我,给我做好吃的,带我去镇上,给我买衣服,买玩具……”
“而我以前却老是让她伤心难过,三岁的时候还哭着告诉她自己不想活了。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自私,太不懂事了……”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越来越有本事,能好好孝顺她,给她做好吃的,给她买好看的衣服……”
“可是,可是太姥姥却这样离开了我,呜呜呜……呜呜呜呜……”反正也就只剩下师傅和自己,阿木索性抽泣着将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宇文拓只是默默听着,等阿木泣不成声时才伸手将他搂在自己身边。之后灵堂又逐渐安静下来,师徒俩都眼神空洞地看着面前窜动的火苗……
第二天阿木起床时已快到正午了,他甩了甩有些发昏的脑袋走出自己的房间。
大开着的院门、出出进进的乡亲、随处可见的白纸花、以及灵堂内模糊的身影,让阿木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家跟以前不一样了,多了一分忙碌,少了一分安宁;多了一分哀愁,少了一分温馨。
太姥姥已经不在了……
自己再也听不到她亲切的欢呼,再也感受不到她温柔的抚摸,就连她躺在床上哀叹的样子,坐在门前摇蒲扇的神情,厨房做饭时的笑意,收拾屋子时的认真,休息闲聊时的欢愉,都变得模糊起来……
阿木站在门口,环视四周,默默流泪。没有人打搅他,也没有人安慰他,大家都在院门和灵堂间不断往复,厨房外面支起了两口大锅,摆着几个长桌长椅,旁边还堆着大量食材。
家里闹哄哄的感觉,让阿木觉得有些心烦,但他还是拖着疲倦而又乏力的身躯向着灵堂走去。
阿木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平时都不怎么来往的乡亲,此时却纷纷来到自己家中。
但从大家的言谈中,阿木却知道了关于太姥姥的很多事情,原来太姥姥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大家闺秀,原来太姥爷是一个很有出息的穷小子,原来太姥姥做过那么多的善事,原来太姥姥是因为要陪着太姥爷才没有离开过这里……
不知不觉间,天色又暗了下来,乡亲们又渐渐散去,李村长和阿壮一道前来帮忙守灵。
阿木本来还想继续呆在灵堂,李村长则告诉他明天一大早就要出殡,今晚必须好好养足精神,心意尽到就好,武老太在天之灵什么都看得到。
阿木听完便没再坚持,转身回去休息。
第三日天刚擦亮,阿木家院里院外就挤满了人,有阿木认识的,也有阿木不认识的。
在入殓的时候,阿木得见了太姥姥最后一面,她面色暗沉、身形消瘦、静静地躺在那里,但神情却很安详。
阿木忍不住要扑上前去痛哭,但却被母亲和旁边的人拦了下来,并告诉他不要打扰了逝者清净,更不要把泪水滴在内中,今天全部流程都要按要求来,半点都马虎不得。
看着大家庄重的神情,阿木只能默默点了点头,眼看着棺盖慢慢合上。
一切都收拾妥当后,阿玉又对大家说了些感谢的话,丧葬队伍便开始向着村西头出发。
阿木举着招魂幡走在最前面,阿壮、阿强、董大哥等七八个年轻人扛抬着棺材,阿玉一路强忍着悲痛跟在后面。
宇文拓和李村长则走在阿玉两边,时刻注意着她的情况。
村里的乡亲们除了由于忌讳和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的以外,基本上都来了,足有数百人之多,看上去颇为壮观。
出了村西口,没多远就见平坦的地面上坟头林立,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就被村里人当成坟场来使用了。
到达阿玉和李村长他们事先选好的地方后,乡亲们齐心协力,很顺利地便让武老太入土为安,并将事先纂刻好的碑一次竖了起来。
阿玉和阿木自跪在墓前磕头烧纸,周围的乡亲们则三三两两地分散在周围,有些神情肃穆、默哀不语;有些则小声交流起来,并且声音越来越大。
宇文拓见状,拿起一沓值钱,一边道墓前烧着,一边对阿玉说道:“要没其他事的话,你就和小李回村去置办酒席,招待乡亲们吧。我和阿木再待一阵了回去。”
“这……”阿玉看了看阿木,有些为难道。
“老先生说得对,他们在这看着就行了。现在天气凉了,我们还是请大家回村里坐,没个主人招呼也不像样。”李村长开口帮衬道。
“那就谢谢老先生了,你和阿木等下早点回来……”阿玉听后点了点头道。
“嗯。”宇文拓看了看阿木后,对着阿玉摆了摆手。
李村长随即招呼着乡亲们回村,阿玉也起身道谢,并请乡亲们一定要移步接受答谢,不然自己会一家一家的去请。
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除了石碑、土冢和几棵枯败的树木外,就只剩下一跪一立的两道身影。
阿木和宇文拓都没有言语,只是木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任由飒飒的凉风吹拂着自己的衣袖……
直到黄昏时,宇文拓才挽起阿木,扶着他向村中走去。
没过几天,整个村子便恢复如常,只有阿木家仍旧笼罩在悲恸沉闷的氛围中。
自从武老太下葬后,阿玉愁苦中带着纠结,除非必要很少走出房门。而阿木也如同失魂落魄一般,没有踏出院子一步,他不想去田里收回成熟的东西,耕翻剩下的土地;也不想去到山中继续狩猎。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阿木就静静坐在武老太的卧房中。
宇文拓和李村长隔三差五会到阿木家中来看看,周围好心的邻居有时也会送饭,或者送些别的东西过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冬天。阿玉的精神好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悲伤忧郁,但却在和阿木的朝夕相处中陷入了新的纠结。
反观阿木似乎也接受了太姥姥离去的事实,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似乎还有意将以前对太姥姥的情感,慢慢转移到母亲身上,更加懂事而又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