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追忆往昔
岷上国北牢村
“想法是好的,可是行不通。”张瑾听后摇了摇头,“这就好比在你们教室里设个特座,让新到的插班生去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与新生保持戒备,疏远距离。而对于新生而言,他们想要的是融入集体,而非被孤立起来。”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用什么硬性的措施,而是将一切都交给时间。大家在一起生活中会慢慢熟悉,互相了解,经过几代人的通婚之后,他们也就渐渐成为我们的国民了……”楚磊接着补充道。
“哦,张老师,楚老师,你这么一说,我大概就明白了。”曹坤点了点头,若有所悟。
“不好意思啊,让各位久等了……”就在这时,店小二火急火燎地将第二道菜端了上来,连带着还有一盆米饭和一叠空碗。
“没事,没事,我们自己来就好。”曹坤说着就端起碗来,准备给大家盛饭。刚才随便聊了几句,也没觉得时间过得有多漫长。
众人则夹菜的夹菜,喝水的喝水,全都有意放慢了速度,不然肯定又得像刚才那样,一桌子人等着菜吃了。
“张伯,你接着刚才的讲吧,那些人最后是怎么到北牢村来的?这地方离勒述国的边界可有不断的距离呢。”卢静靠在椅子上,看了眼中间的菜和正在盛饭的曹坤后并未动筷,转而对着张伯说道。
“好……”张伯点了点头,尝了口菜后继续讲道:
“那些逃难过来的勒述人总共有三四千人,在到达我国境内后有些人不适应,再次返回了他们勒述国,而剩下的则一路向西北而行,立誓再不回去。”
“在这上百年的时间中,他们分成了数支,与不同地域的人进行融合,现在大多都被当地人所接纳。而你们在村北见过的那支,应该算是其中走得最远,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支,他们选择留在了这个距离城镇较远,有点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简单而且有些清苦的生活。”
“其实他们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人,很团结,很守规矩,就是生活条件看着差了些。当然,这其中也与他们不怎么重视物质享受有些关系……”
张伯说到这停了下来,接过曹坤递来的饭,就着菜吃了起来,想来是有些饿了。
眼见着卢静等人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张伯吃了几口后,放下筷子笑着问道:“你们是不是好奇我怎么知道这么多?”
同样放下筷子的卢静和正在扒饭的曹坤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五六年前我和老爷跑商的时候经过这里。”张伯摸了摸胡子,回忆道:
“我记得那个冬天来得格外早,才十一月就已经连下了几场雪,北牢山大雪封山,附近的山路相当难走。”
“哦,对了,那时的山路还没有现在一半宽,一次就允许一辆马车经过,走起来不但缓慢,而且十分危险。”
“我们一大早就起程,可天色渐暗时才走到北牢山附近,距离村子还有不短的距离。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敢露宿野外,只得加快速度,硬着头皮往村子赶。”
“但在那种情况下,难免忙中出错。两辆马车都发生了侧翻,好在大家反应及时,没有波及到后面的车队。可还是有几个伙计不同程度受伤,货物也损失了几件。”
“老爷眼见这样的情况不适宜强行赶路,便让大家先原地休整,带着我和另一个伙计骑马回村求援。”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了老史家,也就是客栈后面那一排房,当时还没有客栈,只是个空院子。”
“老史听闻我们的遭遇后,就急忙跑出去帮我们联系人,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只找来了四五个。”张伯说到这顿了一下,拿起杯子喝了口茶,苦涩的神情表明当时确实很艰难。
“四五个?怎么可能,作为村长的他难道不是一呼百应吗?随便找几十个人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再说,你们只要肯出钱,应该有许多人会自告奋勇吧。”曹坤很是诧异地接了句嘴。
“这要放在平时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可当时情况比较特殊,一来天气比较寒冷,不少人都染上了风寒,出不了力。二来大部分青壮年都被编入自卫队,不是在村外放哨,就是驻守在北牢山上。三来当时天就要黑了,外面大雪风飞,进山是有风险的,出钱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张伯解释道。
“那你们当时应该直接去北牢山上找自卫队求援啊,这不大家正好可以回村嘛。”曹坤脑筋一转,便相出主意来。
“哪有那么简单?”张伯听后笑着摇了摇头,“既然是自治武装,必定有规章制度,有固定的轮换时间,不是旁人随随便便就能调动的。再说北牢山非常陡峭,可不是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地方,何况还是在大雪包裹之中。”
“嗯,张伯说得是,是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曹坤听完不好意思地抠了抠脑袋。
于此同时,店小二又端了两道菜来,看着众人在交谈也就没有出声报菜名。
等曹坤和楚磊将菜摆好,大家都尝了几口后,卢静率先放下筷子,继续问道:“最后迫于无奈的你们,就去找村西北的那些人了?”
“嗯,”张伯点了点头道,“当时北牢村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村里面总共就八九百人,而村西北面那些勒述人有大概三四百的样子,双方之间是隔着两三里地的,平时往来不多,通婚情况也比较少。因为西北边的地都比较贫瘠,离水源又比较远,单靠种地的话,生活自然要村子里差不少。”
“当然,我们对这些情况都有不怎么了解,全是史村长告诉我们的,这个去请了勒述人帮忙的主意,也是史村长在情急之下给我们出的……”
“那可不,要不是和你们熟,你们经常也帮着我们带人带货的话,我都懒得搭理你们,那大雪天的谁愿意给自己找事……”张伯正说之间,拿着坛酒和一叠小碗的史村长突然出现他后面。
挨着张伯坐的徒弟见状急忙给史村长腾了个位置,自己去旁边端小凳子来坐,而另一个徒弟和宋涛、吴征则朝楚磊那边靠了靠,让大家都坐着舒服。
“想法是好的,可是行不通。”张瑾听后摇了摇头,“这就好比在你们教室里设个特座,让新到的插班生去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与新生保持戒备,疏远距离。而对于新生而言,他们想要的是融入集体,而非被孤立起来。”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用什么硬性的措施,而是将一切都交给时间。大家在一起生活中会慢慢熟悉,互相了解,经过几代人的通婚之后,他们也就渐渐成为我们的国民了……”楚磊接着补充道。
“哦,张老师,楚老师,你这么一说,我大概就明白了。”曹坤点了点头,若有所悟。
“不好意思啊,让各位久等了……”就在这时,店小二火急火燎地将第二道菜端了上来,连带着还有一盆米饭和一叠空碗。
“没事,没事,我们自己来就好。”曹坤说着就端起碗来,准备给大家盛饭。刚才随便聊了几句,也没觉得时间过得有多漫长。
众人则夹菜的夹菜,喝水的喝水,全都有意放慢了速度,不然肯定又得像刚才那样,一桌子人等着菜吃了。
“张伯,你接着刚才的讲吧,那些人最后是怎么到北牢村来的?这地方离勒述国的边界可有不断的距离呢。”卢静靠在椅子上,看了眼中间的菜和正在盛饭的曹坤后并未动筷,转而对着张伯说道。
“好……”张伯点了点头,尝了口菜后继续讲道:
“那些逃难过来的勒述人总共有三四千人,在到达我国境内后有些人不适应,再次返回了他们勒述国,而剩下的则一路向西北而行,立誓再不回去。”
“在这上百年的时间中,他们分成了数支,与不同地域的人进行融合,现在大多都被当地人所接纳。而你们在村北见过的那支,应该算是其中走得最远,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支,他们选择留在了这个距离城镇较远,有点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简单而且有些清苦的生活。”
“其实他们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人,很团结,很守规矩,就是生活条件看着差了些。当然,这其中也与他们不怎么重视物质享受有些关系……”
张伯说到这停了下来,接过曹坤递来的饭,就着菜吃了起来,想来是有些饿了。
眼见着卢静等人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张伯吃了几口后,放下筷子笑着问道:“你们是不是好奇我怎么知道这么多?”
同样放下筷子的卢静和正在扒饭的曹坤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五六年前我和老爷跑商的时候经过这里。”张伯摸了摸胡子,回忆道:
“我记得那个冬天来得格外早,才十一月就已经连下了几场雪,北牢山大雪封山,附近的山路相当难走。”
“哦,对了,那时的山路还没有现在一半宽,一次就允许一辆马车经过,走起来不但缓慢,而且十分危险。”
“我们一大早就起程,可天色渐暗时才走到北牢山附近,距离村子还有不短的距离。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敢露宿野外,只得加快速度,硬着头皮往村子赶。”
“但在那种情况下,难免忙中出错。两辆马车都发生了侧翻,好在大家反应及时,没有波及到后面的车队。可还是有几个伙计不同程度受伤,货物也损失了几件。”
“老爷眼见这样的情况不适宜强行赶路,便让大家先原地休整,带着我和另一个伙计骑马回村求援。”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了老史家,也就是客栈后面那一排房,当时还没有客栈,只是个空院子。”
“老史听闻我们的遭遇后,就急忙跑出去帮我们联系人,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只找来了四五个。”张伯说到这顿了一下,拿起杯子喝了口茶,苦涩的神情表明当时确实很艰难。
“四五个?怎么可能,作为村长的他难道不是一呼百应吗?随便找几十个人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再说,你们只要肯出钱,应该有许多人会自告奋勇吧。”曹坤很是诧异地接了句嘴。
“这要放在平时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可当时情况比较特殊,一来天气比较寒冷,不少人都染上了风寒,出不了力。二来大部分青壮年都被编入自卫队,不是在村外放哨,就是驻守在北牢山上。三来当时天就要黑了,外面大雪风飞,进山是有风险的,出钱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张伯解释道。
“那你们当时应该直接去北牢山上找自卫队求援啊,这不大家正好可以回村嘛。”曹坤脑筋一转,便相出主意来。
“哪有那么简单?”张伯听后笑着摇了摇头,“既然是自治武装,必定有规章制度,有固定的轮换时间,不是旁人随随便便就能调动的。再说北牢山非常陡峭,可不是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地方,何况还是在大雪包裹之中。”
“嗯,张伯说得是,是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曹坤听完不好意思地抠了抠脑袋。
于此同时,店小二又端了两道菜来,看着众人在交谈也就没有出声报菜名。
等曹坤和楚磊将菜摆好,大家都尝了几口后,卢静率先放下筷子,继续问道:“最后迫于无奈的你们,就去找村西北的那些人了?”
“嗯,”张伯点了点头道,“当时北牢村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村里面总共就八九百人,而村西北面那些勒述人有大概三四百的样子,双方之间是隔着两三里地的,平时往来不多,通婚情况也比较少。因为西北边的地都比较贫瘠,离水源又比较远,单靠种地的话,生活自然要村子里差不少。”
“当然,我们对这些情况都有不怎么了解,全是史村长告诉我们的,这个去请了勒述人帮忙的主意,也是史村长在情急之下给我们出的……”
“那可不,要不是和你们熟,你们经常也帮着我们带人带货的话,我都懒得搭理你们,那大雪天的谁愿意给自己找事……”张伯正说之间,拿着坛酒和一叠小碗的史村长突然出现他后面。
挨着张伯坐的徒弟见状急忙给史村长腾了个位置,自己去旁边端小凳子来坐,而另一个徒弟和宋涛、吴征则朝楚磊那边靠了靠,让大家都坐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