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满朝jian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选抉择,新的军情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选抉择,新的军情

    满朝jian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正文卷第二百六十三章人选抉择,新的军情大元帝国麾下可不只有金国这么一个汗国,另外两国见金国在大乾占到了便宜,而大乾西北边防又异常空虚,他们就会抱着顺手捡便宜的心理,起兵叩边。

    几个文官迟疑了片刻,也劝道:“陛下,若只是东北边关有恙,不过一地之灾,但若从西北抽调边军,令西北边防也薄弱起来,万一此后出了意外……”

    话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李乾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如果只是出了一出缺口,那大乾尚有不断派兵,将来犯之敌驱逐的空间。

    但要是西北和东北这两大要命的边塞全都被攻破,那如今的大乾恐怕就有亡国之危了!

    “朕知道了。”

    李乾默默点了点头,他毕竟没经历过这种变故,方才还是有些急躁了,下意识就想把目前的可用力量一股脑地堆过去。

    但眼下这么做非但不会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反而有可能露出更大的破绽。

    他深吸一口气,也想明白了当下处境,在这种事上,李乾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行推行一些不合理的举措。

    “此外,据军报上所言,嘉远关仍有七万可战之兵,再加上后方其余关塞的兵马……”

    李乾顿了片刻,回想着自己这一年来处理的有关东北边塞的奏章,说出了一个数字:“还能凑出十三万兵马来。”

    听着虽然不少,但这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才可能有这么多可战之兵,现在还剩多少人,谁也不清楚,必须得等后续的情报来到京城才行。

    而且,如果要动用这些人,还要面临一个大问题。

    下方诸多官员沉默了片刻,最后还是李靖开口道:“陛下,要调动这十三万兵马也并非易事,朝廷还是得派人前往边关,总领兵事抗虏。”

    李靖说完后没坐下,而是就这样定定地望着李乾,仿佛在等着他做出决定。

    李乾知道他的意思,他也知道其他大臣们都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方才在殿中久坐的时候,李乾就已经想过这个对他来说非常沉重的问题了。

    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不管吴三桂究竟有没有明面上反叛,那他都已经不可信了,朝廷肯定要再派人去接管这数目庞大的残兵、统筹抵御金兵的事。

    但究竟要派谁去呢?

    李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正在吴国领兵作战的那些将领,但只是稍加思索,他就把这些人排除了。

    边军常年戍边,都是些骄兵悍将,不服天不服地,有吴三桂这个地头蛇总兵撑腰,这些禁军统领过去后可能无法压服这些人。

    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新将旧将对峙的局面!

    在金兵入侵的这个前提下,这样的局势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要派人,就得让一个非常有权威、能彻底压住吴三桂的人。

    这样的人在朝中也不多,李乾想到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渊、杨坚、赵匡胤这三人。…

    但如果真要让他们出去领兵,李乾还是比较排斥。

    这三人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角色,如今在京城还算老实,可要是真出去就不一定了。

    等他们成功抗击了来犯之敌,积攒了威望,原本高压下的平衡局势被破坏,再加上他们的禁军家底都在外面,顺势起兵、黄袍加身似乎也不奇怪……

    但眼下他们三个也确实是最佳人选!

    李乾的呼吸沉重了几分,一方面是有可能长驱直入的金兵,另一方面则是有可能起兵造反的李渊等人……

    自从方才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就一直沉浸在艰难的抉择中。

    抵御来犯的金兵重要,还是防备李渊他们重要?

    但眼下显然没有时间再给他继续墨迹下去,李乾抬头向前环视一周,以前发现大臣们都在看着自己。

    “的确要前人前往嘉远关。”

    李乾顿了顿,转头望向另一边的李渊三人:“皇叔,大将军、大元帅,不知三位谁愿意担此重任,扫平敌虏,收复定颙关。”

    他的话音落下,殿中的空气凝滞了片刻,文臣人群中有些躁动,随即被叫到的杨坚三人全都站起身来,齐声回道:“臣愿往。”

    最后李乾还是做出了选择。

    如果如果仅站在个人私欲的角度上,李乾可能愿意把他们三个留在京城里。

    但眼下这种局面已经不仅仅牵涉到李乾的皇位是否稳固了,还有国家、民族的安危。

    有这前世记忆的李乾下意识就想到了后金入关后,做下的种种骇人听闻的惨剧。

    而如今这种事情就有可能在当下重演……这是李乾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家国与个人之间,李乾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但选择之后,眼下又出现了新的争执。

    有资格赶往嘉远关的可是有三个人,要选哪一个?

    或许武将本人不喜欢战争,但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了战争才有了他们,有战争才有他们晋升的渠道。

    而对于李渊三人来说,如果能指挥着击退这次的金兵入侵,收复关防,必将会赢得极高的威望和声势!

    而且他们三人隐隐也是竞争关系,如果没赶上这次机会,恐怕就要被自己的对手拉开一大截差距。

    所以,这次三人的语气都异常坚定。

    一旁文官们之中的sao动更甚,似乎每个人都有些不同意见,但此时都保持了良好的克制。

    李乾看着这三人,也沉默了片刻,开口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又没能说出口。

    这次不同于上次出征吴国,以前不可能让他们三个同时出去。

    不说别的,只要这三人在外面闹起了内讧,那还不如根本就不让他们去。

    而且如果只有一个人出去了,剩下的两人都在京城,那还能借此限制一下出去之人的“雄心壮志”,让他不敢奋力一搏。

    但如果三个人都出去……那可就真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李乾沉默着,李渊三人也在沉默,似乎在等着皇帝陛下的决定。

    这种时候确实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李乾相信自己不管选哪个,另外两个恐怕都不会答应。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陛下,此时详细军报尚未送达,局势也不见得会崩坏到如此地步。”

    秦桧突然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继续道:“不如先令左威卫北上探听消息,同时行威慑之功,朝廷再行函至明国、汉国,请两国照应。”

    “若金国理智尚存,想必便会自行退兵。”

    东北边关的位置在明国与汉国中间,这个提议确实有可行性。

    但在李乾看来,这更多是秦桧的一厢情愿。

    大乾朝廷对其他诸侯国或许还有些控制力和威慑力,但对于秦汉明的影响……几乎就等于无。

    明国与汉国或许会碍于道德情面,帮忙威慑金国,但却不见得能做到出兵的程度,甚至他们还有可能乐于见到金兵深入朝廷腹地。

    不说别的,如果真让金兵打到了京城附近,只要一个起兵勤王的口号,就能领着大批兵马,直接杀到京城来。

    而且汉、明两国在草原上也各有对手,也有源源不断的关防压力。

    所以,这次抵御金兵入侵不能指望他们,只能靠自己。

    只不过秦桧的话虽然没道理,却也李乾暂时缓解了当下的僵局。

    他轻轻点头道:“秦相所言也有道理。”

    “总兵吴三桂也是皇考选出来的可战之将,如今虽丢了定颙关,但也为朝廷留下了数万可战之兵。”

    说到这里,李乾顿了片刻,连他自己都不怎么信这种鬼话。

    高情商:留下了有生力量。

    低情商:一枪不开,快速逃窜。

    “若吴三桂能借嘉远关地形之利,将金兵拒在关外,也是一件好事。”

    大臣们闻言都轻轻点了点头,就连李渊三人也是如此。

    不过究竟心中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一个驻守定颙关时都挡不住金兵的人,难道还要指望他借着比定颙关规模更小的嘉远关挡住那些来犯之敌?

    “不过就算吴总兵拦住了金国人,定颙关也要再夺回来。”

    李乾声音一沉,继续道:“必须提前增派兵马。”

    大臣们再次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

    “传旨左威卫,尽快拔营开往冀州,传旨陇西,令府兵开始备战。”

    “是,陛下。”

    几个有关的文武官员纷纷领旨。

    接下来,李乾的语气严厉了几分:“传旨吴三桂,让他尽快汇报清如今的战况!事无巨细,定要尽快传回朝廷!”

    “是,陛下。”

    秦桧再次领旨。

    李乾又看了一眼最前方的李渊三人,这才道:“既然如此,此次议事就先到此为止,诸位卿家先行回衙。”…

    “待详细军报送到京城,再商议应对之策。”

    这些人可能听出了李乾的言外之意,但这时候却也没什么表示,只是纷纷领旨。

    李乾的目光中,他们依次离开了文华殿。

    李乾也知道,不管自己选谁,另外两人恐怕都不会接受,只有让他们三人自己分出个上下高低来才行……

    得益于经筵,几乎所有朝廷官员都知道了这次重量级消息。

    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份军报的内容,但肯定知道朝廷最近发生了大事,而且还是很大的战事。

    如今朝中虽有些人心惶惶,但后来大家又看到了那日参与议事的大佬们也没什么动作,就和往常一样,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然而在这rou眼可见的平静之下,又是激烈汹涌的暗流。

    文渊阁,右相值房。

    今日的值房中只有秦桧与王次翁两人,无论是万俟卨还是秦禧,都不在此。

    “秦相,咱们要支持哪位大人?”

    王次翁有些忧心忡忡地问道:“这次他们三人似乎都下了狠心,无论支持谁,恐怕都要和另外两人起冲突……”

    “支持谁……”

    秦桧负手望着窗外,神情有些恍惚。

    不知为何,自从那天经筵过后,他总有种心神不宁的感觉,但仔细思索之后,却也想不出什么问题来。

    “说实话,本相谁也不想支持。”

    秦桧的声音有些低沉,并非与另外两人决裂的问题,而是他也从中窥见了危机。

    如果真的让其中一人壮大起来,导致三人间的平衡被打破……朝廷这还算安稳的局势恐怕就要出现大变故了。

    可现在不靠他们还能靠谁呢?

    “谁都不支持也好。”

    王次翁急忙跟着道:“只要秦相您不出手,想必他们三人就都不敢得罪咱们。”

    秦桧对此不置可否,反而问起了另外一件事:“大司马的病情如何了?”

    王次翁闻言脸上也出现了几分惋惜:“听说越来越严重,都快不能下床了。”

    秦桧眉头紧蹙,在他看来,李靖才是最好的人选。

    其实不只是他,朝中还有许多文官也是这么想的。

    李靖是武将出身,后来就任的兵部尚书,行军作战的本事不在话下。

    他这个兵部尚书在边军将领的升降调动中也极具话语权,而且他还负责为边军统筹物资……这样的身份,威望也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他是文臣,而非武将,兵部只有调兵之权,而无练兵之权,文官们也不会忌惮他。

    这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选。

    但可惜的是,他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非常严重。

    “查清楚大司马的病因了吗?”

    秦桧眉头紧锁,转过身望着王次翁:“他为何会……病得这么巧?”

    王次翁心领神会,当即道:“据太医说,大司马是突然染了寒症,湿寒入体,伤了肺经,才会一病不起。”

    不是装病,而是真病。

    但秦桧的眉头却皱的更深了:“近些日子阴雨天也不多,为何会湿寒入体?”

    “近些日子大司马府上是否有可疑之人出没?”

    王次翁神色一动:“秦相您是说……”

    秦桧的手下意识捻动着手中的书本:“有金国的jian细潜入京城,于此关键时刻谋害大司马。”

    王次翁顿了片刻,这才道:“此事下官也不清楚,大司马府上的护院仆从都是从前跟他征战沙场的亲兵,也不好打探消息……”

    “不好打探……”

    秦桧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那看来就是内贼了。”

    王次翁低着头默默不言,但心中已经浮现了三个人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值房外传来。

    “秦相,陛下相召,请您去紫微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