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UFO与龙与汽车
书迷正在阅读:乘风少年吴峥、磕cp磕到c位出道、完美白月光的必备素养(快穿)、大乾执剑人、三国乱世传奇、悲催女配奋斗史、末日:我的天赋无限刷新、被渣后,我被女神上司拯救!、女儿说:有我这样的爸爸,真丢脸、重启三十岁人生
一场小插曲,赵桓没有多加关注,在侍卫林立的护卫下,继续看着书架上的书籍。 书籍当中最醒目的就是《梦溪笔谈》,虽然这不属于墨家所著作,但兰台馆的管理者显然认为这是墨学方面的经典之作,把他摆在了非常显眼的中央位置。 馆阁里的这版《梦溪笔谈》看署名是出自皇家出版社,不仅印刷精美,内容更是非常详尽,比流行在市面上的版本更加齐全、精准。 整部著作的《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的一卷十一篇全部详尽在列,排在书架上。 赵桓随便抽出《笔谈》的一卷,抽中了《笔谈·神奇卷》。 这一卷,大宋甚至整个世界最杰出、最严谨的科学家,大学士沈括用他严谨无比的语言描述了各种科学杂事。 而且跟《武经总要》一样,在各项记载之旁绘制有精准的插图。 《神奇卷》讲的不是科技制造,赵桓翻了翻,最切实的感受是,这是大宋版的《走近科学》。 比如它记述了很多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其中有一件最令赵桓瞩目。赵桓觉得这种事可以轻松引起古今中外,上下百万年,任何一个人类的兴趣。 它名叫《扬州明珠》。 原文是:“嘉佑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 “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烂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沈括友人的书斋正建在湖上,一天夜里,忽然看见这颗“珠”离他非常近。开始时,“珠”房微微的打开,有光自吻沿处透出,像横着的一条金线。突然,“珠”房大开,有半席那么大,里面白光如银,中有一颗如拳大的宝珠,耀眼夺目,不可正视。它放出来的光芒像初升的太阳,方圆十几里地的树木都能看见影子。只见天空火红一片,犹如燃烧的野火。) “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杲杲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 “催伯易(人名)尝为《明珠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 这描述,可比任何ufo事件的记载都清晰多了。 最关键的是,凡十余年间,当地无数百姓都经常能在阴天时见到它,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沈括的好友书斋曾在湖上近距离与其接触,催伯易还靠近它给它写了一个《明珠赋》。 以沈学士理工男的极致严谨,没有极为确定的把握,是不会把这种事情写进《梦溪笔谈》的。 赵桓掩卷而思,也不清楚这究竟是ufo还是龙珠,反正大宋版的走近科学也具有同样的观赏效果。 看完以后就让人只剩下一个感觉,这世界是我认识的那个世界吗?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吗? 诸夏的图腾龙,真的仅仅只是个传说吗?十二生肖里有牛有马有羊,十一个是真的,那龙就确定是假的吗? “赵兄,赵兄,快看这本书,这里真的有人提出了你适才的构想,车架无牛马而自行!”赵桓沉思间,范思忠激动的声音响起,引起了周围一群人的不满。 范思忠连忙拱手作揖,赔了个不是,然后捧着一卷书从书架另一端跨过数十步激动的来到赵桓面前,向他展示着书上的内容。 这是一本《器用》类的书卷,名叫《天工造物》,作者是太学格物学院的一名教授。 范思忠打开的那一页上,右面有详细的文字描述。 “予周游天下,尝见轻帆巨舰自行于水上。东坡居士言:‘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 “偶有所思,若舟能挂帆而行,车为何要以骡马相牵?我朝缺马,何不移轻帆、流水之力,牵引马车?” “设车架有三轮,上置轻帆,以风吹轻帆,便可催动车架向前。” “若无风,则可以流水驱动转轴,使车轴向前。” 在文字左边,他还画出了九副详细的构造图。 整体是一辆造型简单的三轮车,与马车唯一的区别是本应该骡马牵引的地方换成了轮子,又在马车上面悬挂了几座风帆。 然后剩下八副图都是描绘车辆各个部分的详细构图,风帆可以调整方向,车轴用齿轮链接。 最关键的是,在车子的最后方,还有个巨大的水桶,链接着后轮的驱动轴承。 大概这位教授也模糊地认识到能量守恒,水流不能源源不断地循环,从高处落下不可能沿着管道再返回高点,所以他又在轴承之旁加了一个战舰上的踏板,通过脚踩踏板将水再送回最高点。 范思忠赞道:“这位教授真是个天才,有水流冲击,脚踏之力可以省半。或许真的能无骡马而车架自行。” 赵桓莞尔一笑,这个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先进之处,基本上可以看作一个缝合怪,把大宋如今有地技术都拼凑到了一起。 说他能跑起来,赵桓是相信地。但说他有什么实际作用,那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这其中所展现地设计理念,令赵桓非常在意。 至少这个教授清楚的认识到,除了骡马牵引,用推力也能驱动车架向前。 而且他采用的力学布局也十分合理,利用推力去推动后轮轴承,从而带动整个车轴转动。 讲道理,最初的汽车也就是这种理论构造。 只是汽车用的是蒸汽产生的推力去带动后轮转动。其原理跟马车一样,也是通过后轮转动带着马车前行。 所以想造出蒸汽车有什么特别难的科技吗? 并没有! 大宋的学者们虽然不懂得蒸汽的原理,但他们只要知道蒸汽能够产生动力,那把蒸汽利用起来那完全是手到擒来。 毕竟中原的整体思维体系,最擅长的就是这方面的实际运用。通过观察局部的物理现象,可以轻松制造出技艺超高的实用发明,领先西方数百上千年。 /67/67178/1855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