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IPO通过率骤降 释放怎样信号
学习一个链接。 IPO通过率骤降释放怎样信号? 原创2018-01-26易建涛易说 IPO通过率的“新现象” 来自易说 近几天,A股市场的IPO通过率达到创纪录的低位,引发市场关注。 在1月23日的“7否6”之后,24日,又出现“5过1”的情况。截至到1月24日,今年以来发审委共审核39家企业,过会仅13家,20家被否,3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为33%。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么低的审核通过率,到底是因为什么通不过呢?仔细梳理被否的原因不难发现,发审委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信息披露是否存瑕疵、财务指标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实际控制主体等方面。 从被否公司来看,不乏全年净利润近3亿元的企业。而作为近两日过会的“幸运儿”,锋龙电气和彩讯科技的业绩也并不惊艳。由此看来,要想过会不是说能赚钱就够了,还得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对此,有网友编出一个段子,说近日的发审会对拟IPO企业的问询问题,关注的基本都是合规性问题,而不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这就好比找对象,如果对方不再跟你强调你能挣多少钱买多大房子,而是碎碎念地挑你的各种小毛病,比如老是抽烟喝酒、过马路闯红灯、爱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等等,那潜台词就是“你没大问题,但我们不合适。” 段子归段子。IPO通过率创纪录的低到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在当前A股市场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大的层面来看。从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体量来看,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资本市场大国,而在去年底,监管层首次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这一概念,实际上已经给了市场不少的暗示。 从最近一段时期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发生了系列明显的变化,不仅是继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一系列动作,意在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往资本市场强国靠拢。 其中,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一举改变了以往过度重视扩容数量以及扩容速度的追求,坚决刷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这样能从源头上把握上市公司的质量,同时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客观上也是引导资金进行价值投资,绩优股蓝筹持续了一年多的行情就是对这种市场氛围的一个最好体现。 而就在1月8日,据证监会官网披露,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座谈时说,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应当成为市场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 “让好企业尽快上市”,在证监会IPO审核这一关作用很大,一是对IPO公司从严审核,加上对弄虚作假者从严查处,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公司,自然就不敢加入到IPO排队行业来滥竽充数了;二是让优秀企业优先发股。 但有一点仍需投资者明白,发审委是在严把质量关,严控过会企业数量,但没有改变当前股市重融资的力度,而是把重点放到了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的发行数量与发行速度的节奏。这对于中小企业的上市难度或许进一步提升了,但对于优质中概股企业的回归、部分影响力较大、牵动地区税收、经济收入神经的大型企业等,或许是一件好事。 可以看到,近期除了获得核准批文即将上市的华西证券外,地方银行的上市步伐也在持续加快。与此同时,中国华融、邮储银行、中国人民保险等大型企业,也有加快发行上市的需求,在大型IPO的上市节奏上,似乎有所提速。 一方面要保证大型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一方面要保持二级市场的稳定,在IPO的公司选择上就必须要有所平衡,这也促成了当前IPO通过率的偏低。 前面提到从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的转变,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IPO情况来说,虽然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但时下仍有400多家排队企业,IPO堰塞湖泄洪压力依旧不少。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是“有进有出”、“有序运行”的。当前,IPO审核已经严把质量关,而与之相对应的,在地方补贴不断、退市规则相对宽松的环境下,A股的退市率依然没有太大改观,而实现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发展,正是提升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关键。 “建设资本市场强国”依然任重道远,而对于2018年的A股市场改革,也有太多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