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的城市生活在线阅读 - 1100.素质教育有人谈

1100.素质教育有人谈

      学习人民教育上一些文章。

      从高中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对发展素质教育有着切身体会。30年来,他亲历了素质教育从不被接受到形成共识的过程,更在基层工作中体会到发展素质教育“非常理想,特别现实”的策略。

      李希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一年之后,2000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当时我在山东高密市教委当教委主任。有些观念今天看起来特别简单明了,但当时却不是那么简单。举个例子,评价标准的问题,那时候评价标准是一元化的,就是按照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要研究如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围绕这个就讨论很长时间。那个时候,素质教育要形成共识,难度是很大的。

      如何理解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学校如何把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

      李希贵: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它的主体来实现。第一,学校重要的是涵养一个生态系统,方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成长。这个生态系统有三个要素;一是更加多元的治理主体,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不是一套行政命令,而是从各个领域形成治理学校的组织结构;二是更加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学生能够找到成长的通道路径;三是有面对学生的挑战,不断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老师。在这样的生态里,不同的学生才能得到成长。

      第二,要把控好一对矛盾。既要让学生慢慢找到自己,又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调节这对矛盾需要从评价制度、选课制度等方面平衡,使我们在实现育人目标的过程中不过于粗暴,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第三,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要“非常理想,特别现实”。“非常理想”,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始终不能变,回过头看,最初确立的关于素质教育的理想我们始终没有改变,始终坚守,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各种障碍、困难和挑战,没有关系,我们慢慢解决,但是我们不忘初心。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特别现实,要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挑战,要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到一条能走通的道路,最后实现理想。所以处理好这个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要把握两点。一是一定要按照规律做事情,不能蛮干。发展素质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一样,也需要大家形成共识,需要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一点耐心,认真研究规律。二是要有自己的态度,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要永不回头。

      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智能化、共享经济把每一个人卷入其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发展”素质教育?“发展”什么?空间在哪里?

      李希贵:发展主题没有变化,但是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说有一些内涵上的调整。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里,已经明确提出四个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四个能力中,过去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是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过去我们提得不够。为什么要提认知能力,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替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也许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没走入社会,这些知识已经被淘汰了;第二就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知识甚至包括技能都可能被机器代替。

      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思考,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一种认知的能力,包括原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就可以应对变化飞速的时代,可以不断地掌握对他形成挑战的新的知识和技能。带着这个能力走入社会,可能是学校培养的一个目标。它也可以叫“学习力”。

      职业能力我也想从两方面解释。一是我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人只有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才找到我和社会的关联。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怎样能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去之前就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广泛地接触社会,找到个人和社会的关联;二是我们把学校变成一个更加社会化的组织,拥有充满选择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学校里,相当于在未来的社会里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他的职业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想这两个能力可能是未来社会特别需要的素质,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下一步需要探讨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