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董秘为何成了高危职业
学习一个链接。 董秘为何成了“高危职业”? 原创2018-04-24易建涛易说 董秘为何成了“高危职业”? 关注股市的投资者对“董秘”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常常会在各种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中,涉及到一些信息披露问题时,董秘出面进行解释。 董秘连接着公司管理层与资本市场,在很多人眼中,董秘似乎是个光鲜的职业。但是最近我从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有接受采访的董秘在诉苦,提到自己的职业就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有的董秘抱怨自己的行业是一个“高危职业”,工作处理得不好,有可能被监管部门处罚,最终可能落得丢了饭碗的下场,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很多外界的人可能听过“董秘”这一职务,但是并不知道按照《公司法》和交易所的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从级别上来说属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上市公司和董事会负责。 董秘的角色首先是上市公司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指定联络人,董秘对内负责股权事务管理、公司治理、股权投资、筹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保障公司规范化运作等事宜;对外负责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 而据本人了解,很多董秘其实也受困于这个职务的名称。在国内,咱们提到“秘书”一词,很容易想到是受人差遣的角色,这就把“董事会秘书”与“董事会的秘书”或者“董事长的秘书”等混为一谈了,而导致董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没有起到高管的作用。 目前来看,其实还有大批董秘游走在上市公司“决策圈”之外。数据显示,2017年,A股3485位董秘中,仅有1074名董秘进入公司董事会,占比30.82%。没有进入“决策圈”,意味着很多核心的事情根本无法插手,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给董秘带来很多的麻烦。 比如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在采访中谈到,自己觉得这个职业像“鸡肋”。如果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董秘基本都沦为“信披通道”,仅仅是一个执行者,参与不到公司的核心决策当中,很难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支撑信披工作。 大家做股票投资都知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作为信披的直接负责人,一旦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板子多半打到董秘身上。这就叫“他人犯错、董秘背锅”。 近两年来,因各种问题而遭罚的董秘不在少数。2017年A股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收到1561份问询函和监管函。与此同时,共有114名时任董秘受到监管部门公开谴责或通报批评。 一位已经离职的资深董秘告诉记者,“目前宏观经济复杂,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压力较大,加上资本运作受到严格监管,上市公司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老问题’随之暴露,这导致董秘关心自身职业风险。” 当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地位在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巨变,身处其中的人的命运也会随之变化。 董秘作为连接交易所与上市公司、公司与股东、监管部门、媒体等关系的纽带,为资本市场的成长贡献了不少力量,但现在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破局之路似乎并不清晰。 董秘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忧虑,在更深层次上暴露了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需要上市公司不断优化公司治理。不论是公司层面还是投资者,对于董秘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董秘的重要性也需要重新认识。让这一重要职务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可以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