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的城市生活在线阅读 - 1256.4个案例读懂常见职业病

1256.4个案例读懂常见职业病

      学习一个链接。

      4个案例读懂常见职业病,黄冈人都惊呆了!

      2018-04-28黄冈日报

      尘肺病

      【典型案例】

      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

      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等。

      【预防指南】

      目前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含义是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对于粉尘作业劳动者,防尘口罩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噪声聋

      【典型案例】

      老魏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从事铆焊已11年,其工作场所是大车间。

      近年来,老魏时常感觉耳膜震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从心,听力明显下降。2014年7月,老魏前往疾控部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专家调取了其近5年的体检资料,发现他的听力测试结果异常,但他没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

      【专家解读】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耳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脑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变为顽固性耳鸣,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怀疑听力受到损害:下班后耳朵仍有嗡嗡声;与人交谈时,觉得声音变小或听不清楚;别人发现你说话声音变大;听不到门铃或电话声;听音乐时觉得音质有改变;习惯把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十分大。

      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包括:机械加工、制造工种,金属表面处理工种,纺织服装工种,热电工种、建筑工种等。

      【预防指南】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关键在预防。比如用人单位,要组织接触噪声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而劳动者,如果怀疑自身有职业性噪声聋,应到相关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等。

      慢性苯中毒

      【典型案例】

      在某包装印刷公司从事制版工作的女工周某,由于工作需要,每月有26天、每天有8小时要接触香蕉水。工作2年后,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

      经对其工作现场的空气检测,结果显示空气中苯含量明显超标,且无任何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最后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

      【专家解读】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醉酒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极严重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较长时间接触苯可致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表现。造血系统损害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即“血癌”)。

      苯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苯乙烯、染料、药物、农药、*,还可用于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等。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接触苯,应高度预防苯中毒。

      【预防指南】

      预防苯中毒,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使用机械通风;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做溶剂等;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面罩;特别要做好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等。

      铬鼻病

      【典型案例】

      某电镀厂5人在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时发现铬中毒,检查发现鼻中隔穿孔2名,鼻粘膜糜烂2名,鼻粘膜溃疡1名,经专家诊断,5名病人均被确诊为铬鼻病。

      【专家解读】

      铬鼻病患者一般有流涕、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特征。凡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者,即可疑似为铬鼻病。

      职业活动中,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机会较多。如铬矿石和铬冶炼时会产生含铬粉尘和烟雾,电镀时会产生铬酸雾。冶金工业中,铬还用于生产合金、不锈钢、铬铁,及与铁、镍、钼、钨等冶炼成特殊钢材。某些颜料、油漆也含有大量的铬酸盐、重铬酸盐,照相的感光剂中有铬酸铵。

      【预防指南】

      防范铬及其化合物危害,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车间铬尘浓度。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产工人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加厚口罩、戒除挖鼻等不良习惯、下班后洗手等。鼻腔局部可滴用维生素E滴鼻油,防治职业性铬鼻病。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建立个体化、系统化的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