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外卖:海底世界卖鸡爪无敌在线阅读 - 双圣庙帝辛将香

双圣庙帝辛将香

得帝乙恩准之后,寿王以黄飞虎为先锋,帅兵前往南方平定南蛮之乱。

    寿王在军中与士卒同釜而食,号令严明,深得士卒爱戴。又有黄飞虎这等良将为辅,不过数月,便平定了南蛮之乱。

    待班师回朝之后,帝乙终于下定决心,立寿王为储君,待自己百年之后继承大统。只因帝乙见时有部落反叛,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虽然精通治国之术,但是不通军略,不利于殷商的大业。而三子寿王武艺娴熟,精熟战争。却是不惧此事。

    至于文治之事,首相商容,自己的弟弟亚相比干,以及微子启与微子衍皆精于此事,太师闻仲更是文武双全。却是不惧此事。

    恰其时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帝乙便顺势立寿王为太子,微子衍是贤明之人,知寿王比自己更适合为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寿王宫中祝贺,称自己二人定会日后会好好辅佐于寿王,微子启虽有怨言,但一来帝乙之令,二来又有几位大臣的提议,自己孤身一人,也反抗不得。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为王后,黄飞虎之妹为西宫皇贵妃,杨氏为馨庆宫皇妃,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封黄飞虎为镇国武成王统领天下兵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十二西岐的崛起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帝辛即位后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这些时间玄天也时常回到朝歌,仔细观察过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玄天很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yin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娘娘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娘娘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yin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除非真是脑袋被门板给夹傻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朝歌帝辛发奋图强的同时,还有一人,也是与他一样,合该天命人皇君主,此人也是极为聪颖之辈,多有大志。

    便是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

    姬发少时时常感叹:"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实为憾事啊!"以此便可见其心之野,其志之大。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姬发之父姬昌却也是一十分贤明之人,便如同那商汤之父一般,深为贤良爱民,是一受民众称赞的善人,西岐在他的治理下,虽然比不得朝歌的富庶,但也算是民富力强。

    却说那姬发自有野心,但他与当初的辛受德不同,他要继承这侯位还得靠自己全力争取,姬昌长子伯邑考也是一贤人,以其父为榜样,颇有些儒雅风范,常以己心度人,却因十分善良,并未曾发生人心之险恶,也并不知道,看似与他交好的二弟要争夺他的侯位。

    姬发要争夺继承权,必要先在朝中拉拢大臣,可西岐朝中大臣多为先朝元老之人,比较传统,大多都看好伯邑考,拉拢的可能性太小,姬发心中堪忧,便想到一法子,找到姬昌,请命姬昌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这些有才之辈自然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得知招贤之意乃是姬发提出的,心有感激之下,又被姬发时常所表露出的一些雄才伟略之举所吸引,自是纷纷在暗中支持姬发。

    姬发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姬发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卿家的意思是?""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jian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发想到自己要推翻商朝统治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姬发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发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姬昌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发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发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发回到后宫便去找父亲姬昌,告知姬昌散宜生所奏之事,他自己现在只是西岐一庶出子弟,通过此事一来可向姬昌展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姬昌善良,若他提出此法,必然能让姬昌喜欢,二来也政务处理能力,更加引起姬昌的注意。

    姬昌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若能让民众能更好的生产发展,自然是有利于天下之事。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姬发道:"儿知道了。"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发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cao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发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通过宣传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奏报姬昌要求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姬昌也自是同意,在他看来,散宜生自是有才能之辈,却不想散宜生之心早投向了姬发,便为姬发把持朝政的一个重要棋子。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

    十三姜尚得遇申公豹

    却来说说那代天封神之人姜尚。

    帝乙初继位时,朝歌郊外一姜氏人家生有一子,取名姜尚,字子牙,生具飞熊之相,乃是天定封神之人。

    姜氏本是一富裕人家,只是家道中落,勉强维持温保的水平,子牙出生后,家里也尽力教他识文断字,希望他将来能有一朝步入仕途,光耀门楣,姜子牙也有这方面的心思,却更多的是想要习那仙法之道,成就长生不老之术。

    后姜尚自母亲死后便离开朝歌,四处游览山水,寻仙访道。以求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可是他乃是上苍所定之封神之人,此次封神阐教又是主角,故他却是一定要拜在元始天尊门下,所以虽然他向道之心极诚,却是始终未曾遇上仙缘。

    这一日,他来到一座无名大山。山上树木苍翠,直如仙境。

    姜子牙正沉醉于山水之间的美景,就闻背后一人唤他,转身一看,只见一身着玄色道袍之人正向他走来,姜子牙寻仙问道多年,还甚少见过道士呢,见此人身着道袍,以为就是神仙中人,便自上前一拜。

    "仙长请收弟子为徒。"姜子牙不待那道人解释,便自跪下。

    人被姜子牙这阵势给吓到了,没见着谁逮人就跪,还求着要收徒来着。

    赶紧扶起子牙,道:"我名申公豹,非是神仙。"子牙不信,道:"弟子姜子牙,自幼幕道,一直想寻仙访道,可是有高堂在上,不敢远离家乡,三年前家慈见背,姜某遂出游寻仙,一路走来这才到来此地。今得遇仙长,实乃三生之福,还请仙长不弃,收我为徒。"说罢又要跪下。

    申公豹赶紧拉住他,道:"我确非仙人,我也是一名寻仙访道之人,兄弟不可再拜,平白折煞为兄了。"又自解释一番,姜子牙才知道这人并非是什么仙人,而是一名熊精得道,也正要去寻访仙人,想要拜师学道呢。

    初时姜子牙为自己的鲁莽而有些惭愧,后得知申公豹不是人类,而是妖怪,子牙非但不害怕,还十分感兴趣的看着申公豹,似要从他身上找出些什么不同来。

    申公豹被他看的不耐烦了,赶紧拉住他道:"兄弟为何这般看我,莫不是瞧不起我异物得道之身?"子牙赶紧请饶,道:"还请兄长恕罪,非是小弟看不起你,而是觉得兄长异物得道之身有何不同,小弟乃是一凡人,多年来却未曾见过甚稀奇事儿,故而有些失态,还请兄长饶恕则个。"申公豹虽然知道姜子牙也不是看不起他,但终究老被一人给盯着,尤其是这人还是一老男人,心中着实有些不喜,便道:"你我二人相见即是有缘,不入一同前去寻访仙人,也好在路中有个照料。"姜子牙自应了,二人便一起四处游走,寻找仙人的足迹,以求拜入仙人门下。

    这一日姜子牙与申公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昆仑山山脚下。

    原来他们二人在游历过程中,无意间听到他人说,自己听说的昆仑山的神仙逸事。

    讲故事那人只不过将此当作一个故事来讲,可是姜子牙却从中听出了玄机。

    那就是昆仑山上的神仙传说,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便想到昆仑山上肯定有仙人居住,不然这些人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传闻,只有昆仑山上真的有神仙存在,且不时下山救助山民,所以才会在昆仑山山有那么多的仙人传说。

    遂在和申公豹商议之后,向昆仑山行去,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两人终于来到昆仑山脚下,看着巍峨高耸的昆仑山,两人不禁感叹出声。

    就在两人感叹之时,只听从天上传来一声响彻天际的鹤鸣,两人抬头看去,只见一只硕大无比的丹顶仙鹤从远方飞来,在天空盘旋了数周,似乎看见了两人,却是双翅一收落在两人身前。

    那仙鹤落地时激起的阵阵狂风差点就将两人吹走。待两人站稳身形之后,看见那仙鹤歪着头看了自己二人一会,转眼变成一俊秀的白衣童子,立于两人身前。

    两人立时便知道,这应当便是仙人饲养的灵禽。看来自己二人确实没有猜错,这昆仑山确实有仙人存在,自己二人说不定马上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姜子牙二人却是没有听见,那白鹤童子嘴里轻轻念了声:"这两个人也没什么特别的,老爷怎么就叫我来接他们上山。"心里虽然对二人的看法不怎么样,却也不敢违背老爷的旨意,对二人道:"掌教老爷说山下有与我阐教有缘之人前来拜师,就是你们俩吧。走吧,随我上山。"说完便欲驾云而去。

    姜子牙见白鹤童子要走,赶紧上前说道:"还请仙童知道,我乃是一介凡人,不能驾云。"白鹤童子闻言说道:"哦,我却是忘了,你们二人还不会驾云。"脸上似乎有些踟蹰之意,心中却是笑开了花。

    心中却是打定主意要戏耍二人一番,却是因为二人打扰了自己听道,让白鹤心有不爽。

    行到了元始天尊这般圣人境界,法力已经无法再增长分毫,圣人之间要分出高下,就只能是借助先天之宝,或是自己在天道伤得体悟压制住其他圣人一头。

    前世太上老君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之中的一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手中有太极图、玄黄塔等宝物,最重要的是,他对天道的体悟是几位圣人中最为精深,可以借用的天道之力最多。

    圣人之所以无敌,不仅仅是因为圣人万劫不灭、法力无穷无尽,最重要的是因为圣人可以借用天道之力,来攻击对手。若是只论法力的话,冥河和镇元子等几名老牌准圣比之圣人并不弱多少。

    但是圣人由于体悟了天道,法力恢复的速度却不是准圣可以比拟的,可以说圣人的法力上一刻用完,在用完的瞬间便又恢复了。而准圣却没有这准能耐。而且若是圣人借用天道之力来攻击的话,二人却是无法抵抗。

    落败乃是必然,只因人力有穷,天道却是无穷,以有穷之力抵抗无穷之力又怎能不败?且不成圣便在天道约束范围之内,和天道作对又如何能胜?

    故圣人极重对于天道的体悟,元始天尊今日正在闭目体悟天道,突然心中一动。心神一转,便知今日有有缘之人前来拜师。

    元始天尊心中一惊,转而又是一喜,只因这五百年时间以来,拜入自己阐教门下的弟子虽也有以些,自己心中却是从未有过感应,此次竟然让自己心动,想来不是弟子资质极高,便是与自己关系极大。

    而论资质,能超过自己门下十几位弟子的这世间却也是不多,那就应该是与自己关系极大之人,而其恰好在封神之前拜自己为师,想来此人便是那天命封神之人,这封神之人拜入自己门下,自己门下弟子渡过此劫的机会又大了很多。

    想到这儿,元始心中更喜,便让白鹤童子召来众弟子听他讲道,又让白鹤童子去接人,而白鹤童子当时得闻元始要讲道,而自己要去接人,所以有些怨气,不敢对圣人撒啊,只好撒在姜申二人身上。

    十四姜尚拜师玉虚宫

    却说白鹤童子打定主意要戏爽姜尚,便道:"如此,我便送你二人上山。"也不待二人有何言语,自己变化真身,化为一高达数丈的丹顶仙鹤,白鹤童子现出原形后,便将姜子牙和申公豹抓在手中,一路疾飞向玉虚宫赶去。

    姜子牙、申公豹原本还以为,白鹤童子会将他们二人背在背上,不料却是将他们抓在爪上飞行,顿时有些不快。但转念又一想,这丹顶鹤乃是仙人所养的仙禽,不愿背负自己二人也是正常,便不在多想,转而观看自己出生数十年来从未见过的美景。

    姜子牙二人初次上天,本还有些害怕、有些兴奋,可是随着白鹤童子越飞越高,越飞越快,慢慢的姜子牙觉得呼吸越来越困难,而且迎面出吹来的风渐渐的让自己二人有喘不上气来的迹象。阵阵罡风吹在身上更刮得露在外面的肌肤生疼。申公豹还好些,毕竟他也是异物得道,皮粗rou糙些,到还抵挡得了。

    仙人驾云之时,身周有护体仙光笼罩,这罡风却是吹不进去。而白鹤童子乃是飞禽所属,更是不需护体仙光,靠着羽毛便可避开罡风的侵袭。姜子牙乃是凡人,申公豹又是一介刚化形的小妖,连个功法也没有,哪来的护体仙光,又从未驾过云,却是不知这罡风的厉害,仅仅懂得运气护在自己身上,虽有心要助姜子牙却也无力。

    白鹤童子本可使出玉清仙光将自己,以及姜子牙、申公豹二人护住,不过白鹤童子为了报复姜子牙和申公豹打扰自己修炼,却是故意不用护体仙光,还用本体原形飞行,以示自己忘却了用仙光保护姜子牙二人。

    不一会,白鹤童子便带着姜子牙、申公豹来到玉虚宫大殿门前,让他们二人在门口等着,自己进去通报。

    白鹤童子进入大殿之后,见元始天尊讲道还未结束。一则,不敢打扰元始天尊讲道;二则欲让那两人多站一会。便悄悄的走到元始天尊身后,立在天尊身后继续听道。

    姜子牙和申公豹二人站在大殿门口,闻听里面传来阵阵玄妙的讲道之声,便不由自主的向殿内望去。

    只见大殿两侧,有数十位仙气缠绕,顶上三花隐现的仙人正在听道。大殿内正中,坐着一位一位方面浓眉不怒自威的道人。

    这道人顶上现出一约亩田大小的庆云,庆云之上有千朵金花,璎珞垂珠,络绎不绝,直如房檐滴水。天空有朵朵金花落下,地上涌出朵朵金莲。阵阵玄妙之音从那道人口中吐出,让人不觉沉醉其中。

    姜子牙与申公豹听着这玄妙之音,越听越是入迷,恨不得现在就进去坐在殿内听讲,却是不敢打扰仙师讲道,只得在殿门外等候。

    好不容易等那道人讲道结束,姜子牙二人已然是等的心急火燎。听见仙师讲道结束,知道马上会叫自己二人进去。便开始整理来时被罡风弄乱,却因沉醉于元始天尊的讲道,还来不及整理的衣冠。

    元始天尊在讲道结束之后,便对白鹤童子说道:"你去将那两人带进来吧。"白鹤童子应是之后便出去叫姜子牙与申公豹去了。

    姜子牙与申公豹刚整理好衣冠,便见适才带自己二人来的仙童走了出来。

    申公豹抢在姜子牙前面问道:"这位仙童,仙师允许我们进去了吗?"白鹤童子答道:"掌教老爷让你们进去。"说完转身欲走,又转过身来说道:"掌教老爷身份尊崇,你等进入殿内之后不可放肆。"姜子牙二人点头应是,心中想道:"我们是来拜师的,自然不会对仙师无礼,不过那仙师讲道时,听讲的人那么多,想来这位仙师的身份确实很高。"姜子牙二人默默随着白鹤童子来到大殿之上,对着端坐于沉香撵上的元始天尊拜道:"弟子姜子牙拜见仙师。望仙师收录。"此时的元始却看着下面二人有些奇怪了,这二人都身具飞熊之相,元始也不清楚这身具"飞熊之相"倒底是何意思,此次二人又是同来,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一并收下得了,到时候封神榜下来自能看到。

    想罢,元始天尊便对着姜子牙二人说道:"你二人与我阐教有缘,当拜在我门下为二代弟子。"姜子牙二人闻言大喜,忙行三拜九叩之礼,道:"弟子拜见老师。"元始天尊说道:"本门教义和规矩你们随后在学,现在先随南极下去学习入门道法吧。南极,带两位师弟先下去吧。""是。"南极仙翁应道。随后南极仙翁走到姜子牙、申公豹面前,说道:"二位师弟,随我来吧。"姜子牙、申公豹二人随在南极仙翁身后,出了大殿,去二代弟子居住的地方。

    待安顿好之后,南极仙翁便从怀中取出一部玉清仙诀,对姜子牙二人说道:"你二人可先在此修炼,有什么不懂的,可随时来问我。"说完便转身欲走。

    申公豹见状忙拉住南极仙翁,道:"师兄且慢走,小弟有些话不知当问不当问。"南极仙翁笑道:"师弟有话就说,不必顾忌。"申公豹迟疑了下,道:"不知师兄可知道截教中人?"南极仙翁奇怪道:"师弟问起截教做什么?"申公豹道:"我与姜子牙师弟于人间中寻仙时,便曾听闻除了阐教之外,还有一教名为截教,却是有些好奇,截教是何教派?"南极仙翁笑道:"原来是这样,截教乃是元始老爷的师弟通天教主所创,号召有教无类,门下多妖族异类得道,虽有些道法,却不堪大用,比不得我阐教。""师弟?元始老师还有师弟?"姜子牙问道。

    南极仙翁倒是好性子,见他们不懂,便跟他们讲讲这些常识见闻,"话说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死后身体分化为一十六人,头颅化为盘古玄天圣人,现居于东海蓬莱岛之上;元神化为三人,分别是太清人教教主太上老君,又名老子,现居于三十三天外的太赤天;玉清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就是老师,就居于这昆仑山上;以及上清截教教主通天圣人,现居东海金鳌岛之上。精血化为一十二人,乃是上古时期闻名天下的祖巫,后祖巫后土化身轮回,其他祖巫则在巫妖大战中身陨。""那为何我们未曾听说过蓬莱岛中人在人间行走呢?"申公豹问道,貌似他很好奇这些。

    "而盘古玄天圣人自上次昆仑论道之后,便没有再出岛了,蓬莱岛弟子也都在蓬莱岛上修行;人教太上老君也自在太赤天修行,人族中只有我阐教与截教弟子行走,是以你等并未知道这些。"南极仙翁道。

    申公豹又问:"那几位圣人谁最厉害?"南极仙翁望了望申公豹,似乎有些不喜,道:"圣人不死不灭,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如何厉害,不过听说几位圣人门下中,最厉害的当属蓬莱岛门下,四位弟子中有三位准圣,人教只玄都一位弟子,未曾见过他出手,但修为定是不弱,我阐教中有十二金仙,个个厉害无比,要论人多当属截教,有万仙之称,但截教门人良秀不齐,多为披毛带甲之辈,法力虽高,但不明天数,终究成不了大道。"听完南极仙翁的话,申公豹却有些不喜,南极仙翁明显是看不起他,因为他就是异物得道,而且看似南极仙翁也不耐烦了,便不再问。

    转眼间数年时间便又过去了,这一年已是帝辛七年。到春二月,北海以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诸侯,突然起兵反商,朝歌闻报大惊。

    帝辛欲派黄飞虎帅兵前往征讨,太师闻仲却怕黄飞虎经验不足,误了国家大事,便奏请帝辛自己亲自帅兵前往征讨,而留下黄飞虎守卫朝歌。

    闻太师出征之日,帝辛率文武百官前往相送,闻太师饮完帝辛所赐御酒之后,对帝辛说道:"大王,老臣此次出征,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便回。大王若遇大事,则多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商议,军中之事可尽付与飞虎。"说完,闻仲便对帝辛拜了一拜,转身上了坐骑墨麒麟,领大军向北海开去。

    这事却让游历回来的玄天看得有些奇怪,虽然之前便知道北海会反,但以北海袁福通的实力,当比不得商朝近几年来的发展,且北海本就不富,如何是殷商的对手,这袁福通不会这么傻吧?

    转眼间已是一月之后,这一日,帝辛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