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汉旌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

第两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

    汉旌蜀中乱第两百三十八章万事俱备八月中旬,卫弘运送五千石的军粮抵达滇池城外。

    从僰道出石门关,抵达滇池城外,花了十余日的功夫。

    这对长达两千余里的五尺道来说,已经算是十分了不得了。

    若是换做轻骑快马传递急报,只需两三日便能穿行这两千余里的五尺道,将南中的消息快速传递到蜀地境内。

    由此可见,汉军在战后着力修缮的五尺道已经初见成效。

    诸葛丞相将要亲征南疆的密报已经呈送到正昂公的桉头,外加卫弘已经从犍为郡府借到了一笔数量庞大的粮食,让这位经营益州郡呕心沥血的老人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诸葛丞相此番亲自出征南疆,携带五万正卒和十万辅卒,共计十五万兵马前来益州郡。

    加上南中方面组织的二十五万军力,大汉此番出征南疆出动了四十万大军,起码要征战半年以上,益州郡作为汉家大军的大后方,需要积聚五百万石的粮草。

    益州郡内的农作物要比蜀地早熟一些时日,八月中旬已经到了收割的时令。

    今岁益州郡的庄稼收成尚算不错,但正昂公却很清楚,想要收集五百万石的军粮,着实困难!

    近来传到耳边的都是好消息,让正昂公颇感欣慰,他看着卫弘笑着道:“前不久传来孟获大举蛮兵侵犯永昌郡府境内,李恢将军已经带兵前去围剿了。”

    “围剿?”卫弘不大明白正昂公为何用了这个词,蛮族与汉军对峙在哀牢山脉的南北,既然两军对峙,又何必用得上“围剿”一词呢?

    正昂公解释道:“是双柏一带,出现了大量的蛮族细作,他们伪装成游走商队,想要诓骗永昌关门,接应孟获所率领的蛮族大军进入南中。”

    卫弘眯起眼睛,察觉到了这桩事情的诡异之处:“蛮族怎么会知晓双柏一带,这可不像是孟获往日侵略南中的做派……”

    正昂公点了点头,承认了卫弘的猜测是对的:“你说的没有错,是雍闿,李将军抓到的蛮族头目说,雍闿投奔了孟获,鼓动了蛮族出击汉家南中,所以李恢将军已经带兵前往边界驻防。”

    卫弘赶忙请问道:“太守大人,可否需要征南先锋军协助李恢将军部?”

    正昂公摇了摇头:“当务之急还是益州郡的秋粮收成,你麾下的兵马大多屯兵在益州郡产粮重地,这件事关乎诸葛丞相亲征南疆,万不能懈怠……”

    “至于双柏一带出现的小股蛮兵,不成气候,李恢将军亲自出兵料理足矣,就不需要你出兵了。”

    既然是正昂公的嘱咐,想必是和李恢共同商议的结果,看来出现的小股蛮兵确实不需要自己分心。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诸葛丞相既然已经决定了亲征南疆,想必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筹措的粮草是否齐备。

    眼下南中诸郡陆续到了秋季收成的时令,正昂公仔细地叮咛卫弘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

    将这些公务一一告知卫弘后,正昂公摸着胡须说道:“待丞相领兵平定南疆蛮族后,老夫也想告老还乡了,到时候即便朝廷不同意你的请设南疆都护府,老夫也会举荐你为继任的益州太守。”

    卫弘有些错愕,没想到正昂公好端端的说起了这些话。

    看着正昂公严眼中的宽慰和关切之意,卫弘终是笑着摇摇头说道:“太守大人,您老当益壮……”

    卫弘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正昂公抬手打断:“你小子能说什么话,老夫心中有数,大可不必,老夫的意思是想告诉你,只要尽心为朝廷效忠,朝廷和诸葛丞相也不会亏待你!”

    卫弘耸了耸肩,认为正昂公的这番话大可不必。

    ……

    ……

    翌日后,卫弘抵达牧靡,这里是益州郡北部的最大产粮地点,也是征南先锋军最关注的屯田地。

    卫弘到牧靡的时候,秋收已经进入了尾声,朱安笑着说道:“卫将军,今年风调雨顺,益州郡乃是丰年啊!”

    看着朱安的憨笑,卫弘算是明白了牧靡今岁的收成应该不错。

    牧靡当地的百姓流传一句话引以自豪,即“牧靡熟,雍氏足”。

    意思是说,牧靡的粮食只要成熟收割了,雍氏的领地就不需要担心忍饥挨饿的问题了。

    由此可见,牧靡的粮食产量之丰。

    卫弘颔首说道:“好,尽早清算出牧靡的粮食产量,然后装车入库。”

    朱安点了点头,看着卫弘对这桩事极为重视的态度,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件事应了下来。

    卫弘道:“正昂公在滇池城外修建了一座军粮加工厂,新收上来的谷物需要统一送到滇池城外进行加工。”

    粮草一事,十分重要。

    但当世的军粮运输十分不完善,带壳的稻谷、没有研磨成粉的麦粒、长在草穗上的黄粟,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才能成为入口的食物。

    但军情紧急的时候,前方作战的将士们只得将就用餐,只求一个温饱。

    但如果战事的时间一长,长久食用这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一来会对军心士气造成负面影响,二来营养不足会直接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在保证军队后勤供应这件事上,卫弘也颇为用心,建议正昂公在滇池城外设置了一座军粮加工场,专门生产供应军队的粮食。

    正昂公对卫弘的厨艺十分有信心的,当初带着这小子来滇池城的时候,他就不断想着各种新法子做吃食,正昂公也算是大饱口福。

    正昂公虽不经历军旅,却也能体会到大军行进途中的风餐露宿之苦,卫弘能如此体恤基层将士们的辛劳与不易,正昂公也颇觉欣慰,岂能否决卫弘的这番提议呢。

    于是正昂公调拨人手,在滇池城外准备了军粮加工厂,按照卫弘的计划专门生产供应大汉征南军的军粮。

    征南先锋军当前在益州郡北部招兵买马,冶铁屯田,但朝廷动兵出征南疆,他们也是主力军之一。

    所以朱安对粮食转移到滇池,并没有多大的意见,毕竟征南先锋军在这里屯田存粮,也是为日后的同袍们出力。

    将这些杂事嘱咐完之后,卫弘看回了朱安:“待秋粮入库之后,牧靡的屯田所就交给附近一带的辅兵接管吧,麾下的将士们该重新拾起兵戈和甲胃cao练起来了。”

    看着卫弘脸上的严肃表情,朱安也退后一步抱拳道:“卑职领命!”

    仅仅在牧靡尝了一顿新收上来的谷子后,卫弘的脚步没有继续停留在牧靡的土地上,而是转道向西,奔着大筰去了。

    大筰的水文条件要远比临邛更为优越,铁矿石的产出也要更加富饶。

    如今大筰的河流两岸,已经搭建起来了大量的炼铁高炉,矿产地到两岸冶铁坊的道路和浮桥上,大量的人影推动着独轮车缓缓行进,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看来蒲季抵达大筰后,确实尽心尽力地将临邛先进的生产机制引入这里。

    蒲季身着一身短衫,浑身上下散落着一些灰屑,来迎卫弘。

    卫弘看了他一眼,当初的蒲季身形并不算魁梧,但这段时日以来,蒲季的臂膀逐渐练出来了硕大的肌rou块,隐隐之间有着向其族兄蒲元发展的趋势。

    卫弘干笑着说道:“多日不见,季校尉的头发愈发稀疏了,看来主持大筰这边的冶炼事宜确实殚精竭虑……”

    “卫将军说笑了。”蒲季连忙摆手,推说道:“常年在冶铁火炉旁做事,别说是头发了,就连汗毛都给烤没了,像族兄蒲元那种才是冶铁大匠的真正风范。”

    “哈哈……”被普及这番话的黑色幽默逗笑了,卫弘接着问道:“看样子,大筰冶铁坊这里的事务已经走上了正轨?”

    蒲季点了点头,令人在前引路,自己则是跟在卫弘的身边边走边说道:“嗯,卫将军说的没错,末将幸不辱命,在这大筰效彷临邛矿区,初步建立起了新的大筰矿军生产制度,单单上个月,就铸造了新式钢刀三千柄,硬弓五百张以及长箭五千多支。”

    盔甲的铸造最是繁琐,需要一套完整且复杂的生产链条,大筰冶铁坊目前的生产条件,并不足以大规模产出盔甲。

    所以大筰现在倾力打造钢刀和硬弓箭失这类的兵器,盔甲方面只能依赖于蜀地冶金治所的少量补给。

    单单大筰冶铁坊在七月的产量,就能武装起三四千人。

    这样的装备产出着实不算慢了,但此番出征南疆的汉家军力多达四十万人,除了全副武装的正卒以外,负责押运粮草辎重的辅兵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武备。

    这是因为,南中诸郡中的城池已经皆被汉家掌控,但那群山沟壑之中还生活着大量的羌夷部落,还潜藏着杀人如麻的匪徒,而他们或许对汉军后方运输的粮草辎重生出觊觎之心。

    除此之外,越嶲诸部需要的硬通货铁锅以及大部分的铁质器物,也是主要由大筰这边的冶铁坊铸造。

    出于这一点上,卫弘也不得不承认,小小的一处大筰,关乎的是整个南中诸郡的微妙平衡。

    压在大筰冶铁坊和蒲季身上的担子已经重如山岳了,看着蒲季在主持大筰冶铁坊的工作大局之中,还要亲自去冶铁锻造便能看得出来,大筰方面已经满负荷运作了。

    如此说来,南中汉军在粮草军械方面已经准备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北风了。

    ……

    ……

    朝廷的公文是在八月下旬抵达益州郡,令庲降都督李恢率军主持南中军务,令宁远将军卫弘返回蜀郡。

    嗅出一丝不寻常气味的卫弘没有丝毫的耽搁,只带领两三骑快马赶回蜀境。

    九月初二,卫弘抵达犍为郡僰道。

    僰道乃是蜀地的南大门,卫弘出入蜀地皆要通行此地,但这一次见到的兵马远超之前的数量,长枪如林,旌旗蔽日。

    来迎卫弘的乃是相府门下督马忠,时隔数年未见,马忠一如当初光彩。

    马忠笑着说道:“卫将军,丞相早已等候多时。”

    卫弘从马背上取出从益州郡带来的相关文书,跟着马忠的身后,在半刻之后抵达中军营帐。

    大概是早就听到了卫弘到来,诸葛亮见到中军营帐的入口处出现几道人影,连忙抬起手来,待看清了人影之后,诸葛亮抚须笑道:“卫弘将军来了啊……”

    卫弘把随身携带的文书递上前,对诸葛亮拜道:“末将见过丞相!”

    诸葛亮挥了挥手,让身边的蒋琬把卫弘的文书接过来之后,笑着说道:“你寻个位置坐下吧,吾接到了李恢和正昂公的书信,这段时间内以来,你在南中做的很不错。”

    诸葛亮向来就事论事,如此夸赞卫弘,看来是着实满意这段时间卫弘在南中的表现。

    “丞相谬赞了。”按照诸葛丞相的吩咐,卫弘安静地坐在了帐下的桉几旁。

    诸葛亮一目十行,将卫弘带过来的公文不消一炷香的时间就全部阅览完毕。

    将手中的公文放到桌桉上,即便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诸葛亮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诧然之色。

    早就在李恢和正昂公、杨洪等人的书信中听闻,南中诸郡为了响应朝廷征讨南疆蛮族的号召,早就准备得军械齐全,粮草充足。

    没有想到现如今南中的状况较之两三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攻守之势,完全相异!

    让一向谋划周全的诸葛亮做的某些事也像是画蛇添足。

    诸葛亮抚须轻摇羽扇说道:“东吴邀请大汉出兵,共击逆魏,听闻蜀中今岁旱灾,颗粒无收,特赠粮草五十万石于汉军。”

    “听闻你近来筹粮东奔西走,颇为辛劳,这批粮草便交付给你处置吧。”

    一听这话,卫弘不喜反忧,一脸愁容地问道:“丞相接纳了东吴的赠粮,这是打算响应孙吴的击魏邀请了吗?”

    ……

    ……

    PS:做个读者调查,前文的那些诗词文抄章节影响各位的观感了么?触碰到了“毒区”么?如果有,我打算下个月好好大修一遍,也欢迎各位书友能提出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