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晋文公 第40节 始作三军
在郭偃改革思想影响下,晋文公还对晋国的军队作了改革。
前面我们讲过,晋国初封时,一直到晋献公之前,晋国是根据规制允许设置一军,大约是12500人。
到了晋献公时,晋国成了中等国家,于是晋献公设置了两军,即上军和下军。当时上军由晋献公自己统率,下军由世子统率。
现在到了晋文公时代了,由于晋国实行了州兵制,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地盘,兵源得到了迅速扩大。所以晋文公决定增设一军,史称“晋作三军”。
哪三军?中军,上军,下军。三军各设一帅一佐,即一员主将一员副将,再配合司马一名,军中大夫若干名。
兵源充足,作三军不成问题,关键是三军将佐由哪些人来担任。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领导班子人事问题。
郭偃的用人制度改革,使晋国自晋文公时代开始,首创三军将佐为卿、中军元帅执政制度。
晋国的中军元帅即相当于齐国的相国、楚国的令尹,担负起执政大任。整个执政班子便是三军将佐,按照排名具体是中军帅、中军佐;上军帅、上军佐;下军帅,下军佐。
也就是说,在晋国,军政是统一的,平时治理国家,战时统领军队。
要注意的是这三军,都是以战车为主的军队。当时中原诸国普遍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力,以“乘”为单位,每乘战车标配三人,其中一人驾车,左、中、后各24兵士,即标配是一乘战车75兵士。
那一军大约是165乘左右战车,约12500人。三军即约500乘战车,约37500兵。
现在,晋文公得考虑晋国的卿级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问题了,晋文公专门找了赵衰来商议人事问题。
赵衰,嬴姓赵氏,字子余,是当时晋文公最信任的朋友,也是晋文公的老师,还是晋文公的连襟,还有一个身份是晋文公的女婿,被历史定性为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两人商议了几天后,最终定下人事名单:
中军帅,郤縠;中军佐,郤溱。
上军帅,狐毛;上军佐,狐偃。
下军帅,栾枝;下军佐,先轸。
这六人分任各军将佐,也就意味着六人都进入了卿大夫阶层,相当于后世的内阁,组成了晋国自国君晋文公以下的执政团队。
这是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用人名单,在这次晋文公的重要人事任命中,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用人上的“尚贤”理念。这正是郭偃改革的一个重点,用人上要将“亲亲”理念与“尚贤”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亲的理念,体现在晋文公使用了他所信任的狐家兄弟和先轸,这是一直追随他并且忠心耿耿。
尚贤理念,体现在他并没有清一色使用所谓自己最信任的人,包括胥臣、赵衰等人,而是使用了郤氏家族和栾氏家族的人。
因为经过考察,郤縠、郤溱两兄弟和栾枝都是极贤的人,德行广布,受到晋国国人的好评。
第二,体现了用人上的“平衡”理念。一国之君其实并不那么好当,在用人上,如果考虑不周,极有可能引发政局动荡。
晋文公在晋国高级领导干部任命上,绝对体现了“国内派”与“留洋派”、自己人与非自己人的平衡。
晋文公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一大批牛人跟着他,这些人包括狐氏兄弟、赵衰、先轸、胥臣等等应该算是留洋派,留洋派全部都是晋文公的“自己人”。
晋国国内也是有着许多贤才的,而且,有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晋文公需要防范的人,如郤氏家族。
我们知道,晋文公刚即位时,郤氏家族宗主郤芮便曾经阴谋想烧死晋文公,后被秦穆公诱杀。
所以郤氏家族是一个刚刚被晋文公制裁过的家族,晋文公防范都来不及,一般的人怎么敢重用这个家族的人?
但晋文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晋国国君。他不但重用郤氏家族,而且是高度重用,居然将整个中军都交给了郤家兄弟。
这里必须再强调一点的是,中军元帅这个执政,相当于相国,位高权重!
晋文公在用人上所表现出来器量胸襟,迅速赢得了绝大多数晋国人的高度赞扬,尤其是郤氏家族。
他们本是惶恐不安,此时得到如此重用,简直是不敢相信。那怎么报答国君之信任?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第三,体现了晋文公的为君“有术”!一定的君王之术,可以令君王实现名利双收。
在这次人事安排上,晋文公给人的印象是公平、豁达、尚贤,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晋国,所以得到了晋国人的高度评价。
但其实这些人我们一个一个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其实这些人都是晋文公值得信赖的人!
对,什么郤氏家族,什么国内派,那都是一个表象,实质上,他们都是晋文公的人!
前面我们讲过,晋国初封时,一直到晋献公之前,晋国是根据规制允许设置一军,大约是12500人。
到了晋献公时,晋国成了中等国家,于是晋献公设置了两军,即上军和下军。当时上军由晋献公自己统率,下军由世子统率。
现在到了晋文公时代了,由于晋国实行了州兵制,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地盘,兵源得到了迅速扩大。所以晋文公决定增设一军,史称“晋作三军”。
哪三军?中军,上军,下军。三军各设一帅一佐,即一员主将一员副将,再配合司马一名,军中大夫若干名。
兵源充足,作三军不成问题,关键是三军将佐由哪些人来担任。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领导班子人事问题。
郭偃的用人制度改革,使晋国自晋文公时代开始,首创三军将佐为卿、中军元帅执政制度。
晋国的中军元帅即相当于齐国的相国、楚国的令尹,担负起执政大任。整个执政班子便是三军将佐,按照排名具体是中军帅、中军佐;上军帅、上军佐;下军帅,下军佐。
也就是说,在晋国,军政是统一的,平时治理国家,战时统领军队。
要注意的是这三军,都是以战车为主的军队。当时中原诸国普遍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力,以“乘”为单位,每乘战车标配三人,其中一人驾车,左、中、后各24兵士,即标配是一乘战车75兵士。
那一军大约是165乘左右战车,约12500人。三军即约500乘战车,约37500兵。
现在,晋文公得考虑晋国的卿级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问题了,晋文公专门找了赵衰来商议人事问题。
赵衰,嬴姓赵氏,字子余,是当时晋文公最信任的朋友,也是晋文公的老师,还是晋文公的连襟,还有一个身份是晋文公的女婿,被历史定性为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两人商议了几天后,最终定下人事名单:
中军帅,郤縠;中军佐,郤溱。
上军帅,狐毛;上军佐,狐偃。
下军帅,栾枝;下军佐,先轸。
这六人分任各军将佐,也就意味着六人都进入了卿大夫阶层,相当于后世的内阁,组成了晋国自国君晋文公以下的执政团队。
这是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用人名单,在这次晋文公的重要人事任命中,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用人上的“尚贤”理念。这正是郭偃改革的一个重点,用人上要将“亲亲”理念与“尚贤”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亲的理念,体现在晋文公使用了他所信任的狐家兄弟和先轸,这是一直追随他并且忠心耿耿。
尚贤理念,体现在他并没有清一色使用所谓自己最信任的人,包括胥臣、赵衰等人,而是使用了郤氏家族和栾氏家族的人。
因为经过考察,郤縠、郤溱两兄弟和栾枝都是极贤的人,德行广布,受到晋国国人的好评。
第二,体现了用人上的“平衡”理念。一国之君其实并不那么好当,在用人上,如果考虑不周,极有可能引发政局动荡。
晋文公在晋国高级领导干部任命上,绝对体现了“国内派”与“留洋派”、自己人与非自己人的平衡。
晋文公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一大批牛人跟着他,这些人包括狐氏兄弟、赵衰、先轸、胥臣等等应该算是留洋派,留洋派全部都是晋文公的“自己人”。
晋国国内也是有着许多贤才的,而且,有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晋文公需要防范的人,如郤氏家族。
我们知道,晋文公刚即位时,郤氏家族宗主郤芮便曾经阴谋想烧死晋文公,后被秦穆公诱杀。
所以郤氏家族是一个刚刚被晋文公制裁过的家族,晋文公防范都来不及,一般的人怎么敢重用这个家族的人?
但晋文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晋国国君。他不但重用郤氏家族,而且是高度重用,居然将整个中军都交给了郤家兄弟。
这里必须再强调一点的是,中军元帅这个执政,相当于相国,位高权重!
晋文公在用人上所表现出来器量胸襟,迅速赢得了绝大多数晋国人的高度赞扬,尤其是郤氏家族。
他们本是惶恐不安,此时得到如此重用,简直是不敢相信。那怎么报答国君之信任?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第三,体现了晋文公的为君“有术”!一定的君王之术,可以令君王实现名利双收。
在这次人事安排上,晋文公给人的印象是公平、豁达、尚贤,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晋国,所以得到了晋国人的高度评价。
但其实这些人我们一个一个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其实这些人都是晋文公值得信赖的人!
对,什么郤氏家族,什么国内派,那都是一个表象,实质上,他们都是晋文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