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巫臣仕晋(下)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崩了,楚国到了楚共王时代。
楚共王年幼,大权牢牢被公子侧、公子婴齐等王叔给控制着。
公子侧、公子婴齐早就想收拾屈臣了,屈臣也感觉形势对他很不妙。他知道,自己在楚国是呆不下去了。
楚共王虽然年幼,但不糊涂。他牢记着父王楚庄王的教诲:
不要轻易开起战端,要继续与大国搞好关系,尤其是秦、齐这样的大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是的,为了世界和平,楚共王决定加强外交,尤其是摆乎不定的齐国。
屈臣听说楚共王意欲派人出使齐国,便自告奋勇请求出使,楚共王当然很高兴,立即命屈臣出使齐国。
屈臣真想出使齐国么?当然不是,他惦记着在郑国的夏姬。
这些年来,准确讲自夏姬回郑国后六年来,屈臣根本没获得任何出使郑国的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屈臣领了王命后,回到家便对儿子屈狐庸说:“快快,将家里的金银细软全部收拾一下,明天跟为父走。”
屈狐庸也不问什么,他一切都听父亲的。因为他知道,不听父亲言,吃亏在眼前。
在屈狐庸的心目中,父亲永远是正确的,也是最厉害的。
公元前589年某一天,屈臣父子将家里的财物大车小车装了好几车,对外打着出使齐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带足聘礼为由,光明正大离开了楚国。
屈臣要去哪里?先是郑国,再是齐国。
齐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国强民富,国君奋发有为,正是自己辅佐的理想国君。
但屈臣父子还走在路上,突然传来了晋国率领联军在鞍地击败了齐国的消息!
那齐国还是屈臣报效的理想之国吗?不,我屈臣这样的人才,不屑出仕于刚刚被战败的齐国。
那,就去晋国吧。
屈臣先到了郑国,接到了夏姬,然后带着夏姬去了晋国。
晋景公见楚国大夫屈臣来投,喜出望外,他早就知道屈臣的名声,知道他是栋梁之材。
况且,敌国重臣来投,更是大大长了晋国的脸。晋景公当即宣布任命屈臣为晋国邢地大夫,并将整个邢地赏赐给屈臣作为采邑。
为了夏姬,屈臣已经舍弃了在楚国的一切,爱情的力量果真是如此强大么?
其实,屈臣已经在楚国呆不下去了,逃离楚国是他唯一能够继续活下去的道路。
聪明的屈臣,将自己生的希望、爱的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夏姬带上,一并逃出楚国!
屈臣叛逃的消息传到楚国,楚共王非常生气,他立即同意公子侧、公子婴齐等重臣的意见,下达了灭屈臣家族的命令。
屈臣无法保护自己的族人,是的,人为刀俎己为鱼rou,自己能够逃出来已经够幸运了。
屈臣家族被诛的消息传到屈臣那里,屈臣面向楚国长跪不起:“对不起了,我的族人兄弟们!”
对楚国公子侧、公子婴齐,甚至楚国,屈臣流下了愤恨的泪。
屈臣也发出了重誓:“楚国,从今以后,我屈臣将与你誓不两立。子反、子重,我屈臣在这里发誓,我一定要令你们从此疲于奔命。”
为了与楚国彻底断绝关系,屈臣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巫臣。
从此,春秋江湖不再有屈臣了,而一个叫巫臣的牛人横空出世,给楚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巫臣,让已经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的楚国,夭折了已经迈上的强盛之路。
巫臣叛逃至晋国,成了“楚材晋用”的典型例子。
正是楚国大量人才的外流,最后导致楚国国力不断下降。
其实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许多国家本应该能够强大起来的,但就是君主不会用人。
或者整个政治生态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导致许多人才流失,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越来越强大。
如晋国的士会逃到了秦国,秦国立刻抖了了起来,好在晋国后来想办法将士会给请了回来。
后来,卫鞅从魏国到了秦国,秦国强大到可以吊打当时第一大国魏国了。齐国的孙武到了吴国,吴国军事实力大到可以差点灭了楚国。
孙膑从魏国逃到了齐国,齐国将魏国揍得没有脾气等等。
那,巫臣大牛人到了晋国后,他为晋国作的第一项重要贡献是什么呢?
看着自己美丽的夫人夏姬,巫臣想起了连尹襄老。突然,巫臣有了办法:将晋国中军佐荀首的儿子荀罃从楚国给救回来。
荀罃,正是公元前597年晋楚泌地之役中被俘的晋国大夫,中军佐荀首之子,此时在楚国已经九年了。
如果成功,这不但是自己到了晋国后为晋国做的第一桩贡献,而且荀氏家族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从此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便真正巩固了。
这便是牛人的不同凡响之处。
巫臣求见荀首,荀首很客气。当他得知巫臣正在想办法救回自己的儿子荀罃时,非常感动。
“大夫有何要求,请尽管提。”荀首对巫臣道。
“下官会在朝堂上提议与楚国达成暂时和平,到时请您务必支持。”巫臣恭恭敬敬道。
这算什么要求?这是荀首的本份啊,为了救回儿子,这是自己应该要做到的。
荀首很感动,这位巫臣大夫没给他自己谋任何利益,这样的人值得重用。
不但自己要全力支持,荀氏家族所有卿大夫们都要全力支持!
在一次正式朝堂上,巫臣出班提议道:“主公,臣来自楚国,蒙主公信任,委以大用,故无时不想着为国效力,为主公解忧。
眼下,我们晋国主要敌人为楚国,西线还有秦国为患,周边戎狄虽遭受沉重打击,但尚有小规模的进犯。
臣认为,我们晋国应集中精力解决西线问题,再腾出手来面对楚国。只要秦、楚被压制,那中原各诸侯定会望风而附。
虽然,晋国军力强大,但同时应付两线总是被动。
据臣所知,楚王虽年轻,但不好战,曾经多次流露出欲与晋国和解的意思。
如果主公遣使向楚国表达晋国善意,那至少可以实现晋楚暂时和平,而有利我们集中精力解决秦国问题。”
晋景公大喜,再加上荀首等卿大夫们均表示支持,于是,晋景公派人出使楚国。
楚共王年幼,大权牢牢被公子侧、公子婴齐等王叔给控制着。
公子侧、公子婴齐早就想收拾屈臣了,屈臣也感觉形势对他很不妙。他知道,自己在楚国是呆不下去了。
楚共王虽然年幼,但不糊涂。他牢记着父王楚庄王的教诲:
不要轻易开起战端,要继续与大国搞好关系,尤其是秦、齐这样的大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是的,为了世界和平,楚共王决定加强外交,尤其是摆乎不定的齐国。
屈臣听说楚共王意欲派人出使齐国,便自告奋勇请求出使,楚共王当然很高兴,立即命屈臣出使齐国。
屈臣真想出使齐国么?当然不是,他惦记着在郑国的夏姬。
这些年来,准确讲自夏姬回郑国后六年来,屈臣根本没获得任何出使郑国的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屈臣领了王命后,回到家便对儿子屈狐庸说:“快快,将家里的金银细软全部收拾一下,明天跟为父走。”
屈狐庸也不问什么,他一切都听父亲的。因为他知道,不听父亲言,吃亏在眼前。
在屈狐庸的心目中,父亲永远是正确的,也是最厉害的。
公元前589年某一天,屈臣父子将家里的财物大车小车装了好几车,对外打着出使齐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带足聘礼为由,光明正大离开了楚国。
屈臣要去哪里?先是郑国,再是齐国。
齐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国强民富,国君奋发有为,正是自己辅佐的理想国君。
但屈臣父子还走在路上,突然传来了晋国率领联军在鞍地击败了齐国的消息!
那齐国还是屈臣报效的理想之国吗?不,我屈臣这样的人才,不屑出仕于刚刚被战败的齐国。
那,就去晋国吧。
屈臣先到了郑国,接到了夏姬,然后带着夏姬去了晋国。
晋景公见楚国大夫屈臣来投,喜出望外,他早就知道屈臣的名声,知道他是栋梁之材。
况且,敌国重臣来投,更是大大长了晋国的脸。晋景公当即宣布任命屈臣为晋国邢地大夫,并将整个邢地赏赐给屈臣作为采邑。
为了夏姬,屈臣已经舍弃了在楚国的一切,爱情的力量果真是如此强大么?
其实,屈臣已经在楚国呆不下去了,逃离楚国是他唯一能够继续活下去的道路。
聪明的屈臣,将自己生的希望、爱的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夏姬带上,一并逃出楚国!
屈臣叛逃的消息传到楚国,楚共王非常生气,他立即同意公子侧、公子婴齐等重臣的意见,下达了灭屈臣家族的命令。
屈臣无法保护自己的族人,是的,人为刀俎己为鱼rou,自己能够逃出来已经够幸运了。
屈臣家族被诛的消息传到屈臣那里,屈臣面向楚国长跪不起:“对不起了,我的族人兄弟们!”
对楚国公子侧、公子婴齐,甚至楚国,屈臣流下了愤恨的泪。
屈臣也发出了重誓:“楚国,从今以后,我屈臣将与你誓不两立。子反、子重,我屈臣在这里发誓,我一定要令你们从此疲于奔命。”
为了与楚国彻底断绝关系,屈臣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巫臣。
从此,春秋江湖不再有屈臣了,而一个叫巫臣的牛人横空出世,给楚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巫臣,让已经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的楚国,夭折了已经迈上的强盛之路。
巫臣叛逃至晋国,成了“楚材晋用”的典型例子。
正是楚国大量人才的外流,最后导致楚国国力不断下降。
其实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许多国家本应该能够强大起来的,但就是君主不会用人。
或者整个政治生态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导致许多人才流失,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越来越强大。
如晋国的士会逃到了秦国,秦国立刻抖了了起来,好在晋国后来想办法将士会给请了回来。
后来,卫鞅从魏国到了秦国,秦国强大到可以吊打当时第一大国魏国了。齐国的孙武到了吴国,吴国军事实力大到可以差点灭了楚国。
孙膑从魏国逃到了齐国,齐国将魏国揍得没有脾气等等。
那,巫臣大牛人到了晋国后,他为晋国作的第一项重要贡献是什么呢?
看着自己美丽的夫人夏姬,巫臣想起了连尹襄老。突然,巫臣有了办法:将晋国中军佐荀首的儿子荀罃从楚国给救回来。
荀罃,正是公元前597年晋楚泌地之役中被俘的晋国大夫,中军佐荀首之子,此时在楚国已经九年了。
如果成功,这不但是自己到了晋国后为晋国做的第一桩贡献,而且荀氏家族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从此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便真正巩固了。
这便是牛人的不同凡响之处。
巫臣求见荀首,荀首很客气。当他得知巫臣正在想办法救回自己的儿子荀罃时,非常感动。
“大夫有何要求,请尽管提。”荀首对巫臣道。
“下官会在朝堂上提议与楚国达成暂时和平,到时请您务必支持。”巫臣恭恭敬敬道。
这算什么要求?这是荀首的本份啊,为了救回儿子,这是自己应该要做到的。
荀首很感动,这位巫臣大夫没给他自己谋任何利益,这样的人值得重用。
不但自己要全力支持,荀氏家族所有卿大夫们都要全力支持!
在一次正式朝堂上,巫臣出班提议道:“主公,臣来自楚国,蒙主公信任,委以大用,故无时不想着为国效力,为主公解忧。
眼下,我们晋国主要敌人为楚国,西线还有秦国为患,周边戎狄虽遭受沉重打击,但尚有小规模的进犯。
臣认为,我们晋国应集中精力解决西线问题,再腾出手来面对楚国。只要秦、楚被压制,那中原各诸侯定会望风而附。
虽然,晋国军力强大,但同时应付两线总是被动。
据臣所知,楚王虽年轻,但不好战,曾经多次流露出欲与晋国和解的意思。
如果主公遣使向楚国表达晋国善意,那至少可以实现晋楚暂时和平,而有利我们集中精力解决秦国问题。”
晋景公大喜,再加上荀首等卿大夫们均表示支持,于是,晋景公派人出使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