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郑国难服
荀罃刚接过帅印不久,中原小强郑国惹出了事。
原来,郑国其实在内心里是不服晋国的,前些年归顺晋国,也是实属无奈。
这些年来,由于楚晋两国争霸,郑国被夹在中间受气,日子过得很苦。
看到陈国人一会儿归顺楚国,一会儿归顺晋国。到头来,居然把楚国大兵和晋国大兵调动来调动去
郑国突然找到了灵感:那就这样吧,既然我们过得那么苦,就让你们两强相争吧。
公元前565年,郑国发兵讨伐蔡国。
郑国人打超级大国不行,但打其他国家那也算是厉害的。平心而论,这是一个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国家,蔡国当然被打了个大败。
郑国人抢了大量人口财物便回国了,然后,由郑国执政上卿子驷,带着五岁的郑简公赴晋国,还把几百名用绳索系成一串的蔡国俘虏敬献给晋国。
郑国居然敢捋楚国的虎须,一开始晋悼公对郑国是欣赏的。
但蔡国是楚国眼下最忠心的盟国,郑国居然无故侵略蔡国,这下惹毛了楚国人。
楚共王又一次大怒,公元前565年冬天,楚共王派熊贞讨伐郑国。
郑国早有准备,楚国大兵一到,郑国人马上投降,按楚国的要求签订了和平协议。
楚国很满意,撤军回国了。
投降楚国后,郑国又派大夫伯骈到晋国,向晋悼公汇报了郑国与楚国签订和平协议的情况。
伯骈对晋悼公说:“先前,根据晋侯您的命令,郑国倾全国之力讨伐了不服从晋国的蔡国,还俘获了蔡国司马公子燮和数百名俘虏。
郑国不敢私自享用,都敬献给了晋国。但郑国因此得罪了楚国,楚国出兵讨伐郑国。
楚军烧毁了都城外面大量的房舍,人民流离失所,眼看国家就要败亡了,人民都来泣求国君体谅百姓之苦。
寡君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与楚国签订和平协议,以求百姓安心。
但这样又导致寡君失信于晋国,所以非常惶恐,特命外臣前来请罪。外臣愿以一死抵郑国之罪,但愿晋侯能够体谅郑国之难处啊。”
喔噻,这位叫伯骈的郑国大夫,把一件明明是郑国自己违背信义的事,说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整番说词,讲事实摆道理,堪称整个春秋时期外交史上的一篇经典啊。
中军元帅荀罃轻蔑地看着郑国人的表演,对郑国人说:
“少来这一套了,你们既然受到楚国讨伐,怎么不及时向我们晋国报告?
连抵抗也不抵抗一下便立刻屈服于楚国,现在还居然振振有词来说明理由。
既然这样,那就请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寡君准备率领诸侯去你们郑国,那我们就在你们郑国都城下相见吧!”
晋悼公听荀罃这样一说,也知道原来郑国才是最大的忽悠派。先前还献俘,原来你就一墙头草啊。
既然你郑国想玩阴的,那就给你点颜色瞧瞧吧。
公元前564年秋收之后,晋悼公发兵组织了晋、齐、鲁、宋、莒、曹等十二国联军讨伐郑国。
郑国,不把你打疼了,你真不知道什么叫中原霸主!
公元前564年10月11日,联军全线向郑国发起进攻。根据战前部署,晋国四军分率各路诸侯,从四面向郑国都城新郑发起猛攻。
中军元帅荀罃、中军佐范匄亲率晋中军及鲁军、齐军、宋军进攻鄟门;上军帅佐荀偃、韩起率领上军及卫军、曹军、邾军进攻梁门;下军帅佐栾黡、士鲂率领下军及滕军、薛军进攻北门。
新军帅佐赵武、魏绛率领新军及杞军、郳军砍伐路边的栗树。
联军在郑国都城外连续攻击了四天,到10月15日,方暂时把联军驻扎于汜水边歇兵休整。
荀罃命令:“修理作战工具,备好干粮,送回老幼,伤病员居于制邑,不日再次包围郑国,务必将郑国拿下!”
郑国人挡不住了,派人请求投降。
晋悼公差点笑喷了茶水,哦,你就谁来便投降谁啊?你看我们那么多国家,兴师动众组织兵马是闹着玩的?投降就行了啊?
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晋国能拿郑国怎么办呢?郑国是一个中原姬姓诸侯,晋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难道想要灭了同姓诸侯?
作为盟主,无非就是让诸侯服从自己,现在人家表示要服从自己了,你还能怎么样呢?
再加上那些个中原诸侯,谁愿意真的想打仗呢?无非是晋国有命令,不得已而跟着。
现在郑国都愿意投降了,于是便有不少诸侯去为郑国求情。
晋悼公想了想,看在这次郑国并未向楚国求援的份上,给出了条件:投降可以,必须要订立盟约。
对郑国来讲,郑国又不是第一次订立盟约。再说,在现实问题面前,盟约算什么。昨天刚和楚国订过,今天跟你晋国订就跟你订好了。
郑国隆重参加了与晋国的盟誓。怎么个隆重法?年幼的国君郑简公当然参加了,而且郑国六卿悉数到场。
郑国执政大夫子驷代表郑国宣誓了:
“郑国上卿郑騑谨代表郑国盟誓:天降祸于郑国,郑国不幸处于两个大国之间求存。
如今,大国以武力威胁,导致郑国祖先神灵不能安享祭祀,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百姓辛苦羸弱且无处申告。
今日盟誓后,郑国如果不服从强大且有德礼的大国,怀有貮心的话,有如此盟!”
子驷的盟誓显然就是“谁对郑国好,尊重郑国,而且有保护郑国的实力,那郑国就听谁的话”。
这下可让在场的所有晋国大夫生气了,上军帅荀偃闻言大怒,左手按住剑柄,指着子驷道:
“不行,你说的不算,必须修改盟书,重新盟誓!”
子驷冷冷盯着荀偃,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寒光,他不发一言,会盟现场顿时弥漫着紧张气氛。
诸侯们都吓傻了,难不成会有流血事件?
但郑国人就是郑国人,中原诸侯小强级别的那类。只见一名年轻人步履坚定地走向子驷,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一字一句道:
“誓言已经昭告神灵,难道还可以改么?如果可以改的话,那大国也可以背叛!”
这人是谁?郑国卿大夫子展!
应该说,郑国国内的卿大夫中,也是有亲晋派和亲楚派的。这位子展便是亲晋派,而子驷是亲楚派。
但在国家利益面前,郑国上卿子展坚定地与子驷站在一起。
郑国其他四卿也动了,他们都走将上前,与子驷、子展一起,冷冷盯着荀偃。
郑国人,就是那么有个性。荀罃皱了皱眉,见荀偃气得真想拔出剑来,便走上前去对他轻声耳语道:
“讨伐郑国,郑国已经表示投降,按理也应该到此为止了。我们要求盟约,他们也答应了。
他们的盟誓也没有错,不是晋国讨伐他们,就是楚国讨伐他们,他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选择谁最强便服谁,所以失礼的是我们。作为主盟者,我们晋国应该要有一定的格局,不必去计较这些了。
郑国,是口服而心不服啊。我们不如退兵回去,然后广修德行,重整军队,再次前来。
一次不行,那便两次,总有一天,会让郑国真心归顺,何必非得今天便要他们心服口服?
只要我们晋国有足够的威望,不要说一个郑国,就是其他远方的诸侯也一定会来归服。
不管如何,总不能在一个向神灵盟誓的庄严之地出现血光吧。”
荀偃不得不服啊,果然姜是老的辣,元帅说的太有道理了,对郑国,确实应该不能急于一时。
于是,便沉着脸退了下去。
荀罃对子驷、子展等人拱手行礼道:“既然如此,那就依大夫之意结盟吧。”
就这样,到会诸侯都与郑国人歃血为盟,完成了签约仪式。
对郑国人来讲,很显然,就是一个虚与委蛇的态度。
因为郑国人很清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郑国将面临着来自楚国的讨伐。
原来,郑国其实在内心里是不服晋国的,前些年归顺晋国,也是实属无奈。
这些年来,由于楚晋两国争霸,郑国被夹在中间受气,日子过得很苦。
看到陈国人一会儿归顺楚国,一会儿归顺晋国。到头来,居然把楚国大兵和晋国大兵调动来调动去
郑国突然找到了灵感:那就这样吧,既然我们过得那么苦,就让你们两强相争吧。
公元前565年,郑国发兵讨伐蔡国。
郑国人打超级大国不行,但打其他国家那也算是厉害的。平心而论,这是一个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国家,蔡国当然被打了个大败。
郑国人抢了大量人口财物便回国了,然后,由郑国执政上卿子驷,带着五岁的郑简公赴晋国,还把几百名用绳索系成一串的蔡国俘虏敬献给晋国。
郑国居然敢捋楚国的虎须,一开始晋悼公对郑国是欣赏的。
但蔡国是楚国眼下最忠心的盟国,郑国居然无故侵略蔡国,这下惹毛了楚国人。
楚共王又一次大怒,公元前565年冬天,楚共王派熊贞讨伐郑国。
郑国早有准备,楚国大兵一到,郑国人马上投降,按楚国的要求签订了和平协议。
楚国很满意,撤军回国了。
投降楚国后,郑国又派大夫伯骈到晋国,向晋悼公汇报了郑国与楚国签订和平协议的情况。
伯骈对晋悼公说:“先前,根据晋侯您的命令,郑国倾全国之力讨伐了不服从晋国的蔡国,还俘获了蔡国司马公子燮和数百名俘虏。
郑国不敢私自享用,都敬献给了晋国。但郑国因此得罪了楚国,楚国出兵讨伐郑国。
楚军烧毁了都城外面大量的房舍,人民流离失所,眼看国家就要败亡了,人民都来泣求国君体谅百姓之苦。
寡君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与楚国签订和平协议,以求百姓安心。
但这样又导致寡君失信于晋国,所以非常惶恐,特命外臣前来请罪。外臣愿以一死抵郑国之罪,但愿晋侯能够体谅郑国之难处啊。”
喔噻,这位叫伯骈的郑国大夫,把一件明明是郑国自己违背信义的事,说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整番说词,讲事实摆道理,堪称整个春秋时期外交史上的一篇经典啊。
中军元帅荀罃轻蔑地看着郑国人的表演,对郑国人说:
“少来这一套了,你们既然受到楚国讨伐,怎么不及时向我们晋国报告?
连抵抗也不抵抗一下便立刻屈服于楚国,现在还居然振振有词来说明理由。
既然这样,那就请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寡君准备率领诸侯去你们郑国,那我们就在你们郑国都城下相见吧!”
晋悼公听荀罃这样一说,也知道原来郑国才是最大的忽悠派。先前还献俘,原来你就一墙头草啊。
既然你郑国想玩阴的,那就给你点颜色瞧瞧吧。
公元前564年秋收之后,晋悼公发兵组织了晋、齐、鲁、宋、莒、曹等十二国联军讨伐郑国。
郑国,不把你打疼了,你真不知道什么叫中原霸主!
公元前564年10月11日,联军全线向郑国发起进攻。根据战前部署,晋国四军分率各路诸侯,从四面向郑国都城新郑发起猛攻。
中军元帅荀罃、中军佐范匄亲率晋中军及鲁军、齐军、宋军进攻鄟门;上军帅佐荀偃、韩起率领上军及卫军、曹军、邾军进攻梁门;下军帅佐栾黡、士鲂率领下军及滕军、薛军进攻北门。
新军帅佐赵武、魏绛率领新军及杞军、郳军砍伐路边的栗树。
联军在郑国都城外连续攻击了四天,到10月15日,方暂时把联军驻扎于汜水边歇兵休整。
荀罃命令:“修理作战工具,备好干粮,送回老幼,伤病员居于制邑,不日再次包围郑国,务必将郑国拿下!”
郑国人挡不住了,派人请求投降。
晋悼公差点笑喷了茶水,哦,你就谁来便投降谁啊?你看我们那么多国家,兴师动众组织兵马是闹着玩的?投降就行了啊?
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晋国能拿郑国怎么办呢?郑国是一个中原姬姓诸侯,晋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难道想要灭了同姓诸侯?
作为盟主,无非就是让诸侯服从自己,现在人家表示要服从自己了,你还能怎么样呢?
再加上那些个中原诸侯,谁愿意真的想打仗呢?无非是晋国有命令,不得已而跟着。
现在郑国都愿意投降了,于是便有不少诸侯去为郑国求情。
晋悼公想了想,看在这次郑国并未向楚国求援的份上,给出了条件:投降可以,必须要订立盟约。
对郑国来讲,郑国又不是第一次订立盟约。再说,在现实问题面前,盟约算什么。昨天刚和楚国订过,今天跟你晋国订就跟你订好了。
郑国隆重参加了与晋国的盟誓。怎么个隆重法?年幼的国君郑简公当然参加了,而且郑国六卿悉数到场。
郑国执政大夫子驷代表郑国宣誓了:
“郑国上卿郑騑谨代表郑国盟誓:天降祸于郑国,郑国不幸处于两个大国之间求存。
如今,大国以武力威胁,导致郑国祖先神灵不能安享祭祀,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百姓辛苦羸弱且无处申告。
今日盟誓后,郑国如果不服从强大且有德礼的大国,怀有貮心的话,有如此盟!”
子驷的盟誓显然就是“谁对郑国好,尊重郑国,而且有保护郑国的实力,那郑国就听谁的话”。
这下可让在场的所有晋国大夫生气了,上军帅荀偃闻言大怒,左手按住剑柄,指着子驷道:
“不行,你说的不算,必须修改盟书,重新盟誓!”
子驷冷冷盯着荀偃,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寒光,他不发一言,会盟现场顿时弥漫着紧张气氛。
诸侯们都吓傻了,难不成会有流血事件?
但郑国人就是郑国人,中原诸侯小强级别的那类。只见一名年轻人步履坚定地走向子驷,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一字一句道:
“誓言已经昭告神灵,难道还可以改么?如果可以改的话,那大国也可以背叛!”
这人是谁?郑国卿大夫子展!
应该说,郑国国内的卿大夫中,也是有亲晋派和亲楚派的。这位子展便是亲晋派,而子驷是亲楚派。
但在国家利益面前,郑国上卿子展坚定地与子驷站在一起。
郑国其他四卿也动了,他们都走将上前,与子驷、子展一起,冷冷盯着荀偃。
郑国人,就是那么有个性。荀罃皱了皱眉,见荀偃气得真想拔出剑来,便走上前去对他轻声耳语道:
“讨伐郑国,郑国已经表示投降,按理也应该到此为止了。我们要求盟约,他们也答应了。
他们的盟誓也没有错,不是晋国讨伐他们,就是楚国讨伐他们,他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选择谁最强便服谁,所以失礼的是我们。作为主盟者,我们晋国应该要有一定的格局,不必去计较这些了。
郑国,是口服而心不服啊。我们不如退兵回去,然后广修德行,重整军队,再次前来。
一次不行,那便两次,总有一天,会让郑国真心归顺,何必非得今天便要他们心服口服?
只要我们晋国有足够的威望,不要说一个郑国,就是其他远方的诸侯也一定会来归服。
不管如何,总不能在一个向神灵盟誓的庄严之地出现血光吧。”
荀偃不得不服啊,果然姜是老的辣,元帅说的太有道理了,对郑国,确实应该不能急于一时。
于是,便沉着脸退了下去。
荀罃对子驷、子展等人拱手行礼道:“既然如此,那就依大夫之意结盟吧。”
就这样,到会诸侯都与郑国人歃血为盟,完成了签约仪式。
对郑国人来讲,很显然,就是一个虚与委蛇的态度。
因为郑国人很清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郑国将面临着来自楚国的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