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汉末小粮官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王佐之才

第三十二章 王佐之才

    三公府邸在雒阳城的东南角,由北到南分别为司空府、司徒府和太尉府,每座府邸占地十分巨大,可以算是一个小宫殿了。但实质上三公在东汉政权中虽然地位很高,却基本上都是吉祥物的存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东汉的皇帝是通过尚书台来处理政务,真正的大佬是尚书台的尚书令。曹cao很可能是东汉历代政权中权力最大的司空。

    王垕三人很快抵达了司空府,会议在司空府正堂召开。三人依据职务不同由侍从引领到不同的座位。其中郭嘉坐在曹cao左手第二的位置。与行军途中座位不同,左侧这边的座位都是曹cao的司空府属官。

    王垕和陈群虽然职位不高,但由于司空府掾属地位超然也坐在曹cao左侧靠前的位置。陈群的西曹掾属比王垕的掾属高一级,因而座位也比王垕更靠近曹cao,紧挨着郭嘉在第三位。

    在陈群和王垕之中还夹着一个东曹掾毛玠,之后才是王垕。

    在王垕之后,则是五子良将以及虎豹骑的曹纯、夏侯尚等曹姓、夏侯姓将领。五子良将和虎豹骑都属于司空府直属部队,各级主将自然也都是司空府属官。

    同理,能坐在曹cao左侧第一的当然是曹cao的万年副手曹洪。

    曹cao右侧则是那些虽然属于曹cao阵营,但名义上还是汉臣的官员,比如排在第三位的广阳太守曹仁、第四位的颍川太守夏侯渊、第五位的振威将军程昱,第六位则是刚刚伤势稍好就被认命为雒阳令的满宠等。

    至于右侧第一和第二,估计大家早就猜到了。

    坐在曹cao右侧第二位的是夏侯氏大家主,河南尹,独眼将军,种田天赋MAX,打仗天赋为负,夏侯惇,夏侯元让。

    第一位更是不凡。

    只见那人风姿奇表,样貌端庄,一身玄衣浆洗得极净,没有一丝尘土。他似乎还用过熏香,王垕距离较远依然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在他身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几盘竹简,其中一盘打开铺在案几上。他本人则盯着这盘竹简不时的皱眉,却依然风度翩翩。再加上对面郭嘉一副痨病鬼模样的衬托,更显得其人洁白高雅。

    这人自然就是大汉侍中,守尚书令,传说中真正的大佬,保皇派的中坚力量,颍川荀氏家主,曹cao的好友,荀彧,荀文若。

    曹cao见人都齐了,示意韩浩将门关上。

    “诸君安好。我军败入司隶,幸亏袁绍军缺粮没有追击,我们才算是暂时安稳了。但下一步该怎么走?还需要诸君今日拿出一个章程。荀令君,你带队来到司隶一个多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隶的情况吧。”

    荀彧拿起之前一直观看的竹简,环视众人说道:“经调查估算,河南尹有户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二,口五万九千三百二十七。”

    众人愕然:“竟如此之少?”

    大家吃惊是有道理的,在61年前,汉永和五年,也就是西元140年,汉朝的人口普查显示,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而在董卓进京之前,汉末虽然发生了像黄巾起义、凉州叛乱那样的大乱,但并没有影响到司隶,反因为中原、河北、凉州等地的叛乱,大量人口涌入司隶避祸,人口数理应比永和年间要高不少。

    但经历了董卓之乱,河南尹的人口居然锐减了二十倍之多。

    王垕也是心底一沉,连人都没有,怎么支撑一个政权?

    还好荀彧又念了弘农、河东两郡的人口数据,比河南尹要好不少,各有十几万口。平阳郡还没来得及统计,河内郡则大部分都在袁绍军控制中无法统计。

    另外荀彧统计的只是普通百姓。曹军之前迁移了百万青州黄巾,大部分留在兖州、豫州屯田,但也有三十万之众进入司隶屯田,夏侯惇就是负责统筹司隶屯田事宜才转任河南尹的。

    还有就是虽然司隶的士族大部分都被董卓霍霍死了,但比如弘农杨氏、荥阳郑氏、河东卫氏、裴氏等士族保存还算完好,他们家族之中多有隐匿的农奴,人数不少。

    说道这里荀彧还顿了一下,因为太常杨彪“主动”要求留守许都并没有跟随汉帝前来雒阳,估计这时已经是袁绍阵营了。

    “…河南、弘农等地的耕地数量为…”

    “…现有的耕地秋后预计可得粮食为…”

    “…现我军在司隶有士兵一万零四百人,但大多是新征招的士兵,战力低下…”

    荀彧不停更换竹简汇报各项工作数据,曹军上下随着一项项数据的出炉而逐渐眉头紧锁。相比于人口、土地都很富裕的兖州、豫州,司隶这里太穷了。

    “司隶校尉钟元常(钟繇)坐镇的三辅之地相关文书正在送来的路上。另钟元常并北地太守段煨、安定太守苏则等人前日一同写信给我,言雒阳年久失修,请求汉帝与司空返回三辅。”

    曹cao神情一厉,伸手道:“信在何处。”

    荀彧从怀中拿出一块锦缎交到曹cao手中:“司空请看。”

    曹cao将钟繇等人的书信看完,松下一口气:“元常等人只是担心我等再雒阳居住不好,不是要…”

    说道这里他看了一眼荀彧,跳过刚才的话题继续道:“但我不想去长安,我军的中心还在中原,离开雒阳进入雍州,我军就再难返回中原了。”

    荀彧道:“那我就写信给元常,让他继续替大汉守好三辅之地。元常不是庸人,定能明白司空的苦衷。元常、段煨等人忠于汉室,但不是忠于司空。如果司空没有返回许都带来汉帝,可能元常他们就不得不听命于袁绍,带兵来攻打咱们了。”

    曹cao指着王垕哈哈大笑:“我也没想到真能返回许都,这多亏了厚土啊。”

    跟随曹cao一同返回许都的人也都笑了起来。

    荀彧看向王垕,郑重的向王垕行礼。

    王垕赶紧还礼。

    曹cao又道:“文若,这里都是自己人,不是开朝会,你也放松一点,咱们可也算‘老夫老妻’了,别总司空司空的。”

    众人又是一通笑。

    荀彧也淡淡的陪着笑了几声:“那就听孟德大人的。因为孟德大人的神来之笔,我军目前的处境比我最早预想中的情况要好的多。只要我们死守雒阳八关,开垦荒地,好好屯田,再逐步将屯田兵转换民籍,不出十年,雒阳又能成为天下的中心。”

    “十年啊。”

    曹cao感叹道,“可有更快的方法?”

    荀彧摇头,众人也大多没有办法。

    郭嘉拿出新酒壶饮了一口道:“主公,我有上中下三策,可破我军困局。”

    曹cao和众人立刻都精神起来。

    曹cao道:“奉孝快说。”

    郭嘉摇晃着酒壶道:“上策。征招屯田兵中勇武之士,加以训练,待秋后粮草丰收,北进河内,进而以河内为跳板,直攻邺城。如能攻下邺城自然好,如攻不下,待袁绍救援邺城,我军再东出虎牢,夺取东郡和陈留。同时封臧霸为青州牧,辽东公孙度为幽州牧,孙权为扬州牧,让他们牵制袁绍的兵力,甚至还可以封刘表为荆王,也让他帮忙,至少别拖后腿。再命张绣军北上,夺回许都,进而夺回整个中原。”

    听了郭嘉的上策,曹cao、荀彧等人还在思索,坐在郭嘉下首的陈群道:“郭祭酒的战略没有问题。但我军可有如此多的兵力和能支撑的军粮吗?”

    郭嘉只是喝了口酒,回道:“我只管军略,后勤不归我管。”

    曹cao和众人看向荀彧,荀彧思索道:“如果不计后果的加征赋税,能够凑出奉孝上策需要的粮草,但如果我军失败…”

    荀彧后面的话没有说,但意思很明显,如果加征了这么多粮草还不能反攻中原,曹cao势力也就没有机会再存在下去了。

    曹cao也明白这其中的凶险,天生的冒险精神让他险些就直接同意了郭嘉的计划,但他还是问道:“中策和下策又是如何?”

    郭嘉道:“中策和文若的方法类似,先屯田,一点点提升国力。但不理睬袁绍,而是待国力略微提升便挥兵南下,击败刘表占领荆州。再利用荆州的人口和地理优势,联合孙权一同进攻中原。”

    曹cao又道:“下策呢?”

    “下策则是主公立刻整合兵力,等大河解冻,趁春耕之际,袁军缺粮,直接返攻兖州,烧毁所有浮桥渡口,切断袁军南北联系。再沿途依靠屠城获取补给,直接南下许都,堵死袁绍。只要袁绍死了,他的那些不成器的儿子根本没办法支撑家业。”

    曹cao摇头:“我答应过厚土,以后不再屠城,此法不妥。”

    荀彧若有所思的看了王垕一眼。

    曹cao又道:“下策不可取,中策还是太慢,上策又太急。奉孝可还有其他办法。”

    郭嘉不禁摇头:“其实还有一策,主公可以去和袁绍攀攀关系,看能不能保全大家的性命,大家一同投降罢了。”

    曹cao苦笑了一下没有反驳,夏侯惇一拍桌子站起身道:“我等只愿意听命于孟德,袁绍一个腌臜小人,如何能够服他?”

    曹cao连忙劝道:“奉孝也只是说笑,元让不要当真。”

    夏侯惇还是用独眼怒视郭嘉,郭嘉连忙起身向夏侯惇道歉。

    王垕心底一阵无语,这夏侯独眼是真傻还是假傻啊?郭嘉很明显在调侃曹cao,难道那只射瞎他左眼的箭还伤了他的脑子?

    夏侯惇当然知道郭嘉是在开玩笑,但他为人极其方正,在原本的位面中曹cao称王后各将领都授予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汉朝官职,便上书希望曹cao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曹cao一开始没有答应,但夏侯惇强烈要求,曹cao只能给他封为魏国的前将军。

    同时他的脾气又比夏侯渊还要暴烈,在独眼后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就要将镜子推倒。因此他十分看不惯郭嘉平日间没有正行的样子,不能容忍郭嘉对曹cao的调侃。

    最终曹cao也没有确定之后的战略方针,曹军阵营来到雒阳后的第一次内部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每个人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翳。

    ————我是分割线————

    三国小知识:陈寿的《三国志》将夏侯惇都黑出翔了,记载的夏侯惇唯一一次领兵记录还是火烧博望坡...但即便如此,陈寿也不得不形容夏侯惇“勇猛善战”。夏侯惇还曾向曹cao提出过想要统一天下就要先灭蜀,再灭吴的方略,只是曹cao虽然采纳,却来不及施行便病故了,之后不久夏侯惇也病故。曹丕继位后反倒多次在东线用兵,平白错过了蜀汉闷头发展积攒国力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