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狄仁杰
天底下哪有废皇后的儿子安坐储位的,别看李弘现在储位稳固,一旦废后的诏书被上官仪拿到门下省正式通过,自然有人会看“非嫡非长”的太子不顺眼,乐得去争拥立之功。前太子忠虽被贬为庶人,但还好好活着呢,已死的萧淑妃的儿子就更不必说了。
皇后与太子本就相辅相成,皇帝轻易地放弃了废后,其中未必没有太子的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李弘的记忆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差不多大,如今上官婉儿已经出生了,太平公主还会远吗?
李弘不知道这几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所以他只能派人盯着他记得名字的王伏胜。至于上官仪,他能面见皇帝的机会太多了,防不胜防。
此外,李弘盯上了一个人物——显庆年间,阎庄的叔父阎立本任河南道黜陟使,负责对官吏的考核,时有小吏状告汴州判佐,阎立本审问后发现其德才兼备,称之为“沧海遗珠”。之后阎立本推荐他成为并州法曹,如今已有数年。
此人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
蓬莱宫建成之后,李治任命刘祥道、窦德玄、阎立本等各部高官共九人担任持节大使,分行各地,干的就是原本废除的黜陟使的活。李弘与阎庄闲聊时,聊至此处,遂听到了狄仁杰的故事。
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李弘知道了狄仁杰在哪,不管他是不是如传说中的断案如神,李弘都决意把他弄到东宫里来,起码一代名相是稳稳的。
正巧原太子洗马郭瑜升为太子率更令,原共两人的洗马一职暂时空缺一位,李弘有心但奈何狄仁杰如今的并州法曹正七品下,距离从五品下的太子洗马差了好几级,所以这其中还需要一番cao作。
与此同时,一个极有可能与厌胜之术有关的人出现在了李弘的视线中——道士郭行真。众所周知,李唐尊李耳为祖,以道教为国教。道士,尤其是有名气且能说会道的道士,自然是大受欢迎。郭行真就是这样一位道士,数次受帝后二人的邀请,进宫讲道。
李弘觉得破局的关键点就在郭行真和王伏胜身上了,偏偏不太合适直接把王伏胜逮了……李弘担心万一少了王伏胜再出个李伏胜,岂不是尬住了。
这么一想,李弘赶紧派阎庄亲自去吏部调取狄仁杰的考功履历。如果狄仁杰真如传说中那般断案如神,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皇帝搬到了蓬莱宫,李弘每五日视诸司奏事却没有停,只是换到了从立政殿前立政门变成了思政殿前光顺门。有了这一层关系,李弘与诸司的中层官员大都混了个脸熟。如此,太子想要查一个地方上七品官的履历,自然没有不长眼的在其中恶意阻挠,就连流程都没走正规路径,毕竟李弘也只要要一份履历的抄本而已。
不过两三个时辰,李弘看到了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这几年的考评结果——显庆年间狄仁杰接任并州法曹参军,上任三个月,处理完了前任累积下来的数百件案件,并让原告被告皆无异议。此后每年的考功都是上等,还曾远赴西域,同样记功。也就是说,除非吏部出了问题,否则即便李弘不插手,狄仁杰最近几年也定会升官。
看到狄仁杰真有断案之能,李弘愈加心动了,想了想,他说道:“阿芊,去把上个月我让你收着的梳妆台从库房里搬出来,打理好,我们去拜见皇后!”
至于李弘打得什么主意?无他,撒娇大法罢了!
不怪李弘心急,他现在身边实在没有这种类型的人才,阎庄带兵打过仗,处理东宫琐事也可胜任,但在刑侦上可一点天赋都没有。其他李弘能信得过的就不必说了,毕竟他要做的事暂时没法和帝后解释,所在起码在现阶段要瞒着帝后,如此,人选就更少了。
所以,李弘觉得,与其碰运气,不如干脆选一个历史已经证明过的很靠谱的人。
历史上,狄仁杰活着的时候成功劝谏武则天立下李姓太子,死后,参与复辟唐朝的“神龙政变”张柬之、敬晖等人,都曾得到过狄仁杰的举荐。
而被李弘心心念念的狄仁杰正在同并州长史蔺仁基等人爬太行山。
三年前,与狄仁杰同为并州法曹参军的郑崇质奉命需要远行西域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而此行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狄仁杰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远离亲人万里之遥怎么能不忧心呢!”主动表示愿意代替郑崇质前往西域。
之后狄仁杰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西域是常人眼中的方外之地,正常人推托都来不及,甚至还出现过因为要往西域而辞官的人。因而见了毛遂自荐的狄仁杰,蔺仁基非常感动。此时他正与并州司马李孝廉不和,在并州府衙和李孝廉三天两头的吵架。看着主动为同僚分忧的狄仁杰,蔺仁基一时之间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
蔺仁基躬身自省,还成了并州的一段佳话。
狄仁杰去往西域后,蔺仁基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颇有斗南第一人的风采。
等到一年多以后,狄仁杰从西域归来,突然发现自己虽不在并州,但并州到处都是自己的传说。旁的不说,自此之后狄仁杰便与“狄吹”蔺仁基关系便十分要好。
冬日的太行山别有一番滋味,狄仁杰登到山顶,向南望去,正巧头顶一片白云向南飘飞,显得分外孤独。狄仁杰想到了自己曾解决郑崇质的烦恼,但他父母如今远在洛州河阳,自己却久久不能相见,遂生感慨,对着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
但这一片孤飞的白云如何能飘这般远?
只是因为心中有所牵挂。
狄仁杰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
皇后与太子本就相辅相成,皇帝轻易地放弃了废后,其中未必没有太子的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李弘的记忆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差不多大,如今上官婉儿已经出生了,太平公主还会远吗?
李弘不知道这几件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所以他只能派人盯着他记得名字的王伏胜。至于上官仪,他能面见皇帝的机会太多了,防不胜防。
此外,李弘盯上了一个人物——显庆年间,阎庄的叔父阎立本任河南道黜陟使,负责对官吏的考核,时有小吏状告汴州判佐,阎立本审问后发现其德才兼备,称之为“沧海遗珠”。之后阎立本推荐他成为并州法曹,如今已有数年。
此人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
蓬莱宫建成之后,李治任命刘祥道、窦德玄、阎立本等各部高官共九人担任持节大使,分行各地,干的就是原本废除的黜陟使的活。李弘与阎庄闲聊时,聊至此处,遂听到了狄仁杰的故事。
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李弘知道了狄仁杰在哪,不管他是不是如传说中的断案如神,李弘都决意把他弄到东宫里来,起码一代名相是稳稳的。
正巧原太子洗马郭瑜升为太子率更令,原共两人的洗马一职暂时空缺一位,李弘有心但奈何狄仁杰如今的并州法曹正七品下,距离从五品下的太子洗马差了好几级,所以这其中还需要一番cao作。
与此同时,一个极有可能与厌胜之术有关的人出现在了李弘的视线中——道士郭行真。众所周知,李唐尊李耳为祖,以道教为国教。道士,尤其是有名气且能说会道的道士,自然是大受欢迎。郭行真就是这样一位道士,数次受帝后二人的邀请,进宫讲道。
李弘觉得破局的关键点就在郭行真和王伏胜身上了,偏偏不太合适直接把王伏胜逮了……李弘担心万一少了王伏胜再出个李伏胜,岂不是尬住了。
这么一想,李弘赶紧派阎庄亲自去吏部调取狄仁杰的考功履历。如果狄仁杰真如传说中那般断案如神,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皇帝搬到了蓬莱宫,李弘每五日视诸司奏事却没有停,只是换到了从立政殿前立政门变成了思政殿前光顺门。有了这一层关系,李弘与诸司的中层官员大都混了个脸熟。如此,太子想要查一个地方上七品官的履历,自然没有不长眼的在其中恶意阻挠,就连流程都没走正规路径,毕竟李弘也只要要一份履历的抄本而已。
不过两三个时辰,李弘看到了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这几年的考评结果——显庆年间狄仁杰接任并州法曹参军,上任三个月,处理完了前任累积下来的数百件案件,并让原告被告皆无异议。此后每年的考功都是上等,还曾远赴西域,同样记功。也就是说,除非吏部出了问题,否则即便李弘不插手,狄仁杰最近几年也定会升官。
看到狄仁杰真有断案之能,李弘愈加心动了,想了想,他说道:“阿芊,去把上个月我让你收着的梳妆台从库房里搬出来,打理好,我们去拜见皇后!”
至于李弘打得什么主意?无他,撒娇大法罢了!
不怪李弘心急,他现在身边实在没有这种类型的人才,阎庄带兵打过仗,处理东宫琐事也可胜任,但在刑侦上可一点天赋都没有。其他李弘能信得过的就不必说了,毕竟他要做的事暂时没法和帝后解释,所在起码在现阶段要瞒着帝后,如此,人选就更少了。
所以,李弘觉得,与其碰运气,不如干脆选一个历史已经证明过的很靠谱的人。
历史上,狄仁杰活着的时候成功劝谏武则天立下李姓太子,死后,参与复辟唐朝的“神龙政变”张柬之、敬晖等人,都曾得到过狄仁杰的举荐。
而被李弘心心念念的狄仁杰正在同并州长史蔺仁基等人爬太行山。
三年前,与狄仁杰同为并州法曹参军的郑崇质奉命需要远行西域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而此行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狄仁杰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远离亲人万里之遥怎么能不忧心呢!”主动表示愿意代替郑崇质前往西域。
之后狄仁杰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西域是常人眼中的方外之地,正常人推托都来不及,甚至还出现过因为要往西域而辞官的人。因而见了毛遂自荐的狄仁杰,蔺仁基非常感动。此时他正与并州司马李孝廉不和,在并州府衙和李孝廉三天两头的吵架。看着主动为同僚分忧的狄仁杰,蔺仁基一时之间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
蔺仁基躬身自省,还成了并州的一段佳话。
狄仁杰去往西域后,蔺仁基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颇有斗南第一人的风采。
等到一年多以后,狄仁杰从西域归来,突然发现自己虽不在并州,但并州到处都是自己的传说。旁的不说,自此之后狄仁杰便与“狄吹”蔺仁基关系便十分要好。
冬日的太行山别有一番滋味,狄仁杰登到山顶,向南望去,正巧头顶一片白云向南飘飞,显得分外孤独。狄仁杰想到了自己曾解决郑崇质的烦恼,但他父母如今远在洛州河阳,自己却久久不能相见,遂生感慨,对着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
但这一片孤飞的白云如何能飘这般远?
只是因为心中有所牵挂。
狄仁杰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