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话说皇帝封禅,志得意满,本是一片歌舞升平,然而隔壁的事又找上门来。
在贞观朝时,高句丽王室衰微,国家大权由权臣渊盖苏文把持,昔日太宗伐高句丽,打的就是渊盖苏文。而在苏定方平壤城下攻而不克之后,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渊)男生继掌国事。
泉男生初知国政,出巡诸城,他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兵败出逃,退守辽东,派遣其子泉献诚入唐求援。
泉献诚入唐后起初并未得到重视,等他到了长安后才知道皇帝去了泰山,于是又一路从长安追到了山东,意欲献上位于辽东的高句丽城池以求皇帝李治出兵相助。
颇有当年百济的扶余太子率儿子开城向苏定方投降的风范,两者还都是因为弟弟的威胁。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年头难不成兄友弟恭变成了时代潮流?
起初,不论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是不信的,毕竟高句丽人在信誉上的历史评价并不算高,否则也不会任由泉男生的使者从长安一路追着圣驾直到泰山了。当年李世民亲征辽东,有的城池前脚投降喜迎王师,得了赏赐后一有机会就又变回了高句丽忠臣,因此,甚至还有不少人怀疑高句丽诈降的。
直到辽东之地传来更多更详实的消息,大唐君臣们才反应过来,他们握有一个极佳的灭亡高句丽的机会。
那么,究竟是打呢?打呢?还是打呢?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说其中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单就说其中的政治意义——对于李治来说,高句丽是李世民未尽的事业,是他功绩的最好证明!
朝堂上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钱粮,兵源……以及不可忽视的来自吐蕃的日渐增长的威胁。
就李弘看来,按照李唐现行制度,钱粮的问题看似没那么大,但也只是暂时将雷埋到后面罢了。
就府兵制来说,根据位置远近和每年服役时间的长短,在一定期限内的粮草是需要自备的。而为了某次战争特意开展的募兵,同样要求兵员自备一定的粮草和特定武器。
比如当初苏定方灭亡百济前,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余人,这些人在之后基本就驻守在了百济旧地,以熊津都督府为主。不过,这些人成了后来百济动乱的导火索——远渡重洋不过为了名利二字,名离得远,利可就在眼前。
即便是一直严于治军的苏定方,等到自带的粮食耗尽了,海运的后勤不稳定,旁边的新罗靠不住,只能就地取粮了。
军纪的口子一旦放开,即便是苏定方这样的名将也止不住人的恶行。这才有了黑齿常之等人的降而复叛,进而有了由刘仁轨主导的唐军把倭国吊起来锤的白江口海战。
在贞观朝时,高句丽王室衰微,国家大权由权臣渊盖苏文把持,昔日太宗伐高句丽,打的就是渊盖苏文。而在苏定方平壤城下攻而不克之后,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渊)男生继掌国事。
泉男生初知国政,出巡诸城,他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兵败出逃,退守辽东,派遣其子泉献诚入唐求援。
泉献诚入唐后起初并未得到重视,等他到了长安后才知道皇帝去了泰山,于是又一路从长安追到了山东,意欲献上位于辽东的高句丽城池以求皇帝李治出兵相助。
颇有当年百济的扶余太子率儿子开城向苏定方投降的风范,两者还都是因为弟弟的威胁。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年头难不成兄友弟恭变成了时代潮流?
起初,不论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是不信的,毕竟高句丽人在信誉上的历史评价并不算高,否则也不会任由泉男生的使者从长安一路追着圣驾直到泰山了。当年李世民亲征辽东,有的城池前脚投降喜迎王师,得了赏赐后一有机会就又变回了高句丽忠臣,因此,甚至还有不少人怀疑高句丽诈降的。
直到辽东之地传来更多更详实的消息,大唐君臣们才反应过来,他们握有一个极佳的灭亡高句丽的机会。
那么,究竟是打呢?打呢?还是打呢?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说其中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单就说其中的政治意义——对于李治来说,高句丽是李世民未尽的事业,是他功绩的最好证明!
朝堂上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钱粮,兵源……以及不可忽视的来自吐蕃的日渐增长的威胁。
就李弘看来,按照李唐现行制度,钱粮的问题看似没那么大,但也只是暂时将雷埋到后面罢了。
就府兵制来说,根据位置远近和每年服役时间的长短,在一定期限内的粮草是需要自备的。而为了某次战争特意开展的募兵,同样要求兵员自备一定的粮草和特定武器。
比如当初苏定方灭亡百济前,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余人,这些人在之后基本就驻守在了百济旧地,以熊津都督府为主。不过,这些人成了后来百济动乱的导火索——远渡重洋不过为了名利二字,名离得远,利可就在眼前。
即便是一直严于治军的苏定方,等到自带的粮食耗尽了,海运的后勤不稳定,旁边的新罗靠不住,只能就地取粮了。
军纪的口子一旦放开,即便是苏定方这样的名将也止不住人的恶行。这才有了黑齿常之等人的降而复叛,进而有了由刘仁轨主导的唐军把倭国吊起来锤的白江口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