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便民
正说话间,一个业务员进来汇报,“从潮汕发出的一包回批已抵达批局,随同送来的还有汕头天源信局的一封信函。” “天美和阿柴来信了。”天佑既紧张又兴奋。 志源从业务员手中接过信件,递给天佑,“你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天佑将信看完,原来信里是汇报天源信局在派送侨批的时候遇到的新的困难。 天源批局在马六甲创办之初,为了方便侨胞寄批,对于第一次前来寄批的新客户,将华侨的姓名、籍贯、出国年月、工作地点、家乡住址、侨眷姓名等详细登记,每人编列专号,并将副本寄给国内的分号存查。以后,侨胞前来寄批,即使仅写“母亲大人收”,批局也能查询到妥投。 这项措施实施多年,一直没出现大的问题。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一年来,潮汕地区的一些侨眷家属,或因躲避战乱外迁异地,或因度日艰难外出谋生,或因投靠亲戚远走他乡。由于未及时与海外亲人及批局联系,导致侨批送达之时,才发现此处已是人去楼空,导致侨批银信长时间滞留信局,无法送达。近来挤压的侨批越来越多,特向马六甲汇报情况,请示处理办法。 “我突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导致民众流离失所,连侨批递送都出现困难。”志源叹了一口气,看着天佑和阿涛,“你们看,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在南洋侨批业同业公会和天源批局的章程里都有规定,对于因侨眷举家迁徙导致侨批无法送达的情况,非侨批局的过错。由侨批局将信和批银退回寄信人,资费无需退还。实际cao作中,汕头无需将款项汇回,只需开具清单送来马六甲,由批局先行垫付款项退还寄信人。待下一批侨批启运时,马六甲的批局直接从中扣除先垫付的退款,汕头则将旧数抵新数。”阿涛说。 “这样处理确实也符合相关的规定,“天佑接过话,”但我们深入一层思考,侨批是南洋同胞与家乡侨眷唯一的联系方式,一旦侨批无法派送而被退回,双方的联系也就中断了,那么双方都会非常担心亲人的安危情况。我们是否能想想办法,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呢?” “具体怎么说?“志源问。 “我看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由马六甲批局出面联系寄信人,将情况具体告知,询问家乡是否有其他亲人和地址可以接收侨批。如有,由汕头信局将侨批送到新的地址和收件人,不另外再收费。第二,如果收件人在家乡没有其他亲人可以待收,在征得他同意的前提下,侨批暂存放于汕头信局,我让天美和阿柴再多派人手,向邻居、族长、地保等人打探寻找,争取找到侨眷,将侨批送达。如果以上两步均告失败,信和批银退回,情况请汕头信局登记在案,待日后机缘到来,找到相关侨眷,再通知南洋的乡亲可以重新寄批,组织双方联系。”
“这样做,确实既帮助侨眷,也让海外华侨安心。但是,这样会额外消耗大量的人力,增加天源批局的运营成本。侨批局本来就是低成本低利润运行的。“阿涛说。 志源想了想,“我看就按天佑的‘三步曲’老处理吧。毕竟,侨批局创办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侨胞和侨眷。” 天佑起身,“行!那我马上发信给汕头,请阿柴和天美他们将滞留无法派送的侨批的编号和寄信人信息资料发回马六甲,由这边派人联系;另外也请他们再多派人手查访,尽量将每一封侨批都送达乡亲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