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患难真情
夏枫毕竟有过两世为人的经验,长期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素质,那就是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能够保持冷静。他让刘贺和典韦他们先出去,自己一个人在屋里静静地思考。 太史慈、刘贺、高小兰等人都在客厅里候着,焦急地等待夏枫的决定。大约半个时辰后,夏枫出来了。当看到夏枫脸上露出的自信的微笑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太史慈问道:“大哥,想好对策了?” 夏枫坚定地说道:“必须的!” 夏枫说道:“刘将军,小兰,心兰,你们就在这里等着,哪里都不要去。等着我回来。”刘贺等人点头答应,夏枫带着太史慈和典韦出了门,直奔司徒府。 司徒王允看到夏枫去而复返,而且表情严肃,有些惊奇地问道:“枫儿,你怎么回来了,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貂蝉看到夏枫过来,也跟他打招呼。夏枫说道:“二弟、蝉儿,你们就在外面等候,我有要事要和义父商谈。” 王允看到他如此郑重,预感到有事情发生,就说道:“你随我来。” 两人进了书房,王允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夏枫拿出藏头诗帖子,给王允看了,并且将街头流传的说法,也告诉了他。王允脸色极其难看,呆了片刻说道:“好歹毒的计策,这是借刀杀人呀!想不到卫府余孽竟然能够想出如此狠辣的招数,看来在他们的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这件事情太棘手了。” 此事的确棘手,如果不让貂蝉进宫,必然会惹怒皇帝陛下。如果让貂蝉进宫,必然会得罪何皇后。两条路都是死路。 对于夏枫和王允来说,其实只有一条路,他们是不可能让貂蝉进宫的。 王允的脑海里,剧烈翻腾,瞬间转过了无数的念头,都被他一一否定了。最后,他牙一咬,说道:“枫儿,你马上带着蝉儿离开洛阳,回到你们北海郡去。今后再也不要来洛阳了。” 夏枫说道:“我们走了,皇帝陛下和皇后迁怒与您,您怎么应付?” 王允慨然地说道:“老夫已经一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一切由我承担,你今后要好好地对待蝉儿,老夫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这番话,说得夏枫心里无比温暖,他感激地说道:“义父,您对蝉儿真是太好了。” 正在这时,管家王清进来了。他带着一名宫中的内侍,前来宣旨。命令王允明日带着义女任红昌进宫见驾。 王允接完旨意,送走了内侍。对夏枫说道:“事不宜迟,你们马上动身!” 夏枫说道:“不必着急,这不是个好办法。您想,我们走了,您这里实在是无法交代,这叫我和蝉儿无法接受。再者,我们走了,护国军在京城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这个结果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我的意见是,您就带着蝉儿进宫。” 他的话说道这里,王允勃然大怒,手指着夏枫呵斥道:“混账,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竟然为了利益牺牲蝉儿的性命。蝉儿真是瞎了眼了,竟然喜欢上你这么个无情无义的东西。你给我滚出去。” 夏枫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微笑,王允忽然感到不对,他望着夏枫说道:“莫非,你有什么好对策?” 夏枫对王允说了自己的计划,王允大喜,说道:“好计策,枫儿,难怪你能统领十万大军呢?!蝉儿果然没有看错人。” 王允叫貂蝉进来,对她说道:“蝉儿,你跟枫儿走吧。” 貂蝉奇怪地问道:“父亲,为什么要蝉儿走呢?禅儿走了,您怎么办?” 王允慈爱地望着她说道:“好孩子,父亲也舍不得你走,但是,你必须走,而且马上就走。具体的原因,让枫儿跟你解释吧。” 貂蝉哭着说道:“不,父亲,蝉儿就跟在您的身边,哪儿也不去!” 夏枫看到他们父女情深的样子,心里感动,悄悄地走了出去。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王允和貂蝉都眼睛红红的走了出来。王允说到:”走吧。”说完,转身走进了书房。貂蝉跪下向着书房的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跟着夏枫出了司徒府,上了马车。 在路上,夏枫说道:“二弟,你就不要跟我回去了,你们直接去开封,接上华神医,返回即墨城。” 太史慈眼圈红红地说道:“大哥,您多保重。”夏枫挥挥手,示意他们赶紧走。 貂蝉掀起车帘哭道:“枫哥,你保重啊,蝉儿等你回来。” 夏枫含着眼泪转过身去,不再看他们,带着典韦离去。 回到住处,他首先来找高小兰,说道:“小兰,大哥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可能有危险,你可愿意?” 高小兰早想为他做点什么,挺起胸脯说道:“大哥,你说吧,无论什么事情,小兰都愿意去做。”她的眼中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夏枫对她低语了一番,高小兰说道:“大哥放心,小兰一定不辱使命。” 夏枫又叫过刘贺,对他交代了任务。刘贺钦佩地说道:“师长放心,刘贺一定把事情办好。” 最后,夏枫对赵心兰说道:“心兰,你去把黄壮士父子请来。” 不久,黄忠父子进来了。现在,黄叙的肺病已经治好了,脖子上的肿胀也在减轻。夏枫吩咐典韦递上一盒黄金,说道:“黄壮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黄叙的病情已无大碍,你们家里也有事情要做,咱们这就分手吧。” 黄忠从下午开始,就发现护国军的气氛不对,他打听了一下,原来是遇到了危险。现在,夏枫这样做,分明是不想连累他们父子。 黄忠心中感动,不去接典韦手里的黄金,语气坚决地说道:“夏将军,您对我们父子的恩情,我们就不说感谢了。现在你们遇到了困难,您却让我们离开,这也太瞧不起我们父子了。请让我们父子为护国军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