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成为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六章 你说的对,但是也不对!

第六章 你说的对,但是也不对!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

    因为迁都一事,朱标去巡视长安,回来之后便染上了风寒。

    第二年病逝!

    同一年,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也就是说我还有一年的时间。”

    朱允熥不知道因为自己穿越的原因会不会改变这段历史。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朱允熥开始思考起来。

    他决定提前实施计划中的一些事。

    有备无患!

    朱元璋看到陷入沉思的朱允熥。

    突然问道:“乖孙,你对迁都一事怎么看?”

    朱标急忙说道:“爹,允熥还小!”

    “他懂些什么!”

    今天的朱元璋,让朱标一点都琢磨不透。

    每一句话,每个举动,都超出了朱标心中的预判。

    使得朱标完全不知道怎么接。

    迁都这么大的事情。

    就连和朝臣都没有讨论过几次。

    怎么能问朱允熥这样的孩子?

    他才十三岁,能懂什么?

    嗯……

    至少朱标是这么觉得。

    “十三岁了,不小了,也应该让他多了解了解朝廷上的事情。”

    朱元璋挥了挥手,很无所谓的说道。

    他这么问,其实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就是想要看看朱允熥的才能。

    孝顺固然重要。

    可,能力也很重要。

    “乖孙,你就放心大胆的说。”

    “说对说错都没关系。”

    朱元璋笑着说道。

    朱允熥陷入了思考。

    他能明白,朱元璋这是在考验自己。

    不然,刚才说的那番话后面应该还会再加上一句。

    东阁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也没有再处理奏折的事情。

    两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朱允熥的身上。

    都在等着朱允熥接下来说的话。

    “爷爷,孙子以为,迁都一事不太妥当!”

    一炷香的时间后,朱允熥说出了想法。

    东阁变得落针可闻。

    朱标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他可是知道朱元璋对于迁都一事多么的执着。

    朱允熥这么说无疑是顶风作案。

    刚才留下来的好印象,很有可能也会被一扫而空。

    朱标心情忐忑的看着朱元璋。

    不料,朱元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笑了起来。

    “有意思。”

    “真是有意思。”

    “乖孙,你给咱说说。”

    “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笑着说道。

    他的心里也有些惊讶。

    按照他的想法。

    朱允熥肯定会支持迁都。

    毕竟,他和朱标两人提起来了这件事。

    那就是想着迁都。

    朱允熥只要顺着这个想法去说。

    一定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没准儿说的好点,说到了他的心里面。

    还能让他龙颜大悦。

    结果,朱允熥却说自己反对,这让朱元璋觉得很有意思。

    敢这么说,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朱允熥没什么真才实学,只有一片孝心,说的这些都是在瞎说。

    一种就是朱允熥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爷爷,你平时喜欢读书,自从唐朝之后。”

    “可有哪一朝哪一代再定都长安?”

    “即便是有,又有多少?”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唐高宗李治,武周的武则天武曌,多次前往陪都洛阳居住。”

    “李治后面更是驾崩与洛阳紫微宫。”

    “至于武则天,称帝后面更是直接迁都洛阳。”

    “爷爷可知这是为何?”

    朱允熥并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下。

    这么做,有着朱允熥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要是直接回答,即便是在朱元璋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无法将利益最大化。

    只能等朱元璋自己说出来。

    并且还说错了。

    朱允熥再来反驳,将正确的说出来。

    这样才能够起到最佳的效果。

    “粮食不够吃!”

    朱元璋简单干脆的给出了回答。

    别看他是农民出身。

    但他十分的好学。

    称王称帝之后,更是保证每天都要读书。

    所以,能够给出这样的结论也不算是太稀奇。

    这些都在史书上记载着。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后,展现出了格外繁荣的一面。

    引得万国来朝,纷纷学习唐朝文化。

    大唐的居民也对长安纷纷向往。

    使得长安的人口急剧暴涨。

    这无疑就加重了粮食的问题。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关中平原的粮食已经不足以维持大量的人口。

    为了减轻关中的粮食压力,也为了不饿肚子,吃饱饭。

    李治也好,武则天也罢,不得不到洛阳办公。

    官员们也对此乐意见得。

    之所以选择洛阳,是因为隋炀帝在修建京杭大运河时,各地粮食可以通过水路运到洛阳。

    这也使得洛阳一跃成为了中原地区的大粮仓。

    至于调取别地的粮食前往长安。

    也不是不行。

    可,长安位置过于偏西。

    中原地区和其余的地方想要把粮食调到长安。

    走水路还好,走陆路的话,成本高的吓人。

    由于这些原因,后续朝代建立都城,大多选择水路方便的地方。

    北宋就选在了东京汴梁,也就是开封。

    “粮食确实是很大的问题。”

    “大唐盛况的背后就是无数的人口。”

    “史料记载,长安城当年的人口就已经得到了百万。”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量!”

    朱标淡淡的说道。

    神情中带着对大唐的向往。

    万国朝拜,天可汗。

    这些任何一样都表明了大唐的军事、经济、文化的强悍。

    引流了世界的潮流!

    打败,打服了周围的国家,让他们对大唐俯首称臣。

    自信!

    这是所有唐朝人的信念。

    “爹,不用这么妄自菲薄。”

    “我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

    “应天的人口也已经百万。”

    “我大明,不必大唐弱,更不会比任何一个朝代弱!”

    朱允熥语气坚定的说道。

    论起来国力强盛,民族自信。

    大明不输任何的朝代!

    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就是大明!

    比后面那个谁都可以飞龙骑脸,卑躬屈膝的鞭子朝强上不知多少倍。

    “乖孙说的好!”

    “咱的大明,一定会强过以往所有的朝代!”

    朱元璋大笑着说道。

    开心,爽,痛快,舒服……

    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朱元璋此时的心情。

    反正就是得劲!

    那些大臣说这些话,朱元璋可能没有太深的感触。

    反而还觉得很假。

    为了恭维说出来的话。

    丝毫不值得相信。

    从自己孙子口中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咱大孙,能骗自己爷爷吗?

    必不可能!

    “乖孙,爷爷刚才说的可对?”

    朱元璋笑着问道。

    他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兴。

    可,朱允熥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凝固。

    “爷爷,你说的对,但是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