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一世吉祥在线阅读 - 第394章 神奇的老伙计

第394章 神奇的老伙计

    正如杨致所料,夏楚两国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议。

    但双方正式签署和约的时间,足足拖了半年之久。在杨致与张博虎议定事项的基础上,南楚后来又派遣了不下十个批次的使节讨价还价,张博虎却没有再来。

    对于张博虎这样的奇葩人物,也只有杨致能够完全理解。

    张博虎借和谈之机递交的信笺,堪称绝笔。明知南楚必亡,仍然誓死相随。当年一背玲珑,二背杨致,岂能三背南楚?他性情偏执,心高气傲。在信中说得很清楚,情知大夏灭楚之后,天下势必一统,如若投夏,难有作为,妻儿也难免终生背负骂名。舍却性命博个忠臣之名以传世,妻儿一生的境遇也将因此而重写,无论身处何朝何地,都可挺胸昂头做人!

    张博虎在南楚无官无爵,地位尴尬。两国和谈,换来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和平。为谋抵御大夏,与文焕章还有许多事要做,与他人争功毫无意义。不如成人之美,换个皆大欢喜。

    依据大夏官制,将帅外任,战事未了,若非请示皇帝得到批准,擅离职守乃是重罪,杨致自然不会去触那个霉头。但并无明文规定家眷不得探亲,是以杨致命常三回返信阳,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军中团聚。

    全家大小都是第一次见识统驭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行辕,无不兴奋无比,处处感到新奇。

    老爷子虽已年近古稀,仍自身体康泰,精神健旺。每日晚饭后出去散步消食,业已养成的习惯。第一次出去,便命杨致的亲卫统领马扬遣派几个军士,抬着两口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箱子。

    杨致忍不住问道:“爹,你要出去便出去,只要别走远了就行。可你抬着这两口大箱子干吗?”

    老爷子笑眯眯的道:“儿子是大帅。老子岂能太过小气、给你丢脸?我来的时候,带足了银子。其中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锭的现银,一万两兑成了五两一张的银票。孩子们当兵吃粮不容易,你老爹走到哪儿都得给他们几个赏钱!”

    敢情您这是到军中发钱来了?老爷子原本锱铢必较、无比抠门。这些年来儿子搂的钱多了,他被砸晕了、惯坏了,也不在乎了,还自作聪明以为是为儿子挣脸面,买人心。

    杨致无奈的耐着性子劝道:“老爹。军中不比其他地方,虽然你带的银子足够打赏几千人了,可没分到的会怎么想?你就别添乱了,意思意思就行。”

    不仅是老爷子,几个半大的孩子也不让人省心。杨猛整日撺掇军士与他比武,杨骁成天只想试着是否可以诱人赌钱,杨珑到哪儿都是一副监察军纪的模样,杨玲则是到处瞎转悠,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唯独小儿子杨战只有一岁半多大,杨致还是头一回见。疼爱得不行,成天抱着几乎舍不得撒手。

    对于南楚前赴后继的和谈使节,杨致最初还能勉为其难的亲自出面洽谈,后来则是愈来愈不耐烦了。要么是哈欠连天的马虎应付,要么索性打发军中书吏聊为敷衍。

    就在全家来军中探亲度假的这段时日,期间恰逢有一次南楚来使。令几位娇妻为之愕然的是,杨致居然抱着小儿子杨战在帅帐玩耍了半日,从头至尾都未正经瞧过南楚使节一眼。

    南楚方面之所以不厌其烦的这般拖延,皆因张博虎对谭重元晓以利害,所遣使节才会忍辱负重。不敢违逆。

    道理很简单,两国议和期间,自然不会冒然开战。和议达成,若是有效期限只有三五日。那也不太像话,起码也得争取到三五个月。如此一来,差不多一年就这么混过去了。而在一年的时间里,双方都有很多事要做。等到大家都忙完了,和约的有效期限也就到了。

    两国各怀鬼胎,心照不宣。一直拖到夏历隆昌三年的岁末,才宣告正式达成和议,和约内容与杨致和张博虎议定的稍有不同,但也大体一致:夏军中军行辕与陈准所部,让出孝感,退至随州。卫飞扬所部钱放的先锋部队从江州后撤,退至安庆。南楚支付大夏军费黄金三万两,粮秣四十万石。两国就此罢战修好,如若有违,该当如何云云。

    皇帝的隐忍与气魄,令杨致暗暗叹服。自明旨授权杨致主持和议的大半年来,居然从未过问任何相关具体事宜,只是以杨致的两份奏章为依据,有针对性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赵启接到杨致的奏报以及附在奏章之后的和议文本之后,当即就认为没有召集几位重臣商议的必要,粗略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不再理会:“看来南楚君臣也不是那么傻嘛!打完了人家,还只想着要人家付给你工钱,这种事只有杨致那厮才好意思干得出来!”

    虽说突厥当年就时常这么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无意也难以占领大夏国土,与现在的南楚完全没有可比性。

    和约达成是一回事,兑现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张博虎的原因,杨致的竹杠敲得很不成功。唯一的亮点,就是秦氏将余下的第二批三万两黄金顺利运抵信阳杨府。

    秦如炬向杨致如实禀道:“原本还可多运出一万余两的,但为了再度获取相府的通行令牌,被谭重元的五夫人、二少爷、八少爷陆续讹去了四千两,其余几千两只能留之用于应急。”

    “杨帅,先前第一批黄金还好说,第二批是在两国签署和约之后才得以运出,这……这算是谁的?”

    杨致不假思索的道:“不管算谁的,总比留给南楚好。你秦氏是南楚户部的司官吗?我家府邸是大夏的官库吗?秦氏持有两国官方开具的交割文书吗?该算谁的,当然就是谁的。”

    这两批黄金堪称是秦长风与秦如炬担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用性命换来的。如若让皇帝白白捡了个便宜,二人岂能心甘?

    杨致明言黄金仍属秦氏,与大夏朝廷无涉。秦如炬不禁大喜:“有了杨帅这番指点,长风与我就放心了。我们会尽快安排将黄金运往夷州,一路上少不得还要杨帅费心照拂。”

    杨致应承道:“这个好办。你们上蹿下跳的忙活了大半年,在南楚业已十分惹眼。你只须知会大夏秦氏即可,此后不必再管了。”

    “若非张博虎有心抬手,恐怕一两黄金都运不出来。我上次嘱咐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秦如炬答道:“南楚重文轻武,早先谭重元将张博虎发往军中效力时,意在监视文焕章,并未赋以武职。只含糊给了个随军谘议的身份。按南楚官制,即便参照军中参军之类的职事,也不过是从七品的微末小官,是以张博虎一家此前一直寄居在相府。”

    “张博虎因在随州两败大夏而一举成名,才得到谭重元的重视。正式委任他为从五品的随军监察使。挂在都察院门下,仍属南楚文官系统。此番两国和议得成,官职未变,只是升为正四品。根据历朝历代不成文的定例,身有残疾之人因涉及官仪国体,升官甚难。日后如若不是再建奇功,张博虎在南楚的仕途应该是到此止步了。”

    “自首度代表南楚与杨帅会面之后,张博虎并未回到楚都长沙,而是一直滞留在江夏中军行辕。随后相府便遣人为他在长沙寻觅宅院,说是要置府另居。我闻风而动。送了一处三进的宅院给他,家什、仆役、侍婢尽皆齐备。相府中人乐得省事,欣然受之。”

    杨致叹道:“我这位神奇的老伙计,实在是个可怜人啊!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说到底都是他自找的!”

    “这事你办得不错。切记先不要惊动张谭氏与孩子,务必叮嘱你派至张府的人,保证她们母子的安全。到时候如何料理,我自会遣人与你联络。”

    和约签署之后,南楚打着“商洽落实”的旗号。又陆陆续续遣来了几批使节。与其说是来商洽落实和约条款,还不如说是来刺探军情。

    对于支付黄金一事,杨致不问,几批楚使也绝口不提。关于四十万石粮秣。一会儿说正在加紧筹措,一会儿说需要诸多官署衔接协同,一会儿说岁末年初难以征调民夫,一会儿说阴雨连绵、天气湿冷、道路泥泞,不便装载运送……。

    总而言之,压根儿就没打算痛痛快快的给你。这般磨来磨去。转眼就拖到了夏历隆昌四年的三月。南楚先先后后像瘦狗拉屎一般,送来的粮秣还不到五万石。据军医仔细抽检,下毒倒是没有。而据中军主簿刘当亲自验看,得出的结论是:饿疯了的人或许会吃。

    对杨致而言,这是意料中事。每逢战乱,必有逃难的灾民。留着用作赈济,总比耗费军粮要划算。实在不行的话,留着当柴烧也好啊!

    在双方停战的近一年来,杨致作为征楚统帅,也不是全无压力。诸多将领早已等得不耐,纷纷上书请战。远在长安的皇帝亦是如此,朝中已有了杨致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流言。

    赵启却一概置若罔闻,毫不理会,仍然没有半点下旨催促杨致开战的意思。

    这一日,主管户部的宰辅大学士张谦又被召至御书房奏事:“……自上年五月至今,总计已向杨侯拨付了军费七百余万两,粮秣六百余万石,拨付兵部、工部用于造办弓弩刀枪等军械的耗用二百万两。皇上,下月是否仍是照常拨付?”

    赵启眼睛都不眨的道:“当然!”

    张谦偷偷瞄了瞄皇帝的脸色,试着揣摩道:“皇上,微臣谨遵圣意,一直全力保障前方的钱粮支应。但皇上与满朝文武都紧缩用度将近一年了,而在此期间,杨侯麾下大军始终未动,能否暂缓……。”

    赵启随口打断道:“张卿,朕都不急,你急什么?”

    张谦见赵启似乎并无不悦之色,小心答道:“微臣委实是出乎一片忠心,一心为大夏、为皇上着想,万望皇上明鉴。”

    赵启脸色一沉,诛心问道:“张卿,不见得吧?”

    “朕记得清爽,上回杨致呈送的那两份奏章,你事先看过,议事之时也在场。大军南向,善后事宜纷繁复杂,岂能一蹴而就、朝夕见功?按时拨付钱粮军械,一为补充前段消耗,二为囤积以备再战。这些道理,难道还要朕向你逐一细说?据朕所知,张卿与杨致素无往来,从无过节,为何执意要与他过不去?”

    “众所周知,张卿是在户部尚书任上擢升的文华殿大学士。朕再问你,你那几年户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朕自幼喜欢流连市井街肆,因而谙熟民情。你知道如今是何季节么?朕告诉你,如今正值春耕时节!”

    若说赵启一点不急,那也是假的,只是憋在心里不便发作罢了。是以越说越是来气:“朕可以下旨命杨致即刻开战,朕也完全相信,他打下南楚根本不是问题。但与此同时,朕会命你立下军令状,不仅要保证战时的钱粮供给,还要保证战后万千南楚百姓的活命口粮!张卿,你以为如何?你敢吗?”

    张谦吓得一个激灵,扑地跪倒连连叩首道:“微臣不敢!微臣知错了,皇上请恕微臣妄言之罪!”

    赵启冷哼道:“张卿以为,你仅仅只是妄言吗?所谓正人先正己,为人臣者,首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份内职事,切勿因小利而失大节。不过得了别人一点芝麻大的好处,几句画饼似的许诺,就跟他们眉来眼去,甘心给人当枪使!张卿,你自己不觉得掉价么?朕都替你脸红!”

    张谦愈发惶恐无地,以至额头都磕出血来了:“皇上,是臣不该痴心妄想,臣一千一万个知罪了,万乞皇上饶了臣这一遭吧!”

    赵启冷冷道:“你既已知罪,朕亦不加罪。朕不妨明白告诉你,你之所以能得主管户部,是徐文瀚向朕举荐的。人家比你聪明多了,也从来就没打算与你争什么。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张谦自承的痴心妄想,无非是为了与徐文瀚争夺日后的内阁首辅之位。

    现任首辅王雨农业已年迈,几度上奏请辞致仕,赵启都因南楚战事未了而未能应允。宁王赵当与康王赵敢及其一系朝臣,眼见日渐失势,亟需在朝中扶植一个利益代言人。凭心而论,张谦虽说权力欲极强,但能力确实不差,且不属任何派系。对于二王来说,可谓大小长短正合适。

    徐文瀚与杨致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举世皆知。早在武成一朝,就被先帝赋以主理举国钱粮的重任,但那是在杨致尚未掌兵的前提下。他是杨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深谙帝王心术,精通进退之道。

    大哥在朝把握财政大权,老弟在外统驭数十万大军,试问哪个皇帝会放心?主动举荐一个想干的、又干得了的接任,那多好啊!

    ——————————————————分割线————————————————

    PS:多谢诸位看官一路的支持与厚爱!本来只想埋头码字,没好意思求什么。。。但现在还是求吧!什么都行。成绩至少可以好看一点。另外,我尽量做到逻辑严密,前面挖的坑,都会圆回来,不会写无关的人物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