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穿越人世间的少年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农业农村农民

第二十七章 农业农村农民

    文昊是初六回到吉春的。

    他先去老马那里报了到,陪他们两个吃了饭,给他们留了一瓶养生的药,就回了。

    他已经从神色上看出来两人的不安,看来,应该是有一些风声传了下来,于是,就没再说工作上的事儿。

    他知道,这两位不会有任何事儿,有的只会是精神上的彷徨和不安,但他们又有自己的工作,不能远离,只能从其它地方想办法安慰。

    水自流已经给米秘书捎去了信。

    到了初八,马叔、曲婶儿、周秉义、蔡晓光、郝冬梅、水自流、涂志强、乔主任、李文军、周父、文昊、狐影等,聚在了米秘书办公室那里。

    从这一天开始,文昊的事情,郑娟都开始跟着旁听,顺便做些端茶倒水的活计。

    “年前啊,我从平京回来,在火车上碰到不少年轻的孩子,看样子像是学生,有些还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全国各地口音的都有,一开始,我以为是各地农场春节探亲的知识青年,问了一下才知道不是……”

    “已经开始了么?”老马有些疑惑。

    “叔知道些什么?”

    文昊问了一句,他是不得不挑破这个,这么一大摊子事儿,真要给破坏了,哭都找不到地方,要预先防备才行。

    好在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努力一把试试,他又不是反抗,是为了自保。

    “应该不会,没啥,就是瞎猜。”

    “马叔,我却觉得不是小事,都还是学生,难道不上学了?来自全国各地,说明普及面很广!他们言谈话语很少涉及学习、工作,不瞒大家,我有很不好的预感……”

    “你们知道的,这两年,我读了大量的报纸和书,这历史上啊,就没有新鲜事儿,大多没有成年的人,没有是非判断力,脑子一热,容易冲动……”

    “咱们做事情的,有了基业牵绊,谨慎些总没坏处,有预则立,凡事儿有个准备,想来不是坏事儿,待会儿考虑事情的时候,把这些当成背景因素考虑好了。”

    “今儿聚在一起,我想说几件事儿,关于北省这里所有的一摊子事儿,都开了局,章程路子也都有了,今后我想全都委托给米阿姨和他带领的团队,帮忙照看了,股息收入什么的,涉及到钱的事儿,或者难办的事儿,我不在的话,告诉水自流就行。”

    “昊子……”

    “米阿姨,我要在平京呆一段时间了,反正这不也正是你的工作嘛,花了那么多钱,全是国计民生的实业,挂了号的,想来别人也不会轻易让他们付之东流的。”

    “这次去平京,我就给立雪联系上,那边也建一个小组,工作上的事儿,也就能连上了。”

    米秘书一听,大为放松,却不想,文昊跟着的一句话,让她又彻底的无奈了。

    “只是,以后啊,米阿姨把我看成顾问好了,千万别指望太多,顾问,顾问,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了嘛,哈哈……”

    “哈哈……”

    众人也被文昊这无赖的样子逗乐了。

    “另一件事儿,是关于华夏环境的,现今,虽然所有的版块都是挂在华夏环境下面,其实他真正在做的,也不过是环境研究,大到草原环境生态,小到稻田环境这些……”

    “但环境研究涉及太广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全抓起来,咱们做这些事情,其实一直缺少一个抓手,这次,我有了一些想法……”

    “咱们结合靠山屯儿的例子,以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入手,以大田环境、林下环境、牧场环境以及农牧业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为切入口,一边帮助生产,一边展开研究,形成基础后,再向周边自然野生环境延伸……”

    “这样做,环境研究的事情就简单了,还能随时都有成果,

    而且一旦有了成果,就能立刻投入使用,这就是“研”以致用,以“用”促研,形成良性循环了,

    而且起点还不高,可以低起点大批量培养人手,知识青年正好能够发挥作用,环境研究也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最后的好处巨大。如果能够成功,那么,每一个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都将会是一处田园美景,几年前,我马叔和曲婶儿描述的场景,也就能实现了……”

    米秘书、李文军、乔主任等,当年都是在场的,不禁也和老马夫妻一样,有些神往。

    “与农业配套的各种作坊、小工厂,可以因地利就近配置,一边消化农业生产成果,一边为农田生产提供支持,还能顺便消化因耕作技术提升而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

    “这些作坊、小工厂聚集之地,会随着大量非农人口增加,慢慢城镇化,这也就顺手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一举四得……”

    谷壛

    “我看是五得,这样农民手里就有了钱,造福于民啊,生活比城市还要好,到时候,我就搬到农村去住,城里,还是就给年轻人吧……”

    老马听得兴奋,忍不住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也都心向往之。

    “城镇,城镇,就是靠近农村的小城市,小城市也是城市,要说生活,比大城市要安逸的多,到那个时候,马叔绝对会乐不思蜀的。”

    “哈,那敢情好,到时候,我就去当一个小镇长……”

    曲厅长也凑趣说道。

    “那肯定行,有大法官在,肯定路不拾遗。”李文军插嘴说道。

    “当然,工厂一定要和当地主产配套,不一定是面粉厂,在南方,人家是稻米,开什么面粉厂嘛……”

    “这样一来,小城镇其实也就各自有了特色,一方水土嘛……”

    “说起稻米,我想起一个人来,米阿姨,听说靠山屯儿水稻研究基地有一个姓袁的技术员?”

    “是有这么个人,江西人,上面专门调过来的。”

    “对,就是他,以后他要啥就给啥,就是他想在各地新建基地,也全力去做,没有预算,不计代价,而且他的个人生活,也要有专人照顾,就连他的所有基地,也要派专人二十四小时守护,千万不要忘了!”

    “那么重要么?”

    “嗯,很重要,比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重要,研究的是水稻啊,你们可能不知道,育种技术突破后,水稻亩产会有多高……”

    “啊,肯定不会挨饿了吧……”

    是啊,不会挨饿了!

    “米阿姨,粮食、作物专利是一大块,千万要让专利部门跟进,别白白流失了……”

    “这个你放心吧,咱们可是已经尝到甜头了,啥都不用投入,一形成专利知识,就可以不断的收钱,还能变着花样收,还全都是外汇,这简直太好赚了,上面已经发话了,现在,所有的项目,都有人盯着呢……”

    “而且,上面还成立一个专利局,正在全面的研究国内的全部行业,尤其华夏考古复原的各种古艺……”

    文昊一听,大为满意,就这一条,来这个世界一趟,就值回票价了,说不定还能侧面影响psj。

    “还有一个人,是一个姑娘,叫孙玉珍,这次在靠山屯儿遇到的……”

    顺着话头,文昊就把治沙的事儿说了一遍,让华夏环境增设治沙研究小组,配合那姑娘,资源也要倾斜,要尽量供应。

    “咱们把话题拉回来,想法有了,关键就是如何落实了,咱们在这个方面也有不错的基础……”

    “有三个支点,一个是护林员,一个是河长制,一个是农技站,一个是秉义哥和晓光哥推动的知青工作,他们结合起来,四位一体,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知识青年不但是推动者,还是咱们的人才库啊……”

    “还有啊,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建议申办两份杂志,一个叫《人与自然》,就谈刚才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事情,另一个就叫《知识青年》,主题谈关于下乡的事情,有了这两样东西,秉义哥他们就有了宣传工具和教科书……”

    “这样好,咱们不是有知识青年服务中心么,还有巡查和监督人员,可以把记者的工作并起来一起做。”

    周秉义马上赞同,蔡小光却兴奋了,自告奋勇道:

    “这个我擅长,交给我吧,保证做好。”

    “也好,我觉得行!”

    米秘书也表了态,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最后一个,是关于最初那个猜测,不管怎样,咱们吉春新区不能乱,这是咱们事业的基础,我有三个建议……”

    “一个是,一旦有变,提前行动,把相关人员都送出去,上山、上船、下乡……,等等,保证新区生产生活的稳定。”

    “二个是,配合建立相关组织,但要有强力人员参与,能控制住局面,表面配合,实则保护新区和华夏环境所有项目……”

    “三个是,新区街道办发动全部街坊,保护家园,人人有责,每个家长都盯着自家孩子,一旦发现有不安分的,揪着耳朵牵回家去,狠狠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