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入爱琴海,驻威尼斯(求推荐了)
大明帝国相继设立高丽布政司和扶桑布政司,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彻底征服这两个地方,值得全国人民举行一次盛大的仪式。 而且,在崇祯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检的第一个儿子朱慈烺降生。 原本历史上,崇祯的长子就叫做这个名字,那个孩子后来失踪了。 这一世,朱由检当然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大明第一继承人出生,这又是一件让全国人民普天同庆的事情。 于是,朱由检宣布每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为“皇诞日”,也就是皇太子诞生日。 在同时,因为大明帝国收复了扶桑和高丽,庆贺应该摆的大一点。 煌夏商会这边直接送给皇太子一艘豪华游轮,命名为“皇诞号”。 这种最新研发的大型商务游轮,里面有着完整的电力系统和卫生系统,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豪华别墅。 造价高达三十二万银元,船厂售价是五十万银元。 起手就是五十万银元的礼物,这份金额也只有煌夏商会可以拿出来。 然而,这还不算完。 煌夏商会宣布,自今日起,每逢皇诞日,煌夏商会旗下的所有购物店铺,价格都打八折优惠,如果原有折扣,在原有折扣基础上继续打折。 折扣日持续三天,直接让整个大明帝国陷入了购物狂欢之中。 煌夏商会占据了整个大明帝国几乎一半的商品市场,他这样做了,其他商家如果不这样做,直接就能造成挤兑,甚至破产。 所以基本上所有商家都很识趣地都宣布了折扣和持续时间,这更加激发了大明帝国人民的购物热潮。 看到街道上狂热的购物人群,朱由检摇头笑道:“相信不久这一天会让大明百姓们称为剁手日的,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感叹了。” “当然是该高兴的,这可是你儿子出生的日子。”萧升笑道。 朱由检闻言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萧升,问道:“那么大哥你什么时候要孩子?” “我,等到大明帝国征服欧罗巴的时候吧!”萧升想想说道。 等到那个时候,如果时空门因为孩子的出生发生了意外,那么就把孩子控制起来。 他希望一切没事,如果真的有事,就把影响降到最低。 萧升并不是一个无私的人,但也不会逃避责任。 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是他的选择,如果发生什么意外,那就让他来负责。 “这一天不会远了。”朱由检笑道。 大明帝国已经征服了亚洲大部分的地区,势力延伸到东南亚和美洲地区,距离征服欧罗巴的确已经不远了。 话说回来,在大明帝国陷入狂欢的八月底,欧罗巴这边的战争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自英格兰废除议会制以来,整个欧罗巴对其的声讨声连成一片,而到了崇祯三年十月,英格兰直接对荷兰宣战,这是将欧罗巴战争推向高峰的一个关键节点。 获得了大量从大明帝国购买的前膛燧发枪之后,英格兰王国拥有了一支欧罗巴最强大的陆军,再加上通过大明帝国的火炮在海洋上战胜了一次荷兰海军,直接就获得了极高的军事地位。 崇祯四年二月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明帝国皇家商船来到了欧罗巴地中海海域附近。 此时的欧罗巴除了那些欧洲国家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是不容被忽视的,那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统治者为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最初定居在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西历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 也是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虽然现在欧罗巴海军崛起,对其在地中海的统治产生影响,但这一片海域之上,他仍然是主权国家。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正处于苏丹女权时期。由太后代表担任苏丹也就是皇帝的儿子行使权力,这并非前所未有。 现在担任摄政皇太后的是柯塞姆苏丹,被认为是最危险最聪明的苏丹皇太后。 历史上,她通过统治她的儿子穆拉德四世、易卜拉欣一世和她的孙子穆罕默德四世来维持她自西历1623年至西历1687年漫长的统治。 大明帝国虽然已经和英格兰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不代表就不与其它的国家进行合作了,正相反,在计划之中,大明帝国至少要同时支持两个国家,这样才可以平衡发展,不至于让一家独大。 并且,如果走地中海贸易路线,过直布罗陀海峡,奥斯曼帝国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国家,而想要通过与大明帝国交恶的西班牙人掌控的海峡,更是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护航。 为了保险起见,只是依靠英格兰的舰队是无法达到有绝对的把握的,两个国家联合,这样才能确保贸易的正常进行。 于是,这一支商队来到了威尼斯,也就是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 大明帝国的这一支商船是武装商船,三十艘大船全部都是装备着四五门火炮的那种,这里说的火炮都是舰载火炮,比欧罗巴此时的火炮口径大了十倍甚至更多。 这支船队的目的地就是威尼斯。 威尼斯虽然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这里因为远离奥斯曼帝国本土,相对独立,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是附属国的关系。 曾经的威尼斯凭借着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海权霸主,巅峰时期拥有三千多艘商船,拥有最强大的地中海舰队。 当然,现在的威尼斯已经没落了,放弃了军事和商贸的发展,转而投向了人文主义的艺术。 这其中。与欧罗巴地区的各个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海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实际上,在这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势力并不是很强,如果有需要,大明帝国的这支船队就可以直接将其攻打下来。 毕竟这支船队,可是由郑芝龙亲自率领的,带着足足五千人的水师陆战营兵力。 再加上商船上配置的防雨力量,这股军力足以扫平一些欧罗巴小国了。 甚至,和一些强大的欧罗巴国家对抗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大明帝国的战略是不直接插手欧罗巴地区的事务,让他们这些国家之间自相残杀。 所以,郑芝龙没有第一时间直接让大明帝国西洋贸易舰队攻打威尼斯,而是采取了缓慢靠岸的方式。 这一次前来西洋做贸易,郑芝龙带着卢修斯以及十几个加入大明帝国户籍的西洋人。 虽然郑芝龙也懂得一些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但对于西洋人之间的贸易,还是西洋人自己对这边更加熟悉。 上一次卢修斯代表大明帝国出使荷兰七省共和国,本来是带着礼物去的,结果却被荷兰坚决地抵制,甚至还将他驱逐。 回到大明帝国之后,卢修斯就一直想着可以回到这边,让那些目中无人的傲慢家伙,匍匐在自己的面前。 让他们明白,他们侮辱的是一个大明帝国的人,而欺负一个大明帝国的人,下场是凄惨的! 其实他原本想去美洲那边,毕竟那边已经直接支持英格兰与荷兰作战,他觉得自己可以趁机仗势欺人,借助大明帝国的兵锋,直接让荷兰董事会那些家伙认识到他们的无知。 但是他受到了郑志龙的召见,当即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郑芝龙如今在大明帝国的身份是十分显赫的,大明帝国的亲王这个身份,在卢修斯看来,与西班牙国王的身份没有什么两样。 而且,郑芝龙还掌握着大明帝国东南道地区的陆军和海军实力。 单纯论战斗力来说,其所掌握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西班牙王国相抗衡了。 在卢修斯的眼中,大明帝国的铁甲舰是所向披靡的,没有任何一个欧罗巴国家的战舰能够与之媲美。 一艘铁甲舰消灭一支欧罗巴的舰队,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凭借这三十艘武装商船的实力,卢修斯觉得攻打占领一个欧罗巴国家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欧罗巴地区很多国家的人口本来就少,军队数量少的可怜。 而郑芝龙现在手上掌握的这支军队,就算是与五倍或者十倍于己方的欧罗巴军队对抗,也是有着极高的胜算的。 但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战略还轮不到他来插嘴,只能说是跟着舰队一起行动,趁机发泄一下自己曾经在荷兰遭受的屈辱罢了。 奥斯曼帝国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无法与已经普及电报业务的大明帝国相提并论。 大明帝国商船到达威尼斯的消息,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传达到奥斯曼帝国的国都之中。 而在此之前,贸易其实就可以展开了。 大明帝国这边带来了大量的商品,瓷器,茶叶,香料,香水,丝绸,棉布,蔗糖,酒水等等,甚至还有自行车,留声机等等。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整个威尼斯陷入了购物狂欢之中。 有些东西,比如瓷器,茶叶,香料等等,之前就在这里有贸易,而那个时候的价格,是大明帝国现在售卖价格的两倍! 在那些消费者眼中,这就是打了一半的折扣了,这个时候不买难道要等他恢复原价才买吗? 威尼斯的贵族们非常的有钱,之前垄断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让他们赚得非常多,曾经有一段时期,他们每年的贸易收入,比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还要多。 他们有没有大量的金币和银币,而威尼斯这么小的地方,当然不足以让他们来消费。 大明帝国的商船这个时候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面的需求。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有一种特别的产品,那就是书籍。 这些书籍才是郑芝龙亲自来到这边进行贸易的原因。 文化输出和汉文化推广是大明帝国征服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因为在战争方面对欧洲包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不能像在扶桑和高丽那样直接进行文化推广。 而一种柔和的方式就是售卖书籍。 在翻译处的努力之下,双语版的《论语》和《三国演义》形成了。 前者是为了传播儒学的哲学思想,后者则是纯粹为了更高的销量,吸引更多的关注。 郑芝龙不仅仅带来了这两本双语书各三千套,更是把印刷设备都给带来了。 在来到威尼斯的第一天,郑芝龙就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文学出版社。 印刷和售卖书籍。 此时的威尼斯正在盛行对人文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这个时候出现一套全新的思想,直接勾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兴趣。 三千套书籍在第二天就被一扫而空,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就是要买一本书去看看。 艺术和学问有些时候会使人变得癫狂,无所畏惧,甚至选择性忽视身体的感知。 然后在第三天,威尼斯就出现了一股研究《论语》的热潮。 有些人觉得其中的话语非常有道理,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还有些人则是针对其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 双方互有立场,谁也不肯相让,争论不休。 三国演义的字数很多,翻译成英文之后更多,书是五本一整套的方式制作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国演义卖出了一万五千册以上。 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其普及速度之快,就连郑芝龙都没料想倒。 一些人读完了论语和三国演义感觉一阵的空虚,他们觉得需要搞来更多的汉语言书籍学习。 这些人对其中的人文关怀感触非常的深,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汉文化,寻找那些相关的书籍进行佐证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