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曹操训子
书迷正在阅读:霍格沃茨之灰巫师、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男二的铁血妈粉、金元岛云国传说、病娇大佬会读心后每天崩我剧情、重生之我绝不当舔狗、人在诸天,漂到失联、四合院:我的穿越为啥这么陋、魔神乐园、重返1990、惊!她能穿梭时空
孙静来回在堂中踱步,脸上多是愁苦焦急。 自从孙暠作乱的消息传到吴县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如寒风刺骨。 之前虽早有猜测,这个逆子会有大逆不道之举,但猜测终究是猜测,心中难免还会有所期待。 期待着他的长子,真的不会那么愚蠢,会在这个关头举起叛旗。 但万万没想到,孙暠竟然真的那么傻。 一时间,孙静都怀疑这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了。 孙暠以为孙策一死,就没人可以压制他了,他根本就没想过如今的江东政治格局是如何的。 很多人都以为孙策武略超凡,但孙静知道,自己的这位好侄儿虽然政治手段没有他的武略那么非凡,但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自他那位好侄儿统一江东以来,一方面重用宗亲,让他们分别执掌重兵镇守各地,拱卫吴县, 另一方面孙策构造了“宗亲外戚掌郡,异姓将领镇县”的基本格局, 让宗亲和异姓将领互相制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让任何一方的势力大过另一方。 孙策虽死,但是这种格局还在,继续守护着江东新主孙翊。 孙翊就算只有庸人之姿,依靠这种格局,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被人篡位的情况。 更何况如今看来,孙翊的政治手段比其兄高明了不知多少! 更何况吴县还有张昭、周瑜、程普等一众英才辅助孙翊。 就算没有这些人,在告丧文书到达海昏时,那太史子义当即就上表效忠孙翊。 只要孙翊一封调令,太史慈就会立即引兵东向勤主,那时孙暠还能敌的过神亭太史吗? 孙暠在没有了解孙翊真正能力的情况下,就堂而皇之起兵作乱,就是等于亲自把自己送上门来给孙翊立威。 愚蠢至极,还妄想替代君侯。 此时孙瑜孙皎两兄弟都在。 孙瑜是孙静第二子,字仲异,与孙暠同时归随孙策,始以恭义校尉领兵众。 与孙暠不同的是,孙瑜为人谦虚,谨慎,守礼好客,因此往日很得孙策赞誉。 当孙静知道孙翊庐江大胜以后,就一直在堂中来回踱步。 孙暠之乱也让孙瑜、孙皎两兄弟感到震惊,他们从没想过自己的大兄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不顾亲情宗法,竟然敢起兵兵向会稽。 只是毕竟是自己大兄,两兄弟之中孙瑜问孙静道,“父亲,大兄难道真的没救了吗?” 孙暠被黄盖所擒后,就被押送到了吴县,至吴县时,孙翊正在庐江, 因此张昭将孙暠关押在吴县大牢内,并且不许任何人探望,想等孙翊回来再作处置。 孙静听到孙瑜的问话,饶是一时自律颇深的他此刻也是失声道,“救他?怎么救?” “自作孽不可活,汝大兄放下此等大错,旁人已经是无法施救的了。” “如今他是死是活,就看君侯如何决断了。” 终究是兄弟情深,刚成年的孙皎向孙静言道,“君侯孝顺,况此也算是吾孙家家事,不如父亲去求求太夫人,或许太夫人愿意为大兄美言两句。” 孙静叹了口气,“若是以往,太夫人的话也许会有作用。 只是君侯庐江大胜,威望日涨,声威不是往日可比,君侯又对汝大兄之叛十分愤怒,此事恐怕难有转圜余地呀。” 孙瑜也是担忧孙暠生死,他言道,“本来大兄犯下大错,身为臣子不该想着为其开脱,但吾兄弟几个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身为弟弟的我,实在不忍心大兄就这么身首异处。” “太夫人心善,大兄有罪在先,不求免罪,只求免其一死,太夫人会心软的。 且君侯重情义,重情义之人必重孝道,太夫人若是肯去求情,君侯或许会网开一面。 昔日讨逆在位,太夫人也多番为必死之人求情,讨逆无一不宽之。君侯跟讨逆相比,更为宽仁,想来大兄不会必死的。” 孙瑜的话让孙静的态度有点松动。 虽然孙静对孙暠所为感到愤怒,心痛,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又哪里会真的坐视不理呢? 只是孙静还有些疑虑。 “若是君侯知道吾请托太夫人为此等家贼求情,就算君侯碍及太夫人情面免暠儿一死,但恐怕君侯心中最后会迁怒吾等呀。” 面对孙静的疑虑,孙瑜摇摇头,“不然。君侯自小就看重亲族,对兄弟者长者尊敬,幼者爱护,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且那时群臣疑吾等宗亲,君侯不但不疑,还以人主之尊弹压下群臣之疑,这更说明君侯信爱宗亲。” “况我们为大兄至亲,若是不去求情反而会被非议薄凉,君侯万万不会因此怪罪,还会因此为喜。” “君侯是明主,父亲勿太多忧虑,去即可。” 孙瑜的一番话入情入理,听的孙静频频点头。 他转头看向这个以往被他有些忽视的仲子感慨地道,“不管你大兄最后是生是死,但前程肯定尽毁了,以后我们这一支的荣华还需要仲异你来继承了呀。” 孙瑜连忙拱手,脸露谦虚..... 翌日,孙静这段时间来第一次出府,往吴侯府而去....... ..... 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不仅在江东流传,也已经传到了中原。 官渡,曹军大营。 正在帐中议事的曹操突然收到了一封许都来的文书。 曹操是在四月中旬离开许都的。 曹操在四月时听闻袁绍派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因此亲自领兵来救。 在这之间,曹操采纳荀攸声东击西、分兵诱敌的策略,破袁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又在延津南以粮草辎重乱敌,斩杀了袁绍大将文丑。 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的名将,不足一个月内,曹军连连击杀这两人,大大振奋了己方军心,又狠狠搓了袁军的锐气。 同时袁军初战失利,也令袁军大为震动。 在这之后,曹操就引兵还官渡,待守袁绍主力大军前来。 现在是建安五年五月,曹操军中还有半年左右的军粮,又打了两次胜仗,所以曹操此时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曹操拆开自许都传来的文书,这封正是孙翊出征庐江当日,张昭写就的那封报送朝廷的讨李文书,书中写道: “严刺史昔为朝廷所用,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 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鯨鲵,退为先贤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 术恐惧之,或复诡说以妄朝廷。陛下所居,天下之中,海内所共仰,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曹操看完后,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对帐中众将言道, “孙翊小儿,此书名为送报天子,实乃状白孤也。 书中矫言昔日严刺史之死为李术所害,但孤岂不知,李术有此为,乃其兄孙策之意也。 矫言欺孤,是其伪。诳语为先贤,是其诈。 惟有最后的勿复听受,乃是其真意。 孙翊此书意在占据讨李大义,以大义阻我不救李术。好方便他从容讨伐李术。 昔日孙翊继位,众臣皆不知此小子如何,孤今知矣。 乃一有小谋之辈尔。” 曹操语气中对孙翊多有轻蔑。 曹操说完,又将手中的文书看了一遍,最后脸露笑意,调侃的道, “昔日讨董,文台义冠中夏,诸侯中,其之功劳最大。 后文台之子孙策声起东南,数年间遂据江东,声名不输乃父。” “此二人,皆为武勇之辈,一脉相承。吾之前以为孙家概出此辈尔。 不料这孙翊,比起父兄来,武功未现,这小谋一面倒是先显露出来。 但谋略要想发挥最大作用,终究是要以实力为基础,似这讨李文书,或可延误吾一时,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不知其能平定庐江吗。” 曹操认为孙翊想平定庐江不会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就算是能平定,耗费时日也会颇多。 李术非庸人,庐江非小郡。 况且江东还有山越叛乱牵绊着江东的大部兵马。 不知道孙翊是想先平定哪一个。 曹操并不知道孙翊已经兵发庐江了。 虽然江东送来了讨李文书,但发布文书不代表会马上出征,更多的是像一种战前预热。 就像陈琳写就的那封《为袁绍檄豫州文》,是几月前就发布的,但直到现在,袁绍的主力大军还在河北。 而孙翊半个多月前在吴县亲征,曹操也是几天前才知道。 但探子只能探听到孙翊大军北上,至于北上庐江还是丹阳就不太清楚了,要等下一步的探报到来。 想到孙翊是孙坚的儿子,曹操看向坐在诸将中的一位紫服少年,温言问道, “子桓,若是你为孙翊,面对江东当前乱局,你会如何平叛?” 此时帐中诸将或为曹姓,或为夏侯姓,都是曹操亲族,因此曹操问话并无顾忌。 少年就是曹操如今的长子曹丕。 自从建安二年长子曹昂被张绣所杀后,曹丕就成了他事实上的长子。 无论曹昂生前多么优秀,都已经逝去,曹操是个务实的人,追思曹昂的同时也在培养着曹丕。 曹丕年八岁时,就能属文。稍大后,有逸才,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同时曹丕还善骑射,好击剑。 是一位允文允武的佳公子。 因为曹丕少而优异,尽管今年他才14岁,曹操也并未将其看作孺子。 况且那孙翊今年也才17罢了。 面对父亲的发问,相貌清秀的曹丕并不怯场,他沉思一番后答道, “平叛之要在于分轻重,平叛之法在于明主次。江东三乱中,李术者,只图自守,不足为虑,可先安抚之。 孙暠者,以下叛上,行背叛亲族之不义之事,不得人心,就算一时喧嚣,终究难成大患。 反观山越,跨县连郡,拥众数万,他们攻城掠地,气焰嚣张,实乃心腹之害,应当卒除。 若我是孙翊,当先平山越。 山越若平,一可提振己方士气,稳定人心。二可震慑不轨,敲山震虎。 到时再分兵讨庐江李术与孙暠,或可不战而胜之矣。” 曹丕的回答条理清晰,明辨时事,令帐内的许多人都不由得暗暗点头,觉得明公的这位长公子年纪虽轻,见识却已经是不凡。 曹丕回答后就看向曹操,他想知道他一向尊敬崇拜的父亲,对他的这番回答是否满意。 但看到的却是他父亲略显失望的神色。 曹操觉得,若是治世,曹丕的平叛策略算得上极佳,但如今是乱世,为人君者不应该只注视到内部。 曹操问曹丕道,“山越势大,非数月不能平定,若在此期间,李术投降于我,我派兵进驻庐江,汝如何处之?” 曹丕一下子哑然。 但随后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父亲如今正与袁绍对峙,东南之事恐不能兼顾之。” 曹丕的话让曹操更为失望。 “你是觉得就算李术想投降于我,我也会专心对付本初,不会施以援手吗?” 曹操叹了一口气,语气渐渐变冷。 “若真是如此,我何必命钟繇镇抚关中,我又何必两派扬州刺史守备淮南?” “关中、淮南皆残破之地,如今我与本初生死大战在即,我又何必浪费人力物力去那两地?” “只谋一时者,不可谋一世。本初虽天下最强,但他代表不了天下。 这一仗孤胜了,河北之地可规。但是天下还有荆州,还有关中,还有益州,还有江东,甚至还有那蠢蠢欲动的塞外异族。” “击败本初是孤之愿,但不是孤的志向。” “孤的志向是整个天下!” “为父可以告诉你,若是孙翊首攻庐江,孤不会救李术。若是孙翊先平山越叛乱,吾必会令刘馥伺机收纳庐江。” “为父还可以告诉你,吾与李术早有联络,就算他杀了我亲自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吾还是亲自写信诱揽他。”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李术他手里有庐江这个战略要地。 吾一旦占据庐江,届时庐江、广陵就会是江东头上的两把利刃。 只要以后我可以抽出手来,就可以凭借这两把利刃,将孙翊活活的绞死在江东之地!” “因此若是孤为孙翊,断不会置庐江于不顾,否则来日必成心腹大患。” “而这些就是远略,你一直以来所欠缺的东西。” “吾这样说,你可懂了吗?” 曹操说到最后,语气已经越来越严厉。 爱之深,责之切,曹操对曹丕的期望很高,因此他对曹丕的要求也很高。 今日他考较曹丕,而曹丕的表现显然没达到他的要求。 曹操乃中原之霸主,当今天下排名第二的诸侯。 久居上位的他一旦发怒,这种气势哪里是曹丕这个小年轻受的了的。 曹丕吓的一下子跪到了地上。 帐中众将见曹操对曹丕发怒了,都纷纷出来为曹丕求情。 在曹操发怒,曹丕胆战,诸将求情的时刻,帐外有人来报,说是有江东的军情到。 曹操眉头一拧,江东? 难道是孙翊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探到了吗? 孙翊是会先庐江还是山越呢? 好奇之下,片刻后,曹操将探子唤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