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替汉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七章 周瑜、庞统、诸葛亮(二)

第五十七章 周瑜、庞统、诸葛亮(二)

    他知道庞统此番来,是带着他的平淮策来的,如果他觉得孙翊是他可以投效的明主,他就会以平淮策献上。

    可是在周瑜看来,平定山越之后,江东应专注恢复元气,发展内政,就算要有所攻伐,那也应该是去攻伐江夏,而不是淮南。

    其实如今吴县许多人因为孙翊取得了两场大胜,对孙翊的信心都爆棚起来,他们都认为孙翊在武略方面已经可以与孙策并肩了。

    而且两场大胜之后,江东的实力并没有损失多少,在恢复一段时间后,是很快能达到巅峰时刻的。

    这好像看过去,与孙策身死之前,江东并没有没有什么差别一般。只是换了个主人,但还是一样的武略超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江东的很大一部分臣子,都认为孙翊应该乘胜追击,乘曹操主力与袁绍对峙的时候,进取中原。

    而这很大一部分臣子中,还能隐约的看到孙氏宗亲在背后摇旗呐喊的身影。

    连日来,孙翊车驾还未到吴,这些臣子就已经纷纷上书,书中主要就是一个中心思想—绍先兄旧志,起北进之师。

    这一部分臣子中带头的便是张昭。

    这位江东管仲一方面庆幸于,当初他力荐孙翊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另外他又考虑到此刻的确是北进中原的大好时机。

    因此他率先上书孙翊,在张昭这个江东第一重臣的打头之下,其他江东臣子就紧紧跟随其后,纷纷上书。

    除了少数如周瑜、朱治等臣子之外,几乎有分量的江东臣子都上书了。

    一时间,好像北进中原就成了江东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一样。

    这让周瑜很是担忧,虽然面对许多臣子的北进之议,孙翊并没有做出什么正面回应。但他在收到这些上书后,做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举动。

    八月十二,回吴途中的孙翊临时下令,转任黄盖为建昌都尉,领兵三千去往海昏顶替太史慈,而后就由黄盖负责率众抵御刘表从子刘磐。

    而后孙翊命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率其本部兵马五千回吴县述职。

    太史慈除了很受孙策信任,一直负责镇守江东西陲的重任之外。他的籍贯也不一般,他乃是东莱郡人,正儿八经的中原人士。

    从小生活在中原的太史慈对中原的地形颇为熟悉。

    在如今这个北进之议如火如荼的时候,孙翊以黄盖替换太史慈,并召太史慈回吴县,其中透露出来的军事含义让周瑜不安。

    周瑜是不赞成如今北进中原的。

    是,如今曹操主力与袁绍正在与官渡对峙,淮南一地兵力空虚,是江东兵进淮南的大好时机。

    而且如今镇守淮南一地的乃是刘馥,这人只有治守之才,军事谋略无甚可忧。

    曹操的精兵强将几乎都在防备北方,别说孙翊亲征淮南了,就算让自己领诸将前去,拿下淮南也并不是难事。周瑜有这个自信。

    但这所谓的大好时机,可让江东逞一时之雄,却会为江东引来长久之祸。

    当初伯符想北进中原,那已经是四个月前的想法了,如今天下局势瞬息多变,改变的东西已经太多了。

    周瑜担心孙翊会答应众臣所请,进取淮南。

    如今的孙翊声望权威已经到了新的高度,如果他下了决定,就算自己怎么苦谏也是无用的。

    暂时忘却这些担忧的事,周瑜又把注意力放到眼前这个馋嘴的凤凰上面。

    庞统在来吴县之时,就跟周瑜说过他要献平淮之策给孙翊,周瑜听了之下大为好奇。

    好奇之下,之前周瑜一直向庞统打探他的平淮策是什么。但庞统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却就是不跟周瑜透露一丝半点内容。令周瑜也是无可奈何。

    这是哪里养出来的凤雏哦,没得一点觉悟。

    周瑜想问庞统平淮策,是因为他知道依庞统之智,是不会看不出此时攻打淮南的隐患的。

    在此情况下,庞统还能自信满满的提出平淮策,说明他有什么方法可以规避这种隐患。

    这让周瑜很是心奇。

    对好奇之物,周瑜一向是见猎心喜的。

    只不料庞统嘴巴一直很严。

    如今孙翊快回来了,周瑜不禁想再度打探,他问庞统道,“士元之平淮策不如说来听听,吾可为士元一起参详一下。”

    庞统听后直摇头,脸上浮现告诫的神色说道,“吾之平淮策只有吴侯可闻,公瑾身为臣子,岂可逾越。”

    周瑜一听这话,不禁气急。

    这只凤凰这段时间在这里蹭吃蹭喝蹭住,结果他还跟自己扯什么臣子本分。

    端是可恶。

    他起身来到庞统身前,对其说道,“君侯不日就将回来,到时候吾就会为你引荐。

    在前日,吾已去信告知君侯,说是荆襄凤雏庞士元现居吴县,有意投效江东。

    君侯昨日特地回信一封,信中写道:将归,善待士元。

    这说明君侯对汝是十分看重的,希望到时候汝的平淮策不要让君侯失望呦。”

    其实周瑜还有一点没说,在信中周瑜特地写道,“庞士元之才经天纬地,愚以为,君侯若信用之,当以校尉、长史等心腹之任留之,始可展其骥足耳。”

    周瑜特地写了这些,是怕孙翊轻视贤才。

    孙翊继位以来,什么都好,就是没展露过识人的本领。

    鉴于此,周瑜特地点明庞统的才干,孙翊还是十分信重自己的,想来自己的称许会让其重视起来。

    周瑜既想孙翊得获大才,也想好友能得孙翊信重,从此能一展才华,一飞冲天。

    他的苦心不足为外人道也。

    周瑜说完后看着庞统的神色,见其神色平淡,倏尔说道,“士元,希望你我日后能同殿为臣。”说完后,周瑜就踏步走出了厅外。

    周瑜一走,庞统平淡的脸色不再,他的脸上慢慢浮现了些许不满之色。

    因为周瑜把他案上的糕点拿走了!

    对于周瑜来说,他夫人小桥所做的糕点他都没吃多少,都快被庞统吃完了,当然要拿走。

    而对于庞统来说,他心中表示叹息,

    端是小气的周郎。

    在周瑜走后,庞统手捏着仅剩的一块糕点,心中思索着一句话,

    吴侯快回来了。

    想着想着他就笑了出来。

    此时的他是想投效孙翊,只是还差了临门一脚,让他真正下定决心。

    毫无疑问,孙翊继位以来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他目前体现的只是王霸之略。

    而庞统想投效的是一个有帝王之略的人,这一点,孙翊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过。

    这一点,他兄长孙策欠缺,所以他不投。

    但孙翊初登大位仅仅四个多月而已,他目前没表现出来,不能代表他欠缺,只是没有这个时机让他展现。

    孙翊前期体现的王霸之略是庞统他想投效孙翊的诱因。

    但庞统是个择主慎重的人,庞统这辈子只会真正投效一个主人。一旦他真的决定投效了,那就如他自己说的那般,虽九死而不悔,一生誓死追随之。

    庞统在吴县这半个多月以来,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因为孙翊的毗陵一战沸腾开来。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吴县的众臣极力请战淮南。

    如旁观者一般看着无数的请战文书飞往孙翊的车驾。

    面对这种种,庞统觉得老天都在帮他。

    本来他是打算见到孙翊后,亲自观察一下这个少年英主。可是如今整个江东请战淮南之议如此热烈,这无疑是帮了他的大忙。

    观察孙翊的最好时机已经到了。

    在进取淮南之议沸沸扬扬的时候,在众臣几乎都支持他进取淮南时,在有先兄遗志这个名义大前提的鼓励下,

    自己再递上平淮策,这位少年英主会做如何抉择呢?

    孙翊的抉择也决定着庞统的去留。

    庞统表示很期待。

    希望自己的第一次主动,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随后庞统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就在今年年初,孙策表露出有进取中原之意后,司马徽和庞德公就对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在他们两的安排之下,凤雏庞统与卧龙诸葛亮分别对孙策此举进行了评价。

    除此之外,庞德公还考教两人,让两人分别作一平淮策,而后由庞德公与司马徽评出个高低。

    庞德公是庞统的贵人,也是他的众父,而庞德公德高望重,诸葛亮一直很尊重敬仰他,因此对庞德公的提议两人都没什么异议。

    或许当时两人也抱着一较高低的意思。

    结果两人在纸上分别写下自己心中的平淮策后,庞德公和司马徽看完后皆是抚掌大笑。

    庞统和诸葛亮齐齐不解,在庞德公的展示之下,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这才知道,这两位大贤的大笑原因。

    原来庞统与诸葛亮的平淮策虽然遣词造句、策中语气不同,但策中的主要方法和思想竟是一般无二!

    而在庞德公与司马徽两人看来,就这两人颇为雷同的平淮策,的确是孙氏平定淮泗地区的上佳策略。

    也就是在那时,庞德公说出了他那句为荆襄士人至今还感慨不已的一句话,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矣。”

    现在想来这件事,庞统还记忆犹新。

    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年轻人。

    怎么说呢,那是个很奇怪的人。

    他能在地里挥动锄头耕种的时候,跟你谈论曹袁二雄争霸的事,最后得出曹操胜率更大这种违背常理的理论。

    他平日里好吟《梁父吟》,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在时人纷纷讥笑他的时候,他又不争不辩。只是每次耕种的时候,挥舞锄头时更加用力。

    他看重自身仪表,就算平时以耕读为业,却对自身容貌也一点马虎不得。但这样的他,最后却娶了有名的丑女黄月英,仅仅是因为黄承彦的一句话“才堪相配”。

    时人笑诸葛孔明贪慕黄府权势,但以诸葛孔明彼时声名,荆襄高门望族岂无一二佳女可得乎?

    庞统知晓,他是真的因为那句“才堪相配”。

    在这天下人皆认为汉室倾颓,已经如逐渐落幕的夕阳般时,庞统却深知诸葛亮一直倾心于汉室,心中常怀匡扶汉室之念。

    娶妻一事,看出诸葛亮注重实际,而他心中深藏的匡扶汉室之念,却又令庞统难以理解,让庞统觉得他太过天真。

    也许这就是两人最大的不同吧。

    庞统要的是天下太平,诸葛亮要的是扶保汉室,以致太平。

    庞统讲究顺势而为,为了帝王之主,虽死不悔。而诸葛亮则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可以逆势而行,虽死无悔。

    庞统与诸葛亮既是知己,又都有惊世之才,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对方。

    想到了那个年轻人,庞统的嘴角浮现了一丝微笑。

    在那次庞德公评语过后,诸葛亮私下里找过庞统。

    他的话庞统现在还记忆犹新,“士元,德公言道你我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莫不如你我二人将来同侍一主,那不是天下无敌了。”

    说完后,身长八尺,神爽英俊的诸葛亮还朝庞统眨了眨眼睛,以示认真。

    诸葛亮的话带有一些玩笑话的成分。

    当时庞统只是淡淡地应道,“你不会是怕将来某一日你我对阵,你会输给我吧。”

    说完庞统也向诸葛亮眨了眨眼睛,以示认真。

    庞统的话也带有玩笑的成分。

    但能让一向内敛的庞统说出玩笑话的,天下间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而已。

    庞统知道诸葛亮找他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诸葛亮也知道庞统话中的含义。

    但两人同为大才,又都是心志坚定之辈,都有心中的道,又岂会被对方所影响。

    就算对方是自己相敬相惜的知己也不行。

    就这样,有诸葛亮一句玩笑话引起的话题,又被庞统一句玩笑话结束了。

    现在庞统想来,若是此番钓龙成功,那么将来,他很有可能与诸葛亮会是对手。

    一语成谶。

    卧龙凤雏齐名,平日两人相处之中,许多见解各有独到之处。但若是将来有一天是对手,那想来也是很有趣的吧。

    庞统不会认为自己的韬略是天下第一,也没有人的韬略是天下第一,天下间能与自己是对手的有不少人,其中就肯定有诸葛孔明。

    同样的,自己也会是诸葛孔明最有力的对手之一。

    此时,庞统手中的糕点吃完了,庞统的微笑没了。

    他想到,现在还不知孙翊是否是帝王之才,也许自己不投效呢?

    就算投效了,世事多变,也许孔明日后能与自己同殿为臣呢?没准是诸葛亮一语成谶了。

    太遥远的事想之无用,身为一个有经天纬地大才的人,必须要关注时下。

    现在时下最重要的就是——糕点没了耶。

    想到这里,庞统一下垮下了脸,庞统看向厅内,周瑜连人影都没了,他心中更为愁苦。

    周公瑾,真是不当好友!

    庞统回忆起留在唇齿间的糕点的香味,还别说,公瑾夫人做出来的糕点,真的很好吃。

    但现在没了。

    愁苦的庞统下意思的砸吧了一下嘴。

    什么南士冠冕,天下奇才,现在他就是一只馋嘴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