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贞观大闲人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祸水东引

第六百一十二章 祸水东引

    李素一直觉得自己性格是完美无缺的,包括疑心病。疑心病太重难免不太容易信任别人,眼里看到的任何一件事,首先不是接受,而是怀疑,认为它相对比较合理了,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了,再去接受它。

    这个毛病至少在晋阳县是有利无害的,就是因为疑心病,李素把晋阳的一盘乱局抽丝剥茧如同外科医生做手术一般,一桩桩地解开,理顺。

    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件事,串联起来竟是疑点重重,破绽百出。矛头直指孙辅仁。

    晋阳自去年隆冬雪灾有了迹象时便乱象丛生,合理的,不合理的,绝对无法绕开孙辅仁这位县令,没把事情处理好,反而越弄越乱,教李素怎能不怀疑他?

    孙辅仁服气了,再无半句争辩置疑,在李素面前深深垂下了头,脸色黯然,阖目不语。

    水落石出,李素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一团乱麻解开了,更大的麻烦还在等着他。

    幕后之人是千年门阀世家,这是无可争议的了,然而,不论是哪家门阀,李素都无法轻易动手,干系太大了,一个掌握了本地的名望,权势,文化和舆论的庞然大物,李素一个小小的县侯,纵有皇命加身,可他能拿这个庞然大物怎样?

    孙辅仁被王桩带下去了,一县父母官,今日被关进了自己辖县的大牢,等待朝廷发落。

    “太原王氏?真是他们吗?”李治的神情很凝重,抬头看着李素,阳光很刺眼,李治眯起了眼睛,只看到他的背后一层金黄色的光晕,表情却隐在光晕里无法捉摸。

    “殿下觉得是他们吗?”李素淡淡问道。

    李治摇头:“我不敢信,子正兄,你知道吗?我高祖皇帝晋阳起兵时,第一个响应的便是太原王氏,换句话说,当初我父皇若未得到太原王氏的支持,也断不会劝高祖皇帝起兵,正因为有了王氏,而且当时高祖皇帝是太原留守,掌管太原重兵,两相联合,高祖皇帝才能领兵席卷天下,灭了隋朝,父皇对天下七宗五姓颇有忌惮,但唯独对陇西李氏和太原王氏不曾防备,因为陇西李氏本就是我们李家,而王氏则有从龙之功,若说事隔二十余年后,王氏竟对朝廷有了反心,无论如何我也不敢相信……”

    李素点头:“是这道理,王氏造反的动机并不大,大唐立国后,天家一直未曾亏待王氏,我们刚才一直陷入了一个误区,晋阳地处太原,并不一定就是太原本地门阀干的坏事,也存在有**水东移嫁祸的可能,证据指向太明显,反而也是一个疑点……”

    李治两眼一亮:“所以,你也不信是王氏,对吗?”

    李素笑道:“我没这么说,没拿到证据以前,谁都有可能,太原王氏目前也摆脱不了嫌疑,只是以常理推测,王氏的嫌疑并不是那么大而已,嫌疑不大,但,还是有。”

    李治眸光一黯,叹道:“好好的晋阳,为何搞成了这个局面?我李家到底哪里对不起天下人了?”

    抬头望向李素,李治愁眉苦脸地道:“揪出了孙县令,可晋阳的乱局还是没有解决啊,反而越来越乱了,那些被藏在山腹山谷里的灾民被人供养着,这些日子已经三番五次下山作乱了,眼看一触即发,或许来日拧成一股后直接攻打晋阳城也不一定,子正兄,你快拿个主意吧。”

    李素沉吟片刻,道:“眼下情势危急,一步踏错便万劫不复,所以我也拿不出好办法,想来想去,索性把话摊开来说吧,派人去太原王家请人,请一位王家有分量的人过来,咱们和他聊聊。”

    李治点头。

    李素慢吞吞地道:“还有,请人之前,请李伯伯领兵朝太原王家推进,一万兵马正面,五千兵马压住两侧,形成合围之势,推进到王家三十里外扎营。”

    李治吃了一惊:“真对王家动手?”

    “不是动手,是威压,到了这个时候,王家该表态了,李伯伯的兵马,可以让他们表态的速度快一点……撕破脸也好,拼命澄清也好,总归王家必须尽快向朝廷拿出一个态度来。”李素微笑道。

    李治神情忐忑道:“会不会太过了?王家毕竟是从龙之臣,此举怕会寒了功臣之心……再说,朝廷兵马压境,王家就算不想反只怕也会动一下不该有的心思了。”

    李素笑道:“王家冒不起这个险,一大家子呢,上到直系旁支,下到门客儒士,一家上下几千口人全在,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犯险的,若晋阳之乱本是王家在幕后指使,那就更没错了,晚剿不如早剿,对朝廷终归是利大于弊的,若王家不是幕后之人,那简单,朝廷摆出了姿态,王家若要自证清白,就把那个幕后之人揪出来,这样一来……”

    李治两眼大亮,顿放光彩:“这样一来,咱们的麻烦便成了王家的麻烦,这桩大麻烦扔给王家,我们坐山观虎斗?朝廷解决门阀之事或许有难处有忌惮,但门阀与门阀之间争斗却是毫无顾忌的,若然麻烦解决,父皇再以高官厚赐以安抚功臣之心……”

    李素再次笑抚狗头:“然也,殿下越来越聪明了,以后再骗你钱恐怕还得多费点心思……”

    **************************************************************************

    第二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领兵拔营,徐徐朝太原方向推进,与此同时,一骑快马出晋阳,朝太原王家飞驰而去。不仅如此,李素还遣出了晋王禁卫千人,直扑齐州陈家,严令将一家老小全部锁拿,押回长安待审。

    第三日,李绩所部前军斥候到达太原王家三十里外徘徊游弋,王家闻讯大惊失色,急忙派出信使向李绩询问究竟,李绩拒见,信使又朝晋阳城飞驰。

    第四日,兵马主力至太原,离王家三十里外安营扎寨,王家上下既怒且不安,家主王呈惊怒交加,马上令门下儒生名士口诛笔伐,一声令下,附属于王家的儒生集结在太原王家的祖宅内,指天骂地,痛呼今上不仁,王家蒙冤云云。

    这一代的家主王呈是王家嫡子,血脉源自上古周朝灵王之子太子晋,也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嫡系子孙,如今太原王家的掌门人,身体里每一滴血都满载原汁原味的祖传染色体。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祸,作为家主的王呈自然无可退避,不等晋阳来人,便领着门下一群大儒名士怒冲冲朝晋阳城而去。

    …………

    晋阳县衙内,李素和李治见到了这一代的王氏掌门人。

    王呈的脸色很难看,白里泛着青紫,额头太阳xue隐隐可见血管贲张,如同一条条的蚯蚓似的布满额头,一副随时随地爆血而亡的架势。

    李素一眼便看出,这位老先生恐怕有冠心高血压之类的毛病,心中不由有些忧虑,原本只想以威势压人,如今看来,怕是不能再刺激他了,不然王家掌门人死在晋阳县衙,引起太原王氏上下的剧烈反弹,李世民不杀他都不好意思了。

    于是李素二话不说,先拉着李治一起朝王呈赔礼道歉,语气温和,态度诚挚,一副不小心用了过期军事地图而致误伤友军的歉然,陪了半天小心,又温言软语哄了几句,旁边的小屁孩李治则适时地代替他父皇回忆当年,畅想未来,一大一小配合默契之下,王呈终于心气渐平,额上的血管也以rou眼可见的速度消退下去,至少目前再没有爆体的迹象了,李素这才放了心。

    王家这次是兴师问罪而来,作为久经风浪的家主,当然不会被两个年轻人几句软话一递便熄了火,大兵压境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总归是要交代的。

    要交代很简单,李素马上拿出准备已久的证据。

    从地主卫从礼的揭举,再到县令孙辅仁和晋阳宫老宦官申义的供词,还有一系列指向王家的疑点和证据,一样样摆出来,王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表情也越来越精彩,时红时白,阴晴不定,不知想到了什么。

    李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脸,心中顿时愈发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此事王家或许不是幕后主谋,但一定知道内幕,对方敢在王家的地盘上煽动民众造反,若说根深叶茂的王家对此毫不知情,未免有些荒谬了,李素的猜测是,王家与幕后煽动造反的那家门阀暗里达成了某种交易,这个交易或许是某个地方的势力移交,或许是朝中某几重要位置的官职移交,总之,王家与那幕后之人必然有交易。

    可是今日王家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派来的王爷和县侯居然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王家。

    王呈很悲愤,而且是有冤无法诉的悲愤。

    说是冤枉呢,王家确实冤枉,这件事王家一直没有参与,李治说得没错,王家有从龙之功,天家对他们也不薄,王家断无造李家反的动机,可以说,王家从头到尾都是清白的,然而说到清白,王家却又不是太清白,毕竟这里面的内情王家最清楚,也算是间接参与了。

    门阀是庞然大物,发展到最后,必然都以利益为先,符合本家族利益的事情,不管忠还是jian,先把好处搂在手里再说,包括当年李渊晋阳起兵,王家欣然景从,这里面若说是因为李渊和王家感情深厚的结果,怕是会被人笑掉大牙,当年王家景从必然出于利益,如今背着李家与别人达成交易,暗挖李家的墙角,也是出于利益。

    门阀与门阀之间如同国家一般,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永恒的利益,分久则合,合久则分,全因利字使然。

    原以为王家做得天衣无缝,而且严格说来,王家确实是清白的,至少没有直接参与任何事,充其量就是装聋作哑而已,所以王家在这件事里可进可退,两者皆从容。

    万万没想到啊,这个名叫李素的县侯做事居然如此不讲究,二话不说先把矛头对准了王家,不仅派大军压境,一副屠灭满门的架势,而且还给王家戴了一顶谋反的帽子,苍天可鉴,这顶帽子应该戴在别人脑袋上才对啊,王家干什么了?什么也没干呀!

    “王家千年门阀,远从周朝太子晋开始算起,传到如今已有千年,祖居太原四十余代,世受朝廷景仰,百姓爱戴,王家主,您是王家这一代的掌令,切不可自误啊。”李素语重心长地道。

    王呈气得脸色铁青,堂堂千年门阀的家主,居然被一个小辈教训,实在不可忍。可是……眼前这小孽畜摆出来的一样样证据,却令王家有口难辩,因为这些证据是真的,而且大牢里还关着与此事直接有关联的犯人,现在人证物证一口咬定了王家,王呈能怎么办?

    李素扭过头,不忍再看王呈的表情,悠悠地道:“下官只是小小县侯,晋王殿下更是年幼不堪担当,此事干系重大,下官与晋王亦无权处置,这些人证物证,下官只能送往长安,请陛下圣裁,还请王家主莫与我们两个小辈计较,这是你们大人物的事,我们担当不起……”

    王呈面色铁青,鼻孔喘着粗气,阴沉地道:“王家是清白的,竖子安敢冤我!此事纵然闹到陛下阶前,老夫也定要据理力争!”

    李素含笑道:“您请便,这是您和陛下之间的事,但是……”

    李素直起了身子,目光渐渐多了几分冷意:“但是,事实证据俱在,并州兵马也已受了军令,在下官眼里,这就是一桩天大的谋反案,王家主尽可去长安城与陛下分辩清白,但下官身负平乱之责,却万万不敢懈怠,纵然是千年门阀,亦不可罔顾国法,王家主,对不住了,职命在身,无法徇私,王家满门上下数千口,先入了大狱再说吧。”

    王呈勃然大怒:“竖子尔敢!我王家世受天恩,千年以来都没人敢对王家动手,你是何人敢拿我王家问罪!”

    李素笑道:“我有证据,为何不敢?王家主若要耍横,并州兵马可任你耍横,看谁比谁横,您若要讲道理,那么下官来与你讲道理,人证物证俱在,事涉谋反,敢问王家主,您如何自清?下官如此处置,有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