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一个宝箱,一幅古画(求票)
第二天,罗宇洋一大早就起来洗漱了。 他到小区附近的麦当劳解决了早餐,然后就开着车回了富阳市。 今天路上有些堵车,原本两个半小时的路程,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到。 罗宇洋回到了家,敲了敲门,没人应门,便找钥匙打开了门,家里果然没人。 罗宇洋便给张丽萍打电话过去,对方倒是很快就接了。 罗宇洋问:“妈,你们在哪儿呢?怎么家里没人?” 张丽萍应道:“我和你爸在老宅子这儿呢?” 罗宇洋“噢”了一声:“那我去那边。” 张丽萍这才回过神来,问:“你回来了?” 罗宇洋说:“对,刚到。” 张丽萍:“那行,快过来吧,看看房子弄得怎么样了。” 罗宇洋挂了电话,又开上车去了那条老街,到了新买的宅子院门前。 此时门外停着一辆小车,那是罗宇洋的父亲罗国良的。 院门是虚掩着的。 罗宇洋将车停好,然后打开院门,走了进去。 紧接着,眼前的情景把罗宇洋给惊了个跟头。 以前长满草的大院子早就收拾得整洁一新,半个院子都在两颗大树的叶子底下,非常清凉。 院子里还有石桌石凳,坐在这里乘凉,别提多舒心了。 这也怪不得罗国良和张丽萍特别喜欢这院子,在这里呆着确实舒服。 院子只是一点儿小的变化,再看主屋,好家伙,已经完全焕然一新了,而且往上又起了两层,成了三层的小楼! 以前那破破烂烂的房子没有了,换成了崭新的楼体外立面。 说实在的,罗宇洋非常吃惊,他原本只是让父母他们盖两层楼就行了,没想到一盖就是三层。 这才多长时间?外立面都弄好了,只不过窗户还没装,里面也还没有弄好。 真是邪了门了,五十万软妹币就能盖三层自建小楼? 2008年的时候,有这么便宜吗? 还是说,二老又往里面添了钱? 罗宇洋这么一想,有些慌,不过马上就释然了。 反正要拆迁了,三层楼的面积那可比两层楼大得多,赔偿款多,能分到的房子也更多,这是大好事儿啊! 罗宇洋还在那里咧着嘴笑,只见张丽萍和罗国良从屋里出来了。 这二老脸上真是喜笑颜开,乐开怀。 这倒是很正常,虽然这地方现在偏僻,但是院子住着舒服啊。 张丽萍笑着说:“儿子,快看看我们弄得怎么样。” 罗宇洋点了点头,便走进去转了一圈。 此时还有几个工人正在施工,挺忙活,挺乱的。 不得不说,确实设计得不错,尤其是一层的客厅,极其宽敞。 唯一的问题是,冬天的取暖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这边都是老房子,市里的供暖管线还没到这边,甚至都没有燃气管线,自采暖很难保证效果。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反正没多长时间就会拆掉了。 罗宇洋走出来,笑着说:“你们把这房子弄得这么好,要干什么啊?” 张丽萍说:“干什么?给你留着呗。” 罗宇洋怔了怔:“给我留着?” 张丽萍瞥了罗宇洋一眼:“是啊,你爸说了,给儿子留着当婚房也不错。” 罗国良哈哈笑了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罗宇洋挺无语的,连忙摆手:“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就先不要考虑了。” 趁着张丽萍还没有反应过来,罗宇洋赶紧转移了话题,连忙问:“你们找到的那个箱子呢?” 张丽萍转头看向罗国良:“你放哪儿了?” 罗国良笑呵呵地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小屋子,说:“就在那里面。” 罗宇洋一看,那间屋子的门上了锁。 罗国良把钥匙递给了罗宇洋。 罗宇洋赶紧过去把门打开,屋子里有些潮,还有些暗,不过眼睛适应之后还是没问题的。 屋子里有个木头架子,最下一层果然放着一个小箱子。 罗宇洋走了过去,把箱子拿了出来。 别说,确实是挺沉的。 箱子是狭长形的,看起来并不深,穿的东西应该不会太多。 不过从外观看是老檀木的,纹理很漂亮,以罗宇洋的眼光来看,光是这木箱子就能值个几万软妹币。 这箱子有锁,不过是那种非常古老的锁头,罗宇洋很轻松地将其弄开了。 罗宇洋把盖子打开,一股子腐败的味道就扑了上来。 罗宇洋赶紧站起来,等味道散得差不多了以后,他就再蹲下来,翻找里面的东西。 别说,这箱子的年代肯定相当久远了,里面装了不少银两天,甚至还有金粒子。 罗宇洋是这方面的专家,罗宇洋拿起一块银子,看了一眼,居然是清代光绪年间的! 好家伙,保存了好几百年了! 罗宇洋敢保证,这些银锭子,金粒子,就能卖个几十万。 这箱子里可不只这些,还有大概十几件首饰,有金镯子,玉镯子,金耳环,甚至还有一个金步摇。 罗宇洋有一种发现了宝箱的感觉。 这些东西都很好卖,如果放到哪一个拍卖场上,也许能弄个大几百万软妹币,甚至还可能不只。 就在这时,罗宇洋发现了一个卷轴式样的东西。 罗宇洋怔住了。 直觉告诉他,这绝对是一幅字画,而且绝对不是凡品。 因为像这样的卷轴,那可是古代最上等的画轴,一般的字画可配不上它。 那这到底是什么字画呢? 罗宇洋小心地将那字画取了出来,没有马上打开,而是检查了一下,裱得很好,工艺高超,一点儿损坏都没有。 罗宇洋解开卷轴的束绳,慢慢将那卷轴打开,眼睛也睁得越来越大。 终于,罗宇洋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画……难道是…… 罗宇洋可是拥有大师级古玩鉴定能力的强人,脑子里有很多古玩文物的内容,但是看到这幅画之后,仍然不免流露出震惊之色,甚至差点坐倒在地。 如果罗宇洋没有看错的话,这是一幅……明代的画,而且是出自那个人之手。 那个人是一位顶级大师,就算过了上百年,不论是男女老少,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 他的名字,便是唐寅!